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致良知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用几句话定义,什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中实践的道德、心即理的理、致良知的良知)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6 19:38:14 浏览2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用几句话定义,什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中实践的道德、心即理的理、致良知的良知

谢邀。我家厅墙挂着一个大大的“诚”字,这将作为家训传下去。这也基本就是我对于阳明公“知行合一”的全部理解的着眼点,实践道德的出发点,良知与天理的契合点。当你有了自己的理解“一个字”就足够,几句话不嫌少,洋洋洒洒写几千字也不嫌多。所以题主,重要的还是自己去读和体会,别人凝练完告诉你的,你终究只能得个字面。不过,既然来答了,就应题主要求,多说几句。

“诚”首先你要诚心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件事每个行为,人本身都知道其出发点是好还是坏的。比如眼看小孩即将落水你绝不会无所动容,而人在作恶时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在作恶。良知的差别只在于是蒙蔽还是清明,是驽钝还是敏锐。这是可以培养的,坚信良知,常加内省,如拭明镜,自然越擦越亮,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然后就是要以最大的诚意去贯彻良知,遵照良知去为人处事就是“知行合一”了。比如人知道应当孝顺父母,此乃天理良知。如果给父母买好的吃好的用好的,但是却不知道父母其实就是需要多陪伴。那么这个人虽然有良知的出发点,但却没有尽到真正的诚意。如果用心去体会,难道不能从父母希翼的眼神,关心的絮叨,满满一桌和口味的家常菜里面去领悟到这一点吗?如果有的人明知父母需要陪伴,却假手物质来加以弥补,那么他算是知“孝”了么?行“孝”了么?当然没有,因为没有将诚意放进去,他既没有遵照良知行事,也没有知行合一。

或许以上所言用在他人太过严厉,但是用于内省则是必须的,内省就是要明察秋毫。内省完了,如果不去做到那又是一个空。知行不是分开的两面,不去做等于没有知,做的过程你才是检验你的知是否正确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真切的知的途径。

这样遵照良知去用心体会,找出正确的认知,实践正确的行为这一过程即“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以上,答完了。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首先要了解一下王阳明是个什么人物再论!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答问和书信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论述的非常清楚。

他发明了古本《大学》宗旨并主张“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这就是格物的由来!

格物就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本体之证”,通俗一点说,做什么事心是否得正,本身的一切行为就可以证明,也是心和行合为一体,就是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知行合一来说,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个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行动。知就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

总之,知行行动不可分开,有知才有行,有行便有知,而知和行为一体,只有一个,那就是良知定能,而知行的行动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致良知。

比如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孝是尽孝是良知,敬就是敬父母的行为,孝敬就是知行合一的行动。格物就是孝敬父母是否真正在良心,本身行动就可以得到证明,也就是格物致知。

以上论述,就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意思,也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本质!用当今社会推崇的唯物论观点来说,知行就是一个现象,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王阳明是怎么悟出知行合一的

在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之后,王阳明进一步认识到,知行应该并进,不分先后,以心理合一为体,以知行并进为功。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入,王阳明悟出知行功夫本不可分离,知即行,行即知,“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所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真行即所以为知,不知不足以谓之行,行即是知,知行合一。

用王阳明自己的话说就是:“心,一而已。一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以知行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在悟出“心即理”之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物合一、心理合一,必然会得出知行合一,这就是王阳明最终提出知行合一的关键。

最能代表王阳明心学的一句话是什么

最能代表王阳明心学的一句话就是在“龙场顿悟”之后,所说的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这句话就是他“立言”的基点,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点,所以也就成为他“立言”的誓言,而且他也做到了一个真正的“圣人”。

“龙场顿悟”是王阳明研究《心学》学术的转折点。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与五经相印证,并很吻合。于是他下写了《五经臆说》“求理于吾心”。否定了朱子格物以穷理的认识论。从而奠定了他自己的“心学”基点,也是他“立言”的基点。

“龙场顿悟”使得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有了一个大飞跃。首先是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并发明了自己的《大学》宗旨: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教导学者诚意息虑,默坐澄心。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王阳明就是因为有了自己“立言”基点,才使得他的人生事业走向了历史的颠峰。在平定宁王之乱后更是有着广泛的致良知之教。

“致知者,诚意之本,格物者,致知之实。”,“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

从这一段王阳明心学说教的言语中便知,他已成为了一个狂人圣。主张要成圣,首先就要成为狂者,然后才能悟道而人圣。所以他成功立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也是成了他的心学代表!

最后,王阳明成为《心学》讲学书院圣人,并已狂圣人作诗一首狂诗,于以告知学生们: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满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