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字翻译

甲骨文中到底有没有“夏”这个字?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3 11:39:45 浏览8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甲骨文中到底有没有“夏”这个字

甲骨文中有「夏」这个字,并不是疑似,但甲骨文中的「夏」并没有表示「夏朝」的意思,而是用作人名。

我不知道那些人认为甲骨文没有「夏」这个字,他起码连基本的工具书都没有翻一下,

我们先来翻一下古文字字典:

《新甲骨文编》(349页)中的「夏」字:

《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页480)中的「夏」字:

有些工具书,为了如实反映古文字的部件构成,不会将古文字翻译成今天的字形,而是直接用偏旁构件组合,术语叫做隶定。

说个简单的比喻,比如:「春」的古文字隶定为为「草、屯、日」三个部件构成的汉字:

因为甲骨文的夏由「日」和「页」两个部首组成,所以,在有些工具书中将其隶定为上「日」下「页」的字形::

《甲骨文编》(中華書局,頁288)将「夏」隶定为「日頁」:

李宗焜先生编纂《 甲骨文字編》(中華書局,冊中,頁413)中,「夏」也隶定为「日页」,字号为「1362」: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

因为甲骨文的「夏」是比较新的研究成果,在一些早的工具书中没有收录,而且有些工具书如:《古文字诂林》(5 冊,第 660页),将「秋」错误的当成了「夏」,不知道编排错误,还是当时考释错误。

还有些工具书有所遗漏,比如比较新的《字源》(上册,第485页)一书,最早字形只收录西周金文:

古文字工具书太过于浩瀚,有所疏漏是很正常的,只有寄望在修订版中给予修正。

可见,西周金文的「夏」从「日」从「页」,甲骨文也是从「日」从「页」,这是一脉相承的:

综上所述,甲骨文、金文的夏都是从「日」从「页」:「页」象人形而突出头部,象「人在日下,举头见日」之形,会意「天气炎热」,

所以,从构字意图来看,「夏」的本义是「炎热之夏日」。

「夏」在甲骨文中,并没有表示「夏朝」,大多数是表示贞人的名字:

何以见得是表示贞人名字呢?

以前的回答反复的讲过,这是卜辞的文法决定的。

甲骨文由「前辞(叙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

(详细参考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这里就不重复讲这个问题了)。

「前辞」的格式是占卜的日期(干支)和占卜的人(商王或贞人)。

就是交代在哪一天烧乌龟壳子,由那个人贞人进行贞断。

XX(干支)卜,XX(人名)贞........

假如在甲申日这一天,一个叫小明的贞人进行占卜,开头就会写作:

甲申日,小明卜........

也即:在一片卜辞中,「卜」之后「贞」之前的那个字,一般表示人名的。

有时候也是商王亲自占卦跳大神,就记作「王贞」或者「王占」都可以。

这就是非常珍贵的「王占卜辞」,想一想,三千多年前,商王碰过东西,等同于佛祖开光,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

综上所述,甲骨文中有「夏」,在卜辞中表示一个贞人的名字,从卜辞编号【28xxx】来看,属于第三期禀辛和康丁时期的贞人,

中国古代文言文言简意赅,为什么要发展成现代白话罗啰嗦嗦

中国文言文是真正汉语,现代语言参杂了大量日文。日文的语法系统与汉语是不一样的,造成汉语的混乱。比如徐州,很清晰了,就是指一个叫“徐”的州,现代偏偏再加上一个“市”。到底是州还是市,分不清楚。沙市市,更是个笑话。派出所,是个标准的日本叫法,用汉语理解:派出劳务呢?还是派出别的什么?人民,主义等等,用汉语都是没法理解的。这种现象的产生还要归结到上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把大量日文拿来直接使用而不顾后果,造成语言混乱,歧义迭出。用汉语写成的论文各方理解不同,后果就是汉语无法成为世界通用论文语言。而形成的协议,条约,法律文件也是各种各样的解释。

这种情况影响到现实社会各方面,使得各行各业不能精确。大概,差不多,八成,可能,大约这些词汇盛行。制造业不能精益求精,产品粗劣。进而整个社会不求甚解,科学无法发展。与德国对比,德国追求严谨,我们追求“差不多”,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