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袓”
黄帝,姓公孙,少典氏之子,因长于姬水 (今陕西黄陵县县沮水),故又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封于有熊,号有熊氏.因崇尚土德,土为黄,故称黄帝.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文明的第一位一统天下的领袖.他联合炎帝部落,从黄土高原出发,历经52战,一统华夏氏族、东夷氏族、苗蛮氏族三大部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我国最早的畜牧业生产与养蚕、舟车、房屋、衣裳、文字、音律、医药、算数等的发明创造,均始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
自西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均视黄帝为伟大始祖,故每逢清明节,都举行隆重的公祭活动,至明朝朱元璋时,更将此活动纳入国家大典之中.后人视其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故有 “炎黄子孙“之称.
黄帝居位百年,寿终110岁,娶有四位妻室 (螺祖、方雷氏、彤鱼氏、嫫母),生25子,得姓着14人.其后的少昊,黄帝之子;颛顼(音zhuan xu),黄帝之孙;帝喾,黄帝之曾孙;尧,黄蕾之玄孙;舜,黄帝第八代孙;殷汤,黄帝第十七代孙;周发 (姬发---周武王),黄帝第十九代孙,他们均为黄帝直系子孙.黄帝传十世,子孙相承1520年.他们也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黄帝之功,光耀千秋.
通俗来说就是伏羲出来的时间明显比黄帝要早个几千年,黄帝带领出现的时候已经有了“社会”这个概念了,而这个概念是从哪来的呢?答案就是从伏羲那里开始的,所以说伏羲是最原始的“始祖”,他组建了“社会”这个体系,并开启了“社会文化”的源头,黄帝只是跟着伏羲后边做一些完善和修补,虽说是修补,但是功劳也绝对不比伏羲的小,但是毕竟伏羲在前,所以黄帝只能被称为有了社会之后所产生的社会人文的“初祖”。
历史简答:我们为什么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
黄帝,姓公孙,因生于姬水 (今陕西黄陵县县沮水,一说今甘肃临洮县姬家河),又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封于有熊,号有熊氏.因崇尚土德,土为黄,故称黄帝。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开启文明的人物,也是一统天下的领袖,他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一统华夏族、东夷族、苗蛮族三大部落。据传,黄帝时代,发明了畜牧、养蚕、舟车、房屋、衣裳、文字、音律、医药、算数等。因而他和炎帝一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人文初祖到底是谁
人文初祖到底是誰?人文初祖-黃帝 據說祭告天地的時候,天空出現了黃色的大蚓大螻,人們就說他是以土為德的帝,所以就稱他為“黃帝”。為了加強與天下各部落的聯系,他帶人到處劈山開路,并定期巡視各地,問民疾苦,勸民農桑。黃帝手下有許多能工巧匠:羲和、常儀二人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制律呂(音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制作樂律和律歷。黃帝還讓伶倫、垂二人制造樂器磬和鐘,沮育、倉頡兩人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臼,夷牟造矢(箭),揮造弓,共鼓和貨狄造舟等。 據說黃帝活了110歲,死后安葬在橋山(今陜西黃陵縣的橋山)。 從古到今人們都認為黃帝是華夏的始祖,自己是黃帝的子孫。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后來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國人常常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 陜西黃陵縣橋山上有一座黃帝陵,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1983年4月5日清明節,原郵電部發行了T84《黃帝陵》郵票一套3枚,其中第2枚郵票名稱叫“人文初祖殿”。之所以稱“人文初祖殿”,則源自于國民黨元老、愛國將領陳潛為黃帝陵題寫“人文初祖”匾的故事。 陳潛,早年在日本留學時結識了革命先驅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屢建軍功而受到孫中山先生的賞識。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件發生后,陳潛毫不猶豫地投入抗日戰爭,先后擔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西北行營主任等職務。陳潛駐陜期間,和于右任、蔣鼎文先生前往黃陵縣致祭黃帝陵。他們三人都是當時知名的書法家,陳潛是隸書的代表。當時他為黃帝陵軒轅廟敬寫的“人文初祖”匾額,交由富平縣石匠雕刻而成。由于運輸困難,用牛拉車運至黃陵縣九里山時,車翻石碑被打碎。當時的黃陵縣縣長盧仁山只得如實地向陳潛進行書面匯報。時隔不久,陳潛寫來回信說,“石碑被打,不必驚慌。運輸困難,不必再備。請制作一幅木匾,來年清明祭陵再寫。”盧仁山看了此信,連忙派人選購上等木料,制作了一幅三米長、兩米寬的木匾。1938年4月5日清明節,陳潛果然如期前往祭陵。盧縣長取出早已備好的文房四寶,陳潛讓4個人抬著制好的木匾,飽蘸筆墨,提筆一揮而就,寫成“人文初祖”4個隸書大字。 至今,這幅“人文初祖”匾仍然高高地懸掛在黃帝陵軒轅廟的大殿門楣上,融入黃帝陵眾多歷史景觀之中,成為人們祭祀黃帝、觀光游覽之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