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时候,应该如何取舍)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2 07:24:34 浏览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时候,应该如何取舍

此语出至三国曹操之口,当时曹操取了汉中,张鲁投降,谁知刘备兵出西川前来争夺汉中。蜀中老将黄忠阎颜在定君山斩曹将夏候渊,又被蜀将张飞夺了亙口关,大败曹军。

曹操郁闷,吃饭时看到盘中鸡肋,不由想起汉中战事,进不能取胜,退又恐被耻笑,大军只能扎营汉中空耗粮草,汉中战事恰如盘中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这时军中请示夜间暗号,曹操看着盘中鸡胁,随口便说出“鸡胁“二字为夜间军中暗号。

杨修听到夜间暗号是“鸡肋”二字时便收拾行装。人问其故,杨修答:“鸡肋,会之无肉弃之有味。故知丞相将不日退兵。”曹操听说此事,恨杨修猜中他的心思,便以扰乱军心为名杀了杨修。谁知再战再败,被魏延一箭射掉两颗门牙,只的退兵。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要当机立断,不要为了那一点昧道而在无肉的骨头上浪费宝贵的时间。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

“食之无味”。

原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翻译: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来形容”鸡肋“,到了现代,常用”鸡肋“形容没有多大用处又不舍得扔掉的东西。凡用“鸡肋”一词,并不是对之持相当之贬义,因为“鸡肋”不同于“垃圾”,毕竟有其相当值得“不弃”的地方,只是的确无甚“不弃的价值”而已。

扩展资料: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出处典故: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

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曹操知道了这件事,曹操以蛊惑的士兵的名义砍下了杨修的头。

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藉其亲属。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

杨修,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准确迅速且敏捷的,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

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出联(845)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如何对下联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