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瘦环肥的主人公是谁

燕瘦环肥的主人公是谁(唐朝为什么认为胖为美,环肥燕瘦啥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1-01 09:56:04 浏览9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唐朝为什么认为胖为美,环肥燕瘦啥意思

我是小南史,我来回答。

唐朝为什么会以胖为美,这和唐朝的强大及统治者李家有关。

唐王朝是继承隋朝的,当时隋朝的皇族和李家世代通婚,尤其是隋朝皇族的女系方面鲜卑的血统,从性格血统上讲,唐王朝李家的开国皇帝李渊及后代都是胡化了的汉人和汉化的鲜卑贵族女性的混血儿。

其中,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及儿媳均为鲜卑人,由于当时的鲜卑族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范围附近,这里长期天寒地冻,加上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所以女性生育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一般要由强壮的女性生出来的孩子才会比较健康,强壮的女性肯定是比较胖的,这样一来二去的,鲜卑族渐渐的就形成了以胖为美的性格。

所以说,唐朝的“以胖为美”,也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统治者鲜卑族的血统和印记。

同时,唐王朝“以胖为美”,除了统治者血统的原因之外,国家强悍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当时,唐王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整个世界上最大的都城,马路是最宽阔的,宫殿是最高峻宏伟的,除了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正是由于唐王朝的强大,就会有许多国家进行依附,同时也会带来各民族的文化,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审美标准。

其次,和唐朝人的衣着也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时期的人物画像,衣服都是比较宽大的,试想一下,如果衣服比较宽大,人要是非常瘦的话根本撑不起来,所以只有比较胖的人才能撑得起来,也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人体的曲线美,人都是有爱美之心的,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一股风潮,吸引人民都想增肥。

最后,由于唐朝的统治带有鲜卑血统,所以皇族成员喜欢一些别样的活动,如马球、摔跤等等,带着整个国家的人都比较热爱运动,由于这些活动都是赤身上阵的,曾经就有人上书唐玄宗说不要看摔跤,上身不穿衣服,有伤风化。在喜欢这样活动的国家里面,身体肯定不会太瘦的,至少得非常结实才行,必然相对也会胖一点的。

而环肥燕瘦明面上指的是杨玉环和赵飞燕,其实更指的是二个王朝之间不同的审美标准。

唐朝时期的杨玉环,据说姿色绝美,体态丰润,晓音律,善歌舞,一曲《霓裳羽衣》技惊四座,闻名遐迩。

赵飞燕的舞姿以轻盈如飞燕凤舞而著称,从而得名飞燕(原名叫赵宜主),据说,赵飞燕可以在大汉手上起舞,这不仅可以看出赵飞燕舞技了得,更可以说明赵飞燕其实比较瘦小。

杨玉环和赵飞燕同样都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喜爱,也可以说明这是唐朝和汉朝不同的审美标准。

宋词中的三影和三瘦分别是什么

宋词锦绣佳字多,三影三廋意婆娑。

张先清照抒胸臆,世人评热尽张罗。

宋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等,它始于南朝,形成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光辉灿烂的一颗星。它与唐诗并为双绝,是宋代至今久盛不衰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分豪放与婉约两大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有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与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等。宋词的词牌很多,没有确切数字,就如同歌曲一样,但最常用的有五十到一百多首。

宋词用字很讲究,好多词因字好而闻名。如“凭”“魂”“破”“透”“惊” “穿”“影”“廋”等,往往把宋词的意境带入到一种更为特别、新奇、美好的境界,在一篇词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如“影”和“廋”这两个字,常在多个词文中见到。而宋词中的“三影”和“三廋”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北宋词人张先和李清照的三首分别带有“影”字和“廋”字的有名词段。

第一部分:【三影】

“三影”作者张先,字子野,别名张三影、张三中、张安陆,今浙江湖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曾中进士任官,著有《张子野词》180多首,终年八十八岁。张先在写作艺术上善于表现事物的朦胧美,以“影”字著名。这些影字往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意境。最有名的三首带影字词段分别是:

1、《天仙子》·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此词中影字表现出花枝的婆娑和朦胧美感)

2、《剪牡丹 》·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径无人,堕絮飞无。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此词中的影字表现出飞絮的轻盈和飘忽的灵动)

3《归朝欢》·张先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西圆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争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此词中的影字写出了花影的朦胧也衬托出作者对美好时光向往的伤春之情)

据说张先很得意在“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这三句中的三个“影”字,因而他自称“张三影”。另外因张先还有很多带“影”的词,宋代有人改换他自赏的“三影”,认为他在《题西溪无相院》、《天仙子》、《青门引》中的“浮萍破处见山影,”、“云破月来花弄影”、“隔墙送过秋千影”这三句也可以称得上“三影”。不管是哪三引,可以看出张先的词确实是善用影字,以影来表达景象的朦胧、飘忽不定的优美意境。

第二部分:【三瘦】

“三廋”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人,家喻户晓的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从小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早期她的词大多反映清闲生活,后来金兵攻入中原后开始南下,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因而后期的词反映内容皆为悲凉。虽然没有人叫过她“李三廋”,但她以“廋”字表达出的凄恻之情堪为绝妙。请欣赏:

1、《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此词中的廋写出她在佳节之下思念亲人的悲凉心情)

2、《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此词中的廋写对于自己消廋憔悴的原因不能直接说出,只能用排他法来让人去猜测的意想)

3、《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此词中的廋是伤春之笔,道出了人生如春天般的短暂宜逝,非侍女可解的那种感慨情怀。)

另外李清照还有几首词中也有“瘦”字,只是相对来说这三首更为闻名些。说到三廋,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此人就是与毛际可、毛奇邻同称为“浙中三毛,文中三豪”的明末清初浙江文学家毛先舒先生。他有个“毛三瘦”的小雅称,在他的三篇词文中也分别有三廋:“不信我真如影瘦”、“书来墨淡知伊瘦”和“鹤背山腰同一瘦”,因而有不少人认为“三廋”是指毛先舒。原文如下:

《玉楼春·闺晩》·毛先舒

闲庭悄立愁时候,秋色满阶花似绣。月明背着陟然惊,不信我真如影。/嘹嘹孤雁丁丁漏,又是三咚街鼓后,露珠珠泪一般多,谁湿银纱衫子袖。

《踏莎行》·毛先舒

数点黄花,一行衰栁,凄其客况秋时候。空闺寂寂念相闻,书来墨淡知伊。/心似悬旌,人如中酒,恹恹最怕黄昏后。枕头耳热浪频猜,想伊不忍将人咒。

《临江仙》·毛先舒

我醉古人千日酒,醒来月挂床边。仰头大笑看青天,胸中无限仄,江海总平川。/鹤背山腰同一,且看若个诗仙。抱琴抚弄意泠然,不思明日事,更探杖头钱。

对于张先的“三影”无可争议,那么对于李清照的“三廋”和毛先舒的“三廋”,您更喜欢谁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