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收入不高的人特别喜欢谈论国际大事
谈论世界大事,一定要高收入的人,才可以谈吗?
这也太以收入来论人了吧!
茶余饭后,谈天论地,收入低一点,就连这点自由都不可以有吗?
你这也太势利,太拜金,太歧视人了!
工作中遇到过什么都不懂的领导吗
呵呵,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领导懂什么不懂什么不是下属该操心的事情!换句话说,领导之所以坐在领导的位置上,其综合实力肯定是优于任何一个下属的!所以,如果提问者是个聪明人,就不应该有“肉食者鄙”的思想让自己徒增烦恼!
古代老百姓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吗
那可不嘛,肉是高档奢饰品,吃顿肉就像过年一样。普通百姓在平常一日是不能吃肉的,只有在祭祀、节日才可以。
远的不说,就说寒食吧。
记得小时候,每到寒食,一人两个煮鸡蛋,有时还可能只有一个。那时候因为物资缺乏,生产力严重不足。不是那时候的老母鸡不下蛋,而是鸡屁股当银行,指望它换钱买生活必需品。
古时候的情况,可想而知。
《公羊传》记载: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是周朝时期祭祀的礼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普通百姓也要祭祀哦。虽然没有说明,估计也就是一鼎。
具体鼎的规制也不近相同,天子、诸侯用青铜鼎,百姓家恐怕也就是用陶瓷之类类似于鼎的器皿而已。
每鼎的食物也不相同,并且有明确的规定。
据《礼记》记载:
天子九鼎祭品是: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称之为太牢。只有两样是新鲜的,其余都是腌制或者干制的,恐怕冷冻的较少。
诸侯七鼎祭品是:牛、羊、豕、鱼、腊、肠胃、肤,称为大牢。诸侯或者卿大夫所用,没有新鲜祭品。
大夫五鼎祭品:羊、豕、鱼、腊、鲜,不能用牛,有一样新鲜祭品。
士为三鼎或者一鼎祭品:豕、鱼、腊或者羊、豕、鱼。级别是一鼎的士,只能用豚。豚是小猪,还不是豕,大猪。
这是祭祀的规模,如果是宴会和招待,那么也是如此,不能超过这个规制。
太子、诸侯、大夫、士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情况就可见一斑,至多上一个碗碟就是啦,绝不可以超越。
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尚且如此,日常生活就更不能随心所欲了。
孔子在鲁国代理国相,干得好好的,就因为鲁公祭祀,主政的季桓子没有把祭肉分给他,因而恼怒弃官而去。
西汉时期大夫主父偃的名言就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也要五鼎烹”,这就是古代士大夫人生的奋斗目标。
这一方面说明古代等级森严,不可僭越。不仅仅是吃得起吃不起的问题,而且是身份的体现。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肉食品的极度短缺,祭祀这么重要的活动,尚且不能大肆铺张,所用祭品极为严格,日常生活也就更加苛刻。如果是普通百姓随便吃顿猪肉,恐怕会招致麻烦。
三国时期可能没有这么严格,吕伯奢因为杀猪就被曹操灭了全家。虽然不是一个情况,豹眼认为随便就杀一口猪,不令人生疑也难。
在古代,吃饭都是个问题,吃饱饭很难。养一口猪需要多少粮食呢?饭都吃不上,哪来的肉可吃?
自古以来,猪肉就是奢饰品,猪肉价格很高也在情理之中。杀猪的都是富豪,何进之父那么有钱,也就不是奇事啦。
祖祖辈辈经营高档奢饰品的主,可想而知,比家里有矿还富裕。
中国许多节日与吃有关,正月十五吃元宵,寒食吃煮鸡蛋,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寿辰要吃长寿面,过年要吃饺子。诸如此类,说明一个问题,物质匮乏,不是想吃就吃,只有到了节日,才无论如何想方法吃一下。
因此,老百姓吃顿猪肉就很困难,是很不容易啦哈。
为什么很多文化人一生穷困潦倒,其作品在其身后才被重视扬名呢
很多文学、艺术类名人一生穷困潦倒,身故后才扬名。让很多人费解,是什么原因造就这样的局面?
1.要想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必须埋头苦学,认真钻研,还要付出很多的金钱成本和时间精力。即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赚取收入,也没有优秀作品用来还钱,同时还要付出不小的学费成本,自然穷困。
2.越是穷困的文艺类创作者,越是勤奋刻苦,希望在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就,过上富足的生活,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所以作品也会越来越优秀。
3.有些人虽然经过十几甚至数十年的努力,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但是没有碰到慧眼识珠的伯乐,投放无门,自己或没有头脑,或没有金钱进行作品推广,导致优秀作品石沉大海,身故后被后人发现,传播开来,死后才成为名人大家!如哥白尼
4.还有一些就是因为思想超前,不被当时大众所接受,却被后人发现作者早在几十数百面年前传达的现代思想,被奉为先驱大师。如梵高
5.最后就是作品传达思想与当时的统治者意愿背道而驰,被当时的统治阶级严重打压,甚至惨遭迫害。其传奇故事和优秀作品流传后世,被大家缅怀传颂。如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