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

如何填词西江月?上联:西江月,如何对下联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3 16:42:27 浏览9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填词西江月

要了解一些格律的知识,然后再对照西江月的格律填:

格律对照例词: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凤额绣帘高卷,兽镮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恹恹难觉。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好梦枉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多读几首,读多了感觉就出来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代】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代】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代】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二首·其一》

【宋代】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

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

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很美的词牌,流传下来的词也大都经典。

上联:西江月,如何对下联

西江月,

忆故人

西江月

满院春

(忆故人,满院春均为词牌名)

《水浒传》里,宋江的《西江月》,为什么说这首词写得不好,差在哪些地方

《水浒传》中,宋江在江洲浔阳楼题写了《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这首词与另外一首七绝一起,被江州赋闲通判黄文炳断定为反诗。黄文炳其实没有说错,这两首诗词确实够得上反诗级别,预言了宋江造反,也隐藏了《水浒传》文本背后的故事。

据题主介绍,有人认为《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写得不好。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宋江的这首词无论从诗词角度看,还是从《水浒传》故事、主题看,都不失为一首佳作。如果从结合文本出发,解开这首词的含义,就得为施耐庵的绝佳文笔而拍案叫绝了。

这首词被《全宋词》收录

唐圭章先生于1939年完成《全宋词》的编纂,其中,收录了宋江两首词。这两首词分别是浔阳楼题写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另外一首是留给李师师的《念奴娇·天南地北》。这就说明,唐圭章先生还是看中了宋江的作品,够得上了入辑水平。

其实,这两首词的作者不是宋江,而是另有其人。《念奴娇·天南地北》是“宋江”在七十回之后题写的,是续书故事。续书不是《水浒传》,也就不是施耐庵的作品。因而,如果要给这首词署名,恐怕应当是“无名氏”。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则是可以落实版权的,其作者不是宋江,而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施耐庵通过书中人物之手,题写了这首词。所以,唐圭章先生如果稍微严谨一点,这首词就应当署名为“施耐庵”。

唐圭章先生之所以把这首词的版权判给了宋江,大概是因为历史上确有其人,因而,这个历史人物也有可能题写过这首词。但是,宋江其人其事在历史史料中并没有正式的传记,更没有史料记载他写过诗,填过词。所以,《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基本上可以断定为施耐庵所作。问题是施耐庵不是宋人,假如以他署名,就不能把这首词收入《全宋词》了。

假如我们换个作者,再来读这首《西江月》,是不是可以改变点看法呢?

所谓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大概是把这首词默认为宋江所作,便以作者的人格来判别其作品的水平了。说“宋江”的这首词写得不好,恐怕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解读《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这是《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的上半阙,写得好不好呢?我觉得写得还不错。为何?

开头两句说的是宋江年轻时的理想,与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样,宋江也是期望攻读经史,在科举士途上有所成就。这样的理想志向没有错,是当时士子们改变命运、报效国家的一大途径。

同时,“自幼”二字也隐含了宋江父母的希望。家道殷实的宋江有读书条件,父母希望他攻读经史 ,通过科举士途出人头地,改变宋家务农的命运。

不幸的是,北宋时代人人可以做的事情,偏偏宋江不能做。当代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宋江父母却不能培养三郎读书科考。因而,认为《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写得不好的理由之一,就是宋江热衷功名,这首词格调不高。

北宋时期,名人辈出,唐宋八大家中,仅仁宗朝就出了六位。而这六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大文豪,全部都是通过“自幼曾攻经史”而成就功名的。而且,他们并非只写写文章,填填词、作作诗,而是以权谋治理国家,与宋江一样,“长成亦有权谋”。古代士子科举高中,则名利双收,权谋兼得,宋江在词中的自述,完全是那个时代非常正当的诉求,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宋江学业不佳,没有走通科举士途,牢骚满腹。因而,自比落入荒丘的猛虎,等待时机,做一番大事。北宋末年世道纷乱,宋江有此志向,其实也不为过。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词的下半阙陡传笔锋,宋江感叹命运不济,非但没有经营好仕途经济,反倒做了一名阶下囚。下片开头两句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是宋江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与文本故事高度契合,十分协调。

然而,最后两句则有点莫名其妙,宋江与谁有如此大的冤仇呢?“血染浔阳江口”分明说的是要找江州人报仇啊?但是,此时,江州人招惹了宋江吗?

假如说《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这首词有点瑕疵,或者说写得不好的地方,恐怕就是这两句。宋江在科举仕途上没有通达,不能怪别人,自己大概也是个学渣吧。刺配江州,也是自己私放晁天王,招致怒杀阎婆惜。自己做下的勾当得自己承担,怎么要找江州人报仇呢?

这一处文理不通,当然是写得不好了。但是,这两句又恰恰是这首词最要紧之处,恐怕也是最精彩之处。

这首词好在哪里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以白描直叙的手法,概括了宋江三十年以来的人生旅程,简洁明了,十分凝练。当然,白描式的叙述恐怕就缺乏文彩了。宋朝要么委婉哀伤,如花间致语,读来婉转动人,哀而不伤。要么豪迈奔放,如铜琶铁板,令人热血贲张,心潮澎湃。假若按照宋词的一般标准衡量,宋江的这首词便不能说写得好了。

但是,施耐庵给宋江量身打造的这首词,虽然文学色彩弱了点,但却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之于《水浒传》而言,这首词写得真的很好。

上文讲到,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最紧要、最精彩之处。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两句并不是写当下,而是预言未来,是施耐庵的一处重大伏笔。

以诗言志,这首词也毫不例外。宋江先表述了自己的遭遇,最后两句点明了自己的志向,也隐伏了梁山好汉的终局故事。

宋江杀惜后,流亡江湖,即将上梁山时,被父亲一封假信召回家中,接受朝廷法度的惩罚。刺配江州途中经过梁山,晁盖、吴用等劝他入伙,宋江宁死也不答应,心甘情愿的去江州服役。到了江州,宋江并没有受苦,整天与戴宗、李逵、张顺等人喝酒快活。文本情节也说明,宋江“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毫无由来。

《水浒传》是一部写得很精细的书,处处有玄机,每一个细节都不是费笔。因而,这首词的不合理处,恰是其精彩之所在。

却说黄文炳从中作祟,蔡九知府把宋江的诗词定为反诗。宋江题反诗,戴宗传假信,这两人一同被押上了刑场。性命攸关的危机时刻,李逵跳楼劫法场,梁山好汉大闹江州。经过一番折腾,江州官军、百姓有五百余人死于这场冲突。这仿佛是应了“血染浔阳江口”这句话,宋江似乎也报了冤仇。但是,这样的战果远远达不到词中的“血染”程度,宋江若是以杀黄文炳来报冤仇,也不能体现其心中之志,施耐庵也不会如此眦睚必报。

文似看山不喜平,最后两句突兀而起,令人破费琢磨,便是其紧要之处、精彩之处。绿野老道通过对前七十回书的仔细研读,发现这两句词原来是一个预言,施耐庵将在七十回书之后,隐写更大的故事,以照应这一处伏笔——《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之于《水浒传》而言,好就好在这里。

宋江题反诗意味着什么

七十回书之后,必然会有一场宋江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样的大事件。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件,则需与浔阳楼上的那首七绝一并进行分析: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绿野老道认为,《水浒传》中的江州并非是浔阳江边的九江,而是江苏镇江。这首七绝的头一句就点明了宋江充军的江州是在“吴”,并非九江所在的“赣”。书中的蔡九知府其实是有原型的,说的就是蔡京之子,曾出任过镇江留守的蔡翛。

蔡京只有八个儿子,其中,蔡九知府显然是个依据历史原型而创作的人物,具有历史的真实可寻。从宋江的七绝与蔡九知府的原型这两条信息来看,施耐庵虚晃了一枪,明写九江,实写镇江。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个疑问还得从蔡九知府身上找答案。历史上的蔡翛,曾经出任礼部尚书,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其兄蔡攸假借宋徽宗诏令,命蔡翛为镇江留守。靖康元年正月,童贯、蔡攸裹挟宋徽宗南渡,到镇江复辟。

宋江造反,既没有称王,更没有称帝,远远达不到“敢笑黄巢不丈夫”的级别。而宋徽宗镇江复辟,与宋钦宗争夺帝权,说白了就是老皇帝造了小皇帝的反。从“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节故事来分析,“二龙相戏”大概指的就是这段历史。施耐庵以宋江被两个青衣女使推下石桥,则意味《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有可能参与了这场帝王复辟的历史事件。

《水浒传》前七十回书中,荡平曾头市写的是梁山好汉抗金,而在抗金之后,又攻打了东平府、东昌府,隐藏了宋江及梁山好汉二次造反的故事。

宋江在梁山一直与宋徽宗作对,被张叔夜战败投降后接受了宋徽宗的招安。梁山好汉招安后,先后随童贯佂剿方腊、攻打幽州,抗击金兵。童贯裹挟宋徽宗镇江复辟,梁山好汉大约也在其胜捷军中。一贯反对宋徽宗的梁山好汉极有可能在镇江再次揭竿而起,反对分裂国家,因而,“血染浔阳江口”。

《水浒传》的主题是宣扬“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在国难当头之际,宋徽宗分裂国家,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再次造反,正是施耐庵归结《水浒传》,彰显主题的高潮之处。书到高潮便要煞尾,梁山好汉在这场反复辟的大事件中,以“血染浔阳江口”的悲壮故事,完成了使命,终结了传奇。

《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虽然少了点文学色彩,但解读这类的诗词,应当区别于纯文学作品,以小说的情节和思想来看待这首词作。这首词不仅格律严谨,且高度概括了宋江的经历,非常契合文本情节,隐藏着作者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怎样写好西江月

挺好的问题,不是问怎么填好词,而是具体问怎么填好一个具体的词牌。

所以,首先要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格律和韵脚的变化。西江月是种短令,特点是每一句的尾字按“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下片的首句不用押韵)。了解这点,就可以在某个时刻(你灵感涌动的时刻)在脑海中读出一两句意境优美的句子来。

比如说,有一天我走到一片茂密的林子边,看到有鸟儿从头顶飞过,于是想到附庸风雅吟上一句,灵感一动,想到一句“林密足栖高鸟”。

各位,不要小看这一句,要知道,不是每个人看到鸟儿飞都会想到鸟儿在哪儿歇脚,这叫想象力。诗词的最大魅力就是想象力。

不过这一句确实也平淡了些,所以要配上一句不平淡的。而只要玩过对联,下面一句想出来就不会太难。我的下一句是“翠浓可泡新茶”。挺美的,对不对?同样是想象力。想象力每个人都有,看你去不去挖掘。

这是第一步,根据格律特点和脑海中的意象想到一两个好句子。

第二步检查检查,看看这两句是不是符合格律,符合就到第三步,不符合就想想能不能略加改动,改动量太大就别改了,歇一歇玩别的去。

好在我这两句佳句天成,于是进到第三步。

第三步比较难,通常一首短词的结构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所以下面两句最起码要完成一段景致描写,要与前两句描绘的景色成一个整体,同时还要注意“平仄”,还要押韵,所以要细加琢磨。

押韵是一个工具,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是“茶”,第三、第四句就要按“茶”的韵脚去找到一个贴切的字。

话说那天大概是早上七点多钟,太阳照在林间,透过树顶撒下一片金灿灿的光。然后你能想到什么?“光”对不对?再找一个字跟“光”组合,跟“茶”押平韵,我很轻松就想到了“光华”二字。

“光华”因太阳而起,所以我的第三句就是是: “骄阳起处闪光华”。一个“闪”字对应一片金灿灿的光。(我最早想到的不严格是这七个字,经过一番推敲和格律对照才确定下来的,后面每一句都有这么个过程)

第三步要说难就难在这第四句上,也是整首词最重要的一句,可以说所有西江月的名篇都是第四句最见笔力,比如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听取”二字,看着简单,对古语不感冒的人就不会用。)

为什么这一句最重要呢?因为这一句既要承接第三句,统一于整体的景色描写,又要实现转韵,用字必须精炼。了解这个要求,然后写成什么样,也是全靠个人发挥的。

我这第四句是: “转瞬云英即化”。需要说明的是,我压根儿没看到哪儿有露珠,就知道这么写是美的。

到此,半阙小词完成,画面感满满,自己很满意,为了不辜负上面四句,硬凑我也要凑一整首西江月出来。

第四步说到底就是把前面三步再来一遍,不同的是要加点儿抒情进去了。这情不能抒得太突兀,要有铺垫;不能太露骨,要有寓情于景的婉约写法,让人有想象空间;但也不能太隐晦,云里雾里的会让读的人生厌。

我这首词的下半片是:

十万群芳争艳,刘郎偏爱桃花。小桥流水到谁家,携与东风闲话。

相比于上半片,下半片感觉上要差不少。主要是因为我为人就不够豁达悠闲,境界决定格调。

拿自己填的词当教材讲,不知道会不会被人拍砖。但我其实也没有自我吹捧对不对?上片感觉好就说好,下片感觉差就说差。但不管怎么说,一首完整的西江月我是填出来了,打个70分总问题不大。且最重要的是,填西江月应该是我这种填法。

最后说一句,词林正韵与新韵的选择,按照你自己喜好的来,不是说按“词林正韵”填词就能显得更有学问。

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的意思

西江月·井冈山

【正文】

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西江月∶词牌。李白《苏台怀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旌(jing1)。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

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辛弃疾的西江月遣兴拼音

  西江月·遣兴拼音版注音:

  zuì lǐ qiě tān huān xiào , yào chóu nǎ dé gōng fū 。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jìn lái shǐ jué gǔ rén shū , xìn zhe quán wú shì chù 。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zuó yè sōng biān zuì dǎo , wèn sōng wǒ zuì hé rú 。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zhǐ yí sōng dòng yào lái fú , yǐ shǒu tuī sōng yuē qù 。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那”通“哪”: n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