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是谁提出的

知行合一是谁提出的(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底有多深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20 06:18:54 浏览9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底有多深奥

知行合一的境界一点都不难!

知行合一蕴含在生活工作的每一件小事中,今天第一天上班,8点钟必须要到,不能迟到,自己起床、洗漱、吃早饭、坐车,提前或者准点到达公司,没有迟到,这就是知行合一。

今天一天的几项工作任务必须要完成,自己完成了,这就是知行合一!

晚上,朋友约自己7点钟吃饭,自己准时赴约,这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没有那么玄奥,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动态过程,也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这一点是比较考验一个人的素质能力行动力和毅力的,但是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让自己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了!让良好的习惯驱动自己惯性前进!

有人说,这个比较难,那么就用环境驱动你,制度约束你!

有人说,这个更难,那么,剩下的就是法则抽打你,惩罚你,毁灭你!

你醒悟了,你自觉了,你自律了,你行动了,坚持了,一切都会变得不是那么难了

对于“知行合一”这个问题的迷雾,我们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破除!知行合一一定是具体于某个事情,某个问题,只是这个事情有大,有小。有的事情一次知行合一就可以完成,有些事情需要连续不断的经历多个阶段的知行合一才可以被实现被达成!

知行合一具有无限的层次和范围,只是看我们在实践修炼中,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克服什么样的困难,可以达到什么程度而已!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再大的事,具备能力素质条件做到,那么就不难,再小的事,做不到也是难事!就拿早起这件小事来说,这是最平常最简单的小事了吧,但还是会有很多人会说我做不到,那么这也是难事!

欢迎就“知行合一”这方面的问题留言探讨!

王阳明提出的良知是什么

谢谢邀请!

您知道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什么吗?你怎么理解的?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王阳明《心学》思想就是哲学思想。

王阳明《心学》哲学思想,就是以“天地与人心”高度统一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以此构成“良知”的本体学说(天人合一)思想,形成心学三大核心观点。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那么,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什么呢?应该一目了然吧!那就是把良知本体学说思想参与社会各项活动中去,同《心学》三大核心观点相结合,来指导人们功夫(行为)。分别论述在下:

一,良知指导认知“心即理”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王阳明心学中心思想,高度突出人的主体意识在于人的本体“心”。把“心”作为万物主宰,天地鬼神主宰。

为此,把玄妙而不可触犯的天理,拉到人们的“心”里来,达到人心与天理高度统一(天人合一)境界。

社会中的人们为人为事,公平公正就在自己“心”本体中产生出来,即成为每个人的判断标准“心即理”。

为此王阳明《心学》哲学理念“天理与人心高度统一叫“天人合一”。所说的良知,理念基础就是“心即理”,并通过自我道德修养即可致“良知”即天理。简捷明快,通俗易懂,又很合乎哲学理念。

二,良知指导认知“知行合一”适应社会需要。

良知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论出发,人为天地之心,万物之主,而人“心”便是天地之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这也是一个人的心意之体现,心有其物,物就是为人做事。

良知也是针对当时社会上言行不一的现实,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观点,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个功夫。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功夫。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这也是表明知和行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心须统一为良知良能。

如:当今社会自主创业,自己择业,不要追求不适应自己实际能力的创业项目和工作岗位,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有良知良能,知行合一理念来谋求自我发展。否则,失败告终,烂债一身,“赔了夫人有折兵”的下场。

为此,良知便是天理之透彻明觉,是社会上一切活动的指路明灯,如果没有良知的主体意识参与,一切社会活动难以成功,所以良知牢记在心,无往而不胜。

良知原本人固有,每个人都可达到圣人气象,人人都可能为尧舜。良知为主体意识觉醒,为社会发展所拥有。

三,良知指导认知“致良知”扬善去恶。

致良知是《孟子》“良知”和《大学》“致知”的相结合。通过主体的自我道德修养,从而合乎天理来体认良知。

由此,良知便是天理之透彻明觉,是淳天理,是仁义礼智,忠孝悌信,五伦百行的道德规范。

如:在当今社会中,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团结互助,买卖公平,诚信为本,和谐相处,围护公共场合井然有轶。分清是非,扬善去恶。

良知就会良能,人的内在素质不断提高,使人回复到明洁的,无善无恶的本心。使人回复到那个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界。

四,综上述来论良知哲理学说的辩证规律。

王阳明《心学》就一篇哲学著作,其良知哲理学说,构成的三大核心思想也存着辩证逻辑思维三大规律,可相提并论。

01

“天理与人心”两者对立并存,统一为“心即理”观点。也是辨证逻辑思维“对立统一”规律。

“天理”润天下万物公平,公正。而“人心”则不能,有善有恶,变化多端。这样一对互相对立而有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它统一起来,“人心”就要遵从于“天理”,而形成“心即理”这一统一原则,否则,人难以生存,这就是辨证逻辑思维规律。

02

“知行合一”知是人的真知,行是人的真知能力,这两点完全存在于人的质量关系中,起到互变作用,反应了人的能力大少变化而变化。

随着真“知”的质量多与少的变化,“行”的真知能力的能量也变化高或变化低,两者必然形成一致,否则,也就是不能适应社会按能力大少工作需要而发展不了自己,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这也是辩证逻辑思维“质量互变”规律形成的。

03

“致良知”就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即可致“良知”即天理,简捷明快。而这个良知是在天理的作用下,随时被否定。而这个否定就存在于自已心中,是否有善有恶而在否定之否定中,这也就是在辨证逻辑思维“否定之否定”这一定律中形成的。

为此,只要将自己内心固有的良知体认明白,就会在“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中,不断往好的方面发展。即可达到圣贤气象,人人皆可成为尧舜。事业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王阳明《心学》思想就是充满了哲理思想。所说的良知就是哲理学说,构成的三大核心观点就是哲理观点,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哲学思想,将对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们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