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现在实体手机店到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吗,怎么能让手机店生存下去
- 战国后期,面对赵国的生死存亡,乐毅为何会无动于衷呢
- 中石油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中石油公司已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什么
- 决定人类生死存亡的到底是道德还是法律
- 大家认为:普通人没经过训练,在生死存亡之际,能不能拿命在20分钟跑完5公里
- 装修建材行业是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 为什么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寸土必争,它关乎生死存亡吗
- 名将之间的对决,关系到数以万计人的生死存亡,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战役
- 中国武术是否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唯有表演时还有一些观赏性)
-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
现在实体手机店到生死存亡的时刻了吗,怎么能让手机店生存下去
确实如此,我工作地方就挨着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华强北商圈,是国内很大比例不手机和手机周边配件集散地,亲眼目睹了手机行业从诺基亚时代开始到智能机开花到如今逐渐归拢到几大品牌和垂直领域电商的一个过程。
1、品牌越来越集中,现在基本是华为和苹果小米的天下;
2、京东、天猫、华为网上专卖店越来取代实体店;
3、核心区域租金与店员成本越来越高;
现在线下手机实体店可以考虑转型的几个方向:
1、根据店的位置和客群情况适当调整产品比重,一二线多上品牌机,三四线或乡镇店要增加功能机比例;
2、增加维修、售后机手机周边配件如连接线、手机壳、贴膜等往往这些比卖手机赚钱;
3、增加二手机及二手电子设备的销售、租赁、回收业务,这个未来会有很多发展空间;
4、加盟好一点的品牌与华为、小米等,他们的产业链很长而且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可以在店里买越来越多的东西不仅仅是手机;
战国后期,面对赵国的生死存亡,乐毅为何会无动于衷呢
面对赵国生死存亡,乐毅为何无动于衷呢?
之前回答过《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田单、李牧、廉颇,为何派赵括,而赵括为何选择主动出击?》的问题,那么对于乐毅为啥无动于衷的问题,我再回答一下吧。
我觉得要综合看看乐毅的生活年代,他和赵国的交情以及当时的形势来说他为什么无动于衷。
要说赵国的生死存亡时刻,就肯定要说秦、赵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割裂了上党地区和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韩国为了自保,将上党这个锅甩给赵国,而战国四君子中最没用的平原君力劝赵孝成王捡这个“大便宜”。秦国到嘴的肥肉哪能就这样让别人占了便宜。于是长平之战爆发,公元前260年,秦国以王龁为将攻占上党,并追击至长平,赵国以廉颇为将抵挡秦军。不过,赵王中了反间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国则秘密以武安君白起为将。最后赵国大败,45万军队被坑杀。秦军进围邯郸。(长平之战纪念碑)
退休军官乐毅,想管也管不了
乐毅是与管仲并称的大军事家。在唐朝被尊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姜子牙、张良、孙武、吴起、管仲等古代名将一起接受历朝祭祀。他生活在战国后期,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人,本是中山国都灵寿人,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灭,他也就成了赵国人,被举荐为官,但是估计为官没几个月,顶多就1年,赵国就爆发了沙丘之乱,他就跑到了魏国为官,之后作为魏昭王的使节出使燕国,燕昭王以他为亚卿。
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上将军,赵国也同时以乐毅为相,率五国联军进攻齐国。乐毅率大军大败齐国,5年间,占领齐国除莒、即墨之外的70余座城池,为燕国立下了不世奇功。乐毅也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
不过,燕昭王死后,继任的燕惠王却被齐国使了反间计,在公元前279年,以骑劫代替乐毅为将,要召回乐毅,乐毅怕受到陷害,就跑到了赵国,赵国封乐毅为望诸君,对他比较尊宠,用他作为招牌防备燕国和齐国。
百度上说,在换将问题上没有起用乐毅,是因为乐毅刚到赵国不久,这可又是瞎说了,上边的内容已经说明了,到长平之战时,乐毅已经到赵国19年了,这要是在赵国一直缴纳社保的话,都能领退休费了,这能算“不久”么?
(百科的错误解释)
假设公元前296年,他在赵国被举荐为官的时候,是20岁计算,到长平之战时,他已经是56岁了。虽然春秋战国的时候,也有长寿的人吧。但在长平之战及其后到乐毅去世前,可能他身体也不能支撑再度为将了,毕竟不是谁都可以老当益壮的。据史书记载,他也只是在燕、赵两国为客卿,过着两国转转的斜杠老年的生活了。
乐毅和赵国交情不深
乐毅他们家,先为魏将,后世的人在中山国为将。中山国刚被赵国灭国,乐毅就被举荐为官,不过,在赵国为官不到一年就走了,虽然没有说他多爱中山国,跟赵国有仇什么的,但肯定也谈不上什么感情。之后的十多年,他都是在燕国建立的功绩,即使在约赵伐齐的时候,他出使赵国劝说赵王一起出兵,而为赵相,但是这应该是更多为了他统一指挥五国军队而设。春秋战国时期,跨国兼职为相的例子是不少的。他也不会因为赵国给过他这么个官儿而感恩戴德地为赵国拼死卖命。
在他受迫害之后就跑到了赵国之前,只记载乐毅为赵国做过一次事儿就是在赵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但是在跑到赵国之后基本上没干啥事情,燕惠王不管是忌惮还是为了防止他反水,还让他儿子乐间承袭了乐毅的昌国君封号。
(王羲之《乐毅论》)
期间也有召回乐毅的想法并给乐毅寄书说明(当然也有说法说这个《燕惠王让乐毅书》是后人所做的伪书)。乐毅在给燕惠王的回复中说的是:
”今我仍义先王之恩,虽身讬外国,而心亦不敢出也。“他也表明了不会为燕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效力的态度。所以他也是在燕、赵两个国家都是作为客卿的,属于半退休状态,所以长平之战以及后边的邯郸被围之时,乐毅当然有可能不会出面的。
赵国并未重用乐毅,乐毅就算想救也是枉然
乐毅不救赵,赵国并未重用乐毅也是原因之一。
上文说了,赵国虽然也曾让乐毅为相,但是那只是为了五国攻齐这一件事而已。
“(燕昭王)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这就说明,赵、楚、韩、魏四国的军队打了一半见好就收了,只剩下乐毅率燕国军队继续攻击。
(京剧《将相和》,袁世海饰廉颇,马连良饰蔺相如)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五国攻齐的战争中,赵国军队中,廉颇勇武过人,回国后就被封为上卿。廉颇回国的同年,就有了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和氏璧,以及秦、赵 “渑池之会”的事情。这之后一直到长平之战,大部分时间都是廉颇作为赵军主将东征西讨。更何况,廉颇之外还有马服君赵奢。对于跑过来的乐毅,儿子还在燕国做官。赵国应该是不放心他,所以一直到长平之战,十多年来,啥也没让他干。
并且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燕、赵之间本来就容易互相攻伐,乐毅这个在两国都有关系的人,怎么可能为赵将并且是统帅赵国全部主力呢?
权衡利弊,乐毅也不会自请为将救赵
长平之战后,赵军一下损失45万人,天下震动,而赵国也是元气大伤,上文中燕国的栗腹在邯郸解围五年之后还说,“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就可见赵国受到多大打击了。
自此一直到赵国灭亡,虽然廉颇还能打打燕国,李牧还能强撑一段儿时间反抗一下秦军的进攻。但是此时的赵国,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击退秦军的。在这种情况下,换谁为将也是白搭。只是秦国在这之前也一样着了反间计的道儿(这一段儿历史,反间计简直就是大招啊,谁出谁好使),换下了白起,让王陵为将围攻邯郸。即便如此,赵国还是要靠魏国 信陵君窃符救赵,和楚国的军队一起援助赵国,才延缓了赵国被灭国的进程。
因此,就算前边说的三点都能解决。以乐毅这么聪明的人,估计权衡一番,也不敢接下统领赵军解邯郸之围的事儿。
综上所述,面对赵国生死存亡,退休了,和赵国双方都没啥感情的乐毅是不可能管风险极大的赵国事儿的。
中石油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中石油公司已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什么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暴跌,按道理应该是最大的收益者,石油公司却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对于这个问题确实很多人无论如何都想不通。
透过现象看本质。
1.石油在可预见的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它的产量的稀缺性,对工业的重要性,注定了石油仍将属于卖方市场,话语权主要掌握在产油国手中。
2.正如基辛格说的那样,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石油是美国控制和称霸世界的战略工具,是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撑。美国可以通过随意控制石油的涨跌来勒索世界,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3.我们虽然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话语权和定价权都不在我方手中,随时可以卡脖子。实际上,在所有战略物资中,我国在石油领域是最被动的,据最新数据披露,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仅够维持一个月,战略短板十分明显。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局势诡异。
1.随着美国疫情失控,成为全球的“震中”,美国的经济也正陷入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美国正通过疯狂印钞、肆意修改游戏规则等一切极端手段来收割世界。Z行原油宝事件就给大家敲响了警钟,这是金融战争,标准着美国正由原来的温情脉脉剪羊毛进入血腥围猎阶段,几大石油公司的原油期货、海外石油资产都暴露在危险之中,成为华尔街金融大鳄的猎物。我国几大石油公司已经在内部开会,要求做好迎接至暗时刻的思想准备。
2.当通过疯狂印钞、肆意修改游戏规则等极端手段都无法渡过危机的话,战争冒险就会摆上台面。通过战争逆转石油价格,促使美元回流美国,向无辜百姓倾泻军火……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战争的警报声已经越来越响。
当通过战争等各种极端手段完成危机转嫁和暴力收割后,美国的经济又会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届时,美国又会收起鹰爪、镰刀,看着刚刚长出的韭菜嫩芽和满地跑的小羊羔,露出温情脉脉的一面。
决定人类生死存亡的到底是道德还是法律
决定人类生死存亡的到底是道德还是法律?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不当请指教。
人类始初以来,恐怕是以道德为原则,也就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是以道德为准。祖训家道都是从道德层面体显出来的,从小教育儿孙,尊祖守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要有儿孙违范了族规,族里人就会清除,免遭牵连。所以说道德有最高的自我约束力。也就是生命力最强的属道德。
法律是道德的衍生品,从各个方面具体划分细则,也是人类在社会上活动的最低极限。也是统治阶级有力的行动准则。不论什么人,触范了法律,统统治罪。所以说,法律是底线。任何人犯不的。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道德与法律并存。
大家认为:普通人没经过训练,在生死存亡之际,能不能拿命在20分钟跑完5公里
不能,因为拼命不是万能的。
普通人长时间没有训练,多数人压根跑不了5公里。并且在应激情况下,会一开始全力奔跑,多数人200米就筋疲力尽。假设懂得匀速跑,且能跑下来5公里,一般人需要25分钟到40分钟。
在跑圈,5公里20分钟是一个分界线,也就是4分配速,如果能跑完马拉松,就是3小时内的成绩,妥妥的业余大神水准。
不经过训练,普通人拼命也无法逾越5公里20分钟的线。
装修建材行业是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不致于这么夸张,哪里可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
市场需要还是很庞大的,只是精装房冲击,导致零售市场受到了影响。
先别说生意不好做,毕竟还是有不少人赚钱,大环境无法改变,只有多想办法引爆我们的小宇宙,增强竞争力。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房子的销量就能看得出来,就拿今年前9月来说吧,9个月时间,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11亿平方米,只比去年同期下降0.1%,但是住宅销售面积增长了1.1%,这些房子卖出来,都是要装修的,或者已经装修好了。都是需要家具、建材的,这不就是庞大的需求嘛!
从统计数据看,9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类值为189.9亿元,同比增长4.2%;1-9月,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类值为1449.1亿元,累计增长3.6%。
也是小有增长嘛!
再看出口情况,包括家具、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陶瓷制品和纺织制品等4类家居行业相关产品放到一起算,累计出口额1.16万亿元。
其中,陶瓷产品的增速继续,家具、纺织品、灯具照明产品累计出口增速有所下降,只是增速有所下滑,但大部分还是小有增长。
但这个总量已经非常大了,1万多亿,想想看,能养活多少企业。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建材行业的需求确实下滑了,比如瓷砖,有就些下滑,但总量还是非常大。另外,就是替代品快速崛起,比如马桶,传统的马桶需求在下滑,但智能马桶的销量在增加;机械锁需求量有所下滑,但智能锁的出货量已经向1000万套看齐。
为什么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寸土必争,它关乎生死存亡吗
克什米尔,确实关乎生死存亡,这块地方,就是把巴基斯坦打死也不会让出来。
印度人以为自己强大了,以为自己可以通过各种压力,让巴基斯坦退步,甚至完全让出。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巴基斯坦对于克什米尔寸土必争,不犹豫,会拼命。
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
克什米尔,是位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中间的一块区域。
目前所说的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是指巴基斯坦和印度控制的区域,其中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
说“巴控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这一点都不过分。
如果这片区域被巴基斯坦丢了,那么印度就会占领几乎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印度占领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巴基斯坦又有什么坏处呢?
一是印度会占据有利地势。
大家都知道,印度有个不切实际的大国梦,试图称为南亚次大陆唯一的大国。现在,锡金已经被他们收了,孟加拉从巴基斯坦那里独立出来了(现在很依赖印度),而不丹和尼泊尔,基本上没什么威胁。只有巴基斯坦,还在那里硬扛。因此,印度人对于获得巴基斯坦的渴望非常强烈。
如果克什米尔全部被印度占领,印度在克什米尔就会形成对巴基斯坦的强大冲击,如果布置各类导弹在此,将会对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造成巨大威胁。
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从克什米尔向下冲击巴基斯坦,会取得巨大的收获,甚至会很快攻克伊斯兰堡。
二是如果克什米尔丢了,印度就切断了巴基斯坦和东边的联系。
如此情况下,一旦反生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只能孤军奋战,其他国家很难给予支援和帮助。
从战争地势的角度看,克什米尔就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
丢不得。
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经济命脉关键点
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哪里?印度肯定是靠不住的,只能靠中国。
从喀什到边境红旗拉普,再穿过巴控克什米尔,经过巴基斯坦腹地,最后到达瓜达尔港,这是一条经济线,这叫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条线太重要了,不仅能促进一带一路整体发展,更能促进巴基斯坦的经济腾飞,目前初步的经济效益已经显现,假以时日,这中巴经济走廊,绝对会成为南亚的“黄金线”。
(瓜达尔港)
而这么一条重要的经济路线,穿越了巴基斯坦全境,这是绝好的发展机会。无需质疑,这会让巴基斯坦完全腾飞。
这条经济走廊,最关键的一段,目前是在“巴控克什米尔”。
如果巴基斯坦把“巴控克什米尔”丢了,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了,再没有崛起的机会了。
(瓜达尔港)
巴控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线,也是巴基斯坦的经济线。
这样重要的地方,实在不能丢,丢了这个地区,经济会停滞甚至后退,最重要的是,丢了巴控克什米尔,可能会把巴基斯坦也丢了。
名将之间的对决,关系到数以万计人的生死存亡,历史上有哪些这样的战役
老战争电影《挺进中原》不知有多少人记得?剧中敌酋“白建业”的原型就是白崇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引发敌人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的震动,个别胆小的富商甚至开始南迁了,而原本负责“进剿”的“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率领23个整编旅又师久无功,常凯申终于坐不住了,1947年11月初亲自致电白崇禧,请他主持大别山的战事并特别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
是年12月初,白崇禧(字健生,所以有建业的虚拟名字)亲自坐镇九江,指挥16个整编师33个整编旅的庞大兵力发起进攻,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两大名将的对决就此展开。南京方面赋予了白崇禧极大的权力,他有权指导豫、皖、赣、湘、鄂五省的地方政府工作,指挥围绕大别山区部署的所有正规军,节制五省的保安团队和水陆警察,甚至由空军第四军区在汉口设立了专门的作战指挥所负责空中侦察和掩护。
白崇禧部署各路人马以两到三个整编师为“一坨”齐头并进渐次推进,同时祭起了当年围剿红军的手段,对大别山根据地实施了残酷的“三光政策”,气势汹汹而来。这一时期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最艰苦的阶段,在敌人重兵疯狂的进攻下,我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部队伤亡亦较大,战斗过程无须赘述,通过野战军的兵员数字统计就可以看出残酷程度。
1947年7月,野战军南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时,各部人员统计是:杨勇第一纵队32357人,陈再道第二纵队31000人,陈锡联第三纵队26468人,王近山第六纵队26322人,野司直属队6370人,总兵力为122517人。
而在奋力破击白崇禧围剿的1947年底,野司上报军委的兵力统计已经大幅下降:第一纵队23000人,第二纵队19000人,第三纵队24000人,第六纵队22000人,野司直属队3000人,总兵力约91000人,整个野战军减员达到31517人。
为了增援刘邓部队的反围剿作战,军委紧急命令晋冀鲁豫军区留在中原地区的第十一纵队、第十二纵队迅速南下大别山。由李先念亲自率领的增援部队在华野十纵的协助下,护送大批弹药、粮食、药品以及晋冀鲁豫军区征集的新兵、伤愈老兵,顺利到达大别山区与刘邓会师,使野战军主力达到六个纵队,在兵力上终于可以与“白建业”一较长短了。
面对严峻的军事形势,“军神”刘司令员针锋相对提出了“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的战略方针,即利用敌人重兵围拢在大别山区而外线空虚的的弱点,果断命令主力一纵、新锐的十一纵、十二纵向敌后广大地区出击,开辟桐柏、江汉等新的解放区。老电影《挺进中原》、《小花》都是以这些战史为素材的(小花是描写桐柏军区的战斗故事)。
同时以二纵、三纵和六纵继续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迫使白崇禧首尾不能相顾,在此期间野战军司令部一分为二,刘司令员率领“后指”北渡淮河配合华野、陈谢兵团作战,邓政委率领“前指”在大别山与敌周旋。至12月底各纵队完成了战略展开,出击外线的三个纵队横扫皖西和鄂东的敌地方保安部队,解放20余座县城。
白崇禧只好从围剿大别山的部队中抽出人马去救援上述地区,晋冀鲁豫野战军各部则在运动中分头歼敌,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刘邓大军在内线和外线均取得了重大胜利,还开辟了若干新区,共歼敌11万余人。与此同时,逐鹿中原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兵团发起了更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常凯申又不得不抽调白崇禧“九江指挥所”作战序列内的整11师、整85师投入其他战场。
至1948年初,敌人围攻大别山的计划彻底破产,名将对决水落石出,白崇禧黯然返回武汉,恼羞成怒之余,将一腔怒火全赖在常凯申瞎指挥上,从此下决心不再合作而专注拆台。
1948年2月末,为在中原地区与国军进行战略决战,野战军留在内线的三个纵队全部转出大别山,此时的兵员统计是:第一纵队15363人,第二纵队11627人,第三纵队15384人,第六纵队14280人,加野司直属部队和留下的一批地方部队,总数已不足70000人。
然而野战军干部战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刘邓大军血染大别山,吸引了敌人在黄河与长江之间超过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为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兵团大量歼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战机,彻底改变了中原战场的局势,也把全国战局从战略防御带入全面反攻。
50000多的伤亡数字虽然冰冷,但足以体现为实现伟大的战略转折,刘邓大军所付出的艰难困苦和英勇牺牲,半年之后,淮海战役打响。
中国武术是否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唯有表演时还有一些观赏性)
好的回答,谢谢邀请!中国武术不能达到生死存亡的境地,只能发展到中国体育武术参赛运动项目。这是中华民间传统风俗。因为中国武术发端原始社会,远古时期,人类祖先为了生活和自卫,在狩猎,觅食和抵抗凶猛动物的原始生态环境,形成了空手和借用简单的刀具进行了格斗和扑杀的武术技能,为了自缷和谋生所需的生活,熟练掌握了拳打脚踢,翻身跳跃的武术技术,后来武术20世纪初在社会上普遍使用,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创建了(中华武术协会)的组织结构,终于创建了/上海中华武术会)开始为社会公众所认可。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
说起来,在战国后期赵国能称得上是生死存亡之际的战争,无非就是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
然而在这个时期,李牧在朝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李牧具体生活在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时期,被赵王迁害死,最辉煌的时期并不是在赵孝成王时期,而是在赵悼襄王时期。
(战国四名将之一的李牧)
而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都发生在赵孝成王初期,这个时候李牧在赵国的职务很低,而赵国也不缺乏名将,前有赵奢,后有廉颇,就连乐毅的儿子乐乘当时也在赵国,可以说,赵国并非没有良将,赵孝成王选择赵括为主帅并非是赵国无良将,而是赵孝成王挑花了眼,不知道用谁了。
那么长平之战的时候,李牧什么处境呢?在北方抗击匈奴,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李牧在北方大权独揽,掌管当地的税负全部用来发展军事,因此实力很强。
据《史记》中记载,李牧在北方经过数年防守,最终以15万人战败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再次入侵。
(李牧抗击匈奴)
史记上,这是以结果为导向,如果以过程为导向的话,就不是如此了,李牧被赵惠文王派往北方的时候,不过是驻守一个地方而已,据资料记载,李牧当时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兵,你说几头牛够多少人吃的,从这句话就可以得出,当时李牧的兵马并不多。
李牧是在取得了当时的经济特权后,开始逐渐发展军队的,在军队训练完成之前,李牧采取的是“能而示不能”的战术,就是坚守城池,先拖垮匈奴,然后再跟其进行战略决战。
在坚守的阶段,不但匈奴认为李牧胆怯,就连赵军也认为李牧怯战,可以说,在战略决战之前,李牧也是饱受争议。
所以,长平之战的时候,北方匈奴隐患未除,可用军队少;李牧在朝中影响力低下,口碑不好;赵国也并不缺乏将领,一拽一堆。
(廉颇)
我们再来看李牧的战绩,李牧在前期北方对抗匈奴最佳战绩就是以15万人击败匈奴,而这一次时间应该是在长平之战后,所以,真正当李牧有能力的时候去支援赵国的时候,邯郸之战都已经结束了。
再来看赵国的地图和战国时期的形势来看,赵国北方有匈奴,东方有燕国,这都是需要常规军队的驻扎,不可能随意调动的,在长平之战时,匈奴来势汹汹,李牧当时很可能根本就没有15人人,而是常规的几万人,把这几万人调入长平也无济于事。
燕国和秦国本身就是盟友关系,在邯郸之战后时候,燕国还要从背后插刀,由此可见,赵国其他各路军队并不可能全部调入西线对抗秦国,赵国也是四战之地,不能顾此失彼。
(赵国中期巅峰时期的赵国)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长平之战不是输在军队人数上,恰恰是因为调动的军队太多导致粮草供应不上,假如赵国能够供上粮草,按照廉颇坚守的战术,未必会被秦国败的如此之惨。
正是因为坚持不下去,赵国才换赵括与秦军寻求决战,故才有此大败。
总之,战国的事情因为牵扯的事情太多,往往导致事件也很复杂,我们研究战国历史,大多也是根据相关的史料做出推测,主观臆断也是经常有的,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经常说的那样,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