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分明纸上无颜色,却问梅花落几分”什么意思
"分明纸上无颜色,却问梅花落几分"。这两句诗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知有没有完整的诗作,权且把其当作残诗或佳句。我觉得诗句也符合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吟来也非常有韵味、哲理和意境。
大家看诗句中的"纸"和"梅",它是古代中国文房四宝中的一宝,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四君子"之一。句中的"无颜色"和"落几分"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自然;在"明"与"问"中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明非明,问非问。
诗句是写意山水画的"题图诗"
从字面意思上,可理解为明明纸上的画没有任何颜色,但是偏偏有人询问请教画中的梅花到底凋谢了多少。诗句赞美了画艺的神奇和高明,赞叹画中之梅的栩栩如生。正所谓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美无色。由此,诗句中的意境高古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诗句是一幅冬雪寒梅图
从诗意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一夜的鹅毛大雪却把绽放的梅花覆盖了,一早起来窗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张白纸,隐约见到几朵寒梅,给你的错觉是"大雪压落了几分梅",而不是"大雪盖住了几分梅"。如此的美景你说有多美。
诗句是一幅春雪摧梅画
从诗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春寒料峭,大雪末消之时,梅花的花瓣不知不觉开始凋谢,白如纸色的大地,又怎么知道梅花究竟落了几分,但从梅花的几分落下化作春泥中,告诉我们春天即将到来,大地和万物也将再次复苏。茫茫大地,物蕴一冬,梅落几分,春近些许!
结语
诗之美,美在意境,美于多意。诗句中的色和梅是美的,它美就美在多种解释上,美在似有若无上,美在残缺不全上,美在期待您的给予后续补缺完整上。
(文/原创 图/网络)
阅读时经常看到"未央"一词,如雪落花未央请问:未央是何意
在中国文化中,未央是个古老而且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比如汉朝皇帝所居住的宫殿,叫做“未央宫”——甚至在修辞上,未央宫时常成为汉宫的别称。并且,汉代宫人向皇帝、太后等人请安的时候,也会说“皇帝/太后长乐未央”。
魏文帝曹丕在《燕歌行》里,也有过使用未央这个词汇: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甚至很多当代文艺作品中,因为有了“未央”这样的字样,而显得高雅:比如《锦绣未央》。
那么,未央到底代表什么?出处在哪里?
未央的出处
中国文学的根,要从东周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算起。之前的夏朝太过缥缈,商朝和西周留下来的文献太少,因此,很多词汇的词源,需要从东周时代来寻找根源。
在先秦文献中,最早出现未央这个词汇的著作,有三处。
第一处,是《诗经》中的《小雅》:
夜如何其?夜未央。
在这里,未央,指的是没有过半。在这里,以“央”来代表一半,因此引申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中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不难理解“中央”这个词的含义。
而如果将时间概念置换为空间,那么,时间上未央代表没有过半,套用在空间上,未央则可以代表为不远。因此,未央还具备不远的含义。
第二处,是出自《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齐名被视为中国诗歌甚至中国文学的根本。在《楚辞》里面,也可以找到“未央”这个词,比如: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在这里,未央,指的是没有完结。汉高祖本是楚人,汉初功臣皆为丰沛子弟,受楚文化影响较深,一般认为,西汉初年的未央宫,是汉高祖时代所修建。将这座宫殿命名为“未央宫”,其意义,很可能是取“汉朝国运、汉家天下没有尽头”的含义,算是古代帝王对自己国运的一种期盼和祝福。
第三处,出自《老子》。
《老子》虽然名义上是道家始祖老子所做,但一般认为,是战国后期的道家子弟,经过整理老子的学说,加以修订而来。在后世,道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根源之一,其影响力仅次于儒家,《老子》中的很多典故,也时常被后世文人所采用。
《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在这里,未央,代表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因此,汉代宫人为太后请安,用“长乐未央”,在这里,未央,代表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祝福。
x思x想的成语有哪些
x思x想的成语有哪些 :;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冥思苦想、;胡思乱想、;眠思梦想、;昼思夜想、;奇思妙想、;静思默想、;遐思迩想、;穷思极想、;霞思云想、;【名称】:朝思夕想;【拼音】:zhāo sī xī xiǎng;【解释】:朝:早晨。从早到晚思念不已。多用于男女恋情。;【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青琐窥观生悒怏,苦杀也朝思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