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什么叫极端该怎么理解
对极端如何理解?在为人处世之中怎么做才不会走极端呢?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揭秘这一世界难题的精粹所在!
1、先谈谈中庸之道。
古人崇尚为人处世不要走极端,要中和,也就是中庸。中庸而非平庸,很多人将中庸与圆滑世故联系起来,为中庸之道填上了一个不光彩的标签,其实,中庸之道在为人处世上,叫外圆内方,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了。
老子的理想道德是自然,是天地,是天圆地方,而孔子的理想道德是中庸,是适度,是不偏不倚,两者有着共通之处。中庸在圆与方之间保持了一种和谐,使人们在正义和现实的天平上保持微妙的平衡,能做到这,是集大智慧与大容忍为一体,堪称高超的处世艺术。
古语道:“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事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黄炎培先生有这样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人在社会中,不可能远离是非,因此行事必须保持中庸、深浅有度、中正平和,大智若愚,恰如其分。只有外圆内方、刚柔相济,才能周旋有术,游刃有余。
2、再谈谈极端之弊。
对极端的理解,感觉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即使是古人推崇的恭、慎、勇、直四字美德,拿在生活中也不能走极端化,而是需要用“礼”来中和,才算得上完美。
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都说恭敬是德,但过分的恭敬,就让人觉得特假,因为缺乏礼的精神内涵,就会活得很累、也不舒坦。
都说谨慎些好,但谨慎过了头,就让人觉得怂,因为缺乏礼的精神内涵,就会有担心和忧虑而不敢下手。
都说有勇气好下决心,但光有勇,内在没有礼的约束,就容易做坏事或者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都说个性直率好,但性子过于直,就容易得罪人,因为缺乏礼的精神内涵,虽然心地好,但需要有人容忍得。
可见,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是很好的四种个性。但也还得要经过文化教育来中和它,不然就会走向极端和偏激,成了人的一种毛病。
难怪俗话说“礼多必诈”、“谨小慎微”、“冲动是魔鬼”、“祸从口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懂得,也难得做到真正的中和。
用仁来中和,提倡仁爱,对自己的亲人充满爱心,对老朋友、老前辈“念旧”,尊崇传统中的文明和优秀文化,没有人偷巧,社会风气就一定很仁厚与和善。
风过无痕摄有痕原创,欢迎关注点评转载。
极端是什么意思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的最好。极端,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偏执的意思,如果你是很极端的人,那么和你相处的人会很受不了,所谓极端,就想线段有两个点,要不就是太左,要不就是太右,不晓得你是哪一种,如果你是外向性格的人,那就是太过外向,比如就是不顾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骄傲自大,如果是内向性格的人,那一般就是,对人冷淡,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想问题容易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