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桧怎么死

宋高宗靴中藏刀,为什么不单独召见秦桧一刀捅死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害死岳飞的人是赵构,而秦桧等人是帮凶,你怎么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4 11:15:21 浏览1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宋高宗靴中藏刀,为什么不单独召见秦桧一刀捅死他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死秦桧呢?

答:宋高宗关心的是″徽宗和钦宗“的死活,他巴不得徽钦二宗早死早好。

了解北方情况只能通过秦桧这“外交人员“。岳飞是一心要救回徽钦二宗回朝,

高宗在岳飞身上得不到消息。

岳飞为什么会死于十二道《金牌》了吧!为什么不杀秦桧了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害死岳飞的人是赵构,而秦桧等人是帮凶,你怎么看

宋朝自赵匡胤立国以来,军旅不振,经常遭受北方民族的欺凌和掠夺。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不断的南侵,这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灾难。

宋钦宗靖康时代(一一二六——二七年),金兵再次南下,宋官兵不敢抵抗,或逃或降,几个月的时间,河北之地尽失;靖康二年四月,金兵破汴京,把徽宗、钦宗、后妃、外戚、王公、大臣,以及珠宝、金银、绢帛等,尽据北上,是为靖康之耻。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商邱(时称南京)即帝位,是为高宗,年号建炎,是南宋的开始。第二年二月,金兵又大举南下,宗弼、宗翰等率兵分路渡江,沿路宋守将望风溃逃,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尽人金军之手。

高宗赵构由商邱奔向扬州,渡江逃到杭州、明州(宁波),最后由明州入海。金兵一直追到明州海边,焚毁了明州、杭州、健康(江宁)等大城市北去。

这一个强烈的入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反抗呢?”“投降呢?”“还是游移于两者之间呢?”

一般平民选择了反抗。自从金兵入侵以后,他们不断地被屠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田园作坊不断地被占夺,这样的情况,激起了他们反抗的怒焰,保卫乡土,保卫祖国,就拿起了一切能够使用的武器,组成义军,与异族展开猛烈的战斗。

当时平民义军的中心组织是太行山的忠义社,最大的义军有八字军、红巾军等,为了抗敌,很多人在自己的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以示决心。

义军在不断的战斗中,不断地成长、壮大,绍兴时代,大股十几万人,小股数万或数千人,总共有数百万之多。

而我们的南宋统治者却一贯主张妥协投降。虽然高宗赵构的父、母、兄、嫂、姊妹,以及自己的娇妻爱妃都作了敌人的俘掳,遭受了敌人的虐待和污辱,但高宗并不会引以为辱而燃起他的民族复仇烈火。他与黄潜善、汪伯彦,以及后来的秦桧等组成一个卖国营垒,罢斥主战派首领李纲、张所、傅亮等,又把爱国志士太学生首领陈东及进士欧阳澈等斩首市上。

可以说,正是赵构上层的策略和态度,才致使岳飞的悲剧。

历史书都说岳飞是秦桧害死的,难道皇帝没有责任吗到底谁更想岳飞死呢

岳飞在军事上是将才,在政治上小孩,发生这种结局也是必然的,比如韩信他在军事上是天才,在政治上还不如孩子,他逼封齐王,拥兵自重,君命难行所以结局凄惨。

北宋时期的岳飞之所以死,难道真的是因为秦桧在背后搞鬼吗

这只怪岳飞不知趣,皇帝重用他,让你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却还要在他面前说,迎回二圣,难道你不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吗?你做他的臣子,心里却想着前朝皇帝,你这样的人不死,还有天理吗。

对岳飞的死应该怎么评价该负责的应该是秦桧还是高宗

謝邀


同类问题答过太多,直接上史料



1.时人对岳飞之死的评价

【锻炼虽极,而不得实情;的见诬罔,孰所为据?而遽皆处极典,览之拂膺!】~《挥塵录余话》王明清

王明清曾看过岳飞案全部卷宗,王明清说:秦桧、万俟卨一伙用尽各种手段、施加了各种酷刑。



【“莫须有”三字强以附会,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千载而下,每念岳武穆之冤,直欲吁天而无从也!】~《龟鉴录》何俌

何俌亲历过高宗朝,在孝宗朝做过试工部尚书。何俌说:秦桧说出“莫须有”三个字摆明就是要强行栽赃陷害岳飞,恶意要给一个人定罪又岂能找不到借口?从今往后,每当人们想起岳飞所受的冤屈,只能仰天长叹而一腔忿恨无从渲泄。



【自乌珠有“必杀飞,始可和”之言,桧之心与敌合,而张俊之心又与桧合,媒孽横生,不置之死地不止。】~《中兴大事记》吕中

吕中是南宋史家,吕中说:因为岳飞屡立战功,使金军都元帅乌珠(兀朮:完颜宗弼)心生忌惮,乌珠私下对秦桧说,两国要想真正讲和就必须杀掉岳飞。乌珠的意见与秦桧的想法一拍即合(据李心传记载,早在两个月半前张宪遭受诬告时,秦桧就已经对岳飞起了杀心【左仆射秦桧乘此欲诛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绍兴十一年十月戊寅条】),枢密使张俊的想法又与秦桧不谋而合,于是两伙人勾结起来,对岳飞极尽诬蔑之事,不置岳飞于死地不罢休。

乌珠遗秦桧书“必杀飞,始可和”,在岳珂的《金佗粹编》中也有记载,岳珂的记载来自他父亲岳霖的搜集整理,这件事是查籥向岳霖捅出来的。查籥曾任高宗朝秘书正字,他有机会接触机密文书,了解隐密事件。查籥本人也是一位史家,《杜莘老行状》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飞知书,善待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皆安堵,不知有军,至今号为贤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李心传

写完岳飞之死,李心传按例对岳飞的一生作出如此总结。

在文人当道的宋代,行伍出身的人得到“知书”这个评价的唯岳飞一人。



【飞知书而待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皆安堵,不知有军。先计后战,屡胜强敌,号为良将。其死也,天下冤之!】~《中兴小纪》卷29.熊克

熊克与岳家有矛盾,他曾因备战征粮不力被岳飞的大孙子岳甫弹劾而丢了官,《中兴小纪》也因不加考辨收录秦桧死党王次翁诬陷岳飞的言论而遭到岳珂的血泪控诉。然而本着史家良心,写完岳飞遭受“莫须有”后,熊克依然对岳飞的一生作出了公正的评价。



【飞作副枢,便直是要去做。张韩知其谋,便只依违。然便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朱子语类》本朝六.朱熹

朱熹是南宋理学宗师,理学对个人品德有近乎洁癖的要求。从北宋太祖朝至南宋宁宗朝,得到朱熹盛赞忠勇的,唯岳飞一人。

在被弟子问及诸将才干“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朱熹斩金截铁地答道【次第无人!】~《朱子语类》本朝一

朱熹认为,也正是忠勇二字使岳飞受“人”忌恨,不免遭到杀身之祸



【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金章宗招降吴曦诏

金泰和六年(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完颜璟在招降南宋成都、潼川府、夔、利等州路宣抚副使吴曦的诏书中说:“现在南宋皇帝赵扩(宁宗)昏庸孱弱,受制于强臣(韩侂胄)。你觉得你的战功、贡献与岳飞相比如何?当年岳飞的威名战功天下人人皆知,可是一旦被人忌恨,便遭到无情杀戮,你不觉得这种情况十分可怕吗?”

吴曦是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他应该听说过岳飞被害的故事。金章宗的话打动了吴曦【曦得诏意动】,归降于金国,受封为蜀国王。




时人关于岳飞的好评一大堆,详细写来到明天晚上也写不完,就此打住,我们现在来分锅






2.谁是杀害岳飞的直接责任人?

这个问题下扯几把蛋的答主很多,还有“人”把秦桧、万俟卨一伙对岳飞的诬陷当作证明岳飞有罪的证据。它也不想想,这种见于诸多史书、在南宋时期就已经被证明是诬辞的玩意又不是什么秘密,如果属实,它祖宗秦桧又怎么会被赐谥【缪狠】?岳飞又怎么能从民国至今被推崇为民族英雄?

南宋人关于秦桧一伙矫诏诬杀岳飞的记载多不胜数,在以前的答案中已经写过,不赘述。其实金章宗招降吴曦诏中【今赵扩昏孱,受制强臣】、【卿以英伟之姿,处危疑之地】等话语也在暗示,杀害岳飞的祸首是当时的强臣秦桧



赵构苟且偷安,但他在杀害岳飞这件事上并不负主要责任,相反,赵构还有心保全岳飞等原荆襄驻屯军将领


绍兴十一年十月十三日,秦桧面奏张宪谋反,请求赵构下诏,令岳飞等人到大理寺配合调查此案,赵构拒绝了

【(绍兴十一年十月)戊子,宰执奏,制勘院乞追人证张宪公事。上曰:“刑所以止乱,若妄有追证,动摇人心,非用刑之本意”。】

~《中兴小纪》卷29

~《金佗稡编》张宪辨

~《宋史》张宪传


第二天,赵构再次当面告诫秦桧,不要把张宪案扩大化,不要采用极端手段,只需逐步调离长期驻守荆襄的将领,达到由朝廷直接派人接管荆襄各路驻屯军的目的

【(绍兴十一年十月)己卯,上曰:“凡事必谨于微,若事已成,则难改。故书称。荆襄守臣辟差者,勿令久任,以渐易之。非特谨微,亦所以保全也。”】

~《中兴小纪》卷29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条历史记载说明赵构要对岳飞被害负直接责任,也没有找到下令杀害岳飞时,秦桧声称“有诏”的赐死诏的只言片语。相反,我们通过【《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岳少保诬证断案】可以清楚地看到,岳飞被害当天制勘院还在按例向尚书省申报案件进展情况,这个现象说明岳飞案离(定案→上奏→复核→取旨→施行)最后结果还早得很,这就是王明清所说“遽皆处极典”的由来。



是不是赵构把自己的责任全部推到秦桧头上了呢?不是。

绍兴十二年正月十四日赵构听取万俟卨、周三畏汇报岳飞案情,得知自己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赐死了岳飞,下诏市斩了张宪、岳云后,赵构应秦桧的要求【令刑部镂板遍牒诸路】,把岳飞案以诏令的形式告知各级官民,替秦桧背书。

之后赵构还配合秦桧进一步追究李若虚、朱芾等岳飞案牵连人员,追贬企图上书替岳飞辩冤的皇叔齐安郡王赵士(亻褭),罢黜主张岳飞无罪的御史中丞何铸,以及主张“徒二年,可以削官赎罪”的大理寺丞何彦猷、李若朴等人。

从而我们看到,赵构该承担的责任都有明确记载,那就是事发半个月后,他积极配合秦桧把岳飞案做成了“铁案”



不要低估史家修史的态度,毕竟没有人愿意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史书会被认为毫无价值



岳飞死后,陷害他的秦桧是什么结果

秦桧1090年出生于湖北黄州的一户普通人家。自幼聪明过人,在学业上颇有天赋。1115年,秦桧凭借自己的本事考取进士,之后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从此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历史上的秦桧是个大奸臣。他卖国求荣,陷害当时的抗金名将岳飞,令岳飞被害于大理寺内,含冤而死,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死后,秦桧在朝堂的官职越做越大,他的行事做风却一点也不收敛。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权势陷害他人;另一方面实行“文字狱”

正是由于秦桧的亏心事做的太多,想要杀他的人数不胜数,从而使他的疑心病越来越重,在一次遭难后,很长时间都不敢出门,躲在自己的密室中,不让任何人靠近。1155年,六十六岁的秦桧最终因病重熬死在了病床上。

有人说岳飞是死于“迎回二圣”的口号,那跟秦桧关系不大啦你怎么看

网友:废话少说,钉在耻辱柱上!

耻辱柱:这是耻辱柱的耻辱啊!

网上有人说“赵构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凶”,这个说法也慢慢地成为大众的主流观点,然而,这个结果就非常可怕了!这不间接地证明了秦桧是无辜的吗?

并且,非常可爱的是,有些人一边在鞭鞑着秦桧;又一边在证明着,秦桧肯定也是得到了皇帝暗中指令,否则他是没有权力杀害一位国家高官的!

这一看下去,我都替他们“人格分裂”了!

其一:岳飞有没有提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个口号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历史上,岳飞没有说过“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他说的是“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一个是“迎回二圣”,一个是“与诸君痛饮耳”,几字之差,这里面的意思可就大了!

那到底是谁在“以讹传讹”呢?原来是明朝时期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征明!

文征明为了给严嵩洗白,于是他歪解了历史写下了一首词,这首词也叫《满江红》。在这一首词中,就是他把岳飞北伐的意图给篡改了!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满江红 拂拭残碑》

(《满江红 拂拭残碑》)

其中的意思就是: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得保存呢?千秋万世的人们啊,不要再说该不该南渡偏安一隅了,因为当时的赵构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否则,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呢?他只是迎合了赵构的心意罢了!

但一首词作能推翻得了历史吗?当然不能!理由是宋微宗早就死了,哪里还有什么“二圣”?

其二:1135年,宋微宗已死;1139年,宋钦宗即将病死;1140年,岳飞才提出了“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钦耳!

早在公元1135年,宋微宗就死了。两年之后的1137年,赵构才得知这个死讯,他在朝堂上披麻戴孝,痛哭过宋微宗!

(高宗戴孝剧照)

而到了1139年,宋钦宗也病重不起,奄奄一息。金人看到手上的法码立即就要失去效用了,于是便提出要立“宋钦宗之子”为宋国皇帝来统治“伪齐”的地盘。

金人的这一手是政治手段,跟瓦剌的太师“也先”把“明英宗”送归明朝是一样的。金人的意图就是要利用“皇统”,即宋钦宗之子来挑动宋朝的朝堂之乱,从而分裂宋朝。

当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立即向宋高宗打了报告。于是,当时有一个叫“娄寅亮”的七品县令,提出了让宋高宗即刻“立储”来堵死金人的手段。跟着,赵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等这些文臣武将也跟着上书支持,宋高宗因为无后,所以便把皇统还给了宋太祖的后人,即宋孝宗!

(宋帝世系列表)

岳飞的报告,得到了当时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高度评价。朱熹认为,岳飞提议立储,使得了宋朝在金人阴谋运作之前,得到了充足的时间来从容布局,最终使得金国的分裂阴谋胎死腹中!

但现在有一些无品之人在网上大说特说,说岳飞参与了立储之事,揭开了宋高宗“无后”的老底,让高宗面上无光,所以岳飞是被宋高宗忌恨而死的,这太让人气愤了!

个人呼吁,抱有此种洗地想法的人请自重,而人云亦云的人也请自查自省!

高宗如果因为“立储”之事忌恨岳飞的话,那他也不会把娄寅亮“连级跳”地提拔到二品监察大员了,更要紧的是,赵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这些人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秦桧三人)

结语:无可辩驳,岳飞就是被秦桧陷害而死的!

往事已越千年,对于秦桧嫉恨岳飞到何等的地步,我们是不能感同身受了!但不能感同身受,我们也不妨自行脑补一下。

上个月,《环球时报》的胡总编写了一篇“要增加1000核弹头”的微博之后,就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大把人在网上奔走相告,听他们那意思,其实也就是——“请不要大声咳嗽,否则会惊起那远方可爱的邻居的!”

于是,痛心疾首者有之;道貌暗然者有之;给胡总“无中生有”出一个儿子、然后攻其私德者也有之!就一篇文章而已,都能搞成了这样,可想而知千年前的岳飞,到底是有多么的艰难了!

大家自行脑补吧!

文——千古

岳飞的死和他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系吗为什么死的是岳父不是秦桧

岳飞人际关系好,和各种人如主和派赵鼎、暴脾气郦琼、韩世忠、刘光世都能处好关系,不会因为朝中靠山倒了就陪葬。和张俊处不好是因为张俊和谁都处不好。和秦桧嘛,秦桧还指望他帮忙整韩世忠呢。岳飞上朝时因官阶少保被安排在秦桧死党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次翁之上,他却自请班在王次翁下。齐安郡王以阖门百口保岳飞不反。

众所周知,这叫结党营私,该死。

岳飞体察君心,处处尊重赵构,朝廷喊他他就到,还建议少杀农民军成全赵构保民的名声(原话)。知道赵构的小心思,就改口称钦宗为天眷,跟着文官的节奏秘密奏请立太子避免金人拿钦宗太子做文章,朱熹赞其远见卓识,赵构安排他见建国公(后来的孝宗)就差亲口托孤。

众所周知,这叫目无君上,该死。

岳飞业绩突出不惹麻烦不争功不争宠,当个制置使打完仗就辞了,后来也是屡次称病坚辞兵权。他不想迎合所谓的和议,所以辞职去庐山守墓。

众所周知,这叫罢工要君,该死。

岳飞懂打点关系,给宦官黄彦节送过钱。

众所周知,这叫结交内侍,该死。

岳飞不肯帮秦桧害韩世忠,甚至还救了他。

众所周知,这叫不懂政治,该死。至于不懂政治的人怎么在没背景的情况下不到四十岁做到副国级,有些人是不去想的。

赵构秦桧指望抄家致富,结果大失所望。

众所周知,这叫不懂自污,该……这也该死?

反正岳飞下狱两个月,秦桧都只能空喊罪名而查不出罪证,主审官资深岳黑何铸看到岳飞的刺字竟然反水给岳飞求情气得秦桧换人。

赵构想议和所以用有金背景的秦桧,金人要岳飞死于是岳飞死了,就这么简单。秦桧不但能擅自杀大将,还能自己调动禁军、自行任命赵构不让任命的官员(周葵)、给储君穿小鞋、被鼓吹秦城王气、加九锡呢,人家是绍兴和议规定的大宋终身制宰相,他死了赵构长出一口气终于不用在膝裤里藏匕首了。

我实在不知道“你死了所以你错了”是什么逻辑?连这样的人都被整死了,难道错的是他而不是当时奇葩的世道?

享尽荣华的秦桧,为何在受封为异姓王的当夜气得病发身亡

因为秦桧万万没想到,宋高宗赵构还有个致命的大招在等着他。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一月,宋高宗赵构亲临宰相秦桧的府邸,前去探望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秦桧,对于皇帝的驾临,秦桧十分感动,史载他“流涕不已”。

次日,南宋朝廷下了一份诏令,在这份诏令中,将秦桧进封为“建康郡王”,同时,又将秦桧的儿子秦熺加封为少师。

诏令一出,无数羡慕的眼光投向秦相府,毕竟自打大宋朝开国以来,能在活着时被封异姓王的基本没有,而秦桧却获此殊荣,并且儿子也成了少师,这可是天大的荣耀,怎能不让人羡慕?

不过,就在秦桧成为异姓王的当夜,曾经权倾朝野的他却一命呜呼,莫非,秦相爷是因为太高兴激动死了?其实不是,秦桧是活生生被气死的。

至于为何他会被气死,是因为秦桧做梦也没想到,赵构早就设计好了一个能要他命的大招,更没想到,赵构居然会这么阴。

早在秦桧病倒之后,赵构就开始盘算如何给秦桧致命一击。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历史上的宋高宗赵构,一向不是和秦桧穿一条裤子吗?多少赵构不方便出面的事情,不都是秦桧出头处理的吗?

比如当年绍兴和议时,赵构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理要求,同时也为了向金人表达自己议和的坚定决心,不仅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又亲自与秦桧商议,共同罗织罪名,把岳飞下狱。

最后,也是在赵构的授意下,秦桧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

可以说,没有赵构的背后指使,岳飞大概率不会死,同样的,没有赵构的授意,秦桧也做不到这么嚣张跋扈。

既然两人是那种“沆瀣一气”的盟友,为何还要说赵构在处心积虑地谋划着打击秦桧呢?

这个问题说起来,大致原因有两个,一个出在宋高宗赵构本人身上,一个则出在秦桧秦相爷身上。

先说赵构,赵构这个人,性格很复杂,并且他坐上皇位的过程也很曲折,如果没有当年的“靖康之难”,他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金兵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数千宋廷宗室、女眷等,离开开封北去,由此北宋宣告灭亡。

不过,在当时的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还有一支数量可观的宋廷宗室力量,而领头的,正是康王赵构。

之所以赵构会在这里,这就要说回靖康元年年末,当时金兵刚包围开封府时,远在河北的赵构,受朝廷任命为兵马大元帅,同时朝廷还下令,让他带兵火速救援开封府。

但赵构并没有前去救援,而是带着手下的兵,先转移到大名府,后又转移到东平府。

东平府在如今的山东境内,赵构跑掉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避开金兵的锋芒,以观其变,而他这一观,就把北宋给观没了。

而在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后,赵构经过深思熟虑,加上手下人的劝进,最终在应天府“勉为其难”的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炎,南宋政权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但在建立南宋后,赵构很犯愁,愁什么呢?愁如何对付金国,他不是没想过一鼓作气将其彻底击败,比如最早的时候,赵构就任用主战派代表李纲为宰相,目的就是想击败金兵。

不过,启用李纲等主战派,并非出自赵构本意,他内心真正想要的是,还是偏安一隅过安稳的小日子。

而过安稳小日子的前提,就是得把金兵摆平,至于摆平的方式,赵构自然是选择了“不动刀兵”的议和了。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赵构开始极力打压武将,并积极与金国和谈,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残害忠良。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赵构毕竟是皇帝,他还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的,因此,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他出面干这些见不得人的事。

而秦桧,则是赵构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秦桧的发迹之路,与向金国卑躬屈膝有很大关系,早在靖康之难后,一同被掳往北方的他,就开始刻意对金国示好,期间还通过贿赂,“赢得”了金国人的看重,成为金国攻打大宋的参谋之一。

而在他归宋之后,更是把金国当做了再生父母,在南宋朝堂上,公开提出南北分治的和谈方略,此举,深得宋高宗赵构之心。

一个是为了前途抛弃民族大义,一个是为了求安稳需要找人出头,就这样,赵构与秦桧一拍即合,成为了最坚定的一对盟友。

不过,在绍兴和议达成后,宋高宗的心思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当时的情况是,主战派的武将已经被彻底打压,朝堂上基本上没有了反对赵构偏安一隅的声音,不过,赵构依旧很烦恼,烦恼的是秦桧日渐增长的权力。

自从把秦桧当成心腹之后,秦桧的地位扶摇直上,到了绍兴和议后,他已经位居太师,按照赵构的想法,此时的秦桧应该心满意足,毕竟要权力有权力,要地位有地位。

但秦桧却并没有满足,当他大权在握的时候,一场利用职权所展开的清洗行动在暗中弥漫至整个南宋朝堂。

从绍兴十二年开始,到绍兴二十二年,前后十年的时间里,秦桧先后或贬或罢了足足四十余位朝中大臣。

这其中,不仅有担任要职的宰相,还有各个部门的能吏,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得罪过秦桧。

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不少因为反对秦桧的大臣,被秦桧罗织罪名,惨死在大狱之中。

在这种不断地打击异己中,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党羽也越来越多,而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甚至到后来,秦桧的党羽中,有人向赵构上书提议,让秦相爷使用与皇帝规格相同的“金根车”。

如果仅仅是下面人胡乱提议,赵构倒不会想太多,关键问题是,如此逾制的要求,秦桧听了之后,只是淡然一笑了之。

这还让赵构如何淡定?难不成非要等着秦桧把他从皇位上掀下去,他才会有反应吗?

所以,赵构为了让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做得安稳,他就必须有所动作,不然照这么发展下去,大宋朝就要改姓秦了。

不过,与对付武将们的方式不同,赵构想对付老奸巨猾的秦桧,手段就必须要更高明一点。

那么,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清除掉秦桧这个威胁呢?在赵构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得出最终的结论,那就是捧杀。

因此,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赵构不断对秦桧进行封赏,比如,在绍兴十五年,赵构赐给秦桧了一座府邸,并且还亲自登门,与秦桧家眷一同庆祝。

另外,在绍兴十六年,秦桧建了一座家庙,赵构知道后,又赐给秦桧祭祀用的祭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皇帝赐给臣子祭器的先例。

还有,赵构又加封秦桧为益国公,同时,命人为秦桧制作画像,并亲自为其做赞。

除了对秦桧本人的各种恩赏之外,对于秦桧的子侄,赵构也没忘了,秦桧之子秦熺,官至观文殿学士,在朝中呼风唤雨,而秦桧的孙子秦埙,更是公然在科考中舞弊,事后不仅无人敢过问,还担任了实录院修撰一职。

一时间,秦相府的风光,让整个南宋无人可及,“知秦相而不知高宗”,正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有一则小故事,十分直接地说明了当时秦桧家中的雄厚的财力和无人能及的地位,据说,秦桧的妻子王氏某次应吴皇后(赵构之妻)邀请,前去宫中赴宴,席间,上了一道清蒸鲻鱼,这鲻鱼味道鲜美,但因为其产自沿海,南宋建立后,由于边境战事不断,所以很少有机会吃到。

因此,吴皇后就问王氏吃没吃过,结果,王氏回答到,自己不仅吃过,并且这种鱼在她家里多得是,还承诺次日给皇后送来几条更大的。

等到王氏回到家后,把这件事给秦桧一说,让秦桧当场大惊失色,赶快命令下人装了几条与鲻鱼十分相像的大青鱼,给皇后送了过去,以打消皇后的疑虑。

那么,这种昂贵且不容易吃到的鲻鱼,在秦桧家中有没有呢?当然有,并且还多的是,就是因为他不想被猜忌,所以才把大青鱼送进宫,以此来蒙混过关,避免了一场风波。

从这则故事里,就能够看出,当时的秦桧所拥有的要比皇帝赵构强得多,所谓“开门受赂,富可敌国”,说的就是秦桧。

除了坐拥海量的财富,以及掌握显赫的权势之外,秦桧在当时,为了达到,美化自己的目的,还干起了篡改历史的勾当。

史载,秦桧曾安排他的儿子秦熺任秘书少监,专门负责整理国史,而秦熺在上任后,极尽所能地开始修改各类史料,把所有涉及到父亲秦桧的不好言论全部剔除销毁,其中包括各类诏书、奏章等,总之凡是秦桧的黑料,全部清除个一干二净。

另外,秦桧在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时,还试图想把那些反对他的人彻底一网打尽,好给自己的后人铺路。

比如,在秦桧去世那年的八月,当时身体尚且还行的他,接连将大臣张浚和胡寅等人投入大牢,又逼迫历来反对他的大臣赵鼎之子赵汾,诬告张浚和胡寅参与谋反,意图将这二人定为死罪。

而当时受此案牵连的大臣,多达五十几位,他们大多数都遭到了秦桧的恶意打压。

对于秦桧的这一切,宋高宗赵构知道不知道呢?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他还没有信心对权势滔天的秦桧展开处理,因此,他能做的就只有等。

赵构在等什么呢?他在等着秦家的主心骨,也就是秦桧咽气的那一刻到来。

从绍兴二十五年八月开始,秦桧的病情就越来越重,要说具体是什么病史料没有记载,但大抵是一些老年病,毕竟当时的他已经古稀老人了。

并且,根据《宋史》记载,在当年九月初,秦桧在处理完赵汾等人一案时,由于定罪的文书需要他确认,因此相关官员就来到秦桧家中,请他在文书上签字。

不过,当时秦桧病的已经相当严重了,据说连签字的笔都已经拿不起来了。

这个消息,通过某种渠道传到了赵构的耳中,让赵构十分兴奋,签字连笔都拿不起来,这预示着秦桧已经命不久矣。

但是,为了防止这是秦桧在演戏给赵构看,所以赵构决定,亲自去一趟,看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因此,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一幕场景,赵构来到秦府,明为慰问秦桧的病情,实际上是来一探虚实。

而探视的结果,让赵构十分满意,当时的秦桧话都已经说不出来了,看到赵构前来,他也只是紧紧地拉着赵构的手,泪流不止。

看来,秦桧他真的已经病入膏肓了,既如此,赵构就可以开始他的计划了。

在“看望”完秦桧之后,赵构回到宫中,连夜起草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份加封秦桧为异姓王,以及晋封秦桧之子为少师的诏书。

但在诏书的最后,赵构特意加上了三个大字,这三个字分别是“皆致仕”。

这就是赵构的计划,他利用把秦桧封为异姓王的机会,勒令秦桧以及儿子秦熺致仕,而所谓的致仕,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换句话说,赵构这是明确无误地告诉秦桧,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宋朝也不再需要你,所以,你该干嘛干嘛去。

赵构的突然转变态度,让秦桧极为意外,他知道赵构在近几年对他颇有微词,但他想着自己根深蒂固,又处心积虑地培植了不少党羽,更在朝中一呼百应,他赵构无论如何,也不敢这么对待自己。

并且,在赵构前来探视他秦桧的时候,秦熺曾试探地提出要代替父亲接任相位,虽说赵构当时没有答应,但秦熺已经紧急联系部分死党,准备逼迫赵构就范,同意他的要求。

因此,秦桧算来算去,都觉得秦家的风光将会继续,最重要的是,他太熟悉赵构了,他知道赵构没有勇气抛弃秦家。

但不曾想,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秦桧的意料,赵构如同一个蓄谋已久的老猎手,一招就击中了秦桧的要害。

一旦被勒令致仕,那么秦家的风光就会不复存在,曾经的权势和地位,同样也荡然无存,接下来的结果,就是秦家被彻底打翻在地,再无翻身的可能。

如果秦桧没有病入膏肓,那么这一切倒不足为惧,他有信心重新让秦家回到巅峰,但现实是,秦桧此刻的生命,已经要用倒计时来算了,他也没有了让秦家翻身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留给秦家的,就是在秦桧死后,被打压清洗,彻底失去一切。

想到这里,再回顾自己一生苦苦地钻营,好不容易才换来了如今权倾朝野的局面,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秦相爷那是相当不甘心啊,而心中烦闷之下,一口老血喷涌而出,最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如何看秦桧遗书里解释为什么岳飞会死

有一个谣言一直在流传,这个谣言是在本世纪初出土了秦桧“政治遗嘱”秦桧在遗嘱中表明自己将“获谴汗青”,颇有自悔和自我辩解之意。然而事后表明,这个所谓秦桧的政治遗嘱是后人伪造出来的欺世之作,做假者名叫闻声,他在2006年迫于压力进行了辟谣。

其在微博里写道:“这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体的文学原创。为免混淆,我在文章中虽然采用了新闻格式,但完全缺乏基本的新闻要素(如地点、专家姓名等),并且在文末用大字加粗套红注明了“”。很遗憾,部分网友仍然在质疑该“新闻”的可靠性,相当多的网站居然当作新闻转贴到新闻版块中,这再次证明了网络带来的信息快餐式消费的急切。”因为篇幅的关系,仅把闻声辟谣声明截取一小段,但是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而目前仍旧有一些人拿这件事做文章,我认为他们无非是两类人。一种是那类认知更新不快的孤陋寡闻者,另一类是那种明知是假仍然以此欺世的岳黑秦粉,可见这类人的品德之恶!

而岳飞必须得死这个提问是个伪命题!

因为:岳飞的所做所为全凭一片公心,为国为民之心青天可鉴!如果这样的人死的不冤,那么提问者是否也认为普天之下历朝历代的烈士死得都不冤?

对于岳飞冤狱和秦桧一伙捏造的罪名,《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作者李心传做出明确的结论:“余尝得当时行遣省札,考其狱词所坐,皆一时锻炼文致之词,然犹不过如此,则飞之冤可见矣!”

《 挥麈录馀话》作者王明清更一针见血的指出:“锻炼虽极而不见实情,的见诬罔!孰所为据?而遽皆处极典,览之拂膺!”

至于岳飞谋反一说,徐梦莘在广泛收罗资料到来者不拒的《三朝北盟会编》中也抄不下去了,直指其为秽史。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六记载:“旧校云:编中於武穆磊磊事?责多属漏略张宪得书谋乱之事,正所谓莫须有之狱,此竟作实事入录後幅并录狺狱吏揶拾之语,若欲以蔽罪武穆者殊不解其何意也?是真秽史不堪入目愚意删之为便。”

而当代岳黑秦粉所引用岳飞所谓“罪名”的话,都是采纳了秦桧一党捏造的《刑部大理寺案》的不实结论,这个结论早就被证明是为制造冤狱而精心设计的骗局。岳飞早已被宋廷平反昭雪,而他们今天还拿出这些糟粕来说事,试图欲盖弥彰,难道他们和秦桧一样阴毒?

所谓高宗改判岳飞赐死一说只出现在秦桧一党捏造的《刑部大理寺状》上,其它史料都是引用了这个记载,而不是另有旁证,这就是说刑部大理寺状是孤证,孤证不立这句话都懂吧?更重要的是,众多的史料已经揭示了刑部大理寺状是捏造的这一真相,况且秦桧假传圣旨高宗也揭示过。所以高宗“赐死”的认知是不足为据的,另外,岳黑秦粉说赐死的毒药是皇帝赐的,就好像只有皇家才能制造毒药一样,此话可笑!

而当代岳黑秦粉所引用岳飞所谓“罪名”的话,都是采纳了秦桧一党捏造的《刑部大理寺案》的不实结论,这个结论早就被证明是为制造冤狱而精心设计的骗局。岳飞早已被宋廷平反昭雪,而他们今天还拿出这些糟粕来说事,试图欲盖弥彰,难道他们和秦桧一样阴毒?

另外现代岳黑秦粉所捏造的所谓岳飞之死和“迎回二圣”“干预立储”“违抗皇命”之类有关的谣言纯粹是欺世之言,我已经在另外的文章中予以驳斥。简单的说一下,岳黑们为岳飞之死所下的定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理由是,秦桧污陷岳飞,置岳飞于死地的《刑部大理寺状》所捏造的岳飞罪名没有一条和现代岳黑所捏造的相吻合,所以说现代的岳黑秦粉比秦桧还无耻毒辣!

话归原点,秦桧因为惧怕死后遗臭万年,所以拼命的消毁史料。秦桧究竟是怎样毁史的,下面详细说一下:

秦桧父子在掌管史馆时大肆损毁史料,特别是对他本人不利的史料和有关岳飞战功的史料,基本上都被秦桧损毁涂改贻尽,因此以南宋史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和同时期的史料难免带有秦氏一党刀凿的痕迹。

甚至包括《宋史》在内的以南宋史馆史料为依据的许多史料,对岳飞的战功的记载较其它战将相对较少这也和秦桧有密切联系, 《宋史·秦桧传》记载:“桧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自桧再相,凡前罢相以来诏书章疏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录皆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 桧先禁私史,七月,又对帝言私史害正道。时司马伋遂言《涑水记闻》非其曾祖光论著之书,其后李光家亦举光所藏书万卷焚之”。 在秦桧长达十四年的专权期间,秦桧始终以宰相兼领“监修国史”、“专元宰之位而董笔削之柄”,极尽篡改史实之能事。秦桧还在史馆中大力安插亲信,秉记事之职者“非其子弟即其党羽”,“凡论人章疏,皆桧自操以授言者,识之者曰:‘此老秦笔也’”(《宋史》) 在绍兴和议之后,秦桧权倾朝野。在秦桧专权期间,秦桧派他的养子秦熺去负责兼修南宋的官史,并让其养子和其同党负责管理南宋的国史档案,这帮奸人毁掉了许多对秦桧不利的奏章诏书及其它文献,秦桧养子伙同秦桧党羽明目张胆地大肆篡改史实,拼命掩盖秦桧一伙祸国殃民的罪行,还不遗余力地贬损岳飞,甚至刻意删削隐瞒岳飞和岳家军的战功,虚构了不少对岳飞不利的东西,这些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岳飞自从戎之日起,即以“光复失地、驱逐胡虏、恢复旧山河”为己任,而这与一味苟且偷安的宋高宗赵构及不惜卖国求荣的秦桧之流是不能兼容的。虽然岳飞屡建奇勋,战功累累,但是秦桧及其党羽又怎么可能将岳飞的功绩战果归档入他们编修的南宋“国史”呢?据南宋的一个史官说:“自(绍兴)八年冬,桧接既监修国史,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润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考,殆不可一、二数。” 在岳飞生前据高位、手握重兵之时,秦桧尚且如此不遗余力地隐毁岳飞的战功战绩,则在岳飞惨遭杀害之后,秦桧独揽大权期间,秦桧及其同党篡改伪造史实的活动就更加肆无忌惮。对有利于岳飞的文件档案也尽力销毁。而对于岳飞的许多事迹,秦桧在由他们编修的南宋官史中又多加入了诋毁的成份,这帮奸佞还在由他们编修的南宋官史中故作曲笔,肆意篡改删削史料、颠倒事实以贬损岳飞。至于岳飞谋反一说,徐梦莘在广泛收罗资料到来者不拒的《三朝北盟会编》中也抄不下去了,直指其为秽史。经秦熺之流斧削之后,官史中“凡所记录,莫非其党奸谀谄佞之词,不足以传信天下后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八记载: 绍兴三十三年南宋史宫张震上奏说:“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已成将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后来有个叫徐度的官员看了以后,也唯有“太息而已”(《挥 麈 后录》卷一)。

李心传还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桧专政以来,所书圣语有非玉音者。恐不足以垂大训。乃奏删之。”这说明秦桧及其党羽删削篡改南宋国史范围之广,甚至对于宋高宗亲口所说的话也敢加以篡改。

尽管秦桧父子处心机虑,然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算盘打得再响也难免东窗事发,他的斑斑劣迹,不仅朝野史官给他记着呢,老百姓也在口口相传,所以尽管秦桧机关算尽,也无济于事,历史是公正的,所以秦桧遗臭万年是天理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