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写《陋室铭》的刘禹锡的“锡”应该读“赐”对吗
入乡随俗,连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教育部都明确规定一切都可以按现代汉语的读音来,为什么一个古人的名字你去跟他较真?
当然,从其名和字可以明确得知,“锡”就是“赐”的通假字,《说文解字》:“锡者何。赐也。赐者、与之通称。”“禹锡”就是大禹的赏赐,所以字“梦得”,梦到大禹然后怀了刘禹锡。但如果你不读作“刘禹xi”,非要读作“刘禹ci”,我估计大部分人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如果文字失去了交流的意义,它还有什么价值?
如果我告诉你,“难兄难弟”的本意不是哥俩都倒霉,而是哥俩都出色,那么你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使用它的本意还是今意?连“How long no see you!”这样不符合语法的中式英语都能够被英语接纳,恰恰说明,语言的本质是交流。
所以呢,管他呢,按现代汉语去读呗!谁敢说你错了,谁就是反对普通话,反对社会进步。如果拘泥于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恐怕就成为现代孔乙己了。
为什么明朝赐国姓为郑而不是朱了
多读读书吧。明朝什么时候赐国姓为“郑”了。你就知道个郑成功吧?给你科普一下,郑成功,原名郑森,其父郑芝龙。南明隆武帝欣赏其才,赐其国姓朱,赐名成功。所以在南明官方,郑成功其实叫朱成功,而且他本人也是这么承认的。郑成功只是民间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