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古代上战场要擂鼓,收兵时鸣金
谢谢邀请!
古代打仗,一个战场往往成千上万人。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如果没有组织和调度,就容易人跟人挤在一起。而武器的施展是需要空间的,否则容易误伤友军,甚至根本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比如美剧《权力的游戏》里的私生子之战,囧恩和其属下就被小剥皮的军队围住,拥挤在一起,别说施展的空间了,囧恩差点都被自己人挤死。
此战的一个历史原型就是著名的坎尼会战。汉尼拔用了一个新月形阵式,把攻击的罗马人包围起来,让其拥挤到一起,无法动弹和反击,只能被迦太基军队屠杀。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就必须把军队组织和排列起来,让其能充分发挥效能。这就是军阵了。而古代战争的本质就是用己方的军阵去打垮对方的军阵。
而通讯基本靠吼的古代,军官要想有效控制部队,光靠喊肯定不行,那就得借助视觉和听觉工具了,即旗帜和金鼓。
那为什么开打时要擂鼓,而收兵时鸣金,即““擂鼓进军,鸣金收兵””呢?
对此,《司马法》里有介绍,“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 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
也就是说,进攻时敲鼓的原因是因为鼓声有节奏感。古代打仗不是像一些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一堆人快跑冲过去。那样等接战了,估计也早没体力了。所以古代作战保存体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军中会用鼓声提供节奏,控制士兵行进速度。也就是鼓敲一声,走一步。这叫步鼓。还有一种叫擂鼓,就是最后关头,让大家冲锋拼命的。因为连续激烈的鼓声非常容易让人心跳加速,调动情绪。
而之所以鸣金收兵,是因为金,即铜钲,这种长得很像铜钟的乐器,声音清脆。这即不同于鼓声,也能帮助士兵在擂鼓冲锋,杀红眼的情况下,恢复理智。
当然,鸣金也不是说一响大家就转头往回跑。一般,鸣金一声,是要各部士兵停止进攻立定;鸣金第二声,是要各部士兵缓步退回本阵;连续鸣金,就是要各部士兵迅速后退,奔跑数步、脱离战斗,然后转身向敌立定,缓步后退。
古代通讯那么不发达,是怎么把信息传递出去的
1:最开始没有文字时,人们传递信息靠的是口口相传。
2:人们也曾经靠着河流把写有信息的物件传递出去。
3:后来人们又靠烽火浓烟传递军事信息。
4:接着人们发现可以靠天上的鸽子传递信息信件。
5:又后来人们开始建立专门的信息传递机构,修建专门的通信驿道驿站,信息传递员骑着飞奔的马匹传递信息。
6:同时人们还可以通过水路上的船传递信息。
7:普通百姓之间也可以人员的流动传递信息。
8:近距离时人们还可以通过鼓声号角旗帜传递信息。
9:再后来票号镖局也可以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