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颠沛流离的生活

颠沛流离的生活(什么样的人生才配得上一路的颠沛流离)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5 01:04:29 浏览1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什么样的人生才配得上一路的颠沛流离

我们先认识一下“颠沛流离”这个成语的意思;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流。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所以说只要你达到或符合成语中的意思,或要求你就算是个"颠沛流离"的人了,想要做个“人上人”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想做个“颠沛流离”的人,这应该是分分秒秒就能实现理想的,我不知提问者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或许说题目中的主人公,已经在经历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不过人生本来就修行,不见风雨这能有彩虹出现,你说对不?

怎样的生活,对的起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你们想要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美好的愿景就是精神生活丰富而又物质生活无忧的太平盛世。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人生不可能处处平坦,交织着颠沛流离的悲欢离合,有时背负巨大压力,落入低谷,挣扎于泥泞山路,在巨大压力和困难中,人易处于茫然的探索和无奈无助的悲伤之中。

是认命绝望悲观沉沦,还是坚忍努力拼搏奋发不屈,是考验人的磨刀石,是强者和弱者、英雄和狗熊的分水岭。

强者卧薪尝胆,挺起头颅奋发向上,坚信“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有毅力坚持下来追随潮流前行,用勤劳双手,用脚踏实地,用一腔热血,用精神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跟上时代步伐,立于不倒之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

这样,在人收山收工养老之际,也不会徒伤悲,相反会告慰父母和自己,一辈子堂堂正正,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没有沉沦,没有堕落,沒有愧疚,没有自残。既使人生没有飞黄腾达,但努力过了,学习过了,奋斗过了。上对得起父母和国家,下也了却了平生坚强奋发的心愿。

大文豪苏轼在海南的生活到底有多颠沛流离

提到苏轼,应该这么说,其一生颠沛流离,却总是乐观豁达。也因此,苏轼最让后世之人感动的,就是他不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下,都能够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保持一种心系天下的伟大胸怀。

被贬海南,颠沛流离

苏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不是在被贬的地方就是去被贬地方的路上,用颠沛流离来形容应是比较恰当的,而被贬海南的生活更可以用惨来描述了,因为当时的海南可不像想在那么美丽宜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蛮荒之地。

据说苏轼漂洋过海的来到海南后,连个能遮风避雨的庙都没找到,最后只能在大树底下刨一个坑,好歹是把住的地方解决了。再说吃,当时的海南什么也没有,肉没有,盐没有,药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一切生活所需都得都从海上运来。苏轼作为被贬之人,想得到这些东西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有的时候台风来了,就没了吃的,只能忍饥挨饿了。可以说是一旦被流放海南,几乎是九死一生了,可能这也正是宰相蔡京所希望看到的,但苏轼恰恰没有遂了他的愿。

乐观豁达,流芳千古

苏轼在海南儋州期间,不仅没有魂归南海,而且还留下千古芳名。

在海南的3年里,他教当地老百姓学习栽种、酿酒、作墨,过着自种自食的田园生活;他与各地俩看望他的朋友相互唱和,写下大量诗文;他传教授业,海南人士多从之游,他的学生姜唐佐“白袍瑞合破天荒”成为海南第一位考中举人者。

苏轼在推动海南文明进程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一为破除当地迷信思想,二为开创了海南教育之风。而海南人民为纪念苏轼的功绩,在恍榔庵原址建立了座书院,也就是今天的东坡书院,以此来表彰苏轼对海南教育的贡献,可以说,因为有了苏轼,才使得海南人民走出了原始落后的蛮夷生活。

我是盛说纷纭,聊聊历史风云人事,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