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平浪静细思极恐的细节

风平浪静细思极恐的细节(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1 23:21:33 浏览10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图1、这个海报有很多人说家明抱安生是闭着眼睛,证明家明喜欢安生或是在安生身边很安心,那反过来看女生,无论七月还是安生都是睁着眼睛的。

2、七月的名字随性,安生的名字给人感觉是安稳地活着,没对上她们的开头,对应了她们的结局。

3、小说里有一个线索,就是他们去爬山一起买的绿镯子和白镯子,看过小说的可能知道,具体的过程不说了,就是说七月挑了一个,安生挑了一个,安生挑的是七月喜欢的镯子的另外一个,就是她把七月喜欢的那个镯子让给她了,七月说安生从小就知道她喜欢的是哪一个。后来那个镯子也再次出现算是比较重要的情节。

电影里去了这个故事,但是在家明再次见到安生时,安生说七月是想让他多回去陪陪她,这跟后来七月来北京找家明,说的“我就是想让你回去”是一个意思,安生很了解七月的想法,她知道七月是想让家明回去。个人理解这个情节,算是小说里镯子故事的倒影,就是表达安生很了解七月,所以才会有他俩对话里关于七月不来北京看家明的对话。

4、有一个是我无意间看到的,也不知道记错了没有。

在苏家明收留刚刚遭遇未婚夫离世的安生时,七月恰好来找他,进屋的时候一个摇镜头模拟七月的主观视角,看到满屋的女人衣服,以及浴室里的文胸。

但是,安生是不穿文胸的人啊,七月刚来自然也不会是七月的,七月误以为是安生的于是发生争吵。但是,安生不穿文胸的啊不穿的啊,那是别的女人的?

电影《釜山行》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釜山行》里最恐怖的细节是,在末日来临时,人类群体会瞬间做出规定并且立即执行。无论这个规定正确与否,正义与否,都因为某一个体的某种情绪破坏继而迅速土崩瓦解。

第一个例子是:在列车上,因为恐惧,人群把主角一批人隔离在另一个车厢,不想与他们接触。在激烈的言语争论后,主角们只能被迫走进最深处的车厢,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危险面前,恐惧会左右一个人的良知和天性。

但恰恰是因为恐惧而偏激的人群,发出的在我们看来自私卑劣的言论刺激到了老奶奶。再加上老奶奶看着车厢另一头已经变成丧尸的姐姐,表情漠然无神,身后是狰狞可怖的丧尸。

一边是末日下仅存的人类和他们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自己建立的规则,一边是已经失去的至亲。怀着愤怒和悲哀的老奶奶打开了车门,放进来汹涌如潮水的丧尸群,一整节车厢仅幸存一人。

第二个例子就是那一对可怜的学生情侣,女生被丧尸咬到感染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人类为了保留火种必须放下女生独自逃亡,但是可怜的小男生只能抱着姑娘哭泣,最后被姑娘感染变成丧尸。

最后一个例子则是:孕妇和小女孩作为最后的幸存者,抵达了安全的釜山。原本做好准备击毙他们的士兵听见了歌声就完完全全地放下了戒备——人类害怕丧尸却完全相信它们是不能开口说话的,萝莉的歌声还真是能让人放松警惕啊!(无奈)

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公众号:电影火车站 院线大片、经典好片、小众电影一手掌握,感谢关注!

《请回答1988》里有哪些细思极恐的小细节

最细思极恐的,就是少时眼睛里有星芒的阿泽到了中年居然变成了油腻大叔!

​你学过的课本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穷人》。

课文主要内容:《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 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令我细思极恐的细节。课文中讲到,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当晚,丈夫正在海上捕鱼。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海上的风浪特别大,试想,如果桑娜的丈夫在海上遇难怎么办?如果丈夫遇难了,桑娜要独自抚养七个孩子!在当时的境遇下,他们只能是饿死,桑娜会成为下一个邻居西蒙。改嫁是不可能的,谁愿意娶一个带着五个孩子的穷渔民呢?细思极恐啊!

当然,这只是小说而已。

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国际暗战。

1961年1月20日,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接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

出生于1917年的肯尼迪当年才44岁,他年富力强,一心想要有所作为,他就任之后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冷战攻势采取了毫不留情的强硬态度,在1962年10月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他果断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并摆出了一副宁可爆发核大战,让全世界毁灭也不让步的架势。最后古巴导弹危机以赫鲁晓夫让步,从古巴撤走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而告终。

在对内政策方面,面对就任之初经济危机的挑战,肯尼迪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结构性减税、提高最低工资,对农民提供紧急救济和补贴,提高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水平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他在普通美国民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可以说,肯尼迪的套路就是“内修王道,外修霸道”,他在就职演说上有一句著名的话:“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直译一下:别问你的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在任期间,他派遣特种部队和作战飞机进入南越,扩大越南战争,大力推行登月计划,加快和苏联的太空竞争,是比较好斗,比较鹰派的一个总统。

肯尼迪上台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和新中国的关系问题。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1958年8月,毛主席决策炮击金门,打破了美国试图搞“台湾独立”的阴谋,迫使美国回到华沙谈判桌前,美国当局对这种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的状态十分恼火,于是不久就在联合国耍花招,把“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原本只需要普通多数赞成的“一般性问题”升级为需要2/3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以阻挠国际朋友不断增多的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随后,由于美国扩大侵越战争,毛主席指示周总理针锋相对地警告美国不得肆意进入北越领土,并宣布中国对美国侵越行为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从1961年开始,新中国加大了对北越政权的支援力度,使得美国在越南的代理人战争遭到严重挫折。

刚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获胜而志得意满的肯尼迪认识到,他遇到了真正的高手。很快,中情局告诉了他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已经接近成功,即将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其实,在1960年底,美国的间谍卫星就已经发现了新中国设立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和相应的浓缩铀工厂,只不过由于获取的情报过于零碎,中情局一直没能掌握确凿的证据。

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受到过美国的核讹诈,1958年台海危机时,艾森豪威尔又再次叫嚣要用核武器“保卫台湾”。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60年,赫鲁晓夫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中苏之间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毛主席毅然领导不信邪、不怕鬼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争气。在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工人、战士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在周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到1962年底,新中国的原子弹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美国的评估报告,新中国最快在1965年就能具备爆炸原子弹的能力。

毛主席:原子弹,没有它,人家说你说话不算数

让一个新的共产主义国家拥有原子弹,这是自诩自由世界领袖的肯尼迪所不能容忍的,他对新中国的行动绝对不能坐视不理,肯尼迪在白宫公开宣称“新中国试图进行核试验是60年代最糟糕的事情”。然而,他以武力干涉的想法却遭到了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内的一群军人的一致反对。

那些在朝鲜战争时期还是师长和团长,领教过中国军队可怕实力的美国将军们认为,新中国的核武器并不能影响亚洲的政治平衡(因为有原子弹和能够投射原子弹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如果摧毁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基地,将会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直接武装打击的道路行不通,肯尼迪眼珠一转,又找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相信,由于19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赫鲁晓夫当然也不愿意新中国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国际政治的玩法就是这么吊诡,刚刚还是剑拔弩张,誓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现在却要为双方共同的利益而站到同一条战线上来了。

1963年5月,美国政府约见了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露骨地表示“希望在中国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交换意见”,但苏联方面对此反应冷淡。1963年7月,美国新任驻苏大使哈里曼在莫斯科会见了赫鲁晓夫,公开鼓吹美苏联合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

令美国人失望的是,赫鲁晓夫仅同意在政治层面上对新中国施加压力,并在美国人面前刻意淡化中苏之间的分歧,他认为新中国的核武器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并劝告美国人“当一个人没有核武器时,那他一定是叫得最凶的。”

被赫鲁晓夫的态度搞蒙了的肯尼迪开始病急乱投医,1963年9月,他乘着蒋大公子蒋经国访美的机会,与台湾方面秘密商定了由美国出动运输机,由台湾方面出动300-500人的特种部队,突袭并摧毁新中国的核试验基地的危险计划。

在肯尼迪的一再坚持下,1963年11月18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新任参联会主席,著名的鹰派人士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提出了一份关于阻止或推迟新中国成功实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方案。

方案包括四个选项:一、美国实施常规轰炸、二、国民党军队实施常规轰炸、三、派遣间谍到中国实施秘密袭击、四、由国民党特种部队空投后进行破坏。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这时,距离新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不到一年了。

在会议上,肯尼迪表示将对这一方案在一周后进一步讨论,即11月25日。

可是,仅仅5天后,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被刺杀身亡,继任的总统约翰逊比较谨慎,认为袭击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设施无助于巩固美国的国际地位,于是终止了这个被称为“布拉沃”的非常规作战计划,疯狂的图谋最终胎死腹中。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彻底破产,这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上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华民族低人一等的时代彻底终结了。

电影《驴得水》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真正的爱和者信仰,人可能就是个牲口。不过好多人都是这样,因此爱和信仰才没有用,但也是最有用的!”

  故事中铜匠被称作“牲口”,但其实,这几个角色在人性的考验面前,一个比一个懦弱、残忍,失去了理想、善良和爱,只剩下了自保和互相伤害,还不如连牲口

(1)自由随性的追随者--张一曼。

  她自在不拘束,也不会在意世俗的眼光。她招惹裴魁山,但是当裴魁山真正想跟她过下去的时候,她只能尴尬地说“对不起,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以后不会招你了”。

  她随性但是有分寸。当明白自己给不了裴魁山想要的,便不耽误他。对于铜匠,她是无奈的,为了把铜匠留下来照相,牺牲自己睡服铜匠(或许在某一刻她自己也有过这个想法)。当铜匠老婆找上门来,她又不得不为了学校说出违心的话。她狠心的把铜匠骂走,但在他走后又低声说对不起,在她心里,不管他对铜匠是怎样的感情,但终归是不忍的。

  然而铜匠的背叛跟报复,一步一步把她推向了深渊。面对身边之人对她的辱骂,在强权面前不得不自扇耳光,身边最信任的人全部都伤害了自己。孙校长剪掉了她宝贵的头发,裴魁山用最恶毒的言语辱骂她,周铁男见死不救,身边最信任的三个人接连的背叛,估计对于她,死了才是最大的解脱吧。最后她的自杀也是个可以预见的结局。

  (2)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裴魁山。

故事中裴魁山的性格在遭到张一曼拒绝后才发生转变其实不准确,因为他裴魁山本身就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有利于利己的,绝对捍卫;有损自己的,无情抛弃。最初他自作多情的以为张一曼对他有感情,才对张一曼痴迷,才会有那一段纯情告白;跟着校长办教育,以为能够将学校办大办强从而有利可图。但是由于张一曼的拒绝、形势的变化,裴魁山的出自骨子里的自私自利被激发出来,他把自私自利化作对张一曼的因爱生恨、恶语相向,更化作不顾学校困难坚持索要自己的奖金,也化作为特派员的傀儡与走狗。一句“你凭什么拿用你的道德标准来绑架我的利益”说出了裴魁山为人处世的唯一标准——利益。

  (3)虚伪法则的拥护者——校长。

校长一身西装革履,带着金丝眼镜,一副知识分子形象。在几位老师面前是一位为教育事业奋斗、为学校谋福利的理想捍卫者,在闺女面前是一位关怀备至、一切为女儿的慈父,但他却是最虚伪的、最懦弱的,他将所有人推向不堪境地的罪魁祸首。校长满口“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之初、性本善”,“让同学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教无类”,却第一个提出用驴骗取空饷,挪用公款置办西服维修眼镜一样也没落下。在面对强权代表特派员的检查,他没有勇气承认错误,他待张一曼如兄如父,却在强权下亲自剪下她的一头秀发。校长的行为和他满口经纶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裴魁山可恨,那么校长就是可悲,他缺少裴魁山直面丑陋人性的勇气,用自己的理想和道德绑架他人,为自己的丑恶行为披上实现国民教育理想的华丽外衣。校长无条件、无原则、无底线的捍卫强权与规则,亵渎着“理想”这原本美好而伟大的字眼,将人性中的奴性、虚伪、懦弱展现的淋漓尽致。

 

  (4)简单真实直率的原始人性——铜匠媳妇。

铜匠媳妇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是全片中最朴实最率真的人。她的价值标准是单纯的,维护她与铜匠的家庭和谐与完整;她的情绪是最直接的,喜欢就哈哈大笑,不喜欢就撒泼骂街;她对强权是最无所畏惧的,管他是特派员还是美国佬,都敢一巴掌呼过去。尽管铜匠媳妇泼辣蛮横,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但是她至少比其他几个人简单真实直率。

  (5)暴政的执行者与屈服者——特派员。

国民教育部的特派员像一个空降兵,扰乱了三民学校师生的生活,他代表着上面,代表着强权,不仅是规则的执行者,也是规则的屈从者。在底层人民面前作威作福、挟势弄权,利用一个掌权者的威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在美国慈善家面前崇洋媚外,唯唯诺诺,担心谎言败露失去奖金而威逼校长等人编造谎言瞒天过海。

  

  看完这个故事,浑身不自在真是把人间百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国产凌凌漆》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最细思极恐的细节就是袁咏仪饰演的李香琴在厕所和金枪客对话时金枪客明明凶神恶煞,当周星驰饰演的凌凌漆进来后,金枪客的面容马上变得和善了,后来细想了一下,现实生活中可能也有很多这样戴着伪善面具的人,不觉汗毛竖起。

《国产凌凌漆》是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作品,电影中充斥着无厘头式的表演和无厘头式的剧情,其中的很多桥段如今想来依然觉得别有韵味,而除了上面提到的细思极恐的细节,还有一些细节细细想来也是极恐的。

如丽晶大宾馆的老板娘,她自称是方圆几里内最好的,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搞笑,后来想想,丽晶大宾馆的老板娘肯定也为一些住客服务过,一想到这一点,细思极恐。

再比如电影结尾爱美神用绝技“3000度火焰”灼烧金枪客,“火焰”刚刚喷射出来一小会便熄灭了,这时倒在一旁的钢牙开口了,原来钢牙在前一晚煮泡面用了爱美神的“燃烧原料”,但是煮个泡面就能让爱美神的“燃烧原料”不足了吗?很显然不是,那钢牙肯定是还做了其他事,而爱美神的这个绝技是从胸部发射的,难道钢牙?细思极恐。

还有,就是最后达闻西当上了领导,达闻西在电影中可是一个精神和智商都不太正常的人,像什么“光能手电筒”、“要你命三千”等都是达闻西当你的,而达闻西当了领导,先不说他能否做好本职工作,这些发明肯定是会量产的,想一想,以后的特工人员都会拿着诸如“光能手电筒”这样的装备,额,细思极恐。

总之,这部电影很多细节想来都会让人心中一颤,因为它的剧情太过于夸张和无厘头。

人类都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进入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游客,想挖一点冰雪放进口中,品尝世界上最纯净的冰川纯净水,却被当地向导训斥,“朋友,你想吃shi吗?”

这不是危言耸听,珠峰每年接待10万游客,曾经,因为海拔太高,建厕所困难,山上除了12吨的人类排泄物,还有200多具尸首。

曾经,人们把珠峰上的尸体称为“路标”,也称珠峰为天然“坟场”

这张图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可以看到越往上,“路标”越密集, 这些生命铸成的“路标”,大多散布在海拔8000+的“死亡地带”。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本书中讲到,人脑在8000米高度上因为缺氧,脑细胞会以百万的级别死亡,人的智商大约会降到6岁左右。

在海拔6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发动机没有足够的氧气来源,无法为直升机的旋翼提供足够动力,飞机难以实现稳定悬停及爬升,再加上珠峰顶部气象状况复杂,目前载人登顶并不能实现。

所以在这个高度,救援是奢侈的。如果队友出现意外,有想救的心,也无也相救的条件。

最知名的“路标”叫“绿靴子”,他已经在这里“睡了”几十年,关于他的身份,大部分人认为是1996年征战珠峰的印度登山者Tsewang Paljor 。

他一个人蜷缩在避风石穴处,像走累了在小憩的普通登山者,每一个经过他的人,都会停下来送上祝福,并做短暂调整,因为“绿靴子”代表了海拔8500米。

2006年5月,34岁的David Sharp在“绿靴子”旁边抱着头小憩了片刻,便永远留在了这里。

在他垂死之际,有十几个人从他身边经过,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施以援手。

他的死亡引起了舆论大战,媒体抨击登山者“ 如果你遇到有人急需帮助,而你尚有余力,那你有义务尽可能帮助他撤下,冲顶的目标应当退位。”

登山者的回应是:以为他只是坐下来修整……

David Sharp曾经两次登上珠峰,这次,他和朋友说:最后一次爬珠峰了,每爬一次就花几万美元,花不起了。

陌生人的“冷漠”可以理解,如果是一家人,又将作何选择呢?

美国第一位女登山者Francys 和爱人及队友走散,当时,她精疲力尽,在零下30度的低温环境下生命垂危。

2名登山者刚好经过她身边,她说“不要丢下我”,没有人能无视这种祈求,2个人留下来陪了她一会,但因为氧气耗尽,也只能无奈告别。

无法想象,在珠峰冰雪环绕中,一个女人是如何度过了生命最后时光的,更无法想象,2个人转身离开时内心的煎熬。

而她的爱人Sergei到达营地后,没有看见心爱的妻子,不顾队友劝阻,决然走出了营地。

这一别就是永恒,夫妻二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死在了路边,一个坠崖而亡。

在珠峰面前,情感太渺小了,爱抵不过一个寒冷的黑夜。

曾经,珠峰是海拔最高的“垃圾场”

在珠峰排泄有两个办法:一是拿铲子挖个小坑,就地解决;二是拿随身携带的塑料袋解决,下山时带回垃圾站。

一名登山者在博客上说“虽然夏尔巴向导教过了如何在露天环境下排便,但在30度低温的露天排便,还是觉得很不文明而且太冻了。”

纪录片《珠峰清道夫》中,镜头记录了这些雷池一般的坑,它们与白皑皑的圣洁雪山形成了强烈反差。

镜头中的夏尔巴人,他们干着最危险、最辛苦的活儿,除了救援、清理山上的尸体,他们还要清运人类留下的这些垃圾。

大自然不会因为他们是原居民而开恩,他们也和登山者一样,会面临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再也回不了家。

志愿者纳姆伽尔说:“我不在乎是谁留下了垃圾,我只想把它们弄下来,让整个国家喝上干净的水,那是我们的责任。”

确实如此,喜马拉雅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如果这座冰山被污染,相当于有10亿人赖以生存的水源受到了污染。

这群“清道夫”,是在用生命捡垃圾,也是用生命在捍卫生命。

《珠峰清道夫》播出后,有人提出,夏尔巴人是珠峰商业生态的底层,是被剥削层,游客花重金雇佣夏尔巴人保护自己,清运垃圾,但夏尔巴人为了生存,却毫无生命保障。

对此,也许一分为二会更客观,在珠峰旅游没有正式开发之前,夏尔巴人过着贫瘠的生活,只能靠种土豆维持生计。

随着珠峰的商业化开发,尼泊尔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培训,让他们有了更多就业机会,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珠峰,真相

经过长时间的清理和保护,如今的珠峰还是“坟场”“垃圾场”吗?

新华社在《西藏否认珠峰景区“永久关闭”,将集中处理8000米以上登山者的尸体》中证实,如今的珠峰并非满眼尸体。

除了“绿靴子”等部分高海拔地区的尸体,其他地方的尸体都在集中处理。

珠峰环保大队的队员说:从大本营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其实看不到什么垃圾了,因为我们每天都会去捡。

《亲历者视角:揭示尼泊尔珠峰南坡环保真相》中讲到,登山者在登山时,会配备塑料桶,下山时要求背回来,绝不允许粪便接触到冰川。

再看这两年发出来的珠峰新照片,确实比10年前干净了很多,登山者不用小心翼翼“避坑”,商业配套也越来越全。

如今还是能听到不少反对人类继续攀登珠峰的声音,认为珠峰的商业化开发,必然导致生态失衡,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人类也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