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到底什么是道,什么人可以得道
到底什么是道?答:平常心是道,回归觉性是道;与此相谬的相左的,都是非道。
“道”这个中国字意义相当多,用途也非常广泛。其中之一就有:“道”就是说有头脑(首)的人有智慧的人,放下了以我为“首”的我执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于妄想分别一切束缚中,自解脱,于觉性前显现心的本性。获得这个本性智慧的过程叫道。在修持的过程中叫修道,获得它的果位时叫证道或者叫见道。
第一步我们要从耽执中走(辶)出去很重要。耽着自己所在的农村或者是城市,有的被亲情所捆,有的被儿女所缚,有执就是束缚,智慧就不能现前;第二是我们有方向感很重要,要是走错方向了,不就越走离目标就越远了吗?这个道字以“首”为头脑,暗指有智慧:放下以我为“首”执着的束缚,从中解脱出来,有这种行为就叫做有智慧,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走(辶)出这三界,方向是走出三界轮回。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这个“道”字,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不用太在意,我这个说法只是其中之一。
这个“道”还有另一层意思:没有刻意的追求,以坦然处之的平常心,在本性无离无合的自性中,呈现了然、清然、明然,堪称是道。
“道”,外求不得,内求不应。道在众生前,从未远离;众生于道前,也从未拥有。这个不叫不离不弃,而是自心从未回归心的本性。
“道”是非常难以琢磨的,也是不能让你去琢磨的。你要去刻意的追求它,它却远离你。当你小心翼翼去接触它时,它却在一瞬间跑得无影无踪。智者称这个小心翼翼为“伎俩”,凡使用各种伎俩的人都在非道上。每当你生气厌烦心,不想去抓它的时候,它时常的出现在你的眼前;彼时,也许你很快就能得到。
这一切都让我们心生疲惫。我们应好好休息一下,放下一切;那时,“道”渐渐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有留下它的因缘和智慧。
除了有如此大道之外,在人世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比如说行善法就有他的三善道。作恶多端就有他的三恶道。这六种道都是小道。与前面说的大“道”毫无关联,也没有任何帮助和益处。
就像大智者大乘和尚所说的那样:“无论被黑狗咬了还是被白狗咬了,咬出的血都是红色的。”换句话说,你在人世间无论做善事还是造恶业,其实都跟解脱无关。做善事只是说转生到三善道,造恶业转生到三恶道。这件事就像常常学佛的梁武帝也搞不清楚。当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时说:“我吃斋、念佛、供僧、建寺院有多大的功德?”达摩祖师直接回答说:“没有功德,仅是世俗上的小善法。”当时梁武帝就蒙圈了。
所以说关于佛教的功德的含义,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其实功德是指去安住于觉性中才能生起的。有人说做功德,做功德和这个功德完全不同,一定要区分开来。
就像有些人经常说什么“活在当下”。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活在当下”真实含义,所以说,他自己在说大话他还不知道,还在跟别人讲什么活在当下。这个“当下”实质上是指本来觉性,“活在当下”就是指前一念已灭,后念未生那个自性状态。换一句话说,“活在当下”就是安住在心的本性中。对一般人而言,这个要求确实是太高了。真能安住在心的本性,那无疑是见道的圣者登地的菩萨;其他的人只能说是修学“活在当下”。连这个“活在当下”是什么含义都不知道,天天在说“活在当下”,自己还是应该多努力才对呀。
我们的心性,本自圆融,本来清净,而任运自成。想要获得智慧的人,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心回归心性光明。
文/心智无碍 畅游虚空
图/来源于网络
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德”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道德?
就是人的品质品格品行品德的总称。2000多年前老子写的5000言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众妙之门。老子讲的道就是大道之理。就是真理。它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则。有了道才能有德,道是总纲,德是骨架。后来,考古发掘出来的老子《道德经》。有的版本叫做《德道经》。学术界有争论。有的认为先有德才能有道。无论怎么说。现在对《道德经》的理解是?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涵。什么叫做讲道德?具体地来说。就是讲政治,讲信念,讲理想,讲目标,讲文明,讲礼貌,讲梦想,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把道德这些具体表现付诸于社会实践之中。做人做事要遵循着道德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能践踏和超越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