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塘湖春行

如何欣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对仗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3 01:52:55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欣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杭州西湖,著名的景点是白堤和苏堤了。

文人士大夫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讲究造福一方,实现自己的一番事业。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带领百姓筑堤清湖,修理围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有所作为而起名白堤。

文如其人,白居易成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主张“歌诗合为事做”就是说要从真情实景出发,表达内心最深切的感受。

《钱塘湖春行》,就是诗人在春天的西湖所见所闻,我最喜欢其中的佳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是啊!不觉感慨!物欲横流的社会,乱花渐欲迷人的双眼。

大诗人白居易心中所想始终不和现实脱节,春天始终在心里,让我怎么不心生佩服啊!

《钱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对仗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这首律诗的首联不是对仗句。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颌联、颈联必须按照词性对仗,可以宽对,也可以严对(工对),而首联和尾联是可以不对仗的。且古诗中对仗的很少,目前认为全诗中四联都对仗的要数杜甫的《登高》了。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对仗联也是颔联与颈联。请朋友们欣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的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看到的景象。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诗的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非常的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应接不暇,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整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上面欣赏了对仗的颔联与颈联,下面再看首尾两联。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诗的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如何赏析《钱塘湖春行》

仔细阅读原文,联系背景和注释,根据译文进行赏析。

原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译文: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然后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然后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 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歌唱春日良辰 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 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 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 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 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 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 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頷联写仰视所见禽 鸟。鸾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 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 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 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 人左右寻声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