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赞美小孩子的诗句
小从多爬滚,
三顿有规训。
作习定时间,
该学必完成。
不能随梨粟,
不要任其性。
做得踏时在,
玩得就痛快。
从事讲礼貌,
尊师能成人!
《红楼梦》中,林黛玉作《杏帘在望》,一渠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有什么不妥吗
答:《红楼梦》中林黛玉做《杏帘在望》,“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没什么不妥。而且这两句是全诗的神来之笔,读来让人感觉诗句是活的,流动的诗句。起句写春韭绿,对句写稻花香,暗含了时间上的跨度,“一畦春韭绿”写实景,“十里稻花香”写幻觉,是虚景,接下来二句以幻入幻,顺水推舟。“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也就是一句为元春以及当时皇帝歌功颂德的虚套话。全诗如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今译:
黄色的酒旗招引客人前来酣饮,
远望过去但见隐约的山庄。
种着菱荇的湖面鹅儿正在戏水,
桑树榆树间燕子穿梭,它们的枝叶正是燕巢的窝梁。
一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
十里稻苗转眼变成了金黄的景色,散溢着花粉的清香。
开明盛世再没有饥荒和冻馁,
又何用争分夺秒忙忙绿绿地去耕织呢?
完毕谢邀
“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的古诗意境如何拍摄
提起大名鼎鼎的赵孟頫,大家都很熟悉,尤其喜爱写书法、擅长绘画的朋友,无人不识赵孟頫,无人不临赵孟頫。喜欢写楷书的书法界人士,临帖必临赵贴。
楷书大家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董其昌评价)。不过,作为入门规范训练,还是不错的。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善诗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汉族,吴兴(今浙江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的家世背景,说起来也是颇为显赫,他是正宗皇族后裔,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
他的夫人也不是凡俗之辈,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同时,也是著名书画家,在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
赵孟頫的诗文,却因他在书法和绘画等方面的显著成就,稍微掩其光芒。
笔者在此主要介绍一下他的《蝶恋花-侬是江南游冶子》,原诗文抄录如下: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
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
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此词寄托的是一种“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同时有一种年华虚度的伤感。
词中叙事、写景、抒情交错而下,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天成,有如己出,饶有流动自然之美。
何以他天生贵胄,又夫唱妇随,高华逍遥,笔下题词却是这等落寞伤感?
原因是,他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虽为贵胄,却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
所以,作者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感和镜头感丰富鲜明,景色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眼界开阔,人物和游船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作者在诗中这样描绘自己,“我这江南浪荡才子,穿着闲居的常服,在这春风中尽情玩乐。杨花落尽子规啼,芳草萋萋碧连天。满腹心事无处诉,烟波浩渺愁千里。
我醉眼迷离被人扶上了游船,日暮乡关何处是,斜阳余晖待你归。青山妩媚,相对无言,宛如眉黛。船上的人,载歌载舞一片欢乐景象。面对此情此景,我却不禁潸然泪下!”
“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是点睛之笔,也可称作该词的“诗眼”,眼前凄迷景象,足以表达作者失落无比的心情。
拍照的话,只能在春天应季时节,“杨花春满地”的自然条件下,找一个草色绵延的开阔地带,拍出“萋萋芳草愁千里”的气氛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