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地无银三百两出自哪里 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地无银三百两出自哪里(“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两句诗原作者是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5 01:57:35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两句诗原作者是谁

出自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何处如何理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大意为: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相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了宇宙万物。万物背负阴而怀抱阳,阴阳二气互相激荡形成和谐的统一。万物由这种状态不断生发出来,于是有了人和他们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宇宙万物的产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老子看来,”道“ 是世界的造物主,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它创造了物质世界,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甚至天、地、鬼、神也是它的创造。它法力无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超越一切的特性。

这个”道“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博之不得“ ,因而是”无“ ,可是它又无所不在,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连续性,就是”道“ 的显现。这个”道“ 实在也不像物质性的实体,更多的倒像永恒存在的万能的精神本体。由此看来,老子的世界观更多的接近客观唯心论。

老子的认识论不提倡在实践中广泛地接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便通过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而是强调通过心灵的感悟直接体认和把握”道“ 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