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不干活依然活得有声有色,有些人却还要奋斗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人和人的不同,细究起来,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处境不同,环境不同,机遇不同,出身不同,才智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因素,就造就了有的人一辈子不干活,依然活得有声有色,有的人却还要奋斗。不过,人来到这个世界,不管处境优劣,都要做个好人,穷则善尊,富则周济他人,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切记,好人会有好报。
尼赫鲁说过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是真的吗为什么
印度在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时候,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有过一句豪言壮语:“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不成为一个国家。”。还有一句是:“今天全世界都认为亚洲的未来将强烈地由印度的未来所决定。印度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中心”尼赫鲁这番讲话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针对甘地的。
甘地是印度的国父,是在他的带领下印度才最终取得了独立,但甘地争取独立的方式很特别, 不是武装反抗,而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思想,通过绝食和静坐,赶走了强大的大英帝国。说白了就是“忍”的方式逼走了英国殖民者,而且在四十年代,甘地对中国全面抵抗日本侵略者感到不理解和反对。他希望中国和印度采取一样的方式对付日本侵略者。这真是有点无知了。在印度独立以后,甘地和尼赫鲁对国家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甘地虽然接受了英国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法学学位,并获得律师资格。但却十分反感工业化。他希望印度走小农经济。
甘地可以说对英国人非常不待见,他反对英国给印度带来的一切现代工业成果,不要机器、不要铁路,主张恢复传统乡村的手工劳动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恢复手工纺织业。甘地具有现代文明的素样,伦敦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他熟知英国的现代化,亲身感受英国的繁荣。也知道如如何操作这一切,甘地不是满清的老顽固。一个思想开放又亲历过现代化社会的人,居然要让自己的祖国印度以小农经济立国,放弃现代工业化,要知道,英国给印度留下的工业化的底子可不薄啊。甘地行为实在是难以理解?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他的经济思想没有实现,关键是死的太早,印度正式独立以后,如果那时候甘地还活着。尼赫鲁的工业化还能实现吗?
与甘地思想与经济思想截然不同的就是尼赫鲁,印度的开国总理。同甘地一样,尼赫鲁也是英国培养出来的精英阶层,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哈罗公学,剑桥大学自然科学荣誉学位,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47年8月15日任印度首任总理。可以说,印度自打建国就把自己放在了和美苏平起平坐的位置,和甘地一样,尼赫鲁也瞧不起宗主国英国,尼赫鲁虽然毕业于英国,但却向往苏联的经济模式。因此尼赫鲁时期,尼赫鲁的经济效仿的苏联,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印度必须工业化,走大国之路。就印度的发展方向而言,尼赫鲁是正确的,甘地是错误的。当然能否实现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1947独立到现在,独立后的印度不仅在大国间游刃有余,与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十分亲厚,与欧洲国家关系热乎,印度在国际上只有朋友没有敌人 。从尼赫鲁开始,印度就有着强烈的印度中心论和印度帝国论。印度的野心,应该源自大英帝国的外交战略继承,这也许是英国带来的遗传吧,印度总统卡拉姆说过:“弱小并不令人尊重,因此我们必须强大”。话虽好,但现实却决定很难实现,印度的问题在于,他缺乏凝聚力,国内宗教多、民族多、党派多、阶层多、腐败多、叛乱多、内斗多。印度在未来一两百年内长时间也很难强大起来。科技,经济,工业和军事在所有大国中是最落后的。印度从国家层面上的未来很不确定。从这一来看,也许甘地是正确的,他看清了印度的本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