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兔死狗烹!明朝开国大将蓝玉被实行剥皮酷刑,朱元璋为何这么狠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但凡功高震主,而又不懂得收敛锋芒,明哲保身者,下场往往都很凄惨,而蓝玉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说,他还屡屡冒犯皇威,可以说,对蓝玉执行剥皮萱草之刑,不过是朱元璋无奈的选择,那不过是朱元璋的一种政治手段,为的是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从而确保自己的江山稳定,皇家威严不受侵犯,而蓝玉之死,纯属咎由自取,谈不上兔死狗烹一说。
(蓝玉和朱元璋)
蓝玉被杀的原因
1.居功自傲
中山、开平二王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也多次立功,朱元璋对其优礼有加。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
2.意图谋反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下狱鞫讯后,狱词称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反,拟定乘朱元璋藉田时发动叛乱。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
3.为继往者铺平道路
杀蓝玉的另一个原因,是太子朱标已死,大明王朝未来的继承人,朱允文生性懦弱,这个时候,老朱已年老体衰,所以正在忙着为他的宝贝孙子铺路呢,而蓝玉的种种行为,让朱元璋深感不安,蓝玉身为明朝开国大将,不仅功高而且蛮横,有时候连老朱面子都不卖,老朱深知,以朱允文性格更难驾驭这头老虎,留下他只能成为一种隐患,所以杀蓝玉,已被老朱提上日程。
(蓝玉之死)
蓝玉的死,不能说他死得冤,他死在他的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上,他太高估自己了,他以为天是老大,他是老二,把谁也不当回事,却不知,任何事情都有个底线,过了这个底线,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到时悔之已晚!
兔死狗烹成语的意思是
兔死狗烹:
指的是兔子死了,猎狗也就没用了,于是猎狗就被人煮着吃了,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
兔死狗烹是讽刺用语,多用在被人利用,到最后又被踢开的情况下,一般作谓语、定语。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是天上飞的鸟打光了,弓箭再无用处可以收起来;野外的兔子已经被捕获完了,不再需要猎狗,可以将之煮来吃。常常用来比喻事情大获成功后,把有功劳的人抛弃或是直接杀掉。
既然范蠡、张良等预知兔死狗烹,为什么还要全力辅佐人主
您好!我是笑笑,很高兴能解答到您的问答。
我的理解是“人各有志,相互利用罢了。”
范蠡、张良都是有抱负的人,生于乱世,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在择主上是不可能不花心思的,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抱负的主子。
范蠡选了有能力,有野心,有魄力,能隐忍又有身份的勾践。勾践在“卧薪尝胆”中数几年,范蠡是知道的,就是因为看到这样的勾践才会下定决心跟随这样的主子。张良同样选择有能力、智慧、胸怀天下的刘邦。他们在择主自然也知道他们所选的人即使现在多么爱才,呵护自己的羽翼,又怎么会真如表面那么信任他们?但又有几位当权者真的完全信任任何人?
范蠡、张良都不傻,自然也知道自己将来会有怎样的结局,但他们为自己的理想,放手一博又如何?既然择主自然要择有希望的主子,这样自己才华才会得以施展。而这位主子不可能是天下平定之主,是能改朝换代的主子,乱世出英雄,天下太平又怎么彰显自己的才华,能力?
勾践、刘邦后来的成功果真是离不开范蠡,张良等这些跟随二主身边的人。他们最后都被加官进爵,但范蠡、张良聪明不只聪明在选主,还聪明到后来交权。
范蠡在勾践稳坐王位后便请辞官职,交付兵权等,那是范蠡年龄不大,本可以继续在朝堂上施展拳脚,可他知道如果继续为官只会让勾践起疑心,忌惮自己,怕自己有谋逆之心,他不仅自己请辞还多次劝说与他并肩作战的文种,可文种没有听范蠡的,留恋官场,在范蠡辞官没多久文种便被以“谋逆”罪叛死刑。范蠡到时没有后代,只有西施,后来范蠡辞官后的真正结局不可知,有说与西施相伴云游四海。
张良的结局不一样,张良有后代,就是因为张良识时务,他的后代受到重用。
(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所以不是说明知道“兔死狗烹”还要去全力辅佐,君臣本就是不可全信,他们全力辅佐往大了说是为百姓尽早结束战乱之苦,往小了说是为自己的才华,抱负得以施展。君臣之间我需要你,你同样也需要我。成功后的选择才是决定你生死的结局。
有时候舍下才是最大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