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怂恿

怂恿她人喝农药会不会被判刑?怂恿同学在校喝酒,导致死亡,有无责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5 19:05:21 浏览17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怂恿她人喝农药会不会被判刑

这个是故意怂勇她人喝农药,是围观者起哄看热闹,导致加速悲剧的发生,这跟有人想跳楼,下面看热闹的围观者起哄喊“跳吧、跳啊!”差不多的性质。

你说追究刑事责任,那也并非真有责任吧,他们只是起悲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并非直接造成悲剧的根源。一般很难追究刑事责任,最多也是受到道德的舆论谴责罢了。

我这里要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性质与这个完全不同。所以最后虽然同样发生了悲剧,但却没有追究刑事责任。

那是二十多年的一个夏天,正值农忙季节。我的一位同事的姨父,是位农民,他三四十岁,正值壮年,受人之托,到乡下邻村去帮人收割稻子。

那天天气特别炎热,气温逼近40度,他在忙着收割稻子,劳累了半天,临近中午,嘴巴干巴巴的,特别口渴,想喝水,但他忘了带水了。

于是,他问身边的一起在劳作的农民有没有带水?

那个老农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于是他指指自己旁边那个雪碧瓶子,说:“我这里倒有半瓶汽水,如果你不嫌弃就喝吧……”

那口渴难耐的同事姨父一听有汽水,就连忙跑过去拿起瓶子,朝嘴里倒了一口,他一口下去才惊觉这并不是汽水的味道,想吐已经来不及了,他转头问对方,这莫非是农药?

对方一听脸都吓白了,他当时只是同他开了个玩笑而已,没想到人家却信以为真,真的把农药当汽水喝了。

这下还了得!他连忙放下手头的活儿,送对方去医院抢救,但是,最后人还没到医院就中毒身亡了....

这个玩笑真的开大了,虽然没有恶意,但却导致受害人死亡。虽然受害人的家属没有追究开玩笑者的法律责任,也没想过要对方经济补偿。

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噩,不堪面对痛失丈夫之实的妻子,即我同事的小姨,选择了自尽,抛下才八岁的小孩,追随丈夫而去了.....

所以,可怜的孩子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却因为一个玩笑,遭受飞来横祸,父母双亡,只留下孤儿一个无依无靠,可怜之极。

最后,政府部门只能把他送进了当地的养老院来扶养了。

开玩笑者最后都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连抚养孩子都没承担,但相信在他的心里一定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的,时时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所以,题主所提出的问题,面对别人喝农药或选择轻生之举时,千万不可去怂勇人家做傻事,而应该正确引导劝阻他人停止寻短见,不然的话,你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刑事责任,但你的良心永远会痛的。

怂恿同学在校喝酒,导致死亡,有无责任

我是仁者,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怂恿同学在校喝酒,致人死亡,有责任。 一,从法制环境上看,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我国领土、领空、领海,自然人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个人生命财安全或损失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这里责任分刑事和民事两种。 二,从法律上看,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则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 三,从事件上看,行为人主观上应当预见怂恿他人喝酒可能会对他人的生命及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出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没有预见,主观上具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怂恿他人喝酒的行为,且造成死亡的损害结果。 综上所述,怂恿同学喝酒,造成死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讲要承一定的民事责任。

“怂”字怎么来的怎么解释念二声还是三声

由甲骨文而来,读音:sǒng

释义:

形声。从心,从声。本义:惊慌

同本义 怂,惊也。——《说文》

又如:怂兢(惊惧)

怂恿

又如:怂恧(从旁鼓动)

常用词组:

怂兢 :惊慌。

怂慂 :从旁劝说鼓动。

撺怂 :亦作“ 撺耸 ”。怂恿。

哄怂 :劝说。

怂恿 :从旁劝说鼓动。

读第三声,口语读第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