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用人是看能力还是靠耍嘴皮子
凡是有才华之人,都是能说会道之人。古往今来,看那些贤能之士,哪一个不是出口成章,巧舌如簧,以三寸不烂之舌,可胜于百万雄兵。选用人才,曹操曾这样说过。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意思也就是说,人无完人,用人不能苛求全才,要用其之所长,避其之所短。
喜欢看历史的人不难发现,那些能够成就大事之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是在某一领域有着极高的可取之处,他都敢任用。哪怕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都用,这简直不就是黑社会吗?你可以有这样的想法,但不可以这样认为。这用人之道,三言两语是难以说得清。即使说的清,寻常人也难以从中理解。
好吃懒做,品行不端的人,往往都很善于动脑子。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治世之才,也不过就是一些善于玩弄小聪明诡计多端之人罢了。
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信仰,只要给足他好处,他总能帮你出一些看似很馊的主意,在危机时刻却能够帮你逢凶化吉。而真正赋有大才之人是极少的,所以做为一个领军人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便会启用这样的人。
有朝一日,一旦取得天下,这些品行不端的人就不会有好下场。也就是卸磨杀驴,飞鸟尽,良弓藏。而能够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想必大家都清楚。
如果你是领导,面对个人业务能力强、但人际关系很差的下属,你会怎么办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员工,我会首先找他(她)好好谈谈,找出原因所在,然后正确引导。尽可能让员工发挥他(她)的长处!做到能力最大化。
副职遇到外行正职,他又不听你的合理化建议,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是社会企业,尤其是职场中长期存在的现象。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长,多年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同志,一时还不适应巿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入职员工也没有相应的业务培训。在员工总体业务不够熟练的基础上选任的领导班子成员,多是由外行入职,这是一种常态。面对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不宜轻易否定。因为:
首先是内行都是从外行起步的。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内行。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次是内行与外行各有优势与劣势。内行人懂得业务,套路清,基本能够遵循经济运行规律操作,一般不会有战术性风险;但是长期囿于本行业业务当中,往往对宏观经济形势不太关注,可能会形成思维定式。这容易导致战略性盲动;
外行人往往视界宽,善于从宏观到微观观察分析判断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可能会避免战略性失误;但是由于因不懂业务流程,特别是不熟悉经济链条运行的规律,可能造成战术性风险;
对于题目的答案,总的来说,就是相互配合,取长避短。怎么才能做到呢?就是:
一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同心协力,既相互尊重所长,又不固执己见。不要以内行外行的标签看待对方,应当是以同舟共济的战友视角看待对方,不断地增强信任感。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自发挥专长,提出建设性意见,又不执拗己见。相互深入交流融合,形成共识;
二是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体会到对方的良苦用心。不要相互指责其短。放低姿态,以谦恭的心态,去汲取经验教训,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三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胸怀大度,特别是要尊重副手的业务经验,谦虚地向人家学习,及早变成业务行家;副手也应效仿正职,尊重他的意见,从中学到战略研判的方法。都不要计较对错高低;对于个别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可以听取中层干部或者员工的意见,也可以搞点调研后再议;
总之合则兴业,分则害民。个人管见,不知可否?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成语有哪些历史典故
成语“以己之长 ,攻彼之短 ”出自《鬼谷子》,原文是:“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 不困也。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意思是: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 处;不用自己的笨拙,而宁可用愚人的技巧,因此才不至陷于困境。说到别人有利的地方,就要顺从其所长;说到别人的 短处,就要避其所短。
运用“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田忌赛马”:
战国时候,齐威王喜欢赛马,齐国大将田忌也经常参与比赛。比赛的规定是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总是齐威王赢田忌输。齐国的军师孙膑和田忌说,我告诉你个方法,稳赢。又赛马的时候,第一场 孙膑先以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先输了一场。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二场获胜。 第三场比赛,孙膑让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赢了,结果田忌以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以己之长,改彼之短”,就转败为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