×

允禩

雍正称允禩才能不输自己,允禩又有八贤王之称,夺嫡时为何惨败?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是怎么死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5 05:54:10 浏览1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雍正称允禩才能不输自己,允禩又有八贤王之称,夺嫡时为何惨败

八贤王之所以失败,首先是其出身并不好,母亲地位低,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一大硬伤。其次是八爷党对朝政有害而无益,危胁到了康熙皇权。三是对太子一案,急功近利,不惜假口康熙口喻而置太子于死地。

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是怎么死的

康熙,这位文治武功借载史册的君王,他可以打败强悍的外敌,可以洞悉臣属的鬼主意,但是他和所有的封建君王一样,阻止不了他的那些儿子,那些具有继承皇位可能的阿哥们的争斗。九王夺嫡,这个听起来就震撼人心的斗争,以雍正登基而结束。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场夺嫡大战的最大失败者,皇八子,胤禩,也叫允禩。他在雍正登基后,命运如何呢?


一、少年得志,贤名遍朝野的八贤王。

爱新觉罗·胤禩,康熙皇帝自然位序上的第十六个儿子,之所以后世称皇八子是因为胤禩出生时排他前面的兄弟都殁了,所以他成为大清朝的八阿哥。胤禩的生母卫氏,仅仅是宫里的一名五品宫女,所以他一出生就被报给慧妃抚养。虽然自己的母妃出身卑微,但这丝毫不影响康熙帝对这位八阿哥的喜爱,因为据史料记载这位八阿哥自小聪慧又礼数周全,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将广善库的管理和东岳庙的修建都交给了这位八阿哥。甚至,还署理内务府总管。在胤禩十七岁的时候,同他的其它兄长一起受封贝勒,成为贝勒里最年轻的阿哥。要知道,后来取得夺嫡胜利的雍正受封贝勒时,已经二十岁了。同时,朝野上下对于这位八阿哥都所有称颂,贤名在身,又获封贝勒,胤禩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好不得意。

二、康熙一废太子,八贤王出手夺嫡,可结果却…

康熙四十七年,鉴于太子胤礽的种种荒唐行为,康熙不得不告祭宗庙,将这个自己选定培养的太子废除。皇长子胤褆一见太子被废,身为皇长子的他自然觉得皇位非他不可了,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太子已是他的感觉,这一点让康熙很是反感,并且严厉斥责。自知皇位无望的胤褆,将素有贤名的胤禩推荐给康熙,并把相士张明德对胤禩日后有大富贵的断言告知。在康熙眼里,此时的胤禩已经有争皇位的意思,于是为了防范这个八阿哥,康熙开始疏远胤禩并打压八爷党,自此,八爷党的实力打了很大折扣。可怜的胤禩,虽有争宠之意,却出师未捷就早早断了希望。

三、成者为王,败者寇,从此郁闷的廉亲王允禩。

康熙六十一年,胤禩的老爸康熙皇帝归天,本以为是自己统一集团的胤禵继承皇位,却看到了受命嗣位的胤禛。他输了,在看到雍正登基的那一刻他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不好过。可是坏日子没有很快到来,为了稳定民心,雍正封允禩(为了避新皇帝的讳,胤改为允)为“和硕廉亲王”,并主管工部,领理藩院尚书,以示皇恩。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允禩自己也知道,等到雍正皇帝平定了朝政就是自己倒霉的时候。雍正四年,已经平定朝野的雍正终于可以抽出空来对付他曾经最大的对手了。于是允禩在1726年,被削掉王爵,圈禁。也是在这一年,允禩带着不甘,死在了圈禁的房里,终年45岁。

四、后事

抑郁而终的允禩,并没能配享宗庙,因为雍正在他在世时就革除了他和他儿子弘旺的宗籍,并改名“阿其那”,满族语贱籍的意思。可怜的允禩,连死都没能逃脱兄弟雍正的折磨。可是他有个好侄子,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有感父皇的过于严苛,于1778年,恢复了允禩的宗籍并入了宗庙,恢复了他的荣誉。如果允禩在地下有知,或许会少点郁闷了。

雍正称帝后,除掉政敌允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除掉老九允禟

题目问,“雍正称帝后,除掉政敌允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除掉老九允禟?”这个问题其实说明了一点,在于题主没有搞清楚雍正对面敌对势力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

雍正对面的敌对势力,前后有三个组织,其实类似是同一批人,但是组成有所不同。

最开始和雍正争夺帝位,是所谓“八爷党”,那是以皇八子允禩为旗号,并且以允禩为政治门面,以皇九子允禟为背后财力支持,皇十子允俄以及其他朝中大臣辅佐的一股势力。

到了康熙朝中后期,允禩被康熙帝所不喜,当时康熙帝比较疼爱皇十四子允禵,所以“八爷党”改为“十四爷党”,以皇十四子允禵为旗号,以允禩为政治辅助,以皇九子允禟为背后财力支持,皇十子允俄以及其他朝中大臣辅佐。

到了雍正继位之后,首先把皇十四子允禵架空,朝中只剩下允禩、允禟、允俄等人,这一时期,反对派的旗号不鲜明,但是政治上依然是以允禩为核心,经济上以允禟为核心。

所以纵观三次,允禩起到的更多是政治作用,是用来笼络人心的,而背后的谋主、推手、财力支持,都是允禟。没了允禩,允禟可以找新的下注对象,继续推行自己的想法。但是没了允禟,允禩就等于失去了臂膀。

所以说,雍正想要弄倒允禩,不是为什么还要允禟,是必须要弄倒允禟。何况允禟这个人是雍正兄弟里和雍正矛盾最严重的人,私仇可能也是最深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即位后,是如何对待以允禩为首的八爷党成员的

《雍正王朝》中,少有温情脉脉,处处都流露出无情最是帝王家。雍正与胤禩,虽是亲兄弟,却从来没有一条心。尤其在雍正继位后,两边的厮杀更加激烈。

在人事安排上,针对不同人员,分化瓦解

新上任的领导,最要紧的工作,不是排除异己,而是稳定局面。只要能够坐稳位置,秋后算账也不迟。对于曾经的政敌,只要能够稳住,那怕给点甜头也在所不惜。雍正继位后,同样没有急着对八爷党动手。他这么做,一来可以树立自己的明君形象,二来可以重新洗牌。如果雍正刚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清理胤禩,会导致什么后果?

当时的局面,八爷党树大根深,朝中要害部门都在胤禩的控制之下。他要是暗地里动一下手脚,整个朝局都会动荡不安。你雍正可以欲加之罪,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恐怕难以服众。那些八爷党人以及清流,今天搬出祖宗之法,明天列出圣人之言,雍正还没有同时得罪他们的资本。

对于胤禩这种“大恶人”,雍正除了先稳住他,别无他法。不仅要高官厚禄的抬起来,而且要处处谦让,让外人觉得雍正对兄弟不错。胤禩大庭广众之下,接受了雍正安排的总理王大臣,起码不至于动作搞得太大,毕竟拿人手短。这样,雍正不仅稳住了胤禩,而且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可以等待对手犯错。

八爷党的其他人,就没有八爷这么幸运了,九爷、十爷彻底靠边站,影响力越来越小。“准八爷党”成员胤禵,先被解除兵权,接着被隔离。雍正通过这种又拉又打的手法,不仅自己坐稳了皇位,也削弱了八爷党力量。

见招拆招,精准打击

能稳住八爷党一时,却不能稳住八爷党一世,他们迟早会兴风作浪,雍正也必须拿出应对措施。开局阶段,就冒出张廷璐、诺敏的案子。胤禩想保这两个人,目的就是打雍正的脸。雍正的应对之策是,我被打脸不要紧,但要让你们知道厉害,于是,便将两人杀之。雍正杀张廷璐、诺敏,一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向天下表明,自己刷新吏治的决心。此消彼长,雍正的威望上去了,八爷的威望就会相应下降;二来告诫八爷等人,别再推荐一些乱七八糟的人给我了,我要组建自己的人才梯队。

通过“科场舞弊案”以及“诺敏案”的交手,雍正顺利地将自己的嫡系部队安插到关键岗位:年羹尧占据西北,李卫把持江苏,田文镜问鼎中原,还笼络了张廷玉和一批新科进士。洗牌后,八爷的势力也就被清理出这些地方。这种较劲,就如同下围棋,棋盘上雍正的棋子越来越多,八爷的棋子越来越少。

用“新政”,对旧势力釜底抽薪

在原有的利益格局下,如果只是小修小补,就会永远受制于旧势力,只有大刀阔斧地改变,才能除旧布新。当皇位修建坐稳,西北平定后,雍正祭出了“新政”。“新”是相对于“旧”而言,很明显,是针对以八爷为首的顽固派。

“新政”的关键点,就是利益分配问题,原来不用交税的亲贵,现在必须割肉;原来尸位素餐的人员,现在必须上前线;原来游手好闲的旗人,现在必须卷起袖子干活。这帮原来躺着挣钱的大老爷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多都不会有所醒悟,而会选择负隅顽抗。胤禩是这群人的领导者,看着门人受苦,看着自己利益受损,也只会与雍正对抗到底,还处处用先帝、祖宗阻拦。

随着“新政”的深入推行,胤禩的利益受损就会越来越大。狗被逼急了会跳墙,胤禩被逼急了也开始铤而走险,而雍正要的就是他冒险。

摊牌后,一锅端

胤禩是八爷党的主心骨,以打倒雍正为己任,雍正势必也不会留下他。双方的纲领、路线、立场皆不相同,这场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决战在所难免。“八王逼宫”就是摊牌的剧幕,赢的一方大权在握,输的一方打包回家。

这出戏,雍正走了一步险旗,但还是在胤祥的支持下赢了,不仅赢了面子,而且赢了里子。此一战,雍正引蛇出洞,然后一网打尽。

胤禩被打倒后,依旧不甘心,作出困兽之斗,他蛊惑雍正的儿子自相残杀,唆使门人煽风点火摸黑雍正。雍正只好虎毒食子,才算彻底断送胤禩的妄念。

秋媚说:雍正最在乎的是皇位与新政,这也是他的底线,谁触碰到这两个问题,谁就是雍正的敌人,打击手段是次要的,打击目标才是主要的。而胤禩最不能接受的,恰恰就是皇位人选和新政,被端老巢也是迟早的事。

乾隆为何要违逆父亲雍正, 为其八皇叔允禩翻案

一个帝王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谋略。

雍正皇帝刚刚登基,重用政敌,也只不过是雍正皇帝为了稳固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那时他还没有完全的收拢朝中的势力,曾经的敌人八阿哥手中仍然握有举足轻重的力量。此时雍正已经坐上了皇位,自然是以“稳”为主了。

雍正晚期,雍正推行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新政,几乎都是在侵犯了官员、读书人的利益,虽然贫苦老百姓获得了好处,但掌握笔杆子的贵族、官员、士人却对其有诸多非议,甚至传出了各种谣言对其诽谤。

这时候为了稳定政权,也为了继任者可以平稳过渡,打压八爷党就是最好的选择!

雍正的铁腕后,几个硬气的有权利的皇族和权臣都死了;这时候乾隆需要的是仁政,这样才可以快速收拢人心;

乾隆去施恩,推翻父亲给叔叔大爷们定的罪名,也就不会再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了。

于是乾隆即位后,一步步将这些叔伯们平反昭雪。

这就和嬴政后一样,二世是延续铁腕,政局动荡,如果是仁政那结局就变了

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帝王的平衡之术!

雍正皇帝控制住八阿哥允禩,腾出手后又将如何对待九阿哥允禟呢

雍正皇帝上台后,事实上他最先对付的是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当时胤禵正在西北作战,受到了康熙驾崩、雍正继位的消息后就马上赶回京城,可是却被亲哥哥雍正下令不准进城吊丧,就地解除军权后才进京。

在进京举行完丧事后,雍正派胤禵去护送康熙的梓宫去景陵,然后就安排胤禵驻留在景陵附近的汤泉,还在四周安排重兵把守,名为守陵,实为软禁。雍正此举也有保护胤禵的打算,毕竟他到最后也没对亲兄弟下毒手。
在解除了“八爷党”中唯一一个有兵权的阿哥后,雍正这才对其他三人下手。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城祭拜康熙,死在了紫禁城,雍正让十阿哥胤誐护送他的灵柩回蒙古,胤誐明知道这是计谋,所以就拖着不去,后面甚至还假造圣旨,私自回京,被雍正知道后就把他夺去爵位,关入宗人府,而且这些事都是由八阿哥胤禩去处理的,可见雍正心机之深。

同年,再把九阿哥胤禟“发配边疆”,让他去西宁严苦之地劳军,总之就是不能让“八爷党”这四根顶梁柱混在一起。雍正要对付“八爷党”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而击之。

首先把胤禩破格提升为四大总理大臣之一,再加封为和硕廉亲王,让他负责理藩院、工部等事务,还见人就说“我这些兄弟中啊,胤禩的能力是顶尖的”,大放烟雾弹。紧接着不到半年后就接连软禁胤禵、囚禁胤誐、发配胤禟,剪去了胤禩的羽翼。
这时候“八爷党”就只剩胤禩一个人在朝廷上了,势单力薄,就算他以前有过“百官拥戴”的威望,到此时也就不灵了,雍正可以慢慢处理这个棘手的兄弟了。雍正二年,雍正借口胤禩在处理事务上不妥故意找茬,反正不管做什么都得被骂一顿。在当年还抄了十阿哥胤誐的家,搜出了所谓的“八爷党密信”。

雍正三年,革去胤禩的廉亲王爵位,像康熙囚禁大阿哥胤禔一样,派人把胤禩软禁于胤禩府中,革去胤禟贝子名号,暂时安排在西宁前线软禁。雍正四年,这时候的雍正已经打赢了青海战事,国内政权过渡也趋于平静,雍正开始对自己的政敌下手了。

雍正四年正月,革去胤禩、胤禟的黄带子,在宗人府除名,将胤禩由府邸转移到宗人府囚禁,将胤禩改名为阿其那,胤禟改名为塞思黑,当年四月,将胤禟从前线押解去保定监狱,并下令直隶总督李绂,除了食物外,连一杯水都不能提供给胤禟。六月,开会制定两人的罪状,定胤禩大罪二十八条,胤禟大罪四十条。

当年九月初八,被打压得无法透气的胤禩,在禁所吐血而死,几天之后,远在保定监狱的胤禟也死去。这两人的死因不明,死亡日期又如此接近,考虑到雍正对胤禟的残酷,胤禩和胤禟很有可能都是被雍正下黑手干掉的,毕竟当时他们两人,已经可以说是不死都没用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雍正打击兄弟允禩允禟到底残忍到何种地步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夺取皇位,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最终,雍正成为了这场皇位之争的胜利者,并且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继承了皇位。

然而,就在雍正登基之后,也随即对当年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其他康熙皇子进行了极为残酷的打击和报复。

这其中,结局最为悲惨的便是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他们不仅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至死,就连名字也被改为了极富羞辱意思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其家人们也全部跟着遭了殃。

而纵观整个雍正对这两位康熙皇子的惩治过程,更是让人产生了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八阿哥胤禩,雍正最为痛恨的政敌与对手,同时其结局也最为悲惨。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这也就使得胤禩成为了出身最为卑贱的康熙皇子,但也正是卑贱的出身,反而极大的激发的胤禩的上进心。

胤禩自幼聪慧,并且待人处事非常的谦恭与随和,这也就使其得到了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众多康熙皇子以及朝中大部分官员们的拥护。

与此同时,胤禩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非常卓越的能力,进而让康熙也对自己的这位皇子刮目相看,不仅将其晋封为贝勒,还在自己外出期间多次委以其署理政务的差事,并且还安排其迎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为福晋,可见这一时期康熙对于胤禩的喜爱与器重。

而在“九子夺嫡”期间,胤禩表现出了对于皇位强烈的觊觎之心,成为了雍正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的最大阻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后,胤禩便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表现非常的活跃。他先是支持与自己“一母所养”、从小关系密切的大阿哥胤褆,随后,在胤禵因为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事情败露,进而被康熙下令圈禁终身后,又借助其强大的影响力,直接参与到夺位之争,就此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

只不过,胤禩的如此行为引发了康熙皇帝的极度不满,尽管在此期间康熙两度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但也始终没有考虑将皇位传给胤禩,并且伴随着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毙鹰事件”,胤禩彻底也从“九子夺嫡”的进程中彻底出局。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胤禩开始全力扶保、支持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参与皇位的争夺。

可以说,不管是自己直接参与夺嫡,还是先后支持大阿哥胤褆和十四阿哥胤禵进行夺位之争,八阿哥胤禩始终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上,并且凭借其在皇子与朝臣中的雄厚实力与影响力,给雍正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与困扰,这也使得雍正对其是恨之入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顺利登上了皇位,并且加封胤禩为廉亲王,并任命其为总理大臣,协助其署理政务。

实际上,这样的安排仅仅是雍正缓兵之计,一方面,此时雍正在朝堂上的支持力量非常的单薄,尚不足以对胤禩进行直接的惩治和打击,另一方面,则是雍正还需要借助胤禩的力量,来完成政令的实施,以实现皇权的顺利过渡与交接。

然而,没过多久,雍正的“报复”行动就开始了。

他将支持胤禩的九阿哥胤禟派到西北随军,十阿哥胤䄉议罪圈禁,十四阿哥胤禵也被发配到马兰峪去看守皇陵,彻底将胤禩孤立起来。同时,他还不断找各种理由,在公开场合对胤禩进行严厉的打压和训斥,甚至还有过多次惩罚其长跪的举动,这也极大的削弱了胤禩在朝中的威信与影响力。

终于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此时皇位已然彻底稳固的雍正,开始对胤禩下“死手”了。

这一年,雍正以“怀挟私心,播弄是非,动摇百官意志,搅扰阻挠施政方针”为由,罗列了胤禩“四十条大罪”,并对胤禩进行了严厉的痛斥:

“允禩自绝於天,自绝於祖宗,自绝於朕,断不可留於宗姓之内,为我朝之玷!谨述皇考谕,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革去允禩黄带子,以儆凶邪,为万世子孙鉴戒。”

于是,胤禩被削宗夺爵,囚禁于高墙之内,他的名字被改为了“阿其那”,其子弘旺也被改名为“菩萨保”。

而仅仅过了数月,胤禩就惨死在了禁所。

“允禩患呕哕,命给与调养,未几卒於幽所。诸王大臣仍请戮尸,不许。”

按照《清史稿》的说法,胤禩是因呕吐不止而亡,并且雍正不准为其收殓,而在民间和野史记载中,也流传着胤禩是被雍正下毒致死的说法。

除了八阿哥胤禩本人,他的那位出身高贵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同样结局悲惨。

雍正对于这位胤禩的“贤内助”也是极为痛恨,于是在惩治胤禩的同时,还勒令其与胤禩离婚,之后又下旨:

“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其娘家,也就是整个安亲王岳乐家族,也遭到了雍正毁灭式的打击,尽数被雍正削夺爵位,并被宗人府除名。而那位被雍正改名“菩萨保”的胤禩之子弘旺,也于一年后,在惶恐与不安中郁郁而终了。

对于九阿哥胤禟,雍正同样是恨之入骨,其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九子夺嫡”期间,九阿哥胤禟是八阿哥胤禩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也是“八爷党”的核心骨干之一,而雍正对于胤禟的愤恨之情,丝毫不亚于对待胤禩。

一来,胤禟天生聪慧,极富经商头脑,因而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富有的一位。而他也将这些财富用以帮助和支持八阿哥胤禩以及之后的十四阿哥胤禵参与到夺嫡之争中,是“八爷党”之中名副其实的“财神爷”。

二来,胤禟利用其与明珠家族的密切关系,特别后来是他还与明珠之子、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以此为胤禩等人争取到了重要的政治资源,极大的扩充了“八爷党”的实力。

三来,胤禟本人也是极富谋略,他还能够为胤禩等人积极的出谋划策,进而给雍正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与阻碍。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对于胤禟是恨之入骨,可更令雍正感到愤怒的是,在雍正登基后,胤禟依旧明里暗里的不断挑战着雍正,散播对于雍正不利的负面言论,而这对于雍正的皇权统治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于是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在惩治胤禩的同时,也对胤禟进行了最为残酷的打压与报复。

就这样,胤禟被雍正定下了“二十八条大罪”,进而被革黄带子,削除宗籍,并被改名为“塞思黑”,之后被押解到了保定,圈禁于高墙之中,交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绂看管。

徐鑫先生在《雍正帝陵历史之谜》中,详细介绍了胤禟在被圈禁时的情形,对于此也只能用触目惊心、残酷至极来形容:

“被押入四面加砌高墙,重兵把守的囚室。雍正皇帝下令,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人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方醒。很快,随胤禟前来的4名家人,也被隔离圈禁,胤禟的生活更加不堪。”

在历经三个半月的折磨后,胤禟死于禁所之中。

而在胤禟去世后,李绂是用“密折”的形势向雍正做了汇报,而这也就留下了“胤禟之死”的历史谜团。到底是雍正授意让李绂折磨死了胤禟,还是李绂立功心切,积极讨好雍正,进而自作主张将胤禟折磨致死,也就此变得不得而知了。

与此同时,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也因为胤禟的缘故,成为了雍正发泄愤怒的目标。

就在康熙刚刚去世,尸骨未寒的时候,雍正就开始向自己父亲的这位“宠妃”频频发难,甚至进行了当众的羞辱与训斥。并且雍正在对康熙后妃册封太妃的时候,宜妃也都是没有获得任何的册封。而宜妃去世后,雍正也下令不准对其进行下葬,直到雍正去世后,宜妃郭络罗氏才被继任的乾隆皇帝安排葬入到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

就这样,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在历经了无尽的折磨与痛苦后,以非常凄惨的结局收场,直到五十多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得以被“平反”,进而恢复了宗室的身份。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八爷党”的另外两名成员,即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虽然也遭到了雍正的圈禁,但终究是保全下来了自己的性命,并且等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从而重获自由,最后寿终正寝,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雍正王朝》老八允禩是如何掌控兵权,联合铁帽子王实行逼宫的

八爷胤禩一生就是为了“争权”,前期为了争夺皇位无所不用其极,后期为了颠覆雍正也是苦心积虑。

八爷一直想要实现“八王议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雍正皇帝分权,皇帝的权力一分,那么自己势力扩大,这样就让自己的权力更大,威慑力更广。

为了实现“八王议政”,八爷最唯一的手段就是“逼宫”。因为雍正皇帝的主观意识特别强,他所决定的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他所推行的政策也是必须要执行。

正是雍正这种决断力,让皇权在最大程度的得到巩固,其它人的权力基本是越来越弱化。这也是八爷要分权的最重要的原因。

既然要“逼宫”,首先八爷就得把军队控制好,因为谁能控制军队,谁就有话语权。

再说一下京城的防务,城内防务是“步兵统领衙门”,由隆科多掌管;城外防务由“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两个大营组成,归十三爷掌管。

既然八爷要有所行动,就必须先把京城防务给掌握,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八爷是兵分两路,一路是由九爷十爷出马,策反隆科多;另一路是自己出马,游说关外“铁帽子王”旗主王爷。

隆科多是雍正上位的功臣,他是“宣召大臣”,随后雍正上位以后,对他也是恩宠有加,但是随着权势的扩大,隆科多走了年羹尧的老路,他位极人臣,权势滔天,结党营私,姑息养奸,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让雍正皇帝对其逐渐冷落,而他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权势不保,于是他想着立新主子,由此建功而保证家族的实力延续。

而在九爷十爷的挑拨下,他也为自己的以后打算,故而他想着保弘时为未来的继承人,所以他就同意与八爷合作,配合八爷的行动。这样,京城内“步兵统领衙门”就暂时成了八爷的势力。

八爷和关外“铁帽子王”旗主王爷洽谈之时,重点提出推行新政导致各方不满,让各旗主王爷一起进京商讨“八王议政”,于是,各旗主王爷带着兵一起进京。

八爷在面见“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两位统领的时候,提出让旗主王爷的统领来一起接管两个大营,整顿军务。而两位统领没有接到圣旨和十三爷手谕,就不敢同意。但恰好两位皇子弘时和弘昼的到来,而弘昼无意说皇帝亲自说过这个事情,这样,两位统领相信八爷所言属实。于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两个大营的防务都被八爷的实力所掌控。

这样,城内和城外的防务都被八爷所掌控,八爷就具备了在朝堂挑战雍正的实力,“逼宫大戏”即将上演。

随后,弘昼在碰到十三爷之时,就把两个大营的蹊跷之事告知十三爷,而十三爷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他赶忙去城外“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

十三爷通过自己的权威,夺回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兵权。而此时,朝中的雍正皇帝已经被八爷势力逼得退无可退。在最关键时刻,十三爷进殿,他告诉雍正皇帝外面兵权已经解除,这样,雍正皇帝算是松了一口气。最终成功挫败八爷势力的“逼宫”。

当然,这完全是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情景,而在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出现过“八爷逼宫”这一事件。

再说此次事件其实有很大的一个漏洞,就是八爷在拿到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兵权时,为何没有去控制住十三爷,再不济也要把十三爷监管着。却任由十三爷坐在轿子上被抬进抬出,而没有任何人对其干涉,这实在是于理不通。八爷既然计划如此缜密,而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漏洞。可见,这是编剧的问题。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