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确读法
其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拓展资料:
奉天承运的意思是:奉:遵照,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并不是时下影视作品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读法,其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源于秦朝,从明朝开始正式使用。
在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太监宣读圣旨的镜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得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在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根本没有这八个字,此乃十足的“戏说”和“穿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真的是每个朝代宣读圣旨的经典开头吗有什么依据吗
谢邀。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封皇帝,以皇天之子自居即天子,所以皇帝所发出的命令必与官署衙门的命令有所区分。秦汉时期,圣旨还不太正式,抬头可能是以“某某制、诏、诰”落笔。魏晋南北朝时期,吸取了暴秦速亡的教训,在圣旨开头也较委婉一些,比如“应天顺时,受兹明命”。隋唐时期,下发诏诰属三省中的门下省,所以抬头也有“门下……”一说,或“昊天有命,皇王受之”等。宋代则延续了唐的圣旨风格,开头大都以“朕膺昊天……”。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自虑出身布衣,号召力不足,则杜撰出自己本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以拯救劳苦大众,现兹命在身,当奉天旨意,代天帝行人间事。所以太祖把圣旨开头填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字,以示正统。明亡,清延续了这一方式。
圣旨前为什么要加“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
这是一句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台词,充分彰显了导演的历史水平,因为这句话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在古装影视剧中,形容皇帝权威时喜欢说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皇帝说出的话就是圣旨,哪怕是随意一句玩笑都是圣旨,每道圣旨的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然而,这些都是对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1,皇帝说的话不一定都能兑现
比如皇帝特别宠幸某个妃子,信誓旦旦地保证要册她为皇后,然而这个意图若是遭到皇太后、朝臣的激烈反对,很可能是无法兑现的。
2,不是所有皇帝的命令都叫圣旨
皇帝说下的命令很多,但即便被执行了,也未必叫圣旨。
圣旨确实是皇帝意图的体现,但同时必须经过皇帝个人和朝廷的共同认可,由宰相签署,才形成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上升为朝廷集体意图,下发执行。
手谕也是皇帝意图的体现,但不经过朝廷认可、宰相签署,仅代表皇帝个人意图,不具备法律效力,相当于领导“批条子”,收到手谕的人不执行也不算违抗圣旨。朝廷和宰相们对皇帝绕过朝廷直接下达手谕的做法十分反感,经常会拒不执行,以示抗议。
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断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出现在圣旨开头的时间很晚,是明太祖朱元璋发明的。
朱元璋出身草根,为了树立皇帝权威,强化皇权天赋理论,朱元璋喜欢把“奉天”挂在嘴边,比如他处理朝政的大殿叫“奉天殿“,他手持的皇帝大圭上刻着“奉天法祖”四个字样,圣旨开头也加上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六个字。
古代没有句读(标点符号),我们如今读的古书都是现代人加上标点符号以后才出版的,所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六个字也是没有标点的,一些导演不明就里,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断句,断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起来挺顺口,却是错误的。
正确的断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帝是主语,奉天承运是修饰主语的定语,诏曰是谓语,后面是圣旨的具体内容,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