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书法经常被提到要有"出处‘’,该如何理解才对
- 不常见的成语及解释和出处
- 岸谷之变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中,蒙曼老师提到“黄狗”有出处吗
- 马革裹尸是何意·出自于哪
- 历史上“水至清则无鱼”有怎样的出处典故,下半句又该是什么
- 200多条成语的出处,您知道几个
- 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是欺世盗名之辈吗
- 本县康熙年间县志中有“为岐麦、为驯雉、为植花”的句子,请赐教“植花”的典故出处
- 语文或中史科大神,求势在必得此词释义及出处不是志在必得,也不是势在必行,鉴於这是我辩论用到的词
书法经常被提到要有"出处‘’,该如何理解才对
谈出处是一种证明!
证明书写的人不是野路子出身,证明评论人有书法见识!
学书法都需要从古人学起,几千年的书法积累为书法人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瑰宝,为什么不学呢?
或许你很自负,你认为你是天造地设的奇才,可是书法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奇才!
所以,你的书法需要表露你的渊源,读书法的人也需要审出你的渊源,看不出渊源的书法真的难以让人承认。
谈出处是书法的一种好迹象,好传统,有利于书法本质的回归,也有利于书法以后的发扬光大!
但是,我也反对一味地谈出处,对于普通的书法人来说谈出处是能表明你书法的见识,对于高端一点的人谈一谈出处也无可厚非,可是,作为站在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谈出处就有点寒酸了!因为书法不是只有出处,她还有更多的艺术性需要谈,需要推广,比如书法的审美,比如高端的笔法,(看不到几个人谈提按)比如审美的发展方向,即使是模糊的趋向也好!
评论书法不是出处与浮华的赞美词,应该具体到提按那里不过关,连与断哪里处理的不好,章法与墨法有什么样的建议等等,这样才有利于更多的书法人更深入地了解书法,也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大面积推广!
不常见的成语及解释和出处
不常见的成语有:
1、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解释】: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出处】:《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2、暴虎冯河
【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3、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4、钩深致远
【解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5、袒裼裸裎
【解释】:袒裼:露臂;裸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岸谷之变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岸谷之变,读作 àn gǔ zhī bià。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出自】《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
《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场中,蒙曼老师提到“黄狗”有出处吗
蒙曼老师的原话是:“青鸟是古代著名的使者,与古代的鸿雁、鲤鱼、黄狗都是一样的。”青鸟,蒙曼老师解释过了,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鸿雁传书,出自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鲤鱼,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人往往把书信称为“鱼书”。也有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所以双鲤鱼成了书信的代称。
“黄狗”作为信使,是出自《黄耳传书》的典故。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历史上真正将“狗”作为文学描述的主角,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中,保存有大量的与狗相关的怪异故事,最为著名的当属《述异记》中的《黄耳》这一篇。通篇虽然字数不多,但对“黄耳”的形态刻画的栩栩如生,并将“黄耳”通人性的特点着重描述。此篇小说中对“黄耳”的描述显然为艺术创作,虚构的产物,但故事可信度高,流传甚广,甚至被后世收入史书《晋书·陆机传》,从那以后,黄耳传书便作为一个固定的典故保存下来,成为传递家书的象征。
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国三千里,一日归必十二时。
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
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国三千里,一日归必十二时。张生离别莺莺后,感叹身边既无黄犬,又无梅花使,难以传递自己对莺莺的思念之情。
这里的“梅花使”指的是驿使或传递友情的信使,而“黄犬”指的就是黄耳传书中的“黄耳”。
作为信使的黄犬,还有苏轼的《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诗中那句:“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而苏轼的另一首诗《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关于黄犬的涉及,但意义却又不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节选: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而这里的“黄”就不是作为信使的“黄耳”了,而是黄色的猎犬。
秦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当他被腰斩之时,念念不忘的是一个叫上蔡的地方,他对儿子讲: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里的“黄犬”和“左牵黄”如出一辙,都是猎犬的意思,不过,“上蔡东门黄犬“成为后世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综上所述,蒙曼老师提到“黄狗”实为信使的象征,最早出自《黄耳传书》的典故,后世也有各种诗作有所涉及。在信息交流变得很方便的今天,我们仿佛能够想到,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有一只黄狗穿梭在时间和空间中,让他们变得不再寂寞。
马革裹尸是何意·出自于哪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意思是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想请求攻击的。男儿应当死在边野,以战场马革裹尸还葬罢了,怎么能躺在床上安心享受儿女侍奉呢?
马援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东汉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他亲自率领4万大军前往武陵讨伐,取得大胜。不久,因为天气炎热加之水土不服,许多士兵生病,马援也不幸染上了暑疫,一代名将病逝在军中。
正如他生前所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现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在桂林市区还有一座伏波山。
清,徐锡麟也借用这个典故写了一首诗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历史上“水至清则无鱼”有怎样的出处典故,下半句又该是什么
“水致清则无鱼,人致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官篇》,愿意是如何为官处世,广义可延伸到为人处世。“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除了尊守一定的社会公德及基夲义务,人要生存,合理的私利也在所难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人当有度量,容人容物,才能担当大任。
以字面讲,水致清者,水清少营养,少浮游生物,鱼在其中无食,又无隐蔽,敌难生存。为人者,过于荷刻,秋毫不放,故难有众人依附,手下无人,怎能成事?古有“鸡鸣狗盗救孟尝”之说,虽少些原则,其意也未尝不考。
人之一生,各有所长,众人合聚,便成一个万能的群体。只代表个人一点浅见,谢谢!
200多条成语的出处,您知道几个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相传在公元前514年,晋国的执政大臣韩宣子死了,魏舒继任了他的位子。巍舒把两个旧贵族的田地分割成10个县,派去一些能干和有功之人前去执管县政。其中有个与魏舒同宗的人叫魏戊,被派到梗阳县去当县官。
梗阳有一场官司魏戊难以断定,就上报给了魏舒,这时候官司的一方给魏舒送去一年轻乐女。魏戊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对手下阎没和女宽说:“魏舒以不受贿赂而名扬各国,如果收下乐女就没有比这更大的贿赂了,你二位一定劝他别收。”
阎没和女宽答应了,到了魏舒院子里时,这时送饭菜的来了,魏舒就招呼他俩一起吃。阎没和女宽眼盯着桌上的饭菜叹气三次。饭吃完后,魏舒问他们说:“我听叔父说过,吃饭的时候要忘记忧愁,你俩刚才为什么三次叹气呀?”
阎没说:“昨晚有人把酒送给我们两个小人,所以没有吃晚饭,现在肚子饿得慌,见刚上来的饭菜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时我们责备自己:‘难到将军请我们吃饭会不够吃?’因此叹气,等到饭菜上完,我们愿意把小人的肚子当作君子的心,刚刚满足就行了!”
魏舒听完才明白阎没和女宽是借吃饭来劝谏他的,感到非常羞愧,马上下令辞退了乐女。
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是欺世盗名之辈吗
孟尝君他是战国时代四公子之一,不是有其名无其实者,他百方收搜人才,不管鸡管狗盗的人,只要有才干,他有着超人的野慧,先是入秦为丞相,以后回到自己的齐国任丞相,又到魏国,其中看来他不是一般,而是胸有成竹的人啊!
本县康熙年间县志中有“为岐麦、为驯雉、为植花”的句子,请赐教“植花”的典故出处
为岐麦、为驯雉、为植花【岐麦】多穗麦,永城县古时土特产,《宋史》中记载“淳化五年四月,永城县献瑞麦”,皇帝特别喜欢,称为瑞麦,有国家兴旺吉祥之意;【驯雉】驯化的野鸡,永城县古时土特产,《后汉书》卷二十五〈卓鲁魏刘列传·鲁恭〉称之德化及于鸟兽,有政绩卓越,仁政为民之意;【植花】纺织工艺或植花布、植花丝绸,永城县古时植花丝绸比蜀锦和吴绫都要好。相关名称有土绸、文章等。史书载:唐代永城所产的丝织品,在全国划分的八个等级中名列一等;明洪武、永乐年间,永城的丝绸曾被作为贡品。《永城清·光绪二十九年县志》载:“永邑乡村多种桑,蚕成,妇孺拈丝织绸,名曰土绸,坚白异常。《汉书》云:‘睢涣之水出文章,宗庙黻(fú)黼(fǔ)衣裳用焉。取其质坚而暖,年久不敝也。’魏武帝云:‘声价当在蜀锦吴绫之上’。【坐风】如坐春风。典出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典中朱公掞所拜访的是理学大师程颢。【立雪】程门立雪。典出 《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典中杨时所拜访的是理学大师程颐。程颢、程颐为兄弟。世称“二程”。
语文或中史科大神,求势在必得此词释义及出处不是志在必得,也不是势在必行,鉴於这是我辩论用到的词
建议从现实角度去理解,其实在辩论中出处论证方式并没有权威性和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