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29 15:39:38 浏览9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孙膑。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扩展资料:

反义词:围城打援

[成语解释]指一种战术。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据守城镇之敌,诱使敌人从其他地方派兵援救,然后以事先部署好的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典故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八节:“只有在‘围城打援’的方针下,目的不在打围敌,而在打援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田忌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围魏救赵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

围魏救赵是根据战国时期的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衍生出的一个成语,主人公是一对师兄弟,即庞涓和孙膑。二人都是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鬼谷子的嫡传弟子,其中孙膑还是著名军事家孙子的后人,下面,我们具体聊一聊围魏救赵的经过。

公元前354年,魏国主将庞涓率领大军入侵赵国,直接攻打赵国首都邯郸,战争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赵国有点扛不住了,就派遣使者向齐国求助,齐国国军同意出兵帮助赵国度过此次危机,派出大将田忌出兵支援,按照田忌一开始的筹划,齐国军队将直奔赵国的首都邯郸,向在那里搞法西斯侵略的魏国开战。田忌的军师孙膑认为这样不妥,齐国距离赵国邯郸路程较远,军队长途奔波会造成人困马乏,与以逸待劳的魏国军队交手未必能占到便宜,到时没有解困赵国则罢,还会给本国军队造成损失。孙斌提出,齐国的军队应该直奔魏国的国都大梁进行包围,魏国军队闻信后一定会赶回来解救本国危情,到时齐国军队在他们回来的路上进行伏击,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结果如孙膑所料一样,齐国重创了急忙赶回来救国的魏国军队,还成功帮助了赵国。

孙斌和庞涓本来是一对要好的师兄弟,因孙膑入世后到魏国投奔庞涓,魏国国君看中了孙膑的才华后,想要重用孙膑,庞涓因此心生嫉妒,施诡计迫害孙膑,导致孙膑变成了无法站立行走的残疾人,两人从此势同水火。

后来,孙膑逃到了齐国,并得到了齐国的重用。从此,两人成了战场上的敌人。最终,庞涓在一次战役中遭到孙膑带领的齐国军队围攻,最终死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