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谚

二十四节气农谚?农村俗语“冬在头冻死老牛;冬在中单衣过冬”啥意思农谚还准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0 23:38:51 浏览6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十四节气农谚

今天是六月二十一日,农历五月十九日,是“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入夏以来的第五个节气,夏至标示着“夏天”真正的已来临。夏至这天虽然是白天昼最长,夜晚短,太阳角度最高,但是,并不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本点来计算的。大约要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到40度左右的。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期发育很快,生理和生态需要水份比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也。《荆楚记时记》之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然属于同类科,但是,古代人认为,二者一属于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于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为,在仲夏的沼泽地或者是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且,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民既感谢天赐丰收,以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行办隆重的“过夏麦”。总之,夏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确定的节气日,也开启古代智慧先民对传统农耕节气的探索,由此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

农村俗语“冬在头冻死老牛;冬在中单衣过冬”啥意思农谚还准吗

农村俗语“冬在头冻死老牛;冬在中单衣过冬”啥意思?农谚还准吗?

在古代的时候,虽然没有今天这样科技发达,但是古人预测天气方面也是相当有经验的。而他们判断天气的依据则是古人所总结出来的农谚。即便是到了今天,农村一些老农民也还是能通过这些农谚来预测天气,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那今冬天气如何呢?明春会不会出现倒春寒呢?农谚“冬在头冻死老牛;冬在中单衣过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冬在头,冻死老牛

每年冬至都是在公历12月22日前后,但是在农历的日子则不固定,并且波动还比较大。而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份的上旬,即冬至在农历十一月十日之前,那当年的冬季就会比较寒冷,极有可能会出现寒冬。而冻死老牛当然是有点夸张了,主要是为了突出冬季比较寒冷。在过去农民就是以此来判断冬季冷暖的,如果冬至在十一月上旬,农民就会躲准备一些柴火,预防冬季寒冷。

冬在中,单衣过冬

意思是说冬至是在农历十一月的中旬,即11日——20日,那冬季则会比较的温暖,即便是单衣过冬也可以。而今年冬至是在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就是“冬在中”。如果这句农谚准确的话,那今年的冬天就是暖冬,天气会很暖和。而这一点和专家所预测的是一样的,看来今年是暖冬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冬在尾,提防倒春寒

意思是说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份的下旬,那年底的时候天气会比较暖和,不会太冷。可是在过完年了,也就是三、四月份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提防倒春寒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

农村里的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虽然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是古人却摸清楚了天气之间的一些规律,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在过去农民就是依靠这些农谚来预测天气的,即便是今天有的老农民对其也是深信不疑的。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从正月到十二月你知道几个

老祖宗留下来预测年景的农谚,记住了,你就是村里的“神仙”!看看你知道几个!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在古代元宵节是非常隆重热闹的,全城都会张灯结彩,全民一起欣赏圆月、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去百病、送孩儿灯,舞狮子等,是非常热闹的一个晚上。

这天天气如何呢?老祖宗早已经告诉我们了,老话说“中秋云遮月,雪打上元灯”,上元节就是元宵节,我们今年可以验证一下老辈人说的对不对。那么正月十五这天天气情况对年景有什么影响呢?老话有“上元无雨多春旱,清明无雨少黄梅;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的说法,具体什么意思,我之前文章详细讲过,就不在这里重复讲了。

元宵节一过,很快就到雨水节气了,这里的雨(yu)读四声,是动词,也就是从天上落下来水的意思,如果读三声就是名词了。“雨水”顾名思义就是到了这个时候该下雨了,但是,我们知道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在黄河流域,那个地区几乎每年都会春旱,那么为什么老祖宗要把下雨很少的这段时间称为“雨水”呢?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期待您的分享!

老祖宗留下来关于判断年景的农谚很多,分享几个给大家,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一下,看看有几个是您听过的!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一日晴,农夫不用力耕田。

“岁朝”指的是农历新年交节,也就正月初这段时间。“蒙黑”好理解,指的是阴天或者雨雪天气,“四边天”就是四面八方,指的是天空四面八方的意思,也指天空被阴雨雪天。“立春”指的是立春节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里下雪下雨天气多,比较寒冷。早春降水比较多,预示着后期可能就变少了,会出干旱的年景。但是,如果“立春”节气这天要是一个晴天,这一年还会是风调雨顺的,农民劳作也不费力。

今年“立春”这天是晴天吗?这句话也是有地域性的,不是每个地区都准的,简单了解一下就行。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

“惊蛰”指的是惊蛰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出现在每年的公历3月5-6日之间。到了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暖和了,下雨的时候时常也会听到雷声了,这个时候入土越冬的动物听到雷声而惊醒,已经到了春耕的季节了。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的意思是说,惊蛰节气这天听到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也就预示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里的春指的是“春分”节气,意思是说春分时节下雨,空气比较滋润清新,人的身体就会少得病。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用来记录日期的“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天干共有十个会和十二地支循环对应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我们可以查一下,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所以,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明白这点,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月中指的是“二月份”,意思是说二月份要是出现三个“卯日”,那么这年就会丰收,棉花、豆麦都会过得高产。如果,没有三个“卯日”,粮食可能会欠收。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延春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这里的“初一 ”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一,风就是刮风,雨就是下雨的意思。 但是,这里的“瘟疫”可不是指疾病,而是指天气寒冷。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气,南起就是刮南风。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三月初一这天刮风下雨,把行人的头都淋湿了,那么这天就会比较寒冷。三月份还比较寒冷,说明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农作物受到低温侵袭,可能会发生冻害,影响后期产量,所以农民很忧愁和担心。但是,如果“清明”节气这天刮南风,气候就会比较温暖,那么,就不用担心了,肯定会是一个大丰收的年景。

四月:立春东风少病遭,时风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害虫成灾损稻禾。

立春就是“立春”节气,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立春节气这天要是刮东风,作物就会少有病害,作物就会多结果实。如果,春雷响在“甲子日”或者“庚辰日”,那么这一年就会遭受虫害,庄稼受损,造成减产。

五月:芒种闻雷意美然,端阳有雨是丰年,夏至风若从南起,瓜果院内受熬煎。

端阳就是“端午节”,有雨就是下雨的意思,芒种就是芒种节气,闻雷就是听到雷声,夏至就是夏至节气。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是“芒种”节气这天下雨打雷是好的象征,有雷的雨下一阵就停了,不会阴雨绵绵,既能给农作物补充水份,又不影响后期劳作。端阳节这天要是下雨,预示这年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粮食会获得丰收。但是,如果初夏刮南风,可能后期雨水就比较多了,瓜果可能会出现病害减产。

六月:三伏之中逢苦热,五谷风和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古代把农历十月称为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为季冬,这三个月就是“三冬”,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冬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三伏天应该是很热的,如果不太热,说明天气比较反常了,庄稼长势不好。如果,没出现灾害的情况,那么这年冬天就会降水比较多。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庄稼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尽管结实也难留。

立秋指的是“立秋”节气,无雨就是不下雨,处暑指的是“处暑”节气。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如果“立秋”节气这段时间不下雨,天气还晴朗,农民就比较担忧了,因为这样的气候,向来都会减产,只有往年一半的收成。如果,“处暑”节气禾苗急需雨水时不下雨,就算结了籽实也没有收成。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日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秋分指的是“秋分”时节,这句话大概意思是说,秋分时节是丰收的时节,到处都是秋收劳作的农民,大家欢声笑语,非常热闹。但是,这个时候最怕刮风下大雨,造成作物倒伏,影响收割,要是稻米被水浸泡,就会影响收成了,也会影响后期粮价。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冬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

初一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飞霜就是下霜了,重阳就是我们说的“九九重阳节”,月中就是农历九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火色”指的是气温高,天气热。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一这天下霜了,对农民是百害无一利的。要是重阳节这天没下雨,那么接下来整个冬天都将会是晴天,降水会很少,冬天就会出现干旱的气候。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遭雷声菜价增”,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当中天气还比较酷热,那么人就容易生病。如果,出现打雷、下大雨的天气,那么蔬菜可能会被水淹,出现减产的情况,老百姓就要高价买菜了。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兼壬子日,遭殃预报损人民。

“立冬若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壬指的是干支历记年法里的“壬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冬”交节这天,如果碰上“壬日”,就预示来年会比较缺少雨水,地势高的地块,就会缺水影响作物生长,农民就白忙乎了。

十一月:初一东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阴无日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天刮东风,冬天就会比较寒冷,人们容易生病,如果这天不仅刮风还下了大雪,那么得病人就会增多,仿佛有灾魔出现。

如果,冬至节气这天阴天或者降水预示明年会风调雨水,不用担心庄稼长势,会有好的收成。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淌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次日天晴好,来岁农夫发大财。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大概意思是说农历十二月初一这天要是刮东风,那么六畜容易生病折损。并且,这天如果下大雪,那么来年可能会出现旱情。倘若这天天气晴朗没有风,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农民就能获得好的收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您认为这些农谚还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