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无仇不成父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相信99%的人都会把这句话解释错。
“无仇不成父子”——原句“无仇不传父子”,出自宋代王居正著《西垣集·礼谏》。但是,原文的意思与现在大家所理解的意思大相径庭。你可能万万想不到,这句话原本是古代催婚用的。
仇,这里当“配偶”讲。
《易·鼎》里说: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三国曹植《浮萍篇》里说: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这里的仇字,读音是qiú。是指配偶。
你看《诗经·关睢》里有一句著名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是后改的,原文就是“君子好仇”。陆德明《经典释文》:“逑,本亦作仇。”《汉书·匡衡传》引诗即作“君子好仇”。《礼记·淄衣》里也写作“君子好仇”。
《国风·周南·兔罝》里又有“赳赳武夫,公侯好仇”一语,这里的仇,就当“好搭档”讲。
古汉语里的仇qiú,如果是男男之间,指的就是好搭档好伙伴,如果是男女之间,指的就是配偶。
“无仇不传父子”——不娶老婆你怎么生孩子传宗接代?
就这么简单。
古代社会,特别重视传宗接代这个事。尤其在宋代,朝廷鼓励婚姻自由,鼓励老百姓结婚生子,女性的地位也很高,随便改嫁。北宋洪迈著《夷坚志》一书中,就记载了61例妇女改嫁之事,其中再嫁55人,三嫁6人。时人甚至感叹,“为妇人者,视夫家如过传舍,偶然而和,忽尔而离”。
在此背景下,就有了“无仇不传父子”这句话。就跟今天鼓励大家生二胎生三胎是一样的。
古代传宗接代观念很深,催婚特别严重。也因此,才有了讹传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后世就把这句话传歪了,曲解了。把“仇”解释为仇恨、怨恨是一种误解,但是恰好与世俗吻合。但这种世俗很丑恶。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父子的确经常合不来。特别父慈子孝的家庭并不常见,父子间经常鸡飞狗跳倒是挺多见的。
在迷信的说法里,说父子都是上辈子的仇人,旧账未了,这辈子成为了父子,所以不合。因此又有说,“冤成父子、债转夫妻”。
但你想,这种说法靠谱吗?
何况,如果父子之间真有什么仇怼的话,99.9999%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钱。没钱就有仇,有钱就没仇。父子间爆发的冲突,细究根源几乎都是因为钱。
所以若按照后世曲解来讲,与其说“无仇不成父子”,还不如说“无钱不成父子”,为了钱可以六亲不认,有了钱各个都能当爹。
所以,这种世俗曲解不仅不正确,而且本质是丑陋、丑恶的。
怎样区分多音字如泊、仇、长等
说到多音字的辨别,在一篇文章中主要要看这个多音字所处的位置前后的文字搭配,根据相互搭配来鉴别正确的读音。
如“泊”字,作名词时,大多与水泽相关,如“湖泊”,此时“泊”读音“po”4声;作动词时,如停泊(读bo,2声)。
在如“仇”字。与名字相连,作姓氏时,读qiu(1声),作名词时,如仇恨,此时“仇”读做chou(2声)。
再如“长”字,与数字单位连用作长度解,读chang(2声);而作动词时,如成长,此时“长”读zhang(3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