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杨振宁与李政道到底谁的贡献大
-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有生之年还可能“和解”吗
- 李政道还活着,为什么不如杨振宁有名
- 杨振宁、李政道抛开个人的看法,谁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
- 李政道和杨振宁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
- 李政道作为宇称不守恒第一作者,名气为何低于第二作者杨振宁
杨振宁与李政道到底谁的贡献大
这个真不一定。要看他俩闹掰之后的成就,就知道谁撒谎了。举个例子:俩人单独赛跑,甲乙都说自己是第一,但没人证明。但之后的几年甲无论参加什么比赛都是第一,乙没有名次。那之前谁撒谎一目了然。你应该看看杨震宁在美国都干了什么。中美关系最僵的时候到中国,一会儿说钓鱼岛是中国的,一会儿又说冲绳是中国的,还要求美国承认新中国当然会受到歧视了。而且杨振宁对科学界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宇称不守恒定律,而是他的杨米尔斯理论,这一贡献才是最大的。别问为什么杨米尔斯理论为啥没获诺奖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没获诺奖。
杨的学术水平和对科学界贡献要比李政道高;而如果论对自己母国(祖国中国)的贡献,那李与杨无法比,李对中国几乎没有什么贡献,而杨为了中国的物理学科奔走,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科学巨匠!李政道首先发现宇称不守恒毫无异议。杨振宁比李政道大五岁,他贬低李政道没有洞察力和数学能力,那他为什么还和李政道合作,他有提携后生的高风亮节吗?如果有,就没有决裂了。说明宇称不守恒是李政道发现的。杨振宁接受他他爸爸的数学基因,做了数学计算上的工作。杨振宁说是他首先发现宇称不守恒,太阳从西方升起时,我能相信一半
李政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至今为止年龄最轻的诺奖得主(57年得奖时,李31岁,杨35岁),当年颁发诺奖时李是第一得奖人,杨则是第二得奖人,当年曾听李的弟弟李学道讲过,他的哥哥极其聪明,是个超级神童,求学时小学跳级,中学跳级,大学就跳得更厉害了!而杨振宁的数学很厉害,杨在上中学时就己经掌握数学中高深的群论知识了,李政道论文贡献大,杨振宁不仅岁数大,而且圆滑老道,获奖杨振宁要求名字靠前,李政道名字靠后,这种现象的后果是李振道与杨振宁后六十年不相往来,实人唏嘘不已。
杨振宁老谋深算:一、取杜津明的女儿。二、与老婆合谋嫖取李政道博士执笔论文的第一署名权。三、被美国报废后于80多岁高龄移民中国沽名钓誉,成功"入户"并获招工成为中国院士(入户的条件是什么?中国劳动法有招82岁的老人为公务员的条款吗?)。四、抱得美人归。取比自己小54岁的翁凡,亦老婆亦保姆(不用子女照顾)乐哉,颠哉。自私自利的老谋深算,一路大获成功,即死也颠笑着。
这个只有他们两个人自己清楚,但是他们自己也许已经无法给别人说清楚了,因为当时合作时不会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没有留下能说清的依据,这个情况和牛顿与莱布尼兹的纠纷还不一样,如果让物理界评判,肯定会偏向杨振宁,因为杨比李的成就要大的多,比霍金牛的四个在世的物理学家,安德森,温伯格,杨振宁,爱德威腾,以杨振宁的成就最高。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李确实在这个理论上付出更多,但始终差了一些关键点的计算,杨可能天份更高,数学上的造诣更深,只用了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完成了关键点的计算,李觉得不太公平。但值得肯定的是,两位都是我等仰望的大家。
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发明者,肯定只是一个人,第二个人是加上去的。我判断李政道是发明者,杨振宁熟悉论文的发表过程,帮助发表了论文,所以名字写在前面 李政道曾经把它分析研究假设发现这条规律的过程,给大家讲的清清楚楚。反面得很彻底,二三十年前被人安排坐在一起的照片,相互都侧面不说话,两个人肯定有一个伪君子坏蛋,心中无数吗?表演真好,其中一人肯定是大坏蛋?!蛛丝马迹,李大一些。
一个合作项目,通常都是有主次负责人的,杨多次要求调整排名,而李开始没有强烈反对,这说明杨应该是事实上的主要负责人,这样,李比喻两小孩追打嬉戏是不恰当的。 杨争取排名在前,这没有什么不妥,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贡献大或资历老的排在前面,如十大元帅的排名一样有先后。 杨对我国的贡献是很大的,他的国际人脉圈更广,对我国帮助更多。 至于婚姻,是他们俩的事情,外人不便插嘴,幸福就行。
李政道后来发表过重量级的论文了吗?好像没有。他一直在忙着争功,忙着诋毁杨振宁,从各方面丑化杨,其实李政道才不地道呢!他游走于大陆和台湾两地,周总理希望他能为新中国的物理贡献力量,结果他跑到台湾去了,因为台湾给了他一个科学院院长当,他不像一个科学家,到倒更像一个政治投机分子。倒是杨振宁为大陆的核物理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私生活方面大家无权干涉,更无权丑化,相比之下,爱因斯坦私生活则更加糟糕,希望大家不要这个事情当作贬低的依据。
我个人认为:李政道说的是真实的。杨振宁比李政道大五岁,他说李政道缺乏数学能力和洞察力。印证了杨振宁参与了计算工作。既然李政道缺那两样能力,为什么还和李政道合作呢。都是强强联合呀。如果是为了提携李政道,就不会那样发生分歧了。杨的格局太差了。钱学森推荐郭永怀说:如果说我顶五个师,那么郭永怀顶十个师。有人说规范场理论就推导出了宇称不守恒的发现。那是胡扯。据说他们发表规范场理论时,泡利提出了质疑,由于解释不了,泡利起身就中途退场了。至于后来发现规范场的重要性。那是以后的事情。规范场理论可能比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我更重要。单就这个事情而论,杨振宁欠理,格局与钱学森比,至少差十万八千里。
尽管各说各的,没问题,那就着他们俩的历史长河吧,自得诺奖后,他们俩人各在做什么研究,成果如何,把这段历程列出来,看谁贡献大,大者即为主要得主,因为一个有造诣,真有学问的科学家,他一生的科学研究是不会仃止的,贡献的大小也说明他们能力的大小。这就八九不離十的确定他们那一位为主了。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有生之年还可能“和解”吗
依靠我的判断,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两位老人家都是倔强的脾气,都是固执己见,而且分手超过50年。1964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正式分手了。如今,二老年事已高,也不可能缓解矛盾了。除非有一方先松口。《北京青年报》今年初刚刚采访过杨振宁,记者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对杨振宁说,听说您坚持在任何场合都不提李政道,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谈一谈。杨振宁听了,没有说话,用了很久的时间斟酌,最后一字一字的用坚定的语气告诉这位记者:我坚信我没有错。可见,李政道给他带来的伤害。
而关于杨振宁和李政道二人矛盾的起源,我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已经详细的论述过。很可能源于二人的夫人之间的矛盾。而在公众面前首先挑起矛盾的,是李政道。李政道把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这才激起杨振宁的反驳。科学研究者发现李政道的说话前后矛盾,他阐述的发现“宇称不守恒”的过程是有问题的,而他所声称的论文署名顺序问题,完全不存在,如果要深究,倒是李政道每次都抢功违反惯例。
想当初,李政道刚刚展露头角,而杨振宁已经是系里面公认的天才,一直是杨振宁提携李政道,之后杨振宁伤心的与李政道分手,里面的恩恩怨怨,我们已经无从知晓。由于《李政道传》作者季承与李政道私密,所以传记内容对杨振宁予以了贬低,严重缺乏客观公正性。
岁月如风,一切恩怨都会消逝无踪。几十年后,后人不会关心他们的八卦,只会记住他们的科学贡献。
李政道还活着,为什么不如杨振宁有名
在李政道与杨振宁的诺贝尔奖的获得上确实存在争议,在国际学术界上与现在的舆论的说法正好相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杨振宁抢了李政道的功劳,而且李政道本人的态度也验证了这一点,李政道对杨振宁的所作所为有点不屑。
杨振宁之所以在国内的名气高于李政道,有两点原因,一是杨振宁有一个被统战的岳父:杜聿明将军,和一个为中国奉献一生的同学,中国伟大的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邓稼先先生。所以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还不知道诺贝尔奖是何物时,中国政府出于融合国际的需要,而对杨振宁先生进行大力的宣传,说实话,杨振宁先生也担得起这个宣传的榜样,作为华人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高度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将其视为祖国。所以杨振宁在中国名气大就很正常了。李政道先生在这一点上与杨振宁先生一样,把中国视为祖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二,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杨振宁落叶归根(他依然是美国人),其私生活很精彩(本人无意点评别人的私生活,这里不展开说),上了很多带有娱乐性质的头条,在国内的争议更大了,自然剑出偏锋,在学术上的名气没有大涨,而在其它领域上名气大增,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名气更大。而李政道先生一直帮助中国在科学教育领域及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帮中国培养人才,换句话说,李政道一直在中国学术界及科技行业做着默默地工作及奉献,自然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学术之外的人们,包括大学生对李政道自然不了解也不清楚了。
杨振宁、李政道抛开个人的看法,谁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
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50年度的诺贝尔奖金。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似乎杨振宁的成就更大一些。反而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金后,基本没有取得一些像样的成绩。
杨振宁的成果在后来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奠定了在物理学的地位。
包括,一是相变理论,二是玻色子多体问题;三是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四是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五是非对角长程序。
这些成就,任何一项都是举足轻重的成就。
另外两个人的共同的成就在培养中国的学生,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上。
像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就是李政道提出的。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这几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0)的严格解,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李政道和杨振宁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
只要科学家对国家有贡献,其实是不必区分贡献的大小和早晚,也是不必区分他现在拥有什么国籍,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无论是李政道、杨振宁或是别的科学家,都应是如此。
(李政道与杨振宁)
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并不多,除李政道、杨振宁外,还有高锟、崔琦、朱棣文和丁肇中。这里只重点谈谈李和杨,因为我们对他们二人的名字最为熟悉。
(丁肇中在东南大学AMS-C实验室进行学术指导)
我们熟知李政道和杨振宁,最开始还是因为他们合作进行基础物理学研究、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并由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物理学奖,使得二位昔日好友反目成仇,把别扭闹到今天。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礼)
如果说李政道和杨政宁获得诺贝尔奖仅仅证明咱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并不比那些金发碧眼的白人笨,其它跟咱们没什么关系的话,那么自从1970年代他们先后回国接受领导人接见、受邀在参加国内的科学研讨、到大学讲学之后,这二位科学家的身影就一直活跃在国内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讲台上了。
(李政道在国内讲学)
1980年,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在给中科院副院长钱三强的信中提到李政道和杨政宁时说:“许多美籍华人向国内领导建言献策,有些人是有私心的,不可以轻信
......
只有李和杨二位没有私心,热情希望把中国事情搞好,但不幸他们意见不一致。”关于人才培养。
李政道在1974年回国受到领导接见的时候建议培养科学家要从孩子抓起,要及早发现天才,在大学办少年班。他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中国科技大学很快便有了少年班。李政道还建议将一些有潜力的学生送到国外知名大学去留学,让他们学成回国后报效国家。
(李政道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讲课)
在出国留学的问题上,杨政宁便表现出与李的不同:他认为国内的教育已经很好了,反对家长很早就送孩子出国留学,因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国不良风气的影响。待年轻人心智成熟之后再出国深造则更好。
(杨振宁在兰州大学讲课)
关于电子对撞机。
如果说对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二人的建议还算是殊途同归,那么在是否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开展高能物理研究的问题上,两人截然相反的意见则引起了轩然大波。
李政道向我们的总设计师建议,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国家应该建设自己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并坚持不懈地推动国内科学界进行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但当扬振宁得知李支持粒子加速器项目之后,却向高层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认为美国搞了这么多年都没搞出多少名堂的东西,我们现在搞不合适,它完全就是在浪费钱,倒不如把钱投到其它更加需要的地方。
(李政道全力推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高能物理研究)
关于科学普及。
李政道在物理学的研究上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他也一直致力于在国内进行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推广。从1972年起,李政道几乎每年都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各个大学讲课,帮助国内的科学家了解国际高能物理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了授课他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他的《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两门课程的听众多达数千人,这些人都是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大学老师和研究生。李政道不仅讲授物理学,还讲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的思想和观点,强调国家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他认为“基础科学是水,应用科学是鱼,产品科学就是把鱼推向市场。”哪一样都不应该偏废。
李政道不仅为推动设立博士后制度、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成立、北京近代物理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设立作出了贡献,多次在自己熟悉的科学和教育领域结合咱们的国情实际,向高层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宝贵意见。他还用自己的毕生积蓄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大学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
(李政道在国内演讲)
对于李政道的贡献,我觉得朱光亚先生的评价流露出真情:“政道每次回国都是这样不遗余力地为祖国做着各种事情。他常常与我和其他朋友们讨论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每次提出重大建议前,他都征求我们的意见。一旦付诸行动,他就全身心投入,力求实效。政道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见解、充沛的精力和执着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我深切地感受到他热爱祖国、真诚回报祖国的赤子之情。就像他曾经对我说的,平生最大的心愿和安慰就是能够为祖国做点有益的事情。”
(朱光亚与杨振宁、李政道在美国留学时的合影)
与李政道一样,杨振宁在推动国内科学发展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应该抹杀的。他不仅同样为科大少年班的成立做了许多工作,还在美国积极为中国留学生的培养搭建平台、提供资助。他还利用每次回国的时间到许多大学讲学,推动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发起成立科学基金会来资助国内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杨振宁与年轻学生交流)
鉴于两位科学家都是搞理论物理的,他们的研究范畴太过于高深莫测,我们这些普通人通过一两篇文字很难加以理解。我们只要知道,无论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还是目前依然身处国外的其他华人科学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为咱们国家的科学事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不管他们的贡献大小还是早晚,也不管他们所持的意见是我们接受或暂时不接受,只要他们是真心实意地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命运着想,都应该是值得我们肯定与尊重的。
祝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位科学家健康长寿!
也祝翁帆幸福。
李政道作为宇称不守恒第一作者,名气为何低于第二作者杨振宁
我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性格,爱好,气质迥异的两种人。
李政道是什么样的人呢?莫伟曾经向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写信,他在信里面说,海外华人有很多,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莫伟说,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面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只有这两个人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莫伟还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在海外总是关心中国的发展,到处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气愤的退场,以示抗议。李政道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坚持原则。比如,当年国内想搞大型对撞机,要投入很多的钱,国内就去问李政道要不要搞。李政道就说不需要搞,不划算。后来,有人对他说,这个项目是上面一个特别大的领导拍板的,李政道就没有坚持。事实证明,这个大项目目前已经成为摆设,根本没有达到科研目的。李政道的爱好就是钻研学问,一心一意做他的科学研究。很多人认为,李政道就是一个书呆子一类的科学家,不喜欢提意见,也不喜欢社交活动,而是在自己的书斋里面读书。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
与李政道不同,杨振宁的性格非常外向。聂华桐院士认为,杨振宁不仅是大科学家,还是一个有贡献的社会活动家。六七十年代,杨振宁就是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两个,一个是为全美华人争取利益,让更多的华人参政议政,摆脱华人低下的地位,一个是联合起来,向美国政府呼吁,停止与中国敌对,尽快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后来,1971年,杨振宁第一个冲破封锁,到中国来访问,这一次访问,在世界上造成了轰动。杨振宁回美国之后,又到全美七十多所大学演讲,到处说中国的好话,希望华人学子可以到中国看看。杨振宁还是保护钓鱼岛的精神领袖,他和朋友们多次召开记者招待会,多次在美国政府部门演讲,出示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证据。聂华桐院士认为,杨振宁为这些社会外交活动牺牲很大,如果他不参加这些活动,在科学上可能贡献更大。
与李政道不同,杨振宁的性格非常倔强,他认为一个东西不宜搞,就会当面公开提出他的批评意见。丘成桐是他多年的合作伙伴,一起在香港创建了研究院,算得上是关系特别铁。但是,他又是一个坚持科学真理的人,因为要不要搞高能物理大对撞机,杨振宁就是不给丘成桐面子。杨振宁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他几十年前就判断高能物理已经死了,再搞什么大项目完全是劳民伤财,所以,杨振宁认为,应该设计新的对撞机原理,否则没有出路。杨振宁还认为,把这些巨款投入到别的物理科研领域会有大的多的产出。
据HUI CUI说,杨振宁在美国粒子物理界就得罪了很多人,因为杨振宁总是爱提意见,看不惯就说。本来这些东西与杨振宁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他完全可以不说话,但是杨振宁性格很倔,他认为,如果我不说,就是对不起良心,所以我一定要说话,哪怕得罪人也要说。至于你是不是接受,是你的事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杨振宁不仅把最新的科学理论(比如,最新的量子场论)介绍到中国大陆来,还多次给中国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20世纪80年代,杨振宁又为中国指导和创建了四个高等学术科研中心和一大批现代物理实验室。
可以说,杨振宁既是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所以,他的名气要比李政道要大一些。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华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