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避三舍的启示

退避三舍的启示(1个成语“退避三舍”是如何奠定了春秋时期一代霸主的地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4 08:57:15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1个成语“退避三舍”是如何奠定了春秋时期一代霸主的地位

当年,晋公子重耳承诺楚成王将来兵戎相见,晋国“退避三舍”。从历史记载来看,楚成王未将尚在流亡中的晋公子重耳的承诺放在心上。晋文公一方面激怒楚军,另一方面在晋楚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以兑现当年承诺为由令楚军不知所措,最终战胜楚国。

晋文公不愧是政治高手,败楚国,并献俘于周天子,借以扩大战胜楚国的“国际影响力”。

关于“退避三舍”的来历,以及过程,请继续阅读:

1、楚成王三十五年,晋公子重耳流亡途经楚国,楚成王准备以诸侯之礼招待他。晋公子重耳十分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一再拒绝接受楚国的高规格礼仪。据记载:“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认为,这是上天眷顾,以“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劝谏晋公子重耳盛情难却。最终,晋公子重耳以“以客礼见之”。楚成王厚待重耳,晋公子重耳却表现的十分谦恭。

会见中,楚成王说:“您有朝一日回国即位,打算用什么来报答我们楚国呢?”重耳回答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您什么都不缺,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您。”楚成王说:“即使是这样,您总得给我一些报答吧?”重耳说:“如果将来不得已,我们兵戎相见,晋国甘愿为楚王‘退避三舍’作为报答。”

楚国大将子玉听说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表示:“楚国如此厚待晋国公子,而今他却出言不逊。末将恳请我王,杀了晋国公子。”楚成王说:“晋国公子品行高尚,即使离国多年仍是大批国家栋梁之才紧随左右,这是上天的安排,我们楚国怎么能够逆天而行,对晋国公子做出诛杀的事情呢?这种不好的话不要轻易说出来。”

2、晋文公五年,楚国又包围宋国,宋国再次向晋国发出了告急请求。

此时,晋文公特别纠结,若救宋国,一定会与楚国为敌。当年晋公子重耳流亡楚国时,楚国曾经大施恩惠。可是,宋国也曾经有恩于晋公子重耳,也不能见死不救。

正当晋文公为左右为难的时候,大夫先轸分析了当前形势,又将晋文公四年“攻曹、卫救宋”计策献给了晋文公,既避免了与楚国正面为敌,也可以解救宋国,还能再次教训曹国、卫国,可以说是三全其美。《史记·晋世家》记载了先轸操作思路“执曹伯,分曹、卫地以与宋,楚急曹、卫,其势宜释宋”,即晋国出兵曹国、卫国,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壮大宋国,以此刺激楚国。如此一来,楚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必须放弃攻打宋国。

面对晋国来势汹汹攻打曹国、卫国,楚国君臣也不是无能之辈,已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得明明白白。

楚国大将子玉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我王对实在是太谦让晋国了。今天情况是这样的,晋国十分清楚楚国与曹国、卫国关系密切,却有意攻打曹国、卫国。这是明摆着是在藐视我们楚国,有意轻视我王。”

楚成王却回答说:“晋侯在外流亡十九年,忍受了长期的艰难困苦,最终才返回晋国即位。只有尝尽了艰难困苦,才能够了解百姓疾苦,才能善待他的臣民。这是上天在帮他,挡都挡不住。”

大将子玉仍坚持出兵,不能任由晋国妄为,并表示:“非敢必有功,愿以闲执谗慝之口也”,即不求有功,但求止住闲言碎语。

楚成王对子玉不听劝告,坚持出兵抵抗晋国的请求很生气。最后楚成王只给了子玉很少的一部分军队。于是,子玉派宛春出使晋国,告诉晋国,放了卫侯,并停止对曹国讨伐,楚国也不再攻打宋国。

晋文公采纳大夫先轸建议,囚禁楚国使臣宛春于卫国,同时,私下答应恢复曹国、卫国,并让曹、卫两国派使者通知与楚国断交。

晋国的所做所为彻底激怒了楚将得臣,并带兵攻打晋军。奇怪的是晋军不但没有迎击楚军,反而后退。

晋国军官很不解,问道:“我们为什么退兵呢?”晋文公说:“当初在楚国时,我已经与楚国有约在先,交战时‘退避三舍,怎么可以违约呢?”

楚军不明白晋军为什么要撤退,担心其中有诈,也想撤退,大将得臣却下令不许撤退。后来,宋公、齐将、秦将也率兵前来,并与晋文公大军一起驻扎在城濮。结果四国联军与楚军交战,楚军大败。楚将得臣带着残兵败将逃走。

郑国闻听晋国战败了强大的楚国,墙头草的本性立即暴露出来。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初,郑助楚,楚败,惧,使人请盟晋侯。晋侯与郑伯盟。”

晋文公把联军在与楚国交战中俘获得楚军俘虏奉献给周天子。周天子派王子虎宣布晋文公为霸主。《史记·晋世家》记载:“献楚俘於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

退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懂得“退避”道理的时候,我们已经被生活的锉刀磨钝了棱角,使我们的处世变得圆滑而老道。

具看“退避”所包含的几层含义:

一、退出,离开。

如你进入某公司一段时间后,在这里没有你的用武之地,或你要竞争的地位别人能力比你强,你就应该尽早退出,另谋发展。

二、后退,躲避。

这一层含义主要用于战争。如“退避三舍”成语故事。“退避”是为了避其锋芒,保存实力,为了更好的“进功”。当然,商业竞争有时也要善于退避。

三、犹退让,谓不以人争。

这层含义就是我们要学习“忍”。当然,该忍则忍,不能“忍无可忍”。

四、犹回避。

这层含义我们在古装电视上看得太多了。不懂回避,轻则挨板子,重则掉脑袋。

总之,“退避”的道理,不是别人给你说就能完全体会的,必须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慢慢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