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瓜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有什么说道
有句成语“瓜田李下”,意思就是要主动避嫌,不能在瓜田下穿鞋,蹲下拔鞋,也不能在李树下整理衣冠,尤其是帽子,有偷盗之嫌,让人误会,会说不清的。因此,人们都会避开“瓜田李下”之嫌,在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不去是非之地。
蹲在瓜田里穿鞋,不是偷瓜也有偷瓜之嫌,在李树下戴帽子,有偷摘李子的嫌疑,现在泛指要主动避开所有嫌疑,不能沾惹是非,会无法洗清自己清白。在农村老人长辈常告诫晚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不要去经济重地,商品仓库,盯着人家钱包等等,容易让人误会,万一失窃,人家第一个会想到你,怀疑是你偷的。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同桌购买了一只“新农村”钢笔,我就多看了几眼,心里也很羡慕嫉妒恨,但决没有占为己有的想法,结果没几天,同学钢笔被丢失了,同桌第一个想到了我,怀疑是我偷的,我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老师也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瓜田李下”之嫌,好在同桌把钢笔落在家里找到了,可我自尊心受到创伤,强烈要求老师给我调换座位。在古代人们讲究礼义廉耻的,特别是有地位的,有名望的人,公众人物都会避“瓜田李下”之赚,为人处事都会慎之又慎,深思熟虑,看有没有“瓜田李下”之嫌。
“瓜田李下”之嫌是很难说的清楚的,在农村确实有人大大冽冽的,不拘小节,喜欢抄近道,走小路,独自一人外出或在庄稼地里干活。在我们当地,大家都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回家吃饭,看到有人回家了,也会尽快停下手中活回家,避开“瓜田李下”之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因为完全没必要到瓜田穿鞋拔鞋,到李树下戴帽子,脱帽子纳凉,完全可以避免被人误会的。完全可以走出瓜田、李树后再“纳履整冠”的。在瓜田、李下“纳履整冠”通常情况下,都会被怀疑是为偷窃而来,让人误会。“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君子行为,如果在“纳履整冠”就是小人,百口莫辩,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主动避嫌,少一事,就少一点烦恼。
前些时候外出清明扫墓,路经一桃园,路边竖着一块石头,上面刻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警示标语,既文明礼貌,又有警示作用,让人看到后,不敢进桃园。“瓜田李下”是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人们最好不提鞋,不拔鞋,不整理帽子,要防微杜渐,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语中伤,损害名誉,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世俗的世界里。“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怀疑是非之地,“纳履整冠”是泛指容易引起怀疑的行为举止。尽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瓜田李下”之嫌,会让人无所适从的。
“上车饺子下车面”有什么典故吗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过去人们生活物资匮乏,平常日子吃粗粮,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白面。但如有客人来拜访,豪爽的北方人一定会做顿白面招待,不过到底吃什么却有不同的说法。在北方民间流传着两句完全相反的谚语,即“上车饺子下车面”和“迎客饺子送客面”。前者说的是客人下车到家了得吃面条,而送客人时则要吃饺子后者说的是迎接客人要吃饺子,而送客人走则要吃面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两种习俗在北方都存在,只不过人们对饺子和面条说法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在山西、陕西、甘肃等一些地方是“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客人下车进门后吃的第一顿饭都是面条,只不过山西是刀削面,河南是烩面,陕西是臊子面,兰州则是拉面,主人往往将做出来的第一碗面端给客人。在兰州,招呼客人碗中间不断的长面,是他们认为的最尊贵的待客之道。之所以吃面,是因为客人经过长途跋,比较劳累,吃一碗热乎乎的汤面,更容易消化而在送客的时候则要吃饺子,因为饺子象征着团圆,吃饺子是希望再次和客人团聚。
而在天津、山东等一些地区则是“迎客饺子送客面”的说法,这取的也是吉利的文化寓意。圆滚滚的饺子代表着团圆,正如大年三十有些地方要吃饺子一样,客人来了后煮一锅饺子,代表着大家聚在一起,团圆美满。而细细长长的面条代表着长远,客人临走时吃一面碗,寓意着主人对客人的情谊长长远远,永远绵延而不会断绝。 而关于饺子和面,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这一春节习俗也有一定的讲究。人们一般都会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吃完除夕团圆饭后,围在一起包饺子,等到半夜子时也就是12点的时候,特别讲究的人家还会按照老习俗下饺子吃。因为子时正是新旧交替之际,“饺”与“交”谐音,吃饺子即取“更岁交子”之意,在这时候一家团圆,喜庆而又吉祥。有心的父母还会在饺子里包上铜钱,哪个孩子能吃到,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大吉大利。有的地方初二吃面,象征着来年像面条一样顺顺利利。
当然,对于很少吃面食的南方人来说,这些习俗他们会很陌生,但是习俗中所蕴含的吉祥如意的寓意,以及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的美好祝福,在整个中华民族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