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上古时期涿鹿之战的真相,蚩尤究竟是谁或真实存在过吗
逐鹿之战,历来描写者很多,很多描写甚至赋予了玄幻色彩,因此,显得扑朔迷离。
我认为,远古时期,那场大规模战役应该是真实发生过,而对比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类似战役的描写,逐鹿之战的细节相对靠谱,抛开呼风唤雨、召唤天神等玄幻色彩后,基本可以说得通。
逐鹿之战应该发生过,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特点决定的
对于逐鹿之战的地点,目前史学尚有争议,但是,即使古代逐鹿战场与现代逐鹿之间的地理上有差异,但类似的,这种以大型族群为单位的战役,理应是发生过的。
在工具、耕稼、医药等生产、生活手段被人类掌握后,人类的社会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人类借此,可以逐渐以家族、氏族为单位,在某些特定区域进行聚居生活,且聚居的规模越来越大,形成大型族群。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竞争的加剧。可以想象的是,在这些大型族群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也充满了争斗、冲突,只是因为规模不大,因此不足以留名。
比如后来被各王朝、诸侯引为先人的,风后氏、少典氏、应龙氏、涂山氏等,这些被《史记.五帝本纪》称为“天下诸侯”者,应该都是大型族群。而黄帝、炎帝、蚩尤等超大型族群的领袖,作为“天下诸侯”的领导,自然是类似后来“天子”之类的人物了。
这些大型族群,当然都需要有组织的早期权力机构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各部之间的矛盾,否则,各部之间为争夺资源而互相攻伐、屠戮,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可以想象,这种权力机构,除了协调内部矛盾的职能外,带领部族获取更多、更好的土地资源也是他们的职能。
因此,当这种联合发展到超大型族群时,彼此之间的矛盾,也就必然要通过类似于逐鹿之战这种大规模冲突才能解决了。
因此,逐鹿之战这种大规模冲突,也必然是在历史上发生过的。
黄帝、炎帝、蚩尤的崛起
黄帝、炎帝、蚩尤,应该都是当时的超大型族群的领导。
黄帝、炎帝,帝,按照《庄子》的说法,帝,指的是药材中最宝贵的部分。先民以帝来称谓自己的部族首领,也是顺理成章的。
蚩尤,蚩,是虫、海兽的意思;尤,是卓越者的意思。那么蚩尤,应该指的就是虫、海兽中最卓越的人物。
在周秦时期,蚩尤和炎黄一样,都是被祭拜的对象。汉刘邦也曾经祭拜过蚩尤。蚩尤被恶意贬低,是在北宋以后的事情。因此,蚩尤部族,望文生义,应该是生活在海滨地区的渔猎部族。
从名字上来看,此时,农耕、采集等生产方式在黄帝、炎帝部族中占有很高比重。因此,造字、桑蚕等发明发生在此处,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以渔猎等手段为主的蚩尤部族,兵器、冶炼等领域的水准更高,也顺理成章。
艰难的内部整合
从黄帝和皇帝儿子的妻子来看,他们都与各个部族进行了广泛的通婚,黄帝的元妻,来自西陵氏族群,黄帝儿子,娶了蜀山氏族群的女子。
《史记》中提到,“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显然,这些超大族群的领袖,都以征伐等手段,处理了内部肆意破坏规则的部族。他们又以婚姻等方式,加强了族群内部的凝聚力。
更重要的是,在内部整合的过程中,各个超级部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化军队。如黄帝的熊、豹、狼等为图腾的部队,蚩尤的八十一兄弟(应该是八十一支部队的领袖)。
经过内部整合,各超大部族都具备了不俗的武装力量,足以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逐鹿之战
在完成内部整合后,各超大族群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也就即将来临。
虽然目前对逐鹿之战的战场各方争论不休,但争论范围,都局限在河北、山西地区。
当时,黄帝轩辕部族主要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炎帝部族,主要在江淮中上游地区,蚩尤部族,主要在江淮下游和滨海地区(由于黄帝及后来的禹、启等多位英雄对九黎进行了长期的打击,因此,该部位置与今天崇拜蚩尤的区域有较大的变化)。
而最终战场在河北、山西地区,反应当时的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对新开发区域的争夺中。
对比其他民族对于远古时期战争的描写,逐鹿之战中的神怪色彩,多出现在对气候等环境的影响中。这说明逐鹿之战的描写是相对靠谱的。
战役一开始,双方就遇到了大雾。显然,常年在海滨、山林活动的蚩尤部族对这种气候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
- 指南车
由于大雾弥漫三日,黄帝派遣的先锋应龙迷失方向,十分危险。黄帝的”丞相“风后制造的指南车,带领他们走了出来,摆脱危险。
这段战事中出现的指南车,成为很多人质疑逐鹿之战的部分。
目前,普遍认为(如李约瑟)认为,指南针的发明是北宋以后的事情(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指南针是玉石的,不会转动,不足以推翻这个说法)。因此,逐鹿之战中的指南车,被认为是后人附会。
事实上,在先秦时期的许多著作中,如《管子》、《吕氏春秋》就有提及这种可以辨明方向的”神奇磁石“。不过,他们并未当做一项技术来描述,只是介绍了某些山上有这种”神奇的磁石“,并把这种现象比作慈母对儿子的眷恋。
因此,我认为,逐鹿之战中关于指南车的描述,未必不靠谱。虽然此时的先人尚不能把指南针作为一种技术进行量产,但不排除可以发现某些“秘密”,如某些“特殊材料”具有指明方向的功能,并作为秘密武器加以运用。
由于我国古代长期注重实物制造不注重理论整理,许多发明都扑朔迷路。在我国先秦的记载中,多次出现指南功能的记载,但因记载不详,且暂未见实物,考古上不成立。鼓角指挥系统
随后的大战中,玄女氏知道黄帝军以东海神兽的皮蒙鼓,以雷兽的骨做鼓槌,“声闻五百里”,以此指挥各部系统作战,克服了大雾的影响。
这个部分我认为神话色彩不大,所谓制鼓的材料,当时来自各地的部族自然有不同的经验。玄女族拥有更好的制鼓方法不足为奇。若是放到纯粹的神话里,哪里还要什么东海神兽的皮,直接请几个神兽出来喷火不就行了。
气象的影响
在随后的战斗中,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相助,风雨大作,使得正在蓄水的黄帝军陷入困境。黄帝请旱神相助,驱散风雨,黄帝军趁势大攻,一举取胜。
放到今天的语境中,这些都荒诞不羁。可是,放在迷信盛行的远古时代,这些就可以理解了。
从历代皇帝祭天时的祈求,到百姓自发的“请龙王”,在遇到自然环境不利时,试图用巫术来化解,是古代最常见的应对方法。古人把下大雨、大雨停,这种自然现象被附会成某些大神的法术,再正常不过。
对于逐鹿之战的描述,我也不敢说所有环节都可以用现代观点进行解释,只是,对比西方、印度的相关事迹,我国古人对逐鹿之战的描述算是最靠谱的了。
这是我的观点,不知道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拍砖!
你是如何看待涿鹿之战的
涿鹿之战,是黄帝轩辕与蚩尤两大势力的大决战,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据现存的史料分析,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首领,他的出身很成问题。《大戴礼记》中孔子的说法,“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庶人,说明他的出身是低贱的,并没有贵族血统。孔子的话,实际上暗示蚩尤的首领地位,可能并非来自继承,而是来自武力篡权。蚩尤的部落曾经臣服于轩辕,后来背叛,自立门户。
蚩尤的崛起,得益于武器的精良。武器的变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木制兵器、石制兵器与金属兵器。《太白阳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在中国兵器变革史上,蚩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先是夺取轩辕氏的一座大矿山:葛庐之山,后来另一座大矿山,名为雍狐之山。当时这座山的矿石被流水冲至山麓地带,因而发现了丰富的矿藏。蚩尤利用雍狐之山的金属矿,制造出雍狐之戟、芮戈等兵器,这些兵器在当时可能算是最先进的武器。由于蚩尤的搅局,当时出现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分别是炎帝的神农部落、轩辕的少典部落与蚩尤的九黎部落。
黄帝轩辕在阪泉之战大败炎帝后,蚩尤乘机卷入战争。蚩尤的参战,打乱了轩辕的部署,被迫放弃对炎帝的深入打击,转而迎战蚩尤的部队。在交战中,轩辕被打败了,只得向北逃窜,一直退到了涿鹿这个地方。涿鹿大约在今天北京西北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在五千年前,这几乎是中国的最北界,十分荒凉。
此时的轩辕十分狼狈,据《逸周书》所记:“蚩尤乃逐帝(黄帝),争于涿鹿之阿。”这里用了一个“逐”字,可以清晰地表明,蚩尤的军队是进攻的一方,来势汹汹,而轩辕的军队是被追得一路北逃。战场上的优势,已完全落入蚩尤一方。
据军事学家的估计,在轩辕与蚩尤战争的时代,战车已经有了,但数量是很少的,军队仍然以步兵为主。可以想象,倘若轩辕的军队继续后撤,势必要退到荒漠地带,而步兵要穿越荒漠,可想而知是凶多吉少的。因此涿鹿便成了轩辕与蚩尤决战的最后舞台,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历史的决战。
蚩尤的胜利却引起了中原诸部落的惊慌恐惧,甚至连神农部落的领袖炎帝也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与轩辕的战争中,神农部落已遭重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蚩尤的进攻。炎帝的神农部落与轩辕的少典部落代表着中原农业文明,而蚩尤的九黎部落则更多地带有野蛮的色彩。在共同文明的感召下,炎帝做出了一个重大的选择,他决定联合轩辕,捍卫中原文明,抵制南方的蛮族军队。
《逸周书》中有这样的说法:“赤帝大慑,乃悦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赤帝就是炎帝,他与轩辕的联合,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
尽管蚩尤可能对战局相当乐观,可是有一个风险始终存在:他过于孤军深入了。蚩尤的地盘究竟在哪里,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在长江流域,有的认为在淮河流域。不管怎么说,他的军队挺进到了华北平原的最北界,这种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大跃进,发生在五千年前,而且是在车马缺乏的条件下进行的,确实令人瞠目结舌。我们站在公正的眼光而不是古史偏颇的立场来看待蚩尤这个人,可以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奇才,胆力绝伦且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在战术层面上,轩辕或许不如蚩尤,不管在武器装备或是勇猛上都较为逊色。可是站在战略层面上,轩辕则成了一个巨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他把外交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断地派人游说中原诸部落,召集他们的武装,开赴涿鹿战场。特别是在神农部落的炎帝转向支持轩辕后,诸部落更是踊跃参战。
诸部落的参战,使得涿鹿战场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深入北地的蚩尤陷入了诸部落的包围之中,远离大本营的他,没办法增调后备武装以支援战场。
关于轩辕与蚩尤的决战,正史并没有详细描述其过程。但在许多近乎神话的传说中,则写得绘声绘色。在这些传说中,蚩尤与轩辕几乎都是仙魔一类的人物。比如说,蚩尤会呼风唤雨作雾,而黄帝则得到了上天的相助,上天派玄女帮他渡过难关等等。此类故事,在许多文明古国的神话传说中也屡见不鲜,譬如古希腊奥林匹斯山的神祇们总是卷入人类的战争,而人类英雄身上也闪耀着神的光辉。
在神话中,蚩尤是一个法力颇高的魔头,他能“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他施法“作大雾,弥三日”。制五兵之器是一个事实,《管子》一书中就有记述,这得益于蚩尤拥有葛庐与雍狐两座矿山,他的军队武器装备实现了金属化,即青铜武器。那么他为什么被描写成为一个可以“变化云雾”的魔头呢?笔者推测,在这场关系到中国历史命运的决战中,确实出现了云雾天气。云雾的出现,原本对双方军队都会产生影响,可是为什么神话故事中,似乎对轩辕一方产生更大的危害呢?原因恰恰在于蚩尤的军队更习惯于在云雾中行军作战,因为他们来自潮湿的南方,南方出现雾气的时间比北方要多,因而南方军队更能适应雾天的战争。
这些神话传说当然是后人牵强的附会,但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这场战争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即便得到炎帝及诸多部落的支持,轩辕仍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战胜蚩尤。神话虽然荒诞,可是详加考察,我们仍可以理出若干可能的史实。
尽管有诸落部的协助,黄帝在这场战争中仍然打得十分艰辛。在神话故事里,黄帝“九战九不胜”,他只能“仰天而叹”。这个时候,“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已经成了一场中国的“特洛伊战争”了,与荷马史诗所描写的那场英雄战争类似,中国的神仙们也纷纷插手尘世的争斗,这岂止是人间的战争,这是神魔之间的决斗。有了神女的相助,轩辕逆转了战局。
与所谓的“玄女下凡”传说相比,另一个传说可信度稍高。在这个传说中,黄帝轩辕逆转败局的法宝是指南车,这大概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指南针的记录。黄帝利用指南车,在云雾天气下,得以辨别方向,利用人多势众,一举击败了蚩尤。这就成了科技的胜利,而不是天神的胜利了,荣耀复归于人世英雄。
涿鹿之战的结果就是一路北上的蚩尤没能凯旋而归,有去无回,成为战争中失败的一方。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内战,以轩辕的胜利而告结束,各部落首领推举他为首领,也就是“天子”,尊称为黄帝。
至于蚩尤,虽然战败身亡,但他的影响力犹存。司马迁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有一篇《封禅书》,其中有谈到秦始皇曾经“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在秦统一中国时,中国民间有所谓的八神,其中第三尊神就是“兵主蚩尤”,他排在“天主”与“地主”之后,主兵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战神”。司马迁特地记道:“八神将自古而有之”,可见蚩尤被当作战神加以崇拜,是古中国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而且他在诸神中的排名,仅次于天地,地位相当尊崇。
涿鹿之战战场在张家口吗
中国己发掘出五个古文明遗址,红山口,三星堆,大坟口等,这是古八大姓居所,五帝的族群。黄河三帝加蚩尤,长江二帝。这应该是一个并列的时代。长江流域一帝建立夏朝,统领华夏己是不争的事实。涿鹿之战应该是黄帝南攻长江之战,地址在荆地。蚩尤部落在蜀川,此战导致三星堆荒废。
4600年前的涿鹿之战,究竟发生在今河北张家口还是江苏徐州
涿鹿在江苏连云港市,涿鹿大战时还是江水(沂水)出海口外的海岛,这里是末代炎帝榆罔的都城,后来被榆罔的儿子蚩尤发动叛乱占领,导致“蚩尤叛父,黄帝渡江(海)”,与蚩尤爆发涿鹿大战,蚩尤战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