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煤油叫洋油,是哪个年代的叫法
- 鸦片战争时清军有洋枪吗可以用弓箭打击英军吗
- 大清从1840年到1860年,买一些洋枪洋炮可以扭转国运吗
- 太平军与洋枪队有怎样的交锋洪秀全为何不借洋人力量来打清军
- 北京国安三杆洋枪的首秀,比分是多少
- 曾国藩为何不喜欢洋枪洋炮
- 荷兰三剑客,巴西3R,德国三驾马车,国安三杆洋枪,谁最伟大
- 清末“洋枪队”打不过太平军,为何还能得到清廷的重视
- 李鸿章为何要起用洋枪队可是他后来却又处处与洋枪队队长针锋相对,这是为什么
- 有传言说清末时期清军曾装备过一种十三响快枪,这是什么型号的步枪呢
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煤油叫洋油,是哪个年代的叫法
那个年代是蒋介石跑到台湾去后的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是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最残忍的年代,也是当今年轻人最不理解为什么最不发达的年代。也恰恰是在这个年代,毛主席力克西方劣强,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硬是把这个国家在世界的东方给矗立起来了。(原创回答)
鸦片战争时清军有洋枪吗可以用弓箭打击英军吗
首先,谢谢邀请!
鸦片战争时的清军已经百分之七十使用了火器,而并不是像如今历史宣传的那样。鸦片战争清军的失败,是败在了刺刀上,因为外军的枪上有刺刀,而清军的枪上没有刺刀,这也是清军不敢打近战,最后导致失败的原因。
大清从1840年到1860年,买一些洋枪洋炮可以扭转国运吗
也够呛!
窝里斗,窝里反,窝里横都是能手,要是对外就都怂了,别看天天耀武扬威的,一动手就尿裤子了啦!
打仗全凭着胆气,志气,骨气和勇气,光是有“吹气”可不行啊!
打仗武器装备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人!就算是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要是不敢去战斗,那这些武器装备都不如“烧火棍”有实用价值。打仗敢拼命,还得有牺牲精神就能赢,天天养尊处优,吃喝玩乐,光是吹牛皮,心里还不服气,也想打一下可是又怕死,这样的话,就算是手里有“金箍棒”也不管用。
太平军与洋枪队有怎样的交锋洪秀全为何不借洋人力量来打清军
太平军主要与洋枪在上海交锋,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军与侵略者的英勇战斗可歌可泣。在不让外国军队在中国土地上横行上,洪秀全不借洋人力量来打清军是做得对的,那势必要丧失主权,这从清朝与外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可以看出。
北京国安三杆洋枪的首秀,比分是多少
三杆洋枪合体首秀,踢申花。不刺激申花球迷,吴承瑛进了一脚远射挂死角,可漂亮了。大家猜比分是多少?
曾国藩为何不喜欢洋枪洋炮
曾国藩编练湘军,并最终击败了太平军,给人一种他精通军事的感觉。然而实际上在军事上他并不在行,因此对于西洋火器也是一再排斥。
曾国藩曾经多次给弟弟曾国荃写信,强调洋枪洋炮不可信,少用为是,还说“仍当以抬鸟刀矛及劈山炮为根本”,并把这比作经书八股。而在实际组建军队时,曾国藩也是身体力行,在他的湘军中,每哨分8队,其中4队用刀矛,两队用抬枪,两队用鸟枪,而炮兵使用的,也是明朝就有的劈山炮。
使用鸟枪的湘军
当然,曾国藩也买过洋枪洋炮,1862年他就曾经给曾国荃送去100支洋枪,不过顺便写了封信去,直言自己不喜欢洋枪,因为洋枪容易坏,需要经常保养,很不方便。即使是湘军的水师,号称使用洋炮较多,也是比较落后的小口径前膛洋炮。而对比此时的淮军,购买洋枪是几千几千的买,洋炮也不少。
淮军的炮兵已经装备了先进的西式火炮
曾国藩对于洋枪洋炮如此排斥,一是因为他毕竟只是一个儒学家,军事方面的知识全部来自古代兵书,戚继光的《练兵实纪》是他的主要参考书籍,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指望他的军事素养有多高。
二是洋枪洋炮毕竟价格高昂,而他的对手太平军不过是一群武装起义的农民而已,曾国藩编练湘军开销巨大,对于费用巨大的洋枪洋炮自然不是很喜欢。
三是因为洋枪洋炮无论是日常保养还是使用相对来说都比较繁琐,曾国藩招兵以朴实的农民为主,要教会他们使用洋枪洋炮无疑要比大刀长矛麻烦的多。曾国藩这种传统士大夫对于洋人也是从心里排斥的,也不可能像李鸿章那样,招募洋人为教练来训练士兵。
四是因为抬枪、劈山炮打的都是散弹,即使不瞄准也多少能打到点目标,相比起来缺乏训练的士兵使用起来更顺手,所以曾国藩一直致力于改进抬枪、劈山炮。
所以曾国藩不喜欢洋枪洋炮,既有见识上的问题,也是当时他面对的环境的实际情况造成的。
荷兰三剑客,巴西3R,德国三驾马车,国安三杆洋枪,谁最伟大
国安三杆洋枪是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可遇而不可求!荷兰三剑客无冕之王,绝无仅有!巴西3R可谓绝代天骄,无论从技术还是名气都是世界一流!德国三驾马车尤为强大,联邦德国三驾马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力超群!最伟大的是联邦德国三驾马车!
清末“洋枪队”打不过太平军,为何还能得到清廷的重视
大清有多支“洋枪队”,协助大清剿杀太平军和捻军。可是,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常胜军”的故事,我相信,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远万里前来,想要投奔太平军的华尔
大清合作的最著名的“洋枪队”就是华尔创立的“常胜军”。
可是,华尔创立“常胜军”的过程,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在太平军打下金陵以后,大清就慌张不已。大清在苏浙地区的地方官,都想拉上海地区的洋人下水,一起镇压太平军。可是,当时的洋人,对太平天国还不了解,甚至还幻想太平天国成为更好的合作伙伴呢,“严守中立”,没有搭理大清。
就像当时无数的洋人一样,美国人华尔,也对信奉上帝的太平军报以莫名的好感。1859年,这位在法国和墨西哥都打过仗的美国兄弟,也来到了上海。他最初的愿望,是加入太平军,建功立业,看看能不能混个王呀侯呀什么的当当。
早期想与太平军合作的洋人非常多。
底薪+提成,“洋枪队”创立,华尔为此不要美国国籍
可是,到了上海后。华尔跟上海本地洋人朋友一打听,才知道,我靠,太平天国这个上帝教和他在美国听说的不一样呀!再一仔细打听,感觉太平军成不了气候。
于是,华尔就主动请缨,联络上海地方官,向吴熙面陈自己的计划。希望自建一支军队,协助大清打击太平军。
吴熙这段时间,也一直在找洋人帮忙,但是,此时毕竟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洋人的官方,都只愿意组织防御,李秀成要是来打上海了,我们和他干。但是,要我们帮你去打太平军?呵呵,不干。
于是,吴熙和华尔这个民间创业家订立了合作关系:由华尔组建军队。合作方式,就是今天常见的底薪+提成。军饷由大清政府拨款,另外,洋枪队每打下一城,再奖励若干钱。
可是,和中方谈完合作后,美国不支持。当地的美国官员、商会、教会,都不赞成华尔的举动。
华尔的做法很直接:行,我不做美国人了!于是,脱离美国国籍,加入了大清国籍!
华尔,可能是最早的华籍美人吧。连续吃瘪,艰难的创业
华尔很嚣张,四月十三日开始招兵,五月就出兵去打太平军!
这堪称中外历史上的奇观。当时洋人打仗厉害是事实,但是,也不是随便组几个洋人就可以耀武扬威的呀!
初战的过程就不细说了。总之,洋人老爷们一触即溃,几乎团灭。灰溜溜回到上海的华尔,成了中外各界人士的笑柄。
被嘲笑几句不怕,反正华尔脸皮厚,问题是,成了笑柄后,招不到兵了呀!
华尔到底是个创业者,迎难而上!他找到了菲律宾勇士马加者。让这位菲律宾的意见领袖,招募了在上海的两百名菲律宾人。大清也派参将李恒嵩带7000人来配合他。
华尔依然很嚣张!当月底,就马上去打松江府。这次,他运气不错。本来,伤亡惨重,眼看着又要扑街了。此时,华尔意外地发现城门下边炸开了一个二尺宽的小洞。华尔身先士卒,第一个钻洞而入,其他军官继之。他们以指挥刀、手枪与太平军肉搏,损失惨重,健在者仅仅30多人,华尔和副官都受伤了。幸亏此时,大清李恒嵩到达。太平军弃城而去!
华尔艰难首胜!此战后,大清也不食言,发奖金十三万三千元(求助,这是哪国货币),洋枪队以松江府为大本营,开始了转战旅程。
此战虽有运气成分,但结果是好的。中外人士纷纷称颂华尔。华尔于借机继续买枪招兵。来参加的洋人很多!这里军饷高,提成高,关键还能顺手抢劫!此次募兵后,“洋枪队”有了三百人。(菲律宾人两百,欧美人一百)。
就在华尔志得意满时,他遇到了李秀成本人大军。浦口一战,死伤惨重,华尔自己身受五伤,配合他作战的李恒嵩差点被活捉!
此战后,秀成第一次攻上海失败,回救安庆,与洋人冲突暂告段落,华尔也去法国治病。
“常胜军”,常胜个屁。“常胜军”及各路“洋枪队”的宿命
华尔养伤完毕回到上海后,重组“洋枪队”,编制扩大到了1200人,并有轮船一艘。随后,又陆续扩招,形成了“以西洋军官为领导,华人兵勇为士卒的架构”,兵力一度达到5000多人。
后期,“洋枪队”士兵已逐渐以华人为主。各地的“洋枪队”也都纷纷组建起来。什么“常捷军”呀,都是这段时期组织起来的。
至于“常胜军”的常胜我就不细说了。
一则因为这个“常胜”实在有点吹嘘,李秀成经常把该军打得吃瘪。华尔本人,也重伤而死!
再则,面对此时已经行将覆灭的太平军,湘军、淮军,也都往往能以极少兵力取胜。
后期,对“常胜军”影响比较大的,是苏州杀降事件。在苏州,郜永宽等八个太平军的王想投降,信不过李鸿章,于是,以“洋人讲信用”为由,找“常胜军”戈登担保,才投降。可是,投降后,立刻被李鸿章全部屠杀!戈登十分恼怒,拿枪要找李鸿章决斗!
最终,因不愿再与李鸿章合作,被调回后方。不久,被解散!
其他“洋枪队”也都在1864年前后陆续被解散。
看完这些,我想我们能得到答案了。
这些西洋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军事素质非常高。华尔每战必身先士卒,受伤七八次之多,最终阵亡在中国。甚至,他愿意放弃美国国籍也要干,可谓大清的“洋忠臣”。
其次,这些部队,一直在大清良好的控制之下,战时奋勇作战,战事结束纷纷解散,可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大清,自然喜欢这样的部队了!
但是,通过“洋枪队”的事情,我们又多少有些遗憾。不管是此时跟随他们作战的华人,还是后来八国联军时期受雇于洋人的华人军队,打起自家兄弟来,都表现优异,受到洋人赞赏!
兵,还是那些兵,只是,军官不是那些军官!可见,即使在最为衰弱的时刻,华人都不缺乏勇猛之士,不缺乏良好的士兵!假如这些士兵,能在中国自己良好的组织下,又怎么会有甲午之耻,八国联军之祸呢?
李鸿章为何要起用洋枪队可是他后来却又处处与洋枪队队长针锋相对,这是为什么
谢谢邀请!
首先纠正一下,太平天国战争中所出现的洋枪队(后称常胜军),并不是李鸿章所组建和启用的。另外,李鸿章和常胜军的几任队长出现或大或小的不愉快,也并不是因为李鸿章刻意要和洋人针锋相对,相反的是,李鸿章实际很想和洋人处好关系,但是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那些洋很难“驯服”。
洋枪队的组建,源于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进逼上海,清政府苏松太道吴熙和上海船捐捕盗局的士绅杨坊等协商,出资组建了中外合作的洋枪队。等李鸿章率领13营淮军驰援上海时,洋枪队早已存在,是既成事实的事务,并不是李鸿章所起用的。
李鸿章为官,在处理中外关系,尤其是处理雇佣的外国人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中国至上,绝不能被受雇的洋人牵着鼻子走,这是李鸿章处理洋员问题的底线。
最初遇到洋枪队时,李鸿章和洋枪队统领、美国人华尔竭力处好关系,华尔则为淮军的近代化提供了代购军火等很多帮助,至于对华尔当时偷偷摸摸所进行的走私军火等勾当,李鸿章则睁只眼闭只眼。
然而好景不长,华尔在1862年和太平军作战时阵亡,华尔的助手、美国人白齐文代理常胜军统领。白齐文文化低、举止粗鲁,说难听点就是美国的街头流氓一类的人物,自然不在饱读诗书的李鸿章眼里,但是李鸿章也竭力与其维持关系,不过白齐文在1863年1月干出了无法无天的事情,抢夺饷银,殴打中国官员。对此,李鸿章无法容忍,上奏将其撤职抓捕。
(因苏州杀降问题和李鸿章决裂的戈登)
常胜军之后临时聘用英国军官奥伦任统领,旋即又改为戈登。李鸿章和戈登相处比较融洽,常胜军和淮军作战配合也很默契,但是1863年底李鸿章在苏州杀死已经投降的8名太平天国高级将领,引起戈登的不满。这一事件原本只是东西方对于战场道德的文化有所不同,但是戈登越闹越极端,甚至要率部帮助太平军作战,乃至把此事上升到了中英两国外交的高度。此事已经挑战李鸿章的底线,借着当时江苏战事已近尾声,李鸿章就在1864年将常胜军草草撤销了事。
和常胜军几任统领的交道,是李鸿章和外国军事顾问人员最早的交往经验。个中的一些事情,对之后李鸿章在处理洋员问题时影响很大,即对洋员始终只是利用态度,而并没有真正的信任感。
有传言说清末时期清军曾装备过一种十三响快枪,这是什么型号的步枪呢
十三响快枪的出处是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奏章:
“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
哈乞开斯、马蹄泥、利名登其实都是当时欧洲新式后膛线膛枪的名字。
比如哈乞开斯其实就是
美国的温彻斯特-哈乞开斯Winchester Hotchkiss
马蹄泥(马梯尼)则是英国的起落式枪机步枪Martini-Henry
利名登其实就是著名的林明敦或雷明顿,清代则是Remington Model 1871雷明顿枪机下转式步枪。
至于十三响快枪,应该是指能装填十三发子弹的后装枪。
晚清历史上装备过两种能装填13发子弹的后装线膛枪。
第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利-温彻斯特杠杆式连发枪,大家在美国西部片里经常能看到这种枪。
这种枪在中国被称为十三音云者士得,广东、江南制造局、金陵枪炮局都生产过该枪,以金陵厂产者质量最佳。该枪使用范围也极广,使用时间长达70年,中法之战中冯子材在镇南关曾经集中一批该枪,予以法军痛击。此后,甲午、庚子均大量使用,甚至到滇西反攻时还有民团使用此枪。
另一种则是瑞士的Vetterli维特利步枪,由SIG的设计师弗雷德里希.维特利Friedrich Vetterli在1866年设计,后来的1867式采用12发管式弹仓,加上弹仓中的1发就是13发。
这种枪在中国被称为威利兹步枪。
根据年代判断,左宗棠收复新疆所使用的应该是后者,威利兹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