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文帝

中国历史上因乱说话被杀的将领有哪些?刘邦杀项羽后,曾经和他打江山的元老们都有什么下场请详细说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4 16:34:13 浏览37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中国历史上因乱说话被杀的将领有哪些

隋朝开国名将贺若弼和他父亲贺敦都是历史上因乱说话丢了性命的。

四川画家李风杉画 贺若弼 本人收藏。

贺若弼( 544 — 607 ),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少有大志,博学骁勇。父贺敦,北周金州总管,大司马宇文护嫉而害之。临刑谓弼曰:“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遂以锥刺弼舌出血,诫其慎言。 579 年九月,从行军元帅韦孝宽伐陈,攻克淮南、寿县数十城,以功拜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入隋,任吴州总管,献取陈十策,文帝称善,赐以宝刀。 588 年十月,文帝兵分八路伐陈。弼为左翼,出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乃渡江主力之一。为麻痹陈军,以老马换船而匿之,又买破旧船置于明显之处。每于交代之际,必大列旗帜,营幕遍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如此反复,陈军甚疲之。次年正月初一,率八千精卒提前渡江攻陈,陈军猝不及防,慌溃逃走,六日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擒陈刺史黄恪,俘敌六千余人。弼军令严整,秋毫无犯,俘虏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继而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督军力战,受陈将鲁广达强力抵抗。弼纵烟火,陈军回走,引兵复战,斩首五千级,火攻北掖门入建康。时韩擒虎已擒陈后主,弼耻其功在韩之后,与之相骂,挺刃而出。后复与擒虎争功于文帝前,文帝曰:“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晋爵宋国公,加上柱国,赐叔宝妹为妾,拜右武侯大将军。位尊权重时,兄弟皆为公,生活奢侈,蛮横自大,出言不逊,怨天尤人,由是免官。公卿奏请处以死刑,文帝惜其功,免死,贬为民。后复其爵位待之仍厚。 607 年,炀帝北巡,至榆林,做可容数千人之大帐,迎突厥可汗。弼私议太奢,为人所奏,被诛。年六十四。

陕西书法家宁 远 书我对贺若弼的评价。本人收藏。

本人对此的评论:无言不足以彰其志,少言不足以达其意,适言不至于招其祸,妄言必定于亡其身。为将之道,言而有智,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而无非。如此,成其功而远其祸矣!

刘邦杀项羽后,曾经和他打江山的元老们都有什么下场请详细说下

引言: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夜已经很深了,沛县的行宫里,一个老者静静的躺在床上,月光照的屋子里似亮非亮,远远的,老人好像看到了什么……“陛下,陛下让臣领兵,自然多多益善!”一个将军正对他说话。“韩大将军啊,你是个天才啊,可你情商太低,所以你玩不过朕!”老人呵呵的笑了。“将军请速速入城,我等共同反秦!”一个文人打扮的又向他说话。“哈,萧大人,你是朕的左右手啊,没有你的兵马粮草,朕还真不一定能击败项羽!”老人对他投去敬佩的目光。“沛公,沛公快走!如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事不宜迟啊!”一个儒生形象的男子急急忙忙的说着。“子房啊,你是朕的贵人啊!没有你,鸿门宴上,朕早成了项羽刀下亡魂了!”老人激动着说道。不远处,又出现许许多多的人影,都是老人的故友,老人想和他们聊聊天,但他年纪大了,太累了,走了两步便靠在床边沉沉的睡去了。

“汉高祖刘邦”剧照

他,就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曾经,他自己也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帅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为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刘邦的手下,可谓人才济济,那么,在平定天下后,他手下那些文臣武将们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

一.国士无双——韩信

作为“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武将,韩信的个人能力堪称顶级,正是在他的奇谋之下,项羽的臂膀被一只只折断,最终被围困在垓下,而他的结局,却是所有功臣中最悲惨的一个。

原来,韩信是一个情商特别低的人,尤其不擅于处理与自己的“老板”刘邦之间的关系,在韩信平定齐国之后,他便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惹得刘邦非常不愉快。天下平定后,刘邦迫于当初对韩信的承诺,把齐国真正的给了他,但很快,刘邦就把韩信改封成为有名无实的楚王,随后又把他降为淮阴侯。但此时,刘邦还没有对韩信起杀心。

“国士无双”韩信剧照

按理说,老板猜疑你,你应该努力打消他的猜疑,可韩信偏不,啥大实话都往外说,这才有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成为淮阴侯的韩信更是牢骚话不断,经常哀叹:“没想到我堂堂韩信,居然有一天会和樊哙之流平起平坐,真的太丢人了!”

原本没了王位,发发牢骚也是情理之中,可韩信却越来越过分。刚好当时代地出现叛乱,刘邦派将军陈郗去平叛,临行前陈郗来拜访韩信,韩信居然撺掇陈郗造反!并且表示自己会暗中支持他。但韩信做事非常不小心,这件事很快被吕后等人知道了。

在吕后的谋划和好友萧何的诓骗下,韩信毫无防备的前往未央宫,等待他的,只有吕后的屠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未央宫斩韩信”的故事。

二.萧规曹随——萧何

相比较韩信,萧何可以说是跟随刘邦的元老了,在刘邦从芒砀山返回沛县加入反秦大业时,沛县县令临时返回,是萧何斩杀了县令,把刘邦迎进城,给了刘邦第一块根据地,又是萧何提议以刘邦“斩白蛇起义”为根据用赤色作为旗号反秦,给了刘邦舆论的支持。

萧何剧照

随后的日子里,萧何一直兢兢业业,在楚汉相争之时,萧何坐镇关中,给刘邦不断提供粮草和兵源,使得刘邦得以在战神项羽面前也有了一战之力。正是由于萧何的努力,在平定天下后。刘邦把萧何列为功臣第一,封他为澧侯,食邑八千户,后来又成为西汉王朝的丞相,足以看到萧何所受到的恩宠。

但即使如此,在“飞鸟尽,良弓藏”的刘邦眼里,也曾经对萧何产生过怀疑。在陈郗造反后,刘邦率军亲征,萧何坐镇首都提供后援。但此时刘邦已经非常敏感,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萧何,当我们以为萧何也会成为下一个被诛杀的功臣时,萧何聪明的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军前作为人质,同时捐出家产的大半充做军费。萧何的表忠心赢得了刘邦的青睐,将要挥下的屠刀缓缓落下。

萧何剧照

随后,萧何成为汉朝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刘邦弥留之际,吕后询问刘邦朝中大臣谁可堪大任,刘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萧何。汉惠帝刘盈即位后,萧何继续任劳任怨,以至于他制定的规矩,继任的曹参没有丝毫改动,留下了“萧规曹随”的美名。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萧何因病去世,谥号“文终侯”,萧何对刘邦,对大汉王朝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张良

如果说刘邦手下哪一个最淡泊名利,那一定是张良,张子房莫属。张良的一生,真正贯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纪念。

作为侠士,张良敢为天下先,博浪沙刺秦。随后轰轰烈烈的反秦大业中,张良帮助刘邦顺利的先入关中。并且,在鸿门宴上巧妙的识破范增的计谋,成功帮助刘邦脱身,这件事,成为刘邦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在天下平定后,刘邦想给张良三万户的食邑,但张良断然拒绝,最终只接受了“留侯”的爵位和三千户的食邑。虽然爵位不高,但张良对刘邦,对大汉却一直尽忠职守。是张良,劝说刘邦选择易守难攻的关中平原作为首都,是张良,让刘邦封曾经背叛他的雍齿做侯,来收取天下民心,是张良,在刘邦准备废长立幼时,不畏艰辛请来“商山四皓”,使国家得以安定。

“真正的大侠”张良剧照

在惠帝即位后,为了感谢张良曾经的帮助,吕后给了张良很多赏赐,但张良一概不受,反而一心一意跟随修道者学习,六年之后去世,为了表彰张良的功绩,汉惠帝赐谥号“文成侯”以示嘉奖!

张良就如同李白笔下真正的侠客,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用一腔热血去保卫自己的理想,等到功成之日,便“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不对功名利禄有半点留恋!

四.天下奇谋——陈平

如果“汉初三杰”中再扩充一人的话,我一定会把陈平选上去,在我看来,陈平的功劳丝毫不比三杰差,它之所以没能评上更大的原因在于他在乡野时品德的不修。

在陈平投靠刘邦后,他出色的谋略很快帮助刘邦解决了不少麻烦。在刘邦被困荥阳时,是陈平想出“借箸代筹”的妙策帮助刘邦脱身;在范增与项羽不和时,是陈平用反间计使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智囊;在刘邦被困白登山时,是陈平贿赂阏氏,给了刘邦一线生机。

陈平剧照

在刘邦去世后,陈平继续辅佐汉惠帝刘盈,但此时汉朝由吕后把控,刘姓汉朝陷入统治危机,关键时刻,陈平组织与周勃等人合谋,平定了诸吕之乱,又慧眼识人,选择了代王刘恒成为继承人,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他真正做到了力挽狂澜于不倒!

在汉文帝即位第二年,陈平去世,文帝表彰陈平功绩,谥号“献侯”,还把自己的女儿馆陶公主嫁给陈平的儿子陈午,陈平的外孙女陈阿娇也是汉武帝的皇后,足见对陈平家族的信任!

结语:

当然,刘邦手下还有许多文臣武将,如鸿门宴救下刘邦的樊哙,天下第一义仆夏侯婴,大将军周勃,曹参等人,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大家,谢谢!

为什么一般王朝建立者都是太祖高祖,而杨坚是文帝呢

杨坚(541年7月21--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隋朝开国皇帝。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后掌权恢复杨姓。杨坚即位后,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在修定刑律方面,制立了隋朝第一部法典《开皇律》。以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巩固了中央信权。多次減税。減轻人民的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

隋朝彊域辽阏,人口众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輝煌时期。

文帝,为古代皇帝谥号之一。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忠信仁义曰文。

能定典礼曰文,帝德运广曰文。

杨坚历史上,制定了法典,修定了規章制度。勤政为民,减租减税。开域疆土。故史称隋文帝。

开隋九老是哪九个隋朝开国功臣的结局都是什么

“开隋九老”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

1.伍建章,字德良,号安公,安徽蒙城县王集乡人。大隋开国,伍建章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果然人如其名,以忠孝为本,在朝中和民间声望颇高,并且将家传枪法刀法传授给儿子伍云召和侄子伍天锡,两人分别成为隋唐第五条好汉和第六条好汉,此后伍云召受封为南阳侯,坐镇南阳关,而伍天锡则上山落草为寇。后杨广杀父弑兄,谋国篡位。忠孝王得知之后在庭上大骂杨广,被敲牙割舌,满门抄斩!得知家门遭难,伍云召在南阳起兵,为父报仇,掀开了反隋热潮!

2.高颎字昭玄,一名敏。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杨坚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隋朝建立,高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为当朝首相。他明达世务,自任宰相后,竭力协助隋文帝杨坚处理朝政。政刑大小,无不筹划;荐引文武人才为隋出力;综合前朝旧法,主持修定隋律;创立输籍定样,招徕大量浮客,增加了国家编户。高颎因灭陈有功封为齐国公。隋文帝拟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时,高颎反对,渐被文帝和皇后疏忌;开皇十九年被人诬告免官 。隋炀帝即位,高颎复起为太常卿。后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政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日被杀。

3.杨林,《说唐》书中描写:隋炀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条好汉,总管隋朝兵权,为人正直无私,虽然很赏识秦琼等英雄,但对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回天下大势,最后被罗成用回马枪刺死。

4.贺若弼字辅伯,洛阳人。隋开皇元年,经尚书左仆射高□推荐,任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作灭陈准备。献取陈十策,获文帝杨坚称赞。攻陈前,多次将换防兵卒集中于沿江要地,大张旗帜,又组织部众沿江射猎,佯作即将渡江之势,以迷惑麻痹陈军,使其习以为常,不复设备。挥师进据钟山后,率8000甲士,奋力击溃陈军主力,擒获陈将萧摩诃,从北掖门进入建康城。因灭陈有功,加位上柱国大将军,进爵宋国公。后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大业三年,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5.鱼俱罗,冯翊郡下邽(陕西省渭南东北)人。跟随晋王杨广平定南陈,因功拜开府。随杨素平定江南高智慧。每战有功,加开府,高唐县公,为叠州总管。后来,随从杨素征讨突厥,因功加封为丰州总管,后转为安州刺史、赵郡太守。613年,随隋炀帝征高句丽。征讨还师,刘元进反叛,命鱼俱罗平定。鱼俱罗连克朱燮、管崇,后来为自谋财物,在东都卖谷米,因杨玄感之乱,东都物价奇贵,鱼俱罗获得暴利。隋炀帝怀疑他有异志,事泄被杀。

6.邱瑞出自单田芳版隋唐,秦琼的姨父,尚师徒的义父。邱瑞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和中正太师伍建章、李渊一起与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杨林带兵讨伐瓦岗摆下一字长蛇阵,前往助阵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岗;打铜旗阵时,秦琼被邱瑞的义子尚师徒追赶,马坠枪折退到小庙正遇邱瑞,邱瑞劝说尚师徒归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触柱而死。

7.韩擒虎原名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东)人。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为新义郡公。陈朝出兵进逼光州(今河南光山),他任行军总管,率军将其击退,后又屡挫陈师。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举攻陈时,领军为先锋,从右翼进攻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南父老久闻其威名,登军门拜访者昼夜不绝。陈军畏惧,镇东大将军任忠等相继投降。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后以行军总管屯金城(今甘肃兰州),旋任凉州总管。十二年,还京后病卒。

8.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曹州大帅,归隐田园,后来定彦平巧遇发兵攻打瓦岗的靠山王杨林,杨林摆一字长蛇阵攻打瓦岗寨,邀请定彦平助阵,为一字长蛇阵做阵胆。后在罗成破阵时被罗成用自己教罗成的破双枪的方法刺伤,落荒而逃,后来在北平出家,法号自然,外号云龙僧。

9.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弘农杨氏之后,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贾谊的人生悲剧有什么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你如何评价贾谊

苏轼的评价是十分到位的。“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恰当地评价了他短暂的一生,和功过是非。

当时刘邦吕后已死,功臣故将日渐凋零,文帝初登大位,而诸候王势力熏天,此时的汉文帝唯有滔光养晦,收敛锋芒,以待时机,用黄老之术来给人民休养生息,培植势力,以便将来,东山再起。汉文帝并非没有看到诸候尾大不掉之势,而是大乱刚平,人心思稳,如果此时削蕃必至又一场混战,且汉文帝中央势力还不足于平定诸候,以至贾谊之后晁错在汉景帝之时行他的削蕃策还酿成七国之乱。何况当时。贾谊虽有才,而不识时务,他的削蕃策一出,连在汉文帝身边的可能也没有了,因为诸候王得知他的策略后,人人自危,非除之而不快,文帝不得不把他放到他的小儿子那里实际是保护他,以便将来时机成熟再起用于他,可惜贾谊不明就里,年轻气盛,不会适应环境变化,以至年老的文帝与年轻的贾谊产生矛盾,最终他郁郁不得志,而早夭。这叫虽有治天大才却不识时务,以至折戟沉沙,悲夫。

陈平为何被称为第一毒士他的后人结局如何

陈平是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之一,在刘邦平定天下的进程中,他为刘邦屡出奇计。虽然陈平并没有被刘邦列为汉初三杰,但他也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由于陈平之计策多为阴险毒辣之计,导致他与三国的谋士贾诩一样,被世人称为史上最擅阴谋的毒士。

对于擅施阴谋的陈平,刘邦在临终之际都对其不放心,认为他聪明有余,不可独当大任。

陈平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也认为自己的使用的阴招过于歹毒,恐怕日后会祸及后代,若子孙被废黜,必不会再复起的。那么陈平的阴谋到底有多么毒辣?

陈平最初效力于魏王咎,但由于魏王咎不听陈平的计策,又加上当时有人向魏王咎说陈平的坏话,陈平一看形势不好,赶紧拍屁股走人,跳槽到了项羽阵营。

公元前205年,陈平被项羽封为武信君,率兵平定殷王司马卯。

后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 。陈平害怕被杀,又看出项羽非成大事之人,遂挂印封金,又溜之大吉。在好友魏无知的介绍下,投奔了刘邦,并受到刘邦的重用,任命其为护军中尉,监督诸将。

而陈平也不负刘邦厚望,为刘邦屡献奇计,多次扭转危急战局。

巧施反间计,逼死范增

公元前204年,项羽切断了刘邦军队的粮道,将刘邦围困于荥阳,逼得刘邦割地向项羽求和,但却被项羽的谋士范增断然拒绝。

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拨款黄金四万斤作为活动经费,派遣陈平混入楚营,以黄金收买人心,散布范增及楚将钟离昧等人有异心。

陈平此后又巧施诡计,高规格接待楚使来访。当得知使者是项羽遣来的后,又故意扬言,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因此故意以粗茶淡饭招待项羽使者,以坐实范增通汉之实。

按说此计也不甚高明,可莽夫项羽却对陈平的厚范薄项深信不疑,从而对范增产生猜忌,打发范增告老还乡。

满心忧愤的范增在返乡的途中,就因背部疽毒病发而亡,活活让项羽给气死了。

楚营经陈平这一反间折腾,实力大为减弱。而范增的逝去,使项羽失去了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无异于自砍臂膀。

荥阳智救刘邦

公元前203年5月,项羽再次猛攻荥阳。荥阳眼看就要守不了,刘邦想要逃出荥阳都很困难。

这时,陈平又有鬼点子了。他先请刘邦致信项羽请求投降于东门。

而后,陈平以大将纪信冒充刘邦,带领两千貌美女兵向东门进发。

楚军听闻刘邦领女兵于东门投降,纷纷奔向东门。

而刘邦乘西门兵力空虚之际,夺门而逃。

而中计后的项羽,为泄心头之恨,活活烧死了纪信,两千名美女也为刘邦垫背而亡。

云梦泽智擒韩信

刘邦称帝后,对劳苦功高的韩信开始产生猜忌。这时韩信恰巧又收留了楚将钟离昧,被人告发为谋反。

因为韩信手握兵权,陈平建议刘邦不要贸然出兵韩信,而是要智擒韩信。

陈平献计刘邦,借口出游云梦泽,在韩信来拜见刘邦时,抓住韩信,易如反掌。

刘邦依陈平之计而行,韩信在陈县附近迎接刘邦时,被刘邦缉拿。

韩信被缉拿后,贬为淮阴侯,从此被闲置起来,这也招致了韩信对刘邦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韩信被杀的悲剧。

巧说阏氏,解围白登山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二十万大军亲征匈奴,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于白登山七夜七天,几乎要粮草断绝。

危急之下,陈平决定从单于的王后阏氏身上下手,解除困境。

陈平遣汉使面见阏氏,送上了大量金银财宝及一幅美女图,并特意嘱咐阏氏将美女图转交单于。

接着,汉使称刘邦欲向单于言和,并打算献上画中的美女,以示诚意。

阏氏闻听,面露愠意。汉使乘机进言,我们出此下策,也属无奈。如果您怕美女会与您争宠,那请您帮助我们解除白登山之围吧。

阏氏于是答应了汉使。阏氏本是单于宠爱的王后,在阏氏的三寸不烂之舌下,单于下令撤军,刘邦这才绝处逢生,逃出生天。

陈平多次助刘邦化险为夷,为汉立下了显赫功勋。他精于谋人,善于自保,即使在刘邦清算功臣时,陈平也毫发无伤。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吕后死后,陈平与周勃通力合作,平定诸吕之乱,诛杀了吕氏宗族,还政于刘汉,受到文帝的重用。

陈平死后,被谥为献侯。但后世正如陈平生平所料,献侯的爵位只传到了第四代陈何的手中,便因陈何抢占人妻,而被处以死刑,除爵、废除封国。

陈平的曾孙陈掌,其妻卫少儿为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因而家势显贵。他曾努力试图恢复陈家的爵位,但始终未能如愿。陈平生前的预言一语成谶。

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的朝廷里传出一个惊天谜案“窦婴献遗诏”!经验证,此遗诏属伪诏。

魏其侯窦婴被腰斩于长安西市,家人受到株连,满门抄斩。一个充满恐怖、诡诈、血腥的大案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案奇怪就奇怪在,按说窦婴一个大汉丞相,遗诏的保管和其中的程序,他应该了如指掌。伪造遗诏罪是什么样的大罪,他也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道他会为了救命伪造先帝遗诏,去招惹满门抄斩罪?

汉武帝不想杀他,他自己也不会用伪遗诏犯罪,那么此案凶手是谁,便成为千古谜案。今天我们就试着想想,看这个历史的凶手到底是谁?

窦婴的结怨

一、窦太后

窦婴,字王孙,今衡水武邑东人。窦太后娘家侄子,其才能过人,深得窦太后的喜爱。汉景帝时期因平叛“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又有窦太后撑腰,可谓是朝廷红人。

1、为立太子之事,窦婴与窦太后结怨

一次皇家私宴上,酒至七旬时。汉景帝为讨好母亲窦太后,答应千秋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窦婴以为汉景帝在说醉话,当即制止了汉景帝的酒话说: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史记》

如此便惹恼了窦太后,因为梁王继位的话,窦太后是皇太后,朝廷政权仍握于自己手中。但如果是孙子继位,她变成了太皇太后,中间就多了一个皇太后,争权。对于这个好权的窦太后来说,是件关权力的问题,也是生死问题。

所以窦太后大怒,将窦婴可以任意出入宫门的名字从登记薄上除去,不准他见皇上。窦婴也一气之下,称病辞职回家了。

2、政见不同

如果说只因为立储之事得罪了窦太后,那还可以用日后的讨好补过,毕竟太皇太后还是老大。但政见不同,则是致命的大事,政敌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汉武帝即位时,朝廷已经垂垂老矣,这个“老”不仅仅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们年纪老了。还有汉初的无为治国的政策也老了,朝廷上下暮气沉沉,大家都按部就班地无为而治。

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汉武帝那里受得了这样的死气沉沉。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要把大汉发扬光大、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绩。这时,窦婴便走进了汉武帝的权力中心。

汉武帝用窦婴为相,有两个原因。第一,窦婴有才,且满腹儒家经典。第二,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用他对抗窦太后,的确是块得心应手的盾牌。可惜的是,汉武帝的这块牌没什么用。

窦婴为汉武帝的建元新政确是立了大功,可是功劳越大,与窦太后的仇越深,终于被窦太后赶出朝廷,赋闲在家。

二、汉景帝、王皇后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大汉朝在吴王刘濞的率领下,发生了吴楚七国叛乱。

1、汉景帝屈尊求窦婴挂帅平叛

当时汉景帝派窦婴挂帅平乱,可窦婴却因为堵气,不肯挂帅平叛。汉景帝无奈,只好亲自到窦婴府上去求窦婴挂帅平叛。汉景帝说:

王孙宁可以让邪?

《史记》

窦婴这才同意拜将出征。窦婴不仅有文才,同样还有军事才能。出征前他把自家的宝贝及皇上赏赐的千斤黄金,摆在庭院里,任由将士们自取自己喜欢的宝贝。和这样爱兵的将领出征,将士们当然是拼死奋战。

到了前线,窦婴坐镇荥阳,负责指挥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汉军们上下同心,勇猛拼杀,大败吴楚七国叛军。反叛平定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从此位极人臣,无人能比。

此次平叛窦婴立下了赫赫之功,然,他在汉景帝心中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

2、对抗汉景帝废太子

汉景帝4年,汉景帝要废太子刘荣,遭遇到了周亚夫、窦婴的坚决反对。汉景帝堂堂一个大汉皇帝,怎么会因为两个手下的反对就改变主意。到后来,周亚夫和窦婴两人发展到不只是反对,而是对抗。

不怪汉景帝说窦婴:

“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

《史记》

从此,汉景帝不再重用窦婴。一个朝廷重臣,迫使皇帝说出“难以为相,持重”,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为废太子刘荣一事,与王皇后也结了怨,种了仇。

三、与田蚡的争斗

田蚡,市井小民,凭借着姐姐王皇后的关系,走入大汉权力中心。

1、权力相争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田蚡想做丞相。但原窦婴门客籍福劝他说:论功劳、资格、年龄窦婴都比你大,这次你还是力推窦婴为丞相,你做太尉。这样还可以得个让贤的好名声。

虽然,田蚡听信了籍福的劝,让窦婴当上了丞相。但是,心里结下了争权的怨。

2、利益相争

汉武帝刚即位时,窦婴、田蚡都是外戚,加上他们俩人又都是儒学大家。所以汉武帝便将他们纳入权力中心,实行建元新政。不想惹恼了窦太后,将他们俩人赶出朝廷,双赋闲在家。

他们俩原本就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不想这会窦太后死了,窦太后一死,田蚡又回到了朝廷任丞相。

其实田蚡任不任丞相,那也与窦婴无关,他们之间本来也再无瓜葛。然,窦婴家的门客们都是一群势力小人,见窦婴离开了朝廷,又窦太后死了。

知道窦婴也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而田蚡则有个当朝的皇后姐姐,加上又是当红丞相。于是,窦婴的门客们又都跑到田蚡那去了。唯灌夫还一如既往地常去拜访窦婴。

不甘寂寞的窦婴,此时又想巴结田蚡。结果,田蚡趁势向窦婴开口要窦婴的宝贝,城南的那块田地。这可惹恼了灌夫。

窦婴获罪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前往丞相府去祝贺。

可是,洒宴上灌夫借酒大发酒疯,田蚡本来就对窦婴和灌夫有怨,趁势将灌夫以犯上罪投入大牢,并声称贺宴是皇太后旨意,他犯的是抗旨罪,当夷三族。

灌夫是窦婴门庭冷落时唯一的一个朋友,又是为窦婴打抱不平而获罪,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被牵连进入大牢获死罪。

生死关头,窦婴拿出汉景帝遗诏: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史记》

汉武帝看到遗诏,立即去档案库取存档,结果档案库里根本没有存档。没有有档的遗诏就是假遗诏。窦婴最终以“矫诏罪”被斩,留下了一个历史谜案。

总结

说了这么多,此案的凶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史记》里没有记载,故而引来后世无数遐想。今天大家一起来想象,看看到底谁是凶手?

其他废话就不多说了,因为无论是谁进机密档案库都会有记录,其中也包括皇帝。然,史料中没有记载窦太后、王皇后、田蚡进入档案库的记载。

那么,此案凶手就应该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为汉武帝能够平安登基,顺利治国,连自己的嫡长子太子刘荣都杀了,还有谁他不能再去杀。

窦婴为平七国之乱的确立了大功,但他劳动了皇帝大驾,也算给汉景帝来了个下马威。废太子刘荣时,窦婴又一次不顾皇上尊严坚决反抗。汉景帝的那句:“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不是白说的。

汉景帝的爸爸汉文帝的驭人术就已经玩得是炉火纯青了。到了汉景帝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他感觉到连他都难驾驭的刺时,他一定会为汉武帝拔掉这根刺。

窦婴对大汉的忠诚汉景帝知道,但汉景帝也知道窦婴难驾驭。他的母后窦太后在,窦婴有大功而无过错,他杀不了窦婴,所以他才想出给窦婴一份没有存档的遗诏这一招。

如果窦婴乖巧归顺的话,他一辈子也不用拿出遗诏。但是,当窦婴真的有拿出遗诏的这一天,那一定是汉武帝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了。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句话窦婴可以理解为,先皇给了我遗旨,我可以拿遗诏号令汉武帝及天下。可是,汉景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是个独裁主义者,他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上司。

所以说,汉景帝留的这九个字,不是说让窦婴可以拿遗诏“便宜行事”,而是告诉汉武帝“便宜行事”。当汉武帝拿到遗诏,又找不到存档时,汉武帝明了了他父亲的心意。

这才是汉景帝的真正用心,先帝的遗旨。

事实证明,汉武帝用窦婴脑袋砍掉了田蚡的脑袋。窦婴死后田蚡也离奇的死了,王皇后被禁入冷宫。

当汉武帝清除了所有外戚势力后,才真正实现了他中央集权的理想,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

教:曹魏的谋士刘晔,刘放是汉朝宗室,为什么不帮汉献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涉及到的是东汉时期的宗室问题。

众所周知,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度,所以分封了大量的同姓宗室到各地出任诸侯王,而这些诸侯王的后代们通过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也都可以取得一定的爵位,这也致使西汉末年刘姓宗族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即使王莽篡汉后打击刘氏皇族,刘氏也可以推出刘玄、刘秀这些人来夺回天下。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国家采取的政策导向发生了问题。致使东汉时期诸侯王的力量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很多宗室子弟也逐渐走向了没落。到了汉献帝时期,基本上大量的刘氏子弟都已经成为了普通平民。少有的几个宗室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比如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而像刘备等人,则早就成为了贫苦百姓。其实刘放、刘备等人的血统和东汉皇室的关系是非常疏远的。

比如刘放,他的祖上是汉武帝的儿子燕王刘旦。刘备的祖上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王刘胜。他们的血统和东汉皇室早就出了五服。就连当时的地方实力派刘焉、刘表也只是西汉时鲁恭王的后代,和皇帝没有实际亲属关系。当中血亲比较近的就是刘晔,他是东汉建立者光武帝刘秀之子的后代,可以说与东汉皇族的关系比较近。但是在东汉中后期,社会上的世家大族逐渐取代了西汉刘氏诸侯王的力量和地位,他们拥有大量的田地和众多的人口,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又凭借这种优势,沟通王侯,使自己的子弟得以跻身社会上层。比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都可以说是历代公侯之家,尊贵显赫。

世家大族就这样在政治和经济上占有了绝对的优势。而作为刘晔,他少年时期被称为有“王佐之才”,所以说他对于社会脉络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他看到了汉室衰微,即使辅佐刘氏皇族也难以有所作为。更何况当时的曹操有“汉相”的名义,他辅佐曹操实际上也是在间接辅佐刘氏皇族,虽然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大乱之年,人命微贱如草芥,谁会甘心放弃生命,辅佐一个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君主呢?汉献帝本人庸碌无能,他的皇位完全是董卓弄权的结果。他既无法凝聚汉朝的人心也无法整合地方的力量。所以刘晔这些贤达之士,唯有良禽择木而栖,选择跟随曹操,可以说这也是对于未来时代发展的一个把握与衡量。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栗姬曾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妃子,儿子还被立为太子,最终为何被抛弃

粟姬的儿子刘荣,虽然只是汉景帝的庶长子,但按照立长原则也是可以立为太子的,最终被废也只能怪他母亲的愚蠢。

粟姫在为景帝生下多名子女后恃宠而骄,认为太子之位非刘荣莫属,逐渐骄傲自大,甚至对景帝都出言不逊。

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有意将自己的女儿阿娇嫁与刘荣,粟姫因为不耻馆陶公主为人毫不可气拒绝,馆陶公主愤而与景帝另一位宠妃王美人联手,引出了一段金屋藏娇的典故。

经过馆陶公主和王美人的不断煽风点火再加上粟姬没头脑不懂得人情世故逐渐不被汉景帝所喜欢,连带着刘荣也从太子之位被废为临江王,后因被控诉侵占宗庙之地修建宫舍获罪在中尉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