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有凤来仪”的典故是怎样的,和其有关的成语还有哪些
有凤来仪,读音yǒu fèng lái y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有奇异美丽的神鸟凤凰来相配,形容极为高贵、神奇和绝妙。
相关神话故事
千古神女弄玉吹箫有凤来仪
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在她生的那一年,有人献上玉璞一块,经能工巧匠雕琢成碧绿的美玉。在小女孩百天的时候抓周,什么东西都不要,单单取那块美玉来玩。怎么让她放手都不放,因此穆公给她取名为弄玉。
弄玉慢慢的长大,变得越发的漂亮聪明。她特别喜欢吹笙,可是说来奇怪,她吹笙是无师自通,而且吹出来的音乐无比的动听。秦穆公让能工巧匠把那块碧玉雕成玉笙,每当弄玉吹起来的时候,就像凤凰鸣叫那么好听。穆公最爱弄玉,给她筑楼建馆,楼曰“凤楼”。楼前又搭高台,叫做“凤台”。
在弄玉长到15岁的那一年,穆公想给她找一个佳婿。弄玉知道后就对穆公说,“女儿曾发誓,能做我丈夫的必须会吹笙,要能和我唱和,不然宁死不嫁。”于是穆公让人遍访全国,楞是没有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
有一天晚上,弄玉一个人在凤楼上卷帘斜坐,皓月当空、天宁宇静。弄玉一时兴起,吩咐丫鬟焚香取笙。弄玉依着窗户慢慢的吹起,声音清越悠扬,飘入天际。忽然天边微风徐徐,似有应和之声,渐远渐近、飘飘扬扬。弄玉心生奇怪,停声静听,那应和的声音亦停止。弄玉独揽朱栏迎风而眺,凤台上空空如也,只有月光撒了一地。
弄玉若有所失,独自一人发呆到半夜。月沉香消,弄玉把玉笙放置床头,恍惚间进入梦乡。梦到西南方天门大开,飘出朵朵五彩祥云。说完,从腰间拿下赤玉做的萧,倚栏而吹。那彩凤随着箫声翩翩起舞,引颈高鸣。凤鸣声与箫声唱和相应,如天籁一般。
弄玉被这奇乐弄的深思迷茫,不觉间问那男子“这是什么曲子啊,我能学么?”
那美男答道“这是华山吟的第一弄。若成婚姻,还怕学不会?”说完,径直上前拉住弄玉的手。
弄玉猛的一下惊醒,原来竟是南柯一梦也。
第二天早晨,弄玉把梦里的事告诉秦穆公,穆公当即派孟明(百里奚的儿子)到大华山寻访。孟明到大华山脚下,问砍柴的樵夫,果然在山顶上住有一人。从七月十五日到来,自己搭屋结庐。每日不灶火饭食,只有晚上的时候下山喝酒,每夜对月吹箫。
孟明想这一定是他要找的,于是上山。果真见到那人,奇男子姓萧名史,谈吐不凡。孟明讲清来意,随即拉萧史回宫复命。
穆公坐于凤台之上,见萧史长的眉清目秀,仪表不凡,心中暗是喜欢。问他“听说你萧吹的非常好听,先生可会吹笙啊?”
萧史对曰“臣只会吹箫,不会吹笙!”
穆公叹曰“唉,可惜啊。我女儿只嫁给会吹笙的。笙箫不是同一种乐器,看来你不是我的佳婿啊。”
穆公想让萧史告退,弄玉急忙派丫鬟来给穆公传话“笙箫本是同类,他既然善萧,哪里有不试试就放他走的道理啊。”
穆公命令萧史吹箫。萧史取出赤玉萧,玉色温润,红光耀人夺目,真是稀世珍宝啊。才吹一曲,清风自习习而来。吹至第二曲,彩云聚合。吹到第三曲,白鹤展翅高空,孔雀翱翔起舞,百鸟和鸣。
弄玉在帘内看的真切,心中窃喜“这就是我夫啊!”
穆公也非常高兴,见弄玉有意,便对萧史说“寡人有爱女弄玉,颇通音律。我今天欲把她嫁给你,你可愿意啊?”
萧史连忙下拜“我本是山野村夫,怎敢高攀。”
穆公哈哈大笑“我女儿曾经有誓言在先,又有八月十五的梦境征兆。此正是天作之合,你不必再推辞了。”
穆公随即叫史官选良辰吉日晚婚,史官说今日中秋正是大吉之日。于是当夜大摆宴延,送萧史弄玉到凤楼成婚。
萧史本名萧三郎,是上帝派往周去整理史籍的神仙,因在周对史籍有功,又被人称为萧史。萧史与那弄玉每日在凤楼中吹箫弄笙,好不和睦快活。弄玉每天跟萧史学吹箫,也学导气之术,渐渐的可以不食烟火。
日月如梭,一晃萧史与弄玉在凤楼就生活了半年多。一天夜半,萧史弄玉在月下萧笙齐鸣,正在高潮之时突然有龙凤从天而降,集到凤台。萧史说“我本是神仙,因为与你有夙缘,所以下界结尾婚配。如今夙缘已结,人间不可久留,你我当返于天庭。”
萧史说完即带着弄玉乘龙跨凤,穿越祥云直飞而去。成语中的“乘龙快婿”就是从这里来的。
说点后话。第二天,穆公知道了这事之后非常的茫然。自己叹气道“人家的都说有神仙,今天看来是真的。假若有龙凤来迎接我,我还要这山河干嘛。”从此秦穆公便远离国事,一心修炼。
三年之后,穆公在凤台上看月亮,突然想起了弄玉。可是弄玉箫史之事尚不可信,况穆公乎?只是人间有这“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优美传说流芳千古,足以!
如何理解女婿中的‘’婿‘’字
女婿中的“婿”,最初含义是丈夫;同时包含“有才智”的夸奖尊敬之意;然后扩展到“女婿”——女儿的丈夫。
一,所有文字,都脱不开如下的产生顺序——先有某个事物;人们需要表述这个事物,于是有了相应的语言;然后为了记录,才有了对应具体语言的文字。女婿的“婿”肯定也如此——先有社会关系中的这种亲属关系;再有了表述这种亲属关系的语言,发音是“xù”;然后才有了和这个发音对应的文字“婿”。汉字是由最初的表意文字发展而来,所以,除了在发音上与其对应的语言一致之外,还表达和显示着相关的语意字义,从而携带着很多历史和文化的痕迹。“婿”便如此。 二,周初的时候,女子的丈夫称为“士”。《诗经.氓》,讲了一个女子和一个看起来敦厚老实的男人“氓”的故事,从谈婚论嫁到结婚三年的变化。《通释》注曰:女子“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士者,夫也”——丈夫称“士”。按照孔子的说法,“士”,一般具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等优点。所以,女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士,包含着对夫君的高度尊敬。
三,后来,丈夫的称呼从“士”变为了婿,曾经写为“壻”,读为“细”。这大约是因为“士”与“壻”一声之转,“士”更多被用来表示有知识有修养的君子,且“士”与“仕”通假——和当官有关,于是新造一个发音相近的“婿”表示丈夫。所谓“夫壻”由此而来。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录了“壻”字,他解释说:“壻,夫也。从士胥。”壻是形声字,“士”为形旁,表意——即表丈夫的含义,又表尊敬之意。胥表声,但也包含表意成分。段玉裁说,胥是諝字的省略。许慎说,“諝,知也”,表示有才智。为什么諝可以省略为胥呢,因为在《周礼》、《诗经》里,諝都假借为胥——这两个字可以通假互换。因此,壻里的胥这部分,既表声也表意。 四,五代的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很有成就。关于“壻”字,他也说:“胥,有才智之称”。不过他还接着说:胥“又长也。壻者,女之长也”——丈夫是妻子的“领到”。他这个观点,来自《尔雅》。这是与《说文解字》同时的一部词典和类书。《尔雅》的第四篇叫《释亲》,是中国最早研究亲属关系的著作。它列出了一个总表,详细记录了秦汉以前社会的亲属称谓和关系。其中,已经明确包含了男尊女卑思想,这应该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体现。
五,有人说,《说文解字》收录了“壻”字而没有“婿”字。这不对。许慎在“壻”字条目里,把“婿”作为异体字收录其后。许慎说,“壻或从女。”段玉裁解为:“以女配有才知者,为会意”——婿是会意字,所表示的仍然是“諝”的“有才智”含义。 六,“壻”或“婿”怎么从丈夫变成了女儿的丈夫呢?《尔雅.释亲》曰,“女子子之夫为壻”——“女子子”是说“子辈的女子”,就是女儿,她们的丈夫称为壻。《释亲》还说:“子之妻为妇”——媳妇或儿媳妇。《尔雅》成书于东汉。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壻”已经指女壻了。《左传.文.十二年》:“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壻也”——赵国一个侧室生的儿子叫穿,是晋国国君的女壻。陆德明《释文》注曰:“壻音细,俗作婿”。后来,女壻逐渐多用——《汉书.王莽传》说,王莽任命孔光的“女壻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再后来,女婿成为常用——杜甫诗曰:“门阑多喜气,女婿近乘龙”。“乘龙快婿”和“东床佳婿”,都说的是女婿而不是丈夫了,也少有人称丈夫为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