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全诗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全诗(《游园不值》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两句是哪两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1 02:57:20 浏览7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游园不值》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两句是哪两句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

春天乘兴去游园,却因主人不在而吃了闭门羹,这本是十分扫兴的事,但在诗人的生花妙笔下,这件扫兴的事却写得富于情趣,惹人遐想。这里的奥妙就在于诗人抓住在门外的所为(扣门)、所见(一技红杏),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又将它锤炼成蕴藉含蓄、富于理趣的诗句。明明是主人不在家,诗的前一联却偏偏说成是主人怕屐齿踩坏了园中的苔藓而不肯来开门,从而写出了春天多雨的情况下地面遍生苔藓的景象,以及没有露面的主人恰情于自然的禁怀。明明是未能一览园中春色,只在门外见到了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诗的后一联却偏偏说成是园墙和柴屝关不住洋溢于园中的春色,不得不让红杏出墙,透露满园旖旎风光。这样一来,"游园"未成,却使人从一枝出墙红杏上想见洋溢于园中的春光:主人"不直"却使人从久扣不开的柴扉上想见其俊朗脱俗的风神,此诗不仅以调侃的笔调暗示出诗人与主人交情之深厚,并且在写作手法上也深得无中生有、以少胜多之妙。

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相同的诗句有什么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把“杏”描述的多姿多彩,并赋予了后人无尽的遐想。这句诗出自他的《游园不值》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值是指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是你知不知道,这句“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是从别处抄来的。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洞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夕阳斜照之下,溪水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晃动一般。一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水。溪水的两岸,住着两三户人家,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溪水旁边,有一道长堤,堤上长着一行杨柳,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暮春时节,又到了柳絮纷飞的时候,思念的人却依旧没有归来。

这首《菩萨蛮》的作者是 魏夫人。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词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鲁国夫人。这首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一句出墙红杏花饶有情韵,耐人寻味。不过她也是从别处化用而来。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这首诗出自唐代吴融的《途中见杏花》。

除了魏夫人和叶绍翁,历代很多诗人都化用过这句诗。比如陆游的《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一场春雨刚刚放晴,诗人骑马游览,过了一座平桥,来到乡间小路上。温柔的阳光穿过薄薄的云层,翠绿的烟霭浮动在天地间。茂密的杨柳纵然想要独占春光,但它遮不断四面八方蓬勃而起的美好春色。这不,你看,一枝美丽的红杏已经悄悄地探出了墙头。这是杨柳遮不断蓬勃春色的证据。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浣溪沙》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上高侍郎 》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南怨未开。

还有唐·宋无的《墙头杏花》:红杏西娄树,过墙无数花。

宋·王安石的《杏花》: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金·元好问的《杏花杂诗》: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

宋·张良臣的《偶题》: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只不过玩着玩着就被文人们玩坏了,成了女人出轨的代称。

最早的出处,可能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还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到了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若云,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