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朱棣的陵叫长(chang)陵,不叫长(zhang)陵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太宗朱棣的陵墓在北京昌平,名为长陵。
明朝的皇家陵墓有些复杂,一部分是在凤阳的祖陵和皇陵,分别埋葬着朱元璋的祖辈和父亲。另一部分是在南京的孝陵,埋葬着朱元璋、马皇后和皇太子朱标。更大的一个部分就是在北京附近的十三陵,埋葬着明太宗朱棣及以后的明朝皇帝。
在北京的十三陵中,为首的就是明太宗朱棣的陵寝,长陵。关于长陵地址的确定,《万历野获编》中说得比较细致。
永乐五年七月,四十六岁的徐皇后在南京病逝。此时明太宗朱棣已经决定迁都北京,认为自己未来的陵寝不能选在南京,所以徐皇后一直没有安葬。
这期间,在北京周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址,朱棣很着急。当时的礼部尚书赵羾请了一位名叫廖均卿的江西术士,精通地理,看好了北京西北的昌平的一座山,名为黄土山。永乐七年五月,朱棣亲自前去察看,又参考了其他高人的意见,最终确定在这里修建山陵,并把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
此后开始营建陵墓,主持这项重要工作的人名叫王通,是朱棣的爱将王真的儿子。此时王通是武义伯,岁禄一千石。当时的工程非常急迫,工程量又大,征用了大批的工匠,朱棣自己也亲自到场,几个儿子也会过去看一看。
到了永乐十年,陵墓初步完成,王通也进爵为成山侯,岁禄增加了二百石。后来到了明宣宗时代,就是在这位王通的手里丢掉了安南。
天寿山的陵墓建好之后,徐皇后的灵柩从南京起运,经过三千里的长途运输,最终葬入天寿山的墓穴,陵墓也被正式命名为“长陵”。
在这里,长应该读为(chang),而不是(zhang),其中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体现的是朱棣本人的意愿。当初朱元璋把自己的山陵命名为孝陵,是希望提倡孝悌。同样,朱棣把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是希望明朝的江山能够万代长久。所以在确定陵号时,也要有长久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驾崩,时年六十五岁,葬入长陵。
在这方面,朱棣的作法和父亲朱元璋一样,当初马皇后死后,先葬入孝陵,朱元璋自己死后再与马皇后合葬。朱棣也是先葬皇后,并确定陵号,自己合葬。
以后的明朝皇帝就不是这样了。朱棣的儿子明仁宗,陵号为献陵,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用来区分而已。
古代的君主死后,有谥号和庙号的分别,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尊谥为高皇帝,庙号太祖,陵号为孝陵。而朱棣的谥号为文皇帝,庙号为太宗,陵号为长陵。也因此,明代的文献中在提到朱棣的时候,可以称他为文皇帝,太宗,也可以用长陵来代表他。
南京 秼陵怎么念
题主,有错别字。秣陵,mò líng。
秣陵街道地处南京市江宁区中部,东隔秦淮河与湖熟相望,西与谷里接壤,南濒禄口,北与开发区、科学园两大园区相互交织,是江宁城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和经济中心。全区十个街道,秣陵与六个街道交界接壤,共计25个社区,面积18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100人、户籍人口134812人。在全区处于第一方阵,在全市排名前十强,多次荣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发展杯“、“和谐杯“、“富民杯“金、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