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禁

嘉庆帝时,有一位王爷曾强暴婢女并致其自杀,结果被夺爵幽禁,此人是谁?“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4 04:12:21 浏览6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嘉庆帝时,有一位王爷曾强暴婢女并致其自杀,结果被夺爵幽禁,此人是谁

这个人是豫亲王爱新觉罗·裕兴,豫通亲王多铎后裔、豫良亲王爱新觉罗·修龄第三子。其前两个兄长都因天理教叛乱受牵连,所以有他继承亲王爵位。

古代的婢女大都身份低微,其生杀大权全都掌握在主人手里,更何况像亲王这样的权贵,婢女什么的都可以任意支配。相信绝大多数婢女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愿意的,被亲王宠幸说不定就飞上枝头了,就算做个小妾也比做个婢女每天辛辛苦苦要强。
但是这次的这个婢女寅格,是一个烈女。如论裕兴怎么威逼利诱都誓死不从,在王府里裕兴也不便强来,毕竟福晋、儿女都在。但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裕兴一直不死心。等到嘉庆帝驾崩,按照祖制皇亲国戚都得去紫禁城里祭拜,裕兴一看机会来了就悄悄溜回王府强占了寅格,事后寅格遍上吊自杀了。
此事被宗人府知道后上报给了刚刚登基的道光帝。道光帝大怒,将裕兴革除王爵,赐死。毕竟在嘉庆帝丧期干出这等丑事,让皇家蒙羞。后来因为皇太后求情,改为监禁三年。期满之后不久裕兴便病死了。

“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如何理解叔本华的这句话

首先理解一下意识的概念,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一个事物在你的大脑里反应后,而产生的想法。意识有很多,如,安全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等等。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决定意识,比如工资2千左右的与工资1万左右的人的意识就不一样,处事方法也不一样。再者,思维能力也决定了你的意识,同样的问题,你只想到一种解法,而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就会有多种解法。所以,我们要多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尽力不要幽禁在自己小意识里。谢谢!

阿敏守城有功,弃城无罪,为何却被皇太极幽禁至死

历史上的阿敏非但没有“守城有功”,恰恰相反的是,阿敏不仅弃城逃跑,并且还下令屠城,影响极为恶劣。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在蒙古部落的带领下,绕过由袁崇焕镇守的关宁锦防线,从龙井关、大安口破关而入,一路烧杀抢掠,最后将北京城团团包围,史称“己巳之变”。

“己巳之变”对于明朝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八旗铁骑先后五次破关南下,明朝北方被打得一片糜烂,城池被毁,财产、牲畜被劫掠无数,人口也损失了超过一千万。在“己巳之变”中,崇祯皇帝还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可谓是“自毁长城”。

战争结束后,皇太极带兵回到关外地区,并且安排战时留守关外的阿敏、硕讬等人率部进行换防,并驻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等四座关内城池,均为京畿地区的战略要冲,就此后金在关内建立了与明军对峙的前沿阵地。

然而同样明白永平四城重要意义的明朝也在重新被启用的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准备将其夺回,于是在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开始对永平四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满文老档》中,对于阿敏丢失永平四城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天以遵化、永平、滦州、迁安畀我,遂命每牛录遣护军三名,甲兵二十人驻守其地,兵数较前多,以阿敏贝勒、硕托台吉及诸大臣为统师。

时明兵来攻滦州,战三日,明兵发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楼被炮药焚烧,时我军稍避,其间,明兵从城圮处登城,我兵复冲击,尽歼之矣。固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军士复闻诸将已出遁,或四、五十人为队,或一、三十人为队,奔向永平。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此皆贝勒不以政业为念,大臣不为汗与诸贝勒尽力之故也。汗谕毕,对众嗟欢。时举国众民皆痛慎。

时明兵到处堵截之我兵犹冲出,杀将前来,惟被创及染病者未得脱。驻永平阿敏贝勒、硕托台吉,未见敌形,即自入敌境,未发一矢,即杀永平、迁安城收养之降发,弃天赐之四城,率众兵而归。

孙承宗带兵围攻滦州,阿敏先是见死不救,致使滦州失陷。就在孙承宗转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时候,阿敏又不战自退,将永平四城拱手相让。而阿敏在弃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纵兵抢掠,被皇太极钦定的永平巡抚白养粹等一众汉族降臣也被阿敏处死。

此消息已经传开,不仅皇太极大卫愤怒,辽东地区的汉族百姓以及守卫明军更是极为震惊,至此皇太极登基后极力修复的满汉之间的矛盾又被重新激化,后金内部汉族百姓的反抗斗争也再度开始。

在阿敏回到盛京之后,皇太极对其进行了痛斥:

“以明人之金、银、闪缎、蟒缎、瘸足女人为贵而携之;以我兵为贱而弃之。”

所有的满洲亲贵也对阿敏的行为进行的声讨。

随即,皇太极以十六大罪状将阿敏拿下,并将其监禁了起来,至此阿敏开始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并也是最终死在了狱中。

实际上,阿敏为皇太极惩治,归根结底还是权力的斗争。

阿敏在后金朝堂上掌握权势的“四大贝勒”中,其身份是最为特殊的,他不同于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他并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而舒尔哈齐此前因为与努尔哈赤的分道扬镳,连同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均被努尔哈赤处死,阿敏也是在代善和皇太极等人的力保下,捡回了一条命。只不过后来的阿敏重新赢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进而位列“四大贝勒”之列,并且统领着八旗中实力排名第二的镶蓝旗,掌管33个牛录。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因而在代善父子的首倡之下,经“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的推举,皇太极顺利登上了后金汗位。

但是此时后金的朝堂上,依旧是“四大贝勒”南面同坐、共执朝政、同贺朝拜,皇太极虽为后金大汗,但是也要尊称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兄长贝勒”,可以说汗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所以,自皇太极登基后劲大汗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打造集权式的统治,而前提便是打压“四大贝勒”中的其他三人,阿敏也就成为了皇太极优先打击的目标。

首先,是因为阿敏血缘上的关系最为疏远。代善和莽古尔泰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兄弟,只有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因而其背景实力也是最为单薄的。

其次,是因为阿敏性格偏激、为人粗野。他还曾经妄图构陷自己的亲弟弟寨桑谷贝勒,受到极大的非议,因而他的人缘非常的差,获得的支持也就非常的有限。

再次,就是阿敏自身的问题也是非常的多,犯下的错误也是不胜枚举。

在此前征朝鲜的过程中,阿敏的做法就令皇太极极为愤怒。

天聪元年(1627年),刚刚登基后金大汗的皇太极安排阿敏带兵攻打朝鲜。阿敏带着八旗铁骑顷刻间荡平了朝鲜半岛,攻占了朝鲜首都平壤,当时的朝鲜国王李倧逃到了觉华岛被迫与后金签订了《江都之盟》,让朝鲜承认了后金政权,并且要两国以兄弟相称。

其实皇太极攻打朝鲜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建立同朝鲜的良好关系,一方面,可以从朝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粮食等战略物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朝鲜在后金与明朝之间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为自己的掣肘。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占领朝鲜全境的阿敏,企图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称王,进而割据统治朝鲜。但这个危险的想法被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劝了下来。阿敏在无奈之下放弃了谋求自立的想法,转而下令纵兵抢夺三日,随即扬长而去。

原本已经签订和平协议,可是阿敏的行为是非常明显的仗势欺人,这也引得了李倧的极大不满,皇太极想要就此拉拢朝鲜的计划也就此破产,朝鲜继续同明朝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此时的皇太极虽然没有处分阿敏,但是对于阿敏已经是非常的不满了。

而在此后的宁锦大战以及征讨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的过程中,阿敏又数次与皇太极当众顶撞,质疑皇太极的军事安排,弄得皇太极很是下不来台。直到这次,又出现了弃守永平以及劫掠屠城的事情,正好被皇太极拿来大作文章。

于是,皇太极当众宣布了阿敏的十六大罪状。在这其中,关于永平事件的罪状也只有一条,可以说皇太极针对除掉阿敏已经酝酿了很久,只不过阿敏这次的错误太过于严重,不仅仅是皇太极,八旗上下对于严惩阿敏的声音是高度一致,阿敏的倒台也就成为了必然。

就这样,阿敏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牢狱生活,直至崇德五年(1640年),阿敏死在了狱所。而在他被囚禁后,他的全部财产,包括镶蓝旗的控制权,均有他的亲弟弟济尔哈朗继承。济尔哈朗与皇太极关系非常紧密,济尔哈朗自始至终都是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皇太极通过济尔哈朗也实现了控制镶蓝旗的目的。

而在处理了阿敏之后,皇太极随后开始对代善和莽古尔泰开刀。

他先是以“御前露刃”的罪名,惩治了莽古尔泰,随后开始对正蓝旗进行了非常残酷的打击。除了莽古尔泰,同为努尔哈赤第二任大福晋富察衮代所生的德格类和莽古济也遭到了皇太极的打压,于是经过了一番血雨腥风,皇太极彻底吞并了正蓝旗。

在打击正蓝旗的过程中,皇太极又找借口对代善家族进行了打压,进而将代善逐出了核心统治圈。

至此,皇太极等级之初“四大贝勒共执国政”的政治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皇太极“南面独坐”,由此开始“独享汗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改国号大清,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也进一步加强,皇太极的帝位也是无比稳固。

蜜蜂农药中毒要幽禁多少天幽禁期间如何喂养

蜜蜂农药中毒要幽禁多少天?幽禁期间如何喂养?

谢谢邀请。在农村养蜂很难出现农药中毒现象,因为蜜蜂有识别能力,臭觉能力很强。它对毒花、有毒性的花粉不会去采,这是它的天性。

如果万一蜜蜂发生农药中毒后,在积极解毒抢救蜂群的同时,应及时找出中毒的原因。对蜂群加以保护,使之小受损失。一般幽禁蜂群三到五天。一旦蜜蜂发生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很难挽回,关键是早作预防,尽量避免发生农药中毒现象。

发生农药中毒蜜蜂幽禁期间,关闭蜂群巢门,遮盖蜂箱,打开通风孔,特别注意对蜂箱通风,遮光,喂水,喂白糖,加强管理。一般护理一星期左右。

对于四阿哥胤禛登上皇位有大功的隆科多,胤禛为什么要将他幽禁

隆科多与雍正皇帝意识形态有分岐,但他不该伙同八阿哥逼宫夺权,以谋反当杀

光绪被慈禧幽禁后, 每天都在做什么

作为晚清时期的帝王,光绪不仅要面对王朝灭亡前的种种危局,更要受制于慈禧的挟制。慈禧不仅是太后,他的亲姨妈,更掌握着朝廷大权,权术手腕常人难以比拟。咸丰留下的顾命大臣,恭亲王奕欣,满汉大臣,这些人都没能斗过慈禧。光绪作为一个自幼长在深宫的帝王,又怎么可能是慈禧的对手。所以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才会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他被慈禧囚禁在瀛台,彻底成为了傀儡。

光绪之后的人生,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前,那时的光绪,基本像一个摆设。除了一些朝会上需要他出席,基本上再也没有其他用处。不过,光绪也有自己的抗议方式。既然没有办法有一番作为,不如索性沉默抗拒。

只有在义和团时,在讨论是否对列强宣战的会议上,光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应该宣战。在光绪看来,当年甲午海战时,清国对日本一国都打了败仗,现在对那么多国家宣战,自然讨不到好处。更何况,义和团的拳民并不能作为依靠,这种情况下宣战,只能是自取败亡。

可当时的光绪,也是自身难保。慈禧曾扶持了一个大阿哥,准备接替光绪的位置。而且,慈禧是主张宣战的。所以,光绪的这个提议,自然遭到了反对。慈禧的这次宣战,自然失败。无奈之下,一行人只能仓皇奔逃到西安,电令李鸿章到北京议和。这件事对光绪的打击,不仅是整个国家再次遭到这样的损失,他最宠爱的珍妃,也被慈禧丢到井里。

光绪西行的这段日子,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有人说,光绪在当时穿着普通人的衣服,私访民间,了解民生疾苦。但确切如何,至今并不明确。倒是经历这次变乱后,光绪再次回到北京后的待遇,反倒好了一些。虽然还是要在慈禧的监视下生活,但最起码,还可以上朝。

当然,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毕竟遇到大事,掌权的还不是光绪。真正特别的,还是光绪没有磨灭的雄心壮志。戊戌变法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光绪已经消磨了斗志,跟大臣交谈时,也是由慈禧安排,答话极少。但从另一些蛛丝马迹中,也可以看到,光绪的另一面。

从西安回来后,光绪仍在学习英语。光绪学习英语的时间,其实很早。在他20岁那年,就从京师同文馆里招来两个毕业生担任英语教师。这在当时,还是不容易的。即便经历鸦片战争,清朝仍自认是清朝上国,朝廷中的显贵都不屑于学习蛮夷的语言,更不用说是皇帝了。同年12月,光绪的日常课程里就有了英语课程。光绪不仅学得极为认真,对张德彝和沈铎两位老师也非常尊重。

即便是有大臣跪拜奏陈,他的两位英语老师也可以坐在身边。在皇家当中,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恩宠。不过,仅学了三年,光绪的英语课程就被慈禧停了。光绪倒是没放弃,又开始自学。从档案里可以发现,光绪的英语自学资料有《华英音韵字典集成》、《英华大辞典》、《华英进阶全集》等材料。

后来留过洋的德龄公主跟光绪见面时发现,光绪词汇量不错,就是口语差了一些。但到了1905年,德龄公主离开的时候,光绪的口语,已经可以她进行短暂的交谈了。

除了英语,光绪在最后那段时间,学习了很多关于外国政治、法律的书籍。其中有《日本宪法说明书》、《孟德斯鸠法意》、《欧洲财政史》、《经济通论》、《日本法制要旨》、《英国宪法论》等书籍,有不少都是大部头,纯理论的书籍。一般人看起来,都会显得枯燥无味。光绪能耐下性子去研读,确实不容易。

光绪这么刻苦,自然有他的理由。一方面,他还是想实现自己心中抱负。在与德龄公主的交谈中,光绪曾多次透露出这种想法。另一面,他也认为自己会活得比慈禧长,虽然身体不好,但毕竟占有年龄优势。所谓苦尽甘来,这是一种给自己信心活过当下的希望。可惜,光绪最终还是没有机会实现胸中抱负,比慈禧早一天去世了。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努尔哈赤为何将亲弟弟舒尔哈齐幽禁致死

题主说的不切确,根据《满文老档》记载:

弟贝勒不满足于兄聪睿恭敬汗之恩养,不慊于安享生计之天恩,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弟贝勒卒,享年四十八岁。

弟贝勒即舒尔哈齐,不慊指不满。即是说舒尔哈齐不满努尔哈赤的处置,郁郁而终。虽然努尔哈赤没有直接杀死舒尔哈齐,但两兄弟也相当于反目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努尔哈赤含恨起兵

明朝万历时期,在女真部落分为“拥明”与“反明”两股势力。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依附的王杲属于“反明”派,但觉昌安是“拥明”派。万历十一年(1583年),王杲儿子阿台纠集其他女真部落,目的是为父报仇,受到了明朝李成梁部的打击。念及自己孙女(阿台的妻子)的安全,觉昌安约上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作为说客劝降阿台。

事情发了偏差,觉昌安父子在乱军之中,遭李成梁部误杀。事后,明朝政府只是赐给敕书30道,马30匹,并让努尔哈赤承袭指挥使,作为“安慰奖”。同年,愤恨难耐的努尔哈赤宣布起兵报仇。报仇的对象,选择了挑拨明朝与女真部落关系的尼堪外兰。

反对者设置障碍

遭到了部落内部以及觉昌安兄弟的反对。原因嘛,明朝支持尼堪外兰担任酋长,而努尔哈赤起兵攻打尼堪外兰,必然会遭到明朝军队的打击报复,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地将他们一起收拾,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消除努尔哈赤这个不安分的“隐患”:

  1. 六祖之子康嘉(努尔哈赤叔父),乘着努尔哈赤远征,联合哈达部攻击其的据点。所幸努尔哈赤及时赶到,打退了敌军;
  2. 觉昌安大哥、二哥、三哥、六弟,面对神灵发誓,除掉努尔哈赤。他们派出的刺客,准备刺杀努尔哈赤,不想刺客进入院中,惊动了看家狗,才没有得逞;
  3. 三祖之子龙敦,挑拨努尔哈赤家内部关系。发生了努尔哈赤弟弟杀害了妹夫的悲剧,原因是妹夫支持努尔哈赤起兵;
  4. 龙敦还挑唆,原本与努尔哈赤有盟约的米纳兄弟,背弃盟约,致使仇人尼堪外兰逃跑,计划作古。

兄弟是坚强后盾

在此背景下,努尔哈赤兄弟以子侄的支持变得难能可贵。同父的四个弟弟中,除了五弟当时两岁之外,其他三个弟弟都是其事业的见证者。其中二弟穆尔哈齐、三弟舒尔哈齐更是左膀右臂。
早在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远征女真哲陈部,努尔哈赤孤军深入,遭遇对方800人。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以及两名随从临危不惧,下马步战,兄弟二人先后射杀二人,最后杀退敌方。而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远征女真哈达部,三弟舒尔哈齐请命作为先锋,虽攻城受挫,但为后面的努尔哈赤打下基础。此外最小的弟弟巴雅喇、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等都在征服女真其他部落的战争中,迅速成长。

居功自傲

统一女真部的战争中,努尔哈赤近支亲属居功至伟,也初具规模。此时三弟舒尔哈齐战功卓著不说,还善于外交。努尔哈赤与其他女真部落不同之处在于,他表面臣服于明朝,坚持朝贡,避免了明朝的军事打击,表面上的“亲明派”。舒尔哈齐则是朝贡代表团团长,先后5次前往北京,而明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明朝官方将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视作同等地位,努尔哈赤时任都督,因舒尔哈齐排行第三,故又称其为三都督。明朝认为舒尔哈齐“向来中国(明朝)宣谕,无不听命”,是骨子里的“亲明派”,也是两兄弟是重大分歧之一。

《明神宗实录》记载:建州等卫夷人都督舒尔哈齐等一百员名,俱赴京朝贡,赐宴如例。

即是指按照努尔哈赤的标准,宴请舒尔哈齐。如此,不甘居人后的舒尔哈齐,希望分享权力,与努尔哈赤平起平坐。其对朝鲜使者曾讲:日后若送礼物,不可将我们兄弟分出高低。改朝鲜使者日后记录:“奴酋”有诸将150余员,“小酋”舒尔哈齐诸将40余员,但服色与努尔哈赤一样。

夺权后郁郁而终

原本和谐的两兄弟出现了裂痕,希望平起平坐的舒尔哈齐,先是在远征哈达部的攻城中,按兵不动,气得努尔哈赤留下舒尔哈齐部,亲自率部攻城。其后又在乌碣岩的战斗中,以夜晚出现的“白光”是凶兆为由怯战。如此,努尔哈赤下令剥夺了兵权,这个对于舒尔哈齐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与自己三个儿子密谋,背弃努尔哈赤,准备在黑扯木另立山头。《满文老档》记载:携其部众,出奔他路,异乡以居。等于是分裂努尔哈赤集团。
努尔哈赤规劝其回心转意,但舒尔哈齐仍一意孤行,无奈之下,为了自己阵营的稳定,痛下杀手,处决了舒尔哈齐长子、三子。舒尔哈齐只好低下了高昂的头颅,被逼认错,遭到努尔哈赤囚禁,但愤恨难平,最后郁郁而终。

后记

舒尔哈齐的悲剧,再一次证明了权力是毒品。一旦沾染,便像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一发不可收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直到家破人亡。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戊戌变法后,光绪皇帝遭到幽禁,对朝庭的政事是真的一点发言权都没有了吗你怎么看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重新掌权树立威严,参与人员伏法,而光绪皇帝则被慈禧囚禁在了孤岛嬴台,彻底成了“提线木偶”一直到死都没有等到发言权的机会。

慈禧之所以选择很小的光绪做皇帝,就是看重其家中父母平庸,没有势力。戊戌变法只是慈禧的计谋,假意给光绪施展的机会,真心坐实自己手中的权利。

“戊戌变法”本身是好的,但由于光绪皇帝急功近利,传说三个月内下发修改了近两百到政令,试问一个国家那经的起这样纸上谈兵的折腾。根本原因还是光绪能力不足,不懂政治(把国家体制改革当做小孩过家家,太急于表现,做法太不成熟),对社会形式及民间官场形势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更害得寒窗苦读几十年的六位爱国之士命丧黄泉。

1898年在光绪皇帝及朝中一些大臣的提议下,慈禧同意还政与光绪,退居后宫不问政事,国家大事交由光绪处理,也包括同意光绪皇帝实施的国家制度改革。

强势的慈禧为什么同意退居后宫,当时主要是迫于压力,当时刚成年的光绪情绪高涨,一直对慈禧处理朝政意见很大,再加上光绪后面有一帮想救国就难的有志青年,慈禧就将计就计的把权利给了光绪当然兵权并给有给,退居后宫的慈禧太后就想通过此事让光绪皇帝彻底认输死心,名誉扫地。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1898年6月11日掌权后的光绪个背后的支持者很快便实施了“戊戌变法”,政令改革涉及到了全国各地的每个部门。其中主要有提倡要月外国人一样搞科研学习科学文化,改革祖宗定下的政治条律、教育思想制度的解放,发展农、工、商业等资产阶级改良创新运动,总之一切向西方看齐。

并鼓励民间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学习西方文化,创办报刊,开放自由言论。同时光绪还把改革之风延伸到了陆军海军的训练作战方面,使得霸权主义的慈禧非常反感。

后来因为改革撤除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这一条律动了达官贵人的蛋糕,纷纷到慈禧面前诉苦告光绪的状,一片混乱状态。

慈禧心中有数,一看自己出山树立威望的机会来了,立刻下懿旨查办此事,并命人搜捕“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同时把光绪皇帝囚禁在瀛
台。

慈禧的这次做法就是要把支持光绪的人一网打尽,自己可以理所当然的收回政权,而光绪皇帝经过此事后,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直到慈禧死时也带着光绪皇帝一起上路。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