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对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怎么看
- 怎么看待企业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 为什么把无为而治的思想称为“黄老学说”老指老子,黄指谁呢
- 在中国历史上有上百位皇帝,你认为哪些皇帝执政的理念是无为而治
- 圣人是真的无为而治吗
-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辩证看待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 无为而治适合今天的社会吗
- 汉朝初期为什么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 无为而治,圣人思想的标准是什么
-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
你对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怎么看
答: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古代的哲学思想。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为,而是要顺应事物的内在规律而为,这个内在规律就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谓“道”之所在。所以老子告诫统治者要掌握事物内在规律顺势而为,顺其道而治之则可:民安,心安,社稷安,天下可安耳。这也就是老子无为而治哲学思想的精髓之处。
怎么看待企业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经典思想。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核心内容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从道出发,因地、因人、因势、因需、因运向各个方面发展。无为而治的内涵是发展的、变化的、对立统一的、螺旋式上升的。当代许多企业把无为而治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成为当代企业管理成功的奥妙之一。一是以“治大国如烹小鲜”之道管理现代企业;二是“无为而治”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要求,按照“道”的无为思想提高领导者素质;三是无为的用人之道,创造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
无为的核心是讲奉献,无所欲求。无为的结果恰恰是有所作为。通过无为而治的精神,促进现代企业的“无不为”,实现以员工发展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
为什么把无为而治的思想称为“黄老学说”老指老子,黄指谁呢
答:“春秋”时期,“百家争鸣”,酿成“战国”,秦以“法家”治国,老百姓苦不堪言,秦也“二世而亡”。
汉初,为了与民休息,选取“道家”的“无为而治”、“抚民以静”,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文景”两代皇帝,为使其他各家服贴,便拉“黄帝”出来,当作“虎皮”。
“黄帝”,乃是中国的“人文初祖”,其他各家,果然没敢再提反对意见,从而,“文景之治”国力大增,“太仓”中粮食吃不完,至于“陈陈相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上百位皇帝,你认为哪些皇帝执政的理念是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兴起于汉初,刘邦白登失败后,不能反击,吕雉被冒顿戏弄,仍要乞怜,就在于中国没有足够的兵源与财源。道家学派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对人民不加干涉。好像树苗,不必每天往上拔它,它会自然茁壮。这个学说被宰相曹参接纳,并付储实施。
刘盈继位后曹参把道家学派清静无为的学说,用到复杂的政治现实上。他一切都依照着萧何所订的规章制度行事,不作任何改进,凡向他建议改进的人,他就请那人吃酒,吃得酩酊大醉,不能开口才罢。曹参的这种态度引起刘盈的不满,责备。曹参就问刘盈,你的才能比你父亲如何?刘盈说不如。曹参又问,我的才能比萧何如何?刘盈说,似乎也不如。曹参说,这就对了,他们两位订下的法令规章,我们这些不如他们的人,岂可自求表现,随意变更,刘盈只好支持他的做法。
刘盈逝世后,经过争斗亲王刘恒继位。刘恒是道家学派的拥护者,他从李耳思想中,接受三个训示:第一,仁慈;第二:勤俭;第三: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不要去做。刘恒的性格加上政治信仰,使他真的做到了这三点。在他在位期间,废掉了割鼻断足的酷刑,对贵族尤其特别安抚,八十岁以上的人都有赏赐,并经常免除全国田赋。刘恒有时候甚至穿草鞋上殿,他最心爱的姬妾慎夫人穿的衣服,不用流行的拖地式,因为拖地所费较多。有一次他想翻盖一个宫殿,预算要一百两黄金,竟不建造。他的儿子刘启继位后,在老母窦太后主持下,继续维持现状的安定。
四十年“无为而治”的结果,是人口大量增加,社会财富也随着大量增加。各郡县仓库,都告盈满。中央直辖仓库,存粮太多,以致发生霉烂。存钱也太多,一直不曾动用,连串铜钱的绳索,都被虫蛀断。史学家称赞此四十年的成绩为“文景之治”,(刘恒号称文帝,刘启号称景帝)。后来驱逐凶奴的战争,大部分军费都是依靠这些年累积下来的丰富储藏。
圣人是真的无为而治吗
是真的:无为者,无所不为也。――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正确解释。弄清楚了,就明白了!
以上,供参考之。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辩证看待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儒家思想精髓是仁,道家思想精髓是和即天人合一,儒道两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思想。它贯穿于我国满长的社会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是中华文明在没有受到外来干扰的情况下源远流长的思想保证。它奠定了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的强大地位,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其他少数民族为辅助的社会发展模式,从而使我国在抵御外部势力侵略时崩发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从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使我们民族香火延续至今,儒道思想功不可没。
无为而治适合今天的社会吗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老子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身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补”(第57章)。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治国理念。
从现今社会“无为而治”本质上说的是投入产出比。“无”是投入成本,类似无穷小;“为”是确定终极目标,投入过程;“治”是预其收益,尽量小的投入,追求尽量大的收益。
巴菲特越有闲趆有钱,把80%的时间花在阅读和思考上。看了巴菲特书,你会发现他的日程表,划掉几乎所有CEO必须完成任务,他如此轻松举止,让事情保持在超级简单化状态。每年只做少量投资,应用80/20法则,专注长期投资。
实质是大有为小无为,貌视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一种经营策略。这就是巴菲特顺应客观“无为而治”
现代企业“无为”是以制度治国。以制度约束人们行为。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輝煌,是管理者的最高层次。
在管理实践中最大特点,制定一系列管理手册,实行量化管理。针对具体项目管理,用数据说话。实现“有为”与“无为”辩证统一。
跨国公司堪称典范,有着周密制度设计,极细致的行为规范。组织管理,出现无边界组织技术,以人为本激励制度。通过信息网络强调速度、弹性、团队化。
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在跨国公司无为管理中遵循规律而为,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随着时代发展“无为而治”逐渐成为当代一种管理哲学。
汉朝初期为什么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汉朝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是国家一穷二白的无奈之策,更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无为而治的背景
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攻灭韩国,正式打响攻灭山东六国,大约经过9年的攻战,于公元前221年消灭齐国,至此秦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集权国家。
众所周知,秦朝以法家立国,实行严刑峻法,建立连坐制,对全国百姓实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大兴土木,毫无节制地横征暴敛、奴役民力,导致全国上下民怨沸腾。
结果,秦始皇刚死没多久,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响推翻秦国第一枪,并在项羽、刘邦等人的共同推进下,于公元前207年推翻秦国,紧接着就进入5年的楚汉之争,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建立汉朝,结束了连年战争。
从上面可以看出,全国百姓不是深陷战争,就是深陷劳役,他们是可不堪言。如果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中间是28年;如果从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到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中间是7年。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全国百姓长期处于战争或被奴役的漩涡,根本没有正常的生活,甚至连基本生存都存在问题。所以,全国百姓疲敝是西汉初年实行“无为而治”的最大现实。
二、无为而治的好处
经过历年的战争,西汉初年人口锐减,全国经济千疮百孔,所以稳定生产成为百姓最大的而且是共同的心声,而无为而治恰好符合百姓最大的愿望和利益。
实际上,无为而治就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全国进行休养生息,加快人口恢复,加快各行各业的生产,先实现物质财富的恢复和增长。
并且对于西汉而言,只有通过无为而治,实现放水养鱼,使全国财富迅速增加,国家才能获取财政收入,才能使整个国家系统逐步运作起来。否则,涸泽而渔只会激发百姓的反抗,国家也就没有立足的根基了。
所以,无为而治符合百姓、符合西汉的现实利益,成为全国上下发展的共同心声和愿望,于国于民都有利。
三、总结
可以说,西汉初年是一个建立在“废墟”之上的王朝,在初创时期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利益就是快速恢复生产,使百姓快速从连年的战争创伤中走出来。显然,无为而治的不干预政策最能激发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百姓和政府的最大利益,是当时最佳的政策。
无为而治,圣人思想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无为而治
老子“弃圣绝智”的思想,认为没有以三纲五常、仁仪礼智信作为道德标准的圣人,以前没有过,未来也不可能有。老子“弃圣绝智”的本质意思是,不要用圣人的道德观去治理国家,不要把人的智慧转换成贪婪自私的欲望追求!所以,老子用“无为而治”来告诉后人,要用规律去治理国家,用规律来“管理”人,实现人类文明的高度自治,保护人的高度自律!
老子推广的是人要遵守自然属性道德,也是人在自然中要遵守人人平等是规律,人人遵守规律保护人人遵守大道。反对社会属性道德观念去治理国家,也是用无数法律法规去管理人,带来危害是在法律面前人人不讲道德,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无数,这才是老子留给后人伟大思想!
如果圣人以道德标准来衡量,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模仿当圣人了!所以圣人传播的是超越常人的思想,传播的是天、地、人三个大道!圣人思想要用天人合一的社会经济分配制度来实现,圣人是后人对前人留下伟大思想的尊称!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源于深刻体悟“道”的精妙后,才能做的到。
而“无为而治”既不是“消极”,也不是“积极”,它就是那样的,自然而然的,如果说是积极或者是消极,这本身也是一种“有为”。
无为而治,说的更多应该指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去做事,而不要人为的妄加干预,太多的人为就是“伪”。
一切事物自有他本来的规律,自有他本来的“自然(自性使然)”,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只要“法于自然”就好。
我们自古留下的这类俗语很多
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简单理解,就是一、在谷雨这个节气前后,你要去种瓜、种豆,那么就会有收获,错过了,那就错过了。二、种瓜只会得瓜,不会得别的,不要妄想。这也符合佛家的因果说。
再比如: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但是现在的家庭,生怕小孩吃不饱、穿不暖,吃了再吃,穿了再穿,所以小孩子都讲:有一种饿是妈妈饿,有一种冷,是奶奶冷。
什么是人为干预呢?就是人们利用自己认为正确或科学的后天知识来操作
举个例子,小孩子生下来睡觉都是转着睡的,即自转又公转,带过小孩的都知道,明明睡觉前是头朝这边,早上起来,不知道滚到那里去了,这就是小孩的自然,但是大人担心小孩子摔了什么的,就人为的把他固定好,不能乱动。殊不知,这个睡法是最能与天地磁场合的。
还有,小孩子睡觉都是双手举过头的,这种睡姿是最放松的,身体经络最顺畅的,家长担心小孩子冷到,一定会把他的胳膊放回被窝。
这些都是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