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意境”是什么意思
古人们的各种诗词话,已经把‘意境’弄的很玄学了------如果您按照古代文人那套去理解“意镜”,真的就是摸不到门了。诗词作品的诸多方面综合起来,进而整体呈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意象。
结合实例,可能能让大家理解比较深刻,这里就用王维的《鹿柴》作为示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王维
如果说诗人是导演,那么诗中出现的,“山”、“人”、“林”、“青苔”等等意象,便是诗人为了提出主题,而选的演员、演出场所;
首先是诗人对环境开始布局, 背景是“空山”,是安静的环境,演员则是人物,动作是“人语响”。但这一声人语,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环境的静谧,越是安静的环境,对于细微的声响反应的则更明显;
紧接着,作者更加深入的安排环境背景,不但是“空山”,而且是“深林”----这就使得环境不静静是安静,更添加了幽暗,深邃的氛围,给人的感觉便很压抑很孤独,但随着导演的安排下,一道斜辉返照,使得整个幽暗压抑的环境活的了一丝活力,随即镜头一变,随着光线而动,落定在那一抹绿色上“复照青苔上”,而这一点绿色,放在诗人苦心构筑的冷色调环境中,却显得尤为突出。
整个词,通过对于环境的处理,意象的处理,结构的处理,甚至是动静的对比、颜色的对比,镜头的变化,构筑出了一个幽冷空寂却有暗含活力的主题,而这一系列的处理之综合体现,就是所谓的意境。
但正如夜小紫说的,自意境被说的玄之又玄以后,便被不学无术的人玩坏了,什么都不懂就好谈意境至上,让他们讲意境是什么又支支吾吾,只说的“我看的懂的”、“我喜欢的”就有意境,但是,真的是看的懂了么?真是的喜欢么?而不是叶公好龙么?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国画中的“意境”到底是什么意什么境
谢谢邀请。 今天就’’意境’’一词进行阐述一下,但是不要期望值太高,仅仅是皮面上进行阐述一下,还是要留一手的,怪不得我。因为是我用几十年摸索得出的所谓’’成果’’,这个事情不得不这样做。为什么呢?我在《今日头条》上,至少不少于二次有人用质问口气说我:’’你算老几?’’基于此,多少有点想法,心里想去争取做个’’老几’’呢,仅仅是个人想法,我不瞒大家说,我这趟出来,实际上就是想去争取一个’’老几’’的,脸皮厚不厚?我的回答是:不厚!几十年给予我这个能耐了,我是在摸索中度过的光荫,这个自信还是有的!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个’’老几’’的想法,全凭天意、人意,反正没有我自己决定权之意。
言归正传。平时,我看到问题,总是看到了就直接、马上回答,凭己见为之。今天遇到了这个答题,好玩看了一下他人的回答,似乎回答不尽人意。这个问答题多少有点份量呢,并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所为的,这不是我的狂言,我谨慎、谦逊一生,这个请放心。
可以说,中国自有’’意境’’二字以来,包括口头上、文章里面,都是’’意境、意境’’的,并没有谁定义过、谁解释过,包括古人、今人大师级、太斗级人物都没有解释、定义过,我应该没有瞎着眼睛说话吧?!还包括教科书、艺术理论书……等等,都是没有作出正确、正面解释、定义的。
就’’意境’’二字,我只能点到为止,我下的定义不会公布出来的,权威人物拿去了,人模人样的是他的了。目的是以防剽窃。我在《今日头条》,凡能够讲述的东西,别人只是一知半解,全解还是离不开我的,因为别人没有深入,并且搞不清,所以剽窃不了的。有时候看了与我的观念差不多,还是讲不出所以然,往往变笑话了。不吹牛,我一生都是踏实做人做事的,一生谨慎,请放心。
’’意境’’二字,很多人都是在字画上谈’’意境’’怎么、怎么的,怎样、怎样的?这样去解释是狭窄的、狭义的、偏面的解释,当然就不会得出正确、准确的答案出来。
’’意境’’,并不是只有书画印有’’意境’’一说,还包括做人、做事、音乐、电影、诗词、攝影、真山真水、各种自然景观……等等,等等,都有’’意境’’一词之说,这样,问题就浮出水面了,清晰多了,’’意境’’定义泛指就自然宽广了,难度就增加了……,该怎么理解、解释、怎么样去定义呢?这个课题,我就点到为止了,课题就摆放在大家面前了,有兴趣的朋友、大师级别的学术权威,都可以来定义,平等探讨吧,决不能搞人身攻击。这就是讨论问题的资格,否则不要参入讨论。
我曾经说过:中国书、画、印传统艺术里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待后来者去解决,今天只是接触了第一个核心问题。热闹的戏和热闹的场面可以还在后面!信不信由你!
意境的近义词
应该是境界。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