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四相”之一的蒋琬为什么没有被重用
“蜀之四相”之一的蒋琬没有被重用,我们很少听到他的事迹的原因包括:诸葛亮死后,他主张积极的主战政策,但是蜀国由盛转衰、一心求稳,刘禅并未采纳;后来年老多病,无法料理政事,也是造成他没有被重用的原因。
蒋琬的启用,是从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开始的,和诸葛亮、董允、费祎一块并称蜀汉四相。
蜀国后期,受诸葛亮光复汉室北伐的影响,刘禅也曾派遣蒋琬,总领军政大权,如公元238年,加蒋琬为大司马,驻扎汉中,联合东吴伺机讨伐魏国。也是在这个期间,蒋琬认为可以从水路借机进行讨伐,他大造船只,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阻挠,后主刘禅就曾派费祎、姜维多次劝阻。
蒋琬的主战政策一般不被采用主要是当时蜀汉局势决定的。自从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大批蜀汉重臣的去世之后,刘禅没有他父亲刘备的雄才大略。蜀汉在对外政策上,更偏于保守,在国内注重休养生息,恢复蜀汉经济,发展农业;而在外交上,采用守拙,尽量避免与魏国、吴国正面交锋。
而不被重用的另一个原因,是蒋琬年老时体弱多病,无法料理政事。连年的征战使蒋琬疲惫不堪,特别是进驻涪县后,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公元244年,蒋琬不得不向刘禅请求辞去职务,告老回乡,两年后最终去世。
蒋琬,是蜀国后期,继诸葛亮之后的干将之一,只是生不逢时,恰逢蜀汉开始走向衰落,而自己寿命不长,所以给后世留下了不被重用的印象。
蒋琬是个什么样的人蒋琬继位诸葛亮之后做了什么
蜀汉丞相诸葛亮刚刚去世,他非常看重的两位能臣——魏延和杨仪为了争夺兵权在汉中发生火拼,最后魏延寡不敌众,被杨仪所杀。蒋琬和杨仪都是丞相府的长史,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杨仪随军出征,筹度军粮,谋划分部,想都不用想,一会儿就把这些事情做完了,诸葛亮把杨仪和魏延当作他的左膀右臂,而蒋琬留守成都丞相府。虽然诸葛亮病逝之后,让杨仪将大军带回成都,但并没有推荐杨仪辅政,而是推荐了蒋琬。
杨仪对此事非常的恼火,认为自己年宦和才能都优于蒋琬,当然这只是他自己这么认为,所以经常诽谤蜀汉朝政,最后被刘禅废为庶民,自杀而死。杨仪和魏延在刘备健在的时候,都得到过刘备的垂青,而且诸葛亮对魏延、杨仪也是非常的器重,那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了蒋琬呢?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蒋琬的出生地后来还出过不少的名人,晚期名臣曾国藩、建国大将陈赓和谭政都是湘乡人,革命导师毛泽东曾经在湘乡求过学,所以湘乡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蒋琬应该是湘乡第一个成为宰相级别的人。蒋琬年轻的时候,和表弟刘敏都很出名,刘备治理荆州,担任州的书佐,后来随刘备入蜀,担任广都长。刘备微服出巡广都,见到蒋琬经常喝酒,不理政事,刘备勃然大怒,要把蒋琬杀了,幸好诸葛亮为蒋琬求情,对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臣,不是百里之才,他从政以安民为本,而不是粉饰政绩,希望主公明察!”刘备向来敬重诸葛亮,只把蒋琬免职而已。蒋琬的经历有点类似于庞统,庞统做耒阳县令的时候,也因为不理政事而被免官,后来东吴的鲁肃和刘备军师诸葛亮都举荐庞统,刘备才亲自面试庞统,原来差点错失良才,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没有过多久,蒋琬重新被启用,做了什邡县令,刘备当汉中王的时候,蒋琬进入中央,成为了尚书郎。后来,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开府,蒋琬的政治仕途一帆风顺,在建兴八年和杨仪一起成为丞相府的长史。
蒋琬能够接诸葛亮的班,也并非是偶然,蒋琬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为诸葛亮筹措军资粮饷,而且做得非常好,诸葛亮常常说:“公琰托志忠雅,应该和我一起辅佐皇上的大业啊!”而且在《三国志·杨仪传》中有记载,诸葛亮认为杨仪的性格狷狭,意在蒋琬,杨仪的性格和蒋琬托志忠雅向反,辅政大臣要协调好朝廷中各方面的关系,蒋琬肯定要比杨仪合适的多,当然这只是诸葛亮这么说,必须要找出证据。
蒋琬剧照
蒋琬做大将军的时候,征召杨戏为东曹椽,然而杨戏的性格简惰省略,每次蒋琬和杨戏说话,杨戏都是爱理不理的。有的人就在蒋琬的身旁说杨戏的坏话,杨戏在蒋琬面前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怠慢上司,十分的不尊重啊!蒋琬却说:“人心不同,有许多方面,当面顺从,在背后搞小动作,这是古人都警告的。杨戏要称赞我的功绩,不是他心里所想的,想要反对我说的话,就显得是我的过错了,因此才不说话,这是杨戏的快乐啊!”从这件事来看,蒋琬比起魏延就要大度得多,蒋琬一介书生,打仗自然没有魏延厉害,但是蒋琬明白做人的道理,别人不恭维自己,就怀恨在心,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活得要舒畅通泰,魏延和杨仪就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在太平盛世,蒋琬绝对是一代良相,可能他的才能确实是比杨仪和魏延差那么一点点,督农杨敏曾诋毁他,说:“做事纷乱,昏庸糊涂,比不上前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蒋琬,而蒋琬却说:“我的确不如前人,这是不用推让的。”杨敏后来犯罪,很多人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不过蒋琬虚怀若谷,并没有乘机报复。
蒋琬和杨仪、魏延一样,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前面也讲到过,不过蒋琬不像杨仪和魏延一样乱说话,说话做事都很成熟稳重。诸葛亮病逝的时候,蒋琬成为蜀汉的职业经理人,就例如现在的换届选举一样,新一届政府组阁,必然会引起人心浮动,蒋琬当时也面临这个问题,毕竟诸葛亮太出色了,蒋琬有没有这个能力掌舵,蜀汉王朝的官员心里都没有底,而且看三国时期的职业经理人,一上台都会有新的人事变动,不过从蒋琬登入台辅来看,不喜不忧,从容自若,一如平常,蜀汉的官员和百姓都觉得蒋琬确实有宰相之才,渐渐得到人民的拥戴。
除了蒋琬的性格成熟稳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外,蒋琬还善于选拔人才,例如提拔曾反对刘备称帝被贬的费诗为谏议大夫;提拔杨戏为东曹椽,虽然杨戏曾怠慢过蒋琬,蒋琬也不计较,后来官至梓潼太守,射声校尉,随姜维出兵北伐,常常在酒后取笑姜维,被姜维废为庶人;谯周是蜀中的学者大儒,有“蜀中孔子”的美称,诸葛亮非常的器重谯周,任命他为劝学从事,而蒋琬秉政的时候,提拔他为典学从事,让谯周掌管了益州的学政,其实对蜀汉来说,相当于是整个国家的学政都是由谯周掌管的;除此之外,蒋琬还建议由姜维担任凉州刺史,蒋琬率主力部队北伐,而姜维率偏师呼应,比起费祎时代,姜维北伐兵不过万,受重用的程度要好得多。
在后世人的眼里,蒋琬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守成者,而且比起诸葛亮和姜维,蒋琬和费祎都是不支持北伐的。其实蒋琬一共执政九年,前四年是稳定内部统治,后五年一直在积极的筹划北伐,延熙二年(239年),蒋琬升为大司马,他觉得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出祁山无功而还,筹划东下汉、沔水路袭击上庸、魏兴等郡,后来因为他的旧疾复发而停止。蒋琬这个策略没有得到朝中官员的赞同,认为如果这个做法太险,如果无法取得胜利的话,大军就没有办法回师了,其实蒋琬这个想法类似于魏延偷袭长安一样,诸葛亮数次出祁山没有成功,蒋琬想另辟蹊径,只是不能进退有度,没有做最坏的打算,蒋琬不擅长军事,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人都认为是姜维继承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愿望,其实蒋琬都已经继承了,蒋琬屯兵汉中的时候,一直想进军中原,后主刘禅让费祎和姜维“带话”给蒋琬,让他暂缓讨伐魏国,蒋琬写了一份类似于《出师表》的奏折,意思就是他在汉中好几年了,蜀汉国小民弱,他寝食难安,认为应该继续和吴国联盟北伐,并且推荐姜维为凉州刺史率偏军先北伐,他驻扎涪城负责接应姜维。涪城就是今天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绵阳,蒋琬驻扎涪城的那一年,不久旧疾再一次复发,尚书令费祎接任大将军。这一次没有能够挽救蒋琬的生命,不过能够顺利完成政权交接,也是蜀汉之幸。
蒋琬死后,朝廷追谥为“恭”,“恭”是恭敬的意思,看蒋琬一生待人处世,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都是非常的谦虚有礼,谥为“恭”,蒋琬名副其实。蒋琬的墓在今天绵阳市涪城区的西山公园,笔者在绵阳已经两年有余,每次到西山公园必去蒋琬墓,然而经过一千七百余年的雨雪风霜,蒋琬墓显得格外的凄凉,回想起三国那段群英璀璨的历史,笔者此刻的内心觉得离它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