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苛捐杂税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的苛捐杂税事件?苟捐杂税是什么意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30 19:37:33 浏览2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的苛捐杂税事件

壁炉税与窗户税,很无奈的苛捐杂税。

从中世纪开始,欧洲的税收就一直很复杂。税赋的轻重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收税的人不一样。国王要收税,教会要收税,领主也要“收税”。

农民们就很尴尬啊,种着领主的地,交税说得过去;教会那是宗教信仰啊,人家平时还赈济灾民,交个什一税也正常;国王算是一国之主,收个税也应该的啊!

但是,这三家又不统一,各种明争暗斗,领主们甚至带领农民反抗国王的征税……国王还一直处于弱势。

1662年,查理二世觉得王室花费太高,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想着征个税吧。想来想去,开征壁炉税。每个壁炉一先令,每六个月征收一次。也就是说,穷人家里要是只有一个壁炉,一年就要交两先令的税。这个税对于穷人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更关键的是,要征收壁炉税,就必须进到家里清点壁炉的数量。这个行为让当时的英国人非常反感,觉得这样侵扰了个人隐私。

(光荣革命)

而当时的资产阶级实力强大,征这种民怨沸腾的税,简直就是作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联合,就能把国王打趴下。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光荣革命”,英国开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再也无法掌握国家权力了。

新上任的威廉三世和玛丽公主,立刻顺应民意废除了壁炉税。

问题来了,顺从民意很简单,但是王室缺钱啊!当时英国还货币贬值严重,必须重铸新的货币,稳定市场。不过,这中间的差价,就需要王室弄点钱补上了。

所以,议会也无奈同意了,咱们征税吧。

大家就在那研究啊,怎么征税才会不被骂?算了,肯定要被骂。那怎么征税才会被骂的少一点?

想来想去,老百姓反对壁炉税,说是侵犯了隐私。咱们征窗户税吧,不用进家里,直接在外面数数窗户的数量就行了!


天才的想法,立刻实施。

所有的房子都是2先令的基本费,如果窗户的数量达到10扇以上,就要交4先令。到了1747年,改成了10扇窗户以上,每多一扇增加交税6便士。

那些贵族们无所谓,于是纷纷开始炫富,多开一点窗户,表明自己很土豪。平民老百姓就不行了,赶紧想办法减少家里窗户的数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木板钉上,或者用砖石堵上。

尤其是在城市里,贫民窟的人都很穷,他们集体租住在大房子里。房东为了减少税金,也不管租客的健康,窗户该堵上就堵上。于是,住在里面的人经常见不到阳光,各种传染病肆虐,结核病人的数量飞速增长。

老百姓怨声载道,认为这是对阳光和空气征税,毫无人性。

一直到1850年,著名作家狄更斯公开在报纸上刊登文章,批评窗户税,引发了全国性的批判。1851年,长达156年的窗户税终于取消了。

可能连威廉三世和玛丽公主都想不到,窗户税明明只是临时征收,缓解燃眉之急的,怎么就存在了这么多年?

说白了,受害最深的底层平民,根本没有话语权。官僚主义,又腐败的议会,才不会管他们呢。

苟捐杂税是什么意思

是苛捐杂税,意思: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税在夏代称“贡”,商代曰“助”,周朝称之为“彻”。“税”的名称最先出现于春秋鲁宣公十五年的“初税亩“。后称为“赋”,到汉代有“算赋”“口赋”“更赋”名称,后又改称为“租”。隋唐五代对口税曰“庸”,宋代有“粮”的称谓,明代称之为“响”,清期有“津贴”、“捐输”之用,以上是我国田亩税之称。此外还有“耗”,“漕折”、“平余”,“羡余”等名目。

元朝末年是怎么收税的

感谢悟空邀请! 元朝末年确实在经济层面也同样发生了危机,最明显的就是在农业上出现了全国性的凋敝乏力的局面,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元朝末年对农业人口的苛捐杂税和相关徭役的重压。

元朝初年,在灭亡南宋政权,统一东南后,为尽快稳定国内形势、恢复生产,曾公开废除了南宋朝廷颁布的一百多项杂税,并相应成立了劝农机构及兴修了水利设施,这一切不但较快地恢复了当地社会秩序,更逐渐赢得了从士绅到农民对异族政权的认可。

可是到了至元二十八年时,由于蒙元及色目贵族们挥霍无度的生活,滥加封赏的投下制度,以及对外展开军事行动、对内维持军队数量等原因,轻赋税徭役的制度已经难以维持,因此宋代的大部分杂税又逐渐得以恢复,其总和竟二十倍于农户原本上交的包银。更由于政府缺乏维护徭役工程的资金,导致了摊派到农户头上的徭役更加沉重,导致元代末年出现大批的农村青壮年的逃亡,成了各支农民起义军队源源不断的补充力量。

学界所谓元代轻赋税轻徭役的说法,其实只适用了元朝的早、中期,它晚期以来的苛捐杂税是相当沉重的。

95后,面对职场苛捐杂税应不应该刚

建议,别冲动。

忍住,先找好下家。

然后摊牌。

很多时候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对与错。但是有更多时候没有人会去探寻对与错。

你都明白工作好找,公司也会认为员工好招。

过去的就没必要纠结了。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要考虑周全。开始计划接下来的每一步。

这个跟年龄没多大关系,人都是从年轻到老成。

加油吧,现在任性也好,委屈了也好。发泄完还是得前行。

离职一定要计划好。

务莫大焉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意思是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没有哪个行业比它重要了。“务”,是务必,必须(重视)的意思。“莫”没有哪个(行业)。“大”,指非常重要的意思。“焉”,语气词,相当于“了”。

这句话讲的是重视农业的重要性。 俗话说,七十二行,种地为上行;天下之事,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从古至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吃饭,没有饭吃,什么事都不能做。国家也好,集体也好,个人也好,要想做什么事,必须把饭准备好,才能去做事。可见,种地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说,要想有饭吃,必须重视农业,离开农业,其它行业也不会发展。

封建社会税收到底是轻徭薄赋,还是苛捐杂税

谢邀~轻徭薄赋是啥东东,苛捐杂税是封建社会的粗暴制度,其中有剥削农民的成份。

历史哪个朝代赋税最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赋税最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当然是朱明王朝了!朱明王朝不光横征暴敛赋税最重,而且百姓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比如强迫百姓修筑长城等等。到朱明王朝后期,被沉重赋税和沉重徭役压得不堪重负的李自成帅领广大穷苦农民们揭竿而起,一股作气地用锄头和耙子把腐朽黑暗透顶的朱明王朝打得满地找牙直至灭亡 —— 换了人间!

农村老人们常说的“明堂如铜锣,家富积钱禾”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题目有趣,语带双关呀!不得不说高手在民间。

“天垂象,圣人择之“。中国古代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明堂“是紫微城正殿。紫微宫本为天上星宿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天帝内院。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多采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且出现频率很高,明堂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庙”,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

所以古时候“明堂”一般指代皇帝行政的地方,或官府衙门审理民间事务的地方。“明堂如铜锣,家富集钱禾”从执政层面讲就是——官府的大堂像铜锣“正大光明“,主政施政的号令象铜锣一样响亮而不隐晦,说明官府十分的清廉。百姓自然也就安居乐业。这样的情况之下财富和稻谷就会越积累越多,人们才会有好日子过。反之如果官府非常的腐败,那么百姓也会跟着遭殃,这句谚语从民生层面来看就是对于官府清廉的美好向往,寄托了他们对为官清廉的期待。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最根本的思想,“明堂”这个词自天象而出,上可指代国家、朝庭;下自然也可以指征个人身体。传说雷公问人的经络血脉,黄帝坐明堂以授之。故后世医家称标明人体经络、针灸穴位之图为“明堂图”。称人身上的一个针灸穴位为“明堂”。相术之中按八卦方位划分手掌,明堂位于手掌的正中央即掌心。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

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相由心生”。积善之人,宅心仁厚,体现在形貌之上,无论是道家指示的面部还是相术指代的手心部位,如果象铜锣一样光亮润泽,有涵养,必然是福且贵的。所以“明堂如铜锣,家富集钱禾”就是指“明堂“象铜锣之人必然是和气生财的。在古时候车马不便的情况之下,一个人的行动范围也就方圆几十里。作为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家庭来说,如果他家做事十分的正直,从来不会欺霸乡邻乡亲又为人主持公道。那么这样的一个家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乡里乡亲的拥戴,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乡里乡亲的支持。在他人支持的情况下想要累积财富是非常容易的,存钱也是水到渠成。

总之,“明堂如铜锣,家富积钱禾”是古代老百姓希望地方官府廉洁清正,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过上好日子。或者评价一个家庭及家族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家庭富裕的情况。语带双关,高手在民间,诚不我欺也!

轻徭薄赋是哪个朝代谁提出来的

感谢邀请。“轻傜薄赋”这四个字出自《汉书》。和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相反。众所周知:两汉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人口达五六千万的伟大国家。开国的高祖刘邦约法三章,政简刑清,文景二帝提倡节俭,给武帝刘彻反击匈奴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后世学习轻傜薄赋政策较好的是唐清二朝,康熙帝甚至提出永不加赋,五年一免的办法,与民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