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统一三国的司马懿父子为何会被后世口诛笔伐
三分魏蜀吴,一统归于司马家。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宗亲权臣曹爽陪幼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扫墓,司马懿伺机发动政变控制了京都洛阳。自此,曹魏权力转移到司马家族,史称高平陵之变。
但统一三国的并非司马懿父子,而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当然父祖打下的基业才是其根本。
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即西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始,西晋享国51年,灭东吴成为统一王朝则有37年,共四帝。316年,西晋灭亡。
次年即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登基,开创了东晋,是南迁偏安政权,享国103年。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晋朝司马家族一共统治了154年,期间民不聊生、内外动荡,可谓是黑暗时期。诚然,权臣篡权乃不忠不义之表现,为古人所诟病不耻,然而司马家族为后世口诛笔伐的更多是其给中原大地带来的创伤。
作为开国君主,且一统三国乱象,晋武帝司马炎照理来说应该是一位明君,然而情况却截然相反。典故“羊车望幸”说的便是他,晋武帝后宫妃嫔万余人,照顾不来因此每天晚上其坐的羊车停在那位妃子处便宠幸那位。皇帝如此,群臣也就有样学样,后将军王恺与石崇斗富便众所周知,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不务正业的气象中。晋武帝继任者为痴呆天子司马衷,这一时期皇后贾南风专权,杀害皇太后、皇太子。由此,八王之乱开始,而这与晋武帝大封同宗子弟为王有关。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极其严重的皇族内乱,是一场触目惊心的王室内部的大屠杀。
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致使大肆杀戮,社会经济严重破坏,民不聊生。西晋的力量因此消耗殆尽,无力治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爆发。此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乃主要原因。
五胡乱华长达123年,西晋灭亡(316年)至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也称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等,是汉民族的一场空前灾难。
百余年间,胡人及汉人先后建立了数十个政权,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
这一时期,大量西北诸胡和北方鲜卑入侵中原,中原士族十不存一。《王导传》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族超半数人南逃,规模达数百万之众,历史上将此次事件称为“衣冠南渡”。
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如 “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数十万百姓,其继任者石虎更加残暴。五胡乱华,民不聊生致使“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百姓只得“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
灭绝人性的“双脚羊”也发生在这一时期,五族之一的羯族“享受玩乐”完汉族女性后,对其屠宰分食,完全把人当作两只脚的牲畜,毫无人性可言。汉族人民在这一时期,人口急剧下降。
司马家族统一下的中原,国家社会不仅没有向前向上发展,甚至大倒退。司马统治者昏庸无能、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致使汉民族遭受史无前例的耻辱与杀戮,是黑暗时期,如此司马家族又怎能不被后世口诛笔伐呢。
网络上对老师的口诛笔伐会引发怎样的社会效应
网络上口诛笔伐的对象,主要是公立学校教师。什么话都可以听到,骂得似乎很痛快,实则是在努力挖一个大坑,准备睁着眼睛跳下去。
网友骂公办教师,发泄对公立教育的不满,至少有以下负面社会效应:
一、为私立学校的不断壮大造势。私立学校的投资人,办学的目的是获得巨额回报,满足的是有钱人家孩子的教育需求。现在,私立学校有星火燎原之势,收费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了吗?公立学校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免教材、免学费,还对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贴,即便家庭一贫如洗的孩子,也可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社会舆论对公办学校教师的口诛笔伐,肆意贬低公立学校,客观上起到了为私立学校造势的作用。试想如果私立学校规模不断壮大,导致公立学校没落了,谁来保障一般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二、丑化了公办教师形象,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公立学校的教师非常辛苦,待遇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每年招考教师,报考的绝大多数是女孩子,男孩子嫌工资待遇低,担心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几乎都不愿意进入教师队伍。尤其大部分小学,几乎全是女教师,这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利的。如果肆意地对教师污名化,还有谁愿意当孩子王?更别提让优秀的人才来做教师了。名师出高徒,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的。
三、导致公办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滑。恶劣的舆论环境,使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争相把孩子往私立学校送。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自然也会大量流失到私立学校。没有足够的生源,缺乏优秀的教师,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怎能得到保障?
在这里,笔者呼吁广大网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如果一味地对公办教师口诛笔伐,受害的是谁?我们应该靠谁来保障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