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余饭后小说

茶余饭后小说(武侠小说里面谁的绰号最长)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8 00:17:27 浏览8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武侠小说里面谁的绰号最长

绰号,对武林中人来说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身为一名武林中人,若是没有一个响亮的绰号,给人的感觉就像底气不足似的。

比如说张三吧,要是没有绰号,报名只能这样说:在下姓张名三。仅此而已。

要是有个绰号呢?那就不一样了。报名可以这样说:在下姓张名三,闯荡江湖数十年,承蒙江湖上朋友们的抬爱,送我一个小小的绰号,叫做“神刀无敌震九州”或者“神枪无影镇八方”。

听听,这气势一下子就上来了。

要问武侠小说当中谁的绰号最长,在我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面,我选举出来一些,请大家看一看。

第一名:“一口单刀压绿林,甩头一子震乾坤,三支金镖无敌手,南七北六第一人。圣手昆仑侠,神镖将”胜英胜子川。

《三侠剑》里面的主人公,这位胜三爷武功虽然不咋地,绰号倒是挺霸气。不仅霸气,而且还挺长,这哪里是绰号,简直就是一首诗嘛。

我数了数,共有36个字,反正在我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面,再没有哪一位的绰号能长过他了。

第二名:“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无敌铁霸王,天下第一的大英雄,金头大老虎”贾明。

《三侠剑》里面的人物,是主人公胜英的一个徒侄,他爹是明清八义的老七,妙手震西洋贾斌久。

贾明的绰号也挺长,我数了数,有26个字。不过他的这个绰号不是别人送的,而是他自封的。

第三名:“头顶八卦,脚踏太极,双手分日月,双脚定乾坤,妙手神鞭第一侠”王十古。

《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大清国三十三路名侠之首。

这位王老侠的绰号有25个字,仅以一字之差输给贾明,屈居第三名。

第四名:“双手托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偷天换日老剑魔”金昌金泰斗。

《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以一身妙觉天下的轻功独步武林。

他的绰号有21个字,名列第四。

第五名并列两位:一个是“与天同寿,与地同尊,倒转乾坤逍遥叟,隐匿圣人”张松溪;一位是“德冠宇宙,道秉乾坤,万里清风不染尘,虬髯道长”司马孝良。

这二位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两人的绰号一般长,都是19个字,故此并列第五名。

第六名:“醉卧黄河八百载,天老地老他不老,鞫目无剑”赫连洞彩。

《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仅次于张松溪的第二高手。他的绰号有18个字,也仅次于张松溪和司马孝良。

第七名:“镇三山,辖五岳,赶浪无丝鬼见愁,大头鬼王”夏侯商元。

《三侠剑》里面的人物,三剑之一,今古圣人艾莲池的顶门大弟子,主人公胜英的大师兄。他的绰号有17个字。

第八名:“山西大雁,多臂人雄,三手大将,白眉大侠”徐良徐世真。

《白眉大侠》里面的第一号书胆,穿山鼠徐庆徐泽绵之子,小五义中的老三。他的绰号有16个字。

第九名:“斜挎青牛度八方,今世老君,玉面昆仑”李知己。

《洪武剑侠图》里面的人物,本套书中排名第三的高手。他的绰号15个字。

第十名并列四位:第一位是“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武圣人”于荷于九莲;第二位是“六合一气真元子,面壁百年不老翁”欧阳修;第三位是“五湖四海任我闯,天南地北一尊佛”海靖罗汉;第四位是“独霸北方笑鳌头,北极昆仑子,北侠”秋田秋佩雨。

于荷是《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书中第一高手。

欧阳修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是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门总门长。

海靖罗汉是《连环套》里面的人物,是主人公独霸山东铁罗汉窦尔墩的师父。

秋田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是东西南北四大昆仑侠之一的北昆仑。

这四位的绰号一般长,都是14个字,并列第十名。

第十一名并列两位:一位是“术传天外,道秉清真,西域大侠”马骏;一位是“天下第一老剑客,细脖大头鬼”房书安。

马骏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清真门的门长,山东侯氏双侠的师父。

房书安是《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细脖大头鬼”是他真正的绰号,“天下第一老剑客”是他自封的。

他二人的绰号都12个字,并列第十一名。

第十二名并列八位:第一位“脚踏太极,横推八方无敌手”张明智;第二位“冷眼观潮,笑指武林无高人”赵明真;第三位:“闭幕垂钓赛太公,无双剑客”江波涛;第四位“铜金刚铁罗汉,磨成大力佛”欧阳普忠;第五位“长臂昆仑飘然叟,西方老侠”于成于洞海;第六位“海内巡针南极昆仑子,南侠”司马空;第七位“一轮明月照九州,苍首白猿”侯杰侯敬山;第八位“走遍天下无遮拦,探囊取物”孔秀孔春芳。

张明智和赵明真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号称本套书中的二圣。

江波涛是《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乾坤五老之一。

欧阳普忠是《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是北侠欧阳春的叔叔,少林派八大名僧的第二位。

于成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东西南北四大昆仑侠之首的西昆仑。

司马空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东西南北四大昆仑侠之一的南昆仑。

侯杰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山东侯氏双侠的老二,书胆童林最好的朋友,三十三路名侠之一。

孔秀是《雍正剑侠图》里面的人物,是镇八方紫面昆仑侠童林童海川的徒弟。

这八位的绰号都是11个字,并列第十二名。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超过10个字的人物绰号,至于10个字以下的,那就太多太多了,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鲁迅为啥不写长篇小说,有何特殊原因吗

(原创文章)

鲁迅为什么不写长篇小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而我则与大家看法有所不同,即是鲁迅绝对不是人们所想象简单的一位当代文豪而已,而最本质的他就是中国唯一伟大无比的救国救民的一位思想启蒙者和灵魂导师!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早在鲁迅决定去日本学医后的经历,就为后来他成为中国唯一伟大无比的救国救民的一位思想启蒙者和灵魂导师奠定了注脚。

毫不夸张的说,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先生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地位超然而显赫。作为“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文笔犀利、思想深刻,我们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无不体味到他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能理直气壮的与林语堂论战,与梁实秋论战,与郭沫若论战,总能高屋建瓴,以理服人,以无与雄辩的思维和事实才奠定了他在文坛之中的不朽地位,蜚声世界文坛,被赞誉为中国的“高尔基”!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从以上所述,以鲁迅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上的超世之才,你能说鲁迅写不出长篇小说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其实鲁迅曾经有过撰写三篇长篇文学之巨的打算,其中有的还拟定了写作大纲并征求了当时一些文豪意见,但是最后还是鲁迅自己义无反顾的否定了自己的决定。为什么?因为鲁迅一门心思还是基于救国救民的思想启蒙者和灵魂导师的沉重历史使命感必须要让他以更加千百万倍的精神和意志去继续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想当初早年,鲁迅来到日本潜心学习医学,希望以此来挽救像他父亲那样生病的中国人。可一次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促使他弃医学文,这便是:“幻灯片事件“。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身在日本的鲁迅时刻关注国内的时局。此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国富民强,有在甲午海战中打败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所以当时的日本人不可一世,非常歧视中国人。一日,鲁迅在教室里看到一张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一名为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捉住,日本人要将其砍头,周围围观的都是中国人,他们脸上毫无表情,这种国人的麻木不仁深深地刺激了鲁迅。这使他认识到:学医只能拯救中国人的身体而无法解救其灵魂。由此从这一刻起,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拯救国人!

百年巨匠鲁迅,就是这样的敢于刺破封建礼教,成为扫除一切魑魅魍魉的千古不朽之斗士!他要以唤醒国人为目标,为国家、民族、青年而高声呐喊,从而吹响了那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号角。

鲁迅不是舞文弄墨的儒雅之士,而是一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风格的文学斗士,更是一位中国唯一伟大无比的救国救民的一位思想启蒙者和灵魂导师。所以,鲁迅作品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就是不仅文字“尖刻入骨”,一针见血,言简意赅,更加令人信服,既有风骨、更有灵魂,读后让人总是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收获。鲁迅文学的价值意义不在于文字功底,而在于观点和思考都充满了灵魂和正义。如果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不难理解鲁迅为什么不写长篇小说,而专门创作投枪匕首式的短文了。比如,鲁迅评价国人的经典之句:“一个跪了太久的民族,连站起来都有恐高症”;又如,能入木三分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的名句:“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再如,当面对年轻的左联作家柔石被枪杀的现实,鲁迅发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慨叹;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枪杀,鲁迅又吟下著名一诗,以发“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时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的悲愤。作为“民族脊梁”的鲁迅,尤其被世人称为千古名句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鲁迅一生之人生真实写照。这难道不是鲁迅被后人看作是文化战士和思想巨人的原由所在吗?这难道不是更加证明了他是中国唯一伟大无比的救国救民的一位思想启蒙者和灵魂导师吗?!

如何评价一部小说的文学性

评价一部小说的文学性,是多方面的。1、小说的时代背景;2、小说的框架;3、小说的故事情节;4、小说的人物,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特征;5、小说的用词,小说的句子,这个是基础,但严谨的用词用句却是一部小说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评价一部小说,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每个人读每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也只说出了一小部分。

为什么刘震云的小说大多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刘震云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的作品有:1995年电视剧《一地鸡毛》,2003年电影《手机》,冯小刚 ,2008年电影《我叫刘跃进》,2010年电影《我叫刘跃进》,2012年电影《一九四二》,2016年电影《我不是潘金莲》,2016年电影《一句顶一万句》。这里面,《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都是冯小刚导演的。

刘震云于1982年开始创作,连续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塔铺》、《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温故一九四二》等描写城市社会的“单位系列”和干部生活的“官场系列”的作品,引起强烈反响。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到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华艺出版社1999年)。

2007年推出小说《我叫刘跃进》,并被改编成电影;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引起轰动;2010年推出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2011年8月,《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通观刘震云的小说创作,故事性都非常强,适合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的表现。最早的电视剧《一地鸡毛》,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谁的生活不是这样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呢?小说发表后,于1993年获得第五届(1991—1992年)《小说月报》优秀中篇小说“百花奖”,奠定了刘震云在小说界的地位。小说改变成电视剧后,好评如潮,也让广大观众都熟知他的名字。

此后,他尝到了“带电”的好处,第一能迅速提高知名度,第二能迅速提高收入,所以后来不乏有作品专门为电影而作,如电影《手机》。电影《手机》那个“费墨”的无奈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为电影量身定做,而后改变成小说。在小说《手机》中,刘震云也改变了原本深沉、严肃的叙述方式,转向调侃、讽刺的笔调,用以表现出主题的多元性,展现家庭/婚姻、文化阶层的堕落/身份的斗争、科技文明的副作用/谎话的世界等多重主题。

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更是用圆画面来讲述故事,虽然毁誉参半,但还是有很大影响。

从可以预见的未来看,刘震云的作品还是会在影视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毕竟这是作品扩大影响的最好方式;但另一点,这种传播方式也决定了刘震云在获诺贝尔奖的道路上会渐行渐远。毕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看小说会把人看傻吗

谢邀。看小说不会把人看傻,只会上瘾像魔障一样,越看越想看,这是一种精神毒药。经常看小说还会导致眼睛近视,比如我看小说8年,度数也很高了。但是平时只要没事就想看小说。多看书是有好处,但最好不要沉迷。

在这里给你说一下看网络小说的坏处。

第一对我们思维能力的影响,我们看小说看多了是不是会发觉大多网络小说的模式都差不多,简单来说都是一种套路,而恰恰是这种套路禁锢了你的思想,因为这些小说读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因为这些都是爽文,读的时候只要思想跟着别人走就可以了,不用你思考太多,而这些惯性思维是别人的,这些思维磨灭了你自身开放性的思维,从小接受这些思维的危害可想而知。

第二磨灭人的意志。

第三从你的阅读习惯到生活习惯都会受到影响。

第四沉迷于小说,就会占用大量时间,但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都需要我们用时间去呵护的。

现在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还多吗觉得如何

对于武侠小说,从80年代至90年代爱看武侠小说的人都很多人看,自从武侠小说搬上銀幕后,看武侠小说的人越来越少,特别近10年。

一个普通人如果坚持每月看2本书,对人生真的有帮助吗

关键是看什么书!如是天天看五经四书、孔子孙子、传说野史、庄子孟子等书,专吸收糟粕、舍其精华,搞不好学成了古人,满嘴落后封建的话,研究一套封建处世哲学,完全破坏科学、文明、先进、公平、平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人生没任何帮助!

所以,有些人越看书越反动,越封建。还不如老百姓,因为老百姓学得少,反可让善良、朴实、诚信表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