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请问武则天时期的神龙政变的前因后果
神龙政变又被称为神龙革命,五王政变,发生在神龙元年。武则天沉湎享乐,再加上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插手朝政,武周政权暗流涌动。由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人发起,力图拥立太子李显为君,诬称张昌宗兄弟二人谋反,率领禁军诛杀之,逼迫武则天退位。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重新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
1概论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逼迫武则天退位。
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击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阳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2背景
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入动荡,人心不稳。
张易之与张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宠信,专权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连武则天的子侄们都争相给张易之执鞭辔,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样地,他们的行为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与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里讨论二张专政,不想被张易之的耳目侦知,张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则天进谗言。武则天听信谗言,不仅责骂太子李显,还严令李显鞫问子女,万般无奈的李显只得逼令儿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儿自缢。接下来,张氏兄弟又将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件事情让李显失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和一个外孙,更为重要的是,这件事情向李显表明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其包括其家庭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姓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生病,张易之、张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五人机密谋划,除掉二张的政变也在悄悄地布置着。
3过程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神都紫微城北门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
李显有所怀疑,没有出来,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现在上天诱导人心。北门的羽林诸将与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李显回答说:“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李谌说:“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鼎镬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李显这才出来。
4逼宫
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桓彦范上前说:“太子哪能还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武则天发现了他,对他说:“你也是杀死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变故!”李湛满面羞惭,无法回答。
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别的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崔玄暐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来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在这一天里,为防范突然事变的发生,袁恕己随从相王李旦统率南牙兵马,他们将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等逮捕下狱,这些人都是张易之的同党。先前,张昌仪新建起一幢非常豪华的宅第,规模比诸王及诸位公主的宅第还要宏大,有人晚上在他的门上写道:“一日的丝能织几日的薄纱?”张昌仪让人把字迹除掉,结果又被人写上,这种情况总共出现了六七次。张昌仪用笔在门上写道:“即使是只织一天,我也感到满足。”此后便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
5结束
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别携带天子的玺书前往各州进行安抚工作。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
6后续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态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赋四相诗·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一诗中写道:“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
但是,张柬之等五人的下场并不好。当初,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张柬之都不同意,后来他解释说:“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后来,敬晖也没有坚持,薛季昶曾感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薛季昶所料,武三思勾结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为天下所患”。后来,张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韦后谮毁,全部被贬官。敬晖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捶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害。接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7评价
神龙政变它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武周政权的更替让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也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自己又向李显要求回归大唐皇后身份。因此武则天没有成为众矢之的,避免了一般亡国之君的悲剧。
8关于主要人物张柬之
其实神龙政变是大家都预料不到的,包括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袁恕、敬晖这五个主要的策划人,也就是后来的五王,他们都没想到。
公元704年,武则天已经老态尽显了,而且有病在身,一副随时走的样子。虽然已经定下了太子之位给李显,但问题是,武则天的两个小白脸还在蹦跶。武则天病重期间,只允许张易之、张宗昌服侍,而事实上,武则天到底去没去世大家都不知道。
秦代始皇帝就是这样被李斯、赵高钻了空子改了圣旨,然后大秦就这样废了。如果武则天死掉了,被二张篡改遗嘱,那李唐就真的完了。因此,五王就和李显说了这个事,李显同意进宫一探虚实,就这样本来是想砍死二张就算了,谁知道弄成了政变。
大器晚成我老张,一片忠心向李唐
张柬之这个人,很传奇。
早年是个人才,甚至说是难得的人才,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去了清源县当二把手,当了个县丞。在他那个年纪,能当上二把手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李唐早期关陇世族、贵族根深蒂固,几乎把控了人才上升的渠道,这个问题,连李世民在世都没办法解决。
所以老张在清源县一干,就干了几十年,而且都还是二把手,县令都熬死好几茬了,估计县民都换了三代了。直到武则天摄政,这种现象才开始改变。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最高的一个角度莫过于武则天打破贵族垄断,任用民间人才。其实是的,因为后来的第一丞相张柬之,就是得了武则天的政治红利才能出头。
公元689年,武则天开启“制举”考试,这个制举,和科举不一样。当年李世民就搞过几次,制举就是在官员的基础上,再次选拔有用的人才,再次提拔重用,或者放进中央。
就这样,已经六十四岁的老张去赴考了,还考了第一,武则天都懵了,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才,居然蹲在清源县干了几十年二把手。可见大唐的官场早期是很黑暗的。
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
就这样,一片忠心和满腹才华的老张踏上了兴唐之路,这就是说他大器晚成的原因。
而张柬之也开始走进了狄仁杰、姚崇等人的视线,两位武则天时期的大臣实名推荐,这个张柬之就是个天生做丞相的,为人老成持重,有才华有思维。
张柬之表示:你干几十年县丞你也老成!
就这样,在张柬之被贬去四川一次后,因为狄仁杰的实力推荐,张柬之再次回到中央,当了个副宰相。
最后直到姚崇离职调任,这个姚崇就是被誉为“四大贤相”(杜如晦、房玄龄、姚崇、宋璟)之一的那个姚崇。
他离职之前再次推荐,把张柬之说出了花,而且提醒武则天说张柬之已经老了,你要赶紧重用,搞得好像老张的保质期快过了,要搞促销一样。
而武则天作为皇帝,自然会听宰相的话,把张柬之提拔为宰相,而且还是第一序列那种。
老张上位后,他这个人对于当时朝堂来讲是牛掰的,几十年蛰伏,就问你们怕不怕!
但老张是个忠臣,一片忠心向大唐。他成为宰相后,武则天立马就病倒了,这弄得老张很尴尬啊,而且武则天还把张易之、张宗昌两个面首当作代言人,老张一上台就要和这两个小白脸针锋相对,太无奈了。
于是,张柬之联合崔玄暐等五人,开始计划去“看望”一下武则天。
神龙政变:糊里糊涂的政变
公元705年,这一年老张80岁。
这一年他意气风发,精神抖擞。与他一起的崔玄暐、桓彦范、袁恕、敬晖都是大唐的忠臣,都是心向李家,为了避免传位出幺蛾子,几个人联系禁军,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就要把张易之、张宗昌两个小白脸砍死。
大家一拍即合。
而这个时候,姚崇也回来了,他回来就是为了配合神龙政变。而张柬之联合了李多祚,不久便发动了这场政变。
当时的速度很快,张易之、张宗昌无法闪躲,当场被砍头。很怀疑神龙政变是不是一群老男人为了砍这两个小白脸泄愤才弄出来的,当然,这是开玩笑的。
大家一冲进宫里去,把武则天吓坏了,她想不出来有谁要造反,后来一问,太子、宰相、禁军都在,就是为了进来砍她的两个小白脸而已。武则天说完就让大家砍完了就回去吧,就是这个时候,政变真的成为了政变。
桓彦范这时候跳出来,对着武则天说:
“太子还要去哪里,这皇位本来就是先帝以及陛下为太子准备的,要不陛下你提前禅让吧,让太子登基”
桓彦范这一出或许把老张和大家都搞蒙了,但大家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物,仔细一想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于是,二张的党羽全部被杀、被抓。第三天,武则天宣布禅位,李显再次登基为帝。
之所以说稀里糊涂,那就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立即逼武则天下位。神龙政变其实就是二张与李唐君臣之间的矛盾,大家看两个小白脸不顺眼,也为了防止武则天静悄悄去世,于是才有了这场政变。
大概是桓彦范看出来了,这样政变之后,干脆一步到位,保护太子也保护自己,干脆让武则天禅位。
而李显自然也很惊喜,没想到还把皇帝提前混到手了,于是他封了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袁恕、敬晖五人为王。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利,但其实有一个天大的隐患没有解决,那就是武家集团。
无奈武家手太长,老张郁郁而终
神龙政变后,被封王的老张其实都已经是耄耋之年了。
不过他还是很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拳脚。
可惜的是,老天又抓弄了他一次,不给他机会。
武则天以巧妙的方式保住了武家,而且李显称帝后,与武家的关系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李显的老婆韦后在后来和武三思有一腿,李显都对此无动于衷。而韦后是李显最爱的人,陪他度过患难,所以武三思的攻击方向很简单,以韦后引起李显和五王的矛盾。
最后,五王全部被贬,老张一把年龄了先是给弄去了管襄州,最后又被贬到泷州,发配到广东去。
老张就这样郁郁而终了。
不过老张算是好命的了,比如桓彦范,还被武三思派人折磨而死,其他三王也并不好过。
归根结底,李显登基后并没有灭掉武家,就因此造成了后患,五王被除掉,再过不久自己也要被弄死。李显也好,张柬之也好,始终都还是对武家仁慈了,可惜心狠手辣的武三思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
公元710年,虽然武三思已经死了,但是韦后和膨胀了起来,她与自己的小女儿一起毒死了唐中宗李显,李显最终也尝下这份仁慈的苦果。
而不久后,李旦一家子才闪光式登场,在李唐倾覆前刹住了车。
林黛玉葬花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这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给人的印象是每日吃好的,穿好的,一大堆丫头婆子伺候着,还有贾母宠爱着,贾宝玉呵护着。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林黛玉应该知道感恩戴德,应该每日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可是黛玉终日枯坐,经常唉声叹气,擦眼抹泪的,连她养的鹦鹉都会叹气着说:“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许多人不理解:林黛玉干什么不好,闲的没事干,偏偏去葬花。
那么林黛玉真是闲的没事干,才去葬花的吗?
回答是否定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林黛玉葬花不被人理解,就像屈原不被人理解一样。
屈原出身王族,可以每日吃喝玩乐,享受荣华富贵。可是他却同情贫苦百姓,主张变法,主张抗秦,触及了豪门列强的利益,不断被贬黜。由于楚王不听屈原的建议,楚国灭亡,屈原自沉汨罗江。
屈原如此是否不值当呢?他说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林黛玉葬花亦如此。树荫深处,花冢旁,黛玉边哭,边葬花,边吟诵《葬花词》。懂她的贾宝玉哭倒在山坡上,不懂她的人都笑话她痴痴颠颠的。
黛玉葬花是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
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才华横溢,有着文人雅士的浪漫气质。她葬花,写《葬花词》都源于她的诗人气质。
画家唐寅和林黛玉一样,拾花、盛以锦囊、修花冢、葬落花、作诗悼惜。
唐伯虎居住在桃花庵,所种是牡丹花。花开时节,他邀约文征明、祝枝山等好友临花雅集,饮酒赋诗,“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唐寅是能考证的最早葬花者。唐寅葬花,开创了文人雅士的一个风雅之举,以至踵武者不乏其人。
明末清初诗人杜浚作有《花冢铭》。
……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计百有九十三枚,为一束,择草堂东偏隟地,穿穴而埋之。铭曰:
汝菊、汝梅、妆水仙、木樨、莲房、坠粉、海棠、垂丝、有荣必有落,骨瘥于此,其魂气无不之,其或化为至文与真诗乎?
曹雪芹的先祖曹寅也葬花,而且还有葬花诗流传于世。
曹寅的《楝亭诗钞》有两首葬花诗。
一首是《题柳村墨杏花图》:
“勾吴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鬓华。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
另一首是《题王髯月下杏花图》:
“墙头马上纷无数,望去新红第几家。前日故巢来燕子,同时春雨葬梅花。”
文人雅士葬花不是闲的没事干,而是至情至性,至真至美。同样林黛玉葬花也不是闲的没事干。黛玉葬花也是风雅之举,她是至情至性之人,是对万事万物至深至爱之人。
结语:
黛玉葬花,并非闲的没事干,而是她至情至性的表现,是她文人雅士气质的体现。黛玉葬花,有人误会她是无病呻吟,可是她不解释,不辩解,只是做符合内心想法的事情。知她者,谓她情深,不知她者,谓她何求。
红楼一梦,醒来,身在忘川,立属于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林黛玉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黛玉你在哪儿?
“原来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等着你的”,颦儿!
@润杨的红楼笔记
俄乌战争前因后果是什么
前因是北约东扩,一扩再扩,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又加上鸟克兰一个劲的想要加入北约,这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容忍的。
火烧圆明园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水烧圆明园的起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修约,蓄意制造事端,于1956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果: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北犯天津,进而长驱直入北京,迫使清政府两次签订不平等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肆意烧杀掠抢,纵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科索沃战争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科索沃战争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塞尔维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试图让科索沃独立。
虽然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的传统地盘,因为历史原因,当时阿尔巴尼亚人是绝对多数,占到90%的数量。
1170年,塞尔维亚人战胜拜占庭人后,科索沃就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
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步控制科索沃,强迫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否则就要缴纳高额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数万塞尔维亚人在17-18世纪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相反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并且逐步接受了伊斯兰教。
由此,科索沃在这几百年内成为阿尔巴尼亚人的天下。
但塞尔维亚人普遍对科索沃有一种情节,认为他们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以及连续几场战争爆发,1996年科索沃的部分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科索沃解放军,试图武力获取独立地位。
科索沃解放军和塞尔维亚政府军开始交火,1997年以后期间双方都有屠杀对方平民的现象。西方认为至少有数千平民被屠杀。
另外,约30万平民逃离科索沃地区,而该国人口只有100万,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因为波黑内战大屠杀的先例在此,此次北约很快进行调停。
1999年,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进行和平谈判。
北约和美国给出的方案是:
第一,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属于南联盟一部分。
第二,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
第三,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
第四,“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简而言之,这个方案要求双方停战,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但获得高度自治,但南联盟仍然保有对科索沃的主权,但需要撤退出军队。
对于这个方案,双方都不满意。
米洛舍维奇不允许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也不愿意撤军,更反对北约派兵进入科索沃。
至于科索沃解放军,不愿意解散武装,要求彻底独立,不留在南联盟或者说塞尔维亚。
对此,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北约的军事打击。
谈判非常激烈,到1999年3月15日整整1个月时间,最终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同意方案,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拒绝签字。
在1999年3月23日的最后通牒时效过后,美国比尔·克林顿政府宣告终止外交努力,开始对南联实施空中攻击,南联的回应则是大举进军科索沃。
此次战争规模空前,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13国直接参与战争,其余6国以提供后勤工作支援前线。
战争起始共投入各式飞机496架和15艘军舰(包括1艘航空母舰)。战争过程中,北约曾三次增兵,至战争结束前夕,共有1153架飞机和47艘军舰(含3艘航空母舰)部署战区各地。
然而,历史78日的空袭远远超过南联盟领袖米洛舍维奇的预料,造成了该国重大损失。其中,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由此,科索沃战争结束。
其实科索沃战争的实质,是瓦解原南斯拉夫共产党政权对于巴尔干地区的控制。
而米洛舍维奇在北约强大的武力威胁下,错误估计自己的实力。以当时南联盟的实力,以无力控制诸如波黑、科索沃地区。然而米洛舍维奇不顾己方实力的巨大差距,采用武力对抗,才导致了波黑内战和科索沃内战的两次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