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的有诸葛亮参战并且献谋献策吗
- 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 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你怎么看
-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 赤壁之战究竟谁才是第一功臣
真实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的有诸葛亮参战并且献谋献策吗
诸葛亮参与了赤壁之战,这是毫无疑问的,史书是有记载的。
赤壁之战是演义的重头戏,诸葛亮出尽了风头,但史书记载却十分的简单。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曹操南征,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刘备长坂坡大败,败退夏口。
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紧急,我请求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然后,到达柴桑,力劝孙权对抗曹操。
这个桥段,传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大家都熟知,不再累述。
尽管不像演义中说的那样,诸葛亮舌战群儒,但也很具体的为孙权分析利弊,坚定了孙权对抗曹操的决心。
孙权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率领水军三万,跟随诸葛亮一起拜会先主刘备,并力拒曹。
这是传记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所有的记述。
主动向刘备请缨,作为使者,促成了孙刘联盟,最终战胜了曹操。
但具体战役过程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出谋划策的事。更没有草船借箭、借东风、华容道等故事。
《周瑜传》就更有意思了。
孙权派遣周瑜、程普、鲁肃带兵前来拒曹。
刘备还想摆摆谱,命人请周瑜前来说说话。
周瑜很客气地说:“军务在身,不太方便哦。”
刘备木得法子,就亲自来拜见周瑜。
问周瑜带了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
刘备一听,就急了,说:“曹操老厉害了,这点人马哪够啊?”
周瑜说:“您老人家就擎好吧,看我咋战败曹操。”
刘备又想请鲁肃来见,周瑜说:“他也在忙军务,不方便请他。你想见他 ,要不就自己去吧。”
刘备自己前去拜会鲁肃。之后,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率领二千人马,跟随周瑜参与了赤壁之战,但不属于周瑜的战斗序列,不听从周瑜调遣。
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周瑜根本就没把刘备当回事,更不可能把诸葛亮放眼里。
”既生瑜,何生亮“虽然是老罗先生杜撰的,但周瑜跟诸葛亮的关系并不融洽,这恐怕是史实。
因此,从周瑜对待刘备的态度来看,周瑜也不需要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
事实上,赤壁之战也没有传说中那么复杂,黄盖诈降是真的,火烧赤壁是真的,但这主意都是人家黄盖出的。
其他也没有啥大的谋略,仅此而已。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也记载,刘备派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率水军数万,与刘备一起抗曹。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准备向南渡江,孙权派遣鲁肃去会见刘备,传达孙权旨意,为刘备陈说成败。刘备派遣诸葛亮随鲁肃去拜会孙权,表达刘备决心抗曹的意图。
这个过程,许多史料都有记载,大同小异。
不同之处是谁最先提出的孙刘联盟抗曹的主张。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及裴松之注解记载,最初是鲁肃请求孙权派遣他为使者,以吊唁刘表的名义去窥探刘表死后,刘备、刘琦、刘琮的关系,见机行事。
在得知刘琮投降、刘备长坂坡大败欲南渡长江,去投靠交州苍梧太守吴巨时,力劝刘备联合孙权抗曹。刘备接受建议,派遣诸葛亮跟随鲁肃去见孙权,最终确定孙刘联盟,抗击曹操。
演义的影响,提升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反而把促成孙刘联盟最关键的人物鲁肃,当成了灯泡,作为打酱油的。
看一下史学界对鲁肃的定位就清楚,鲁肃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能够得到这个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鲁肃在赤壁之战前,促成了孙刘联盟。
史料未必就是绝对正确,但对待历史人物还是以普遍公认的史料为主。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贡献,就是作为使者,在刘备与孙权之间,起到了相互沟通的作用。
既没有出谋划策,也不是最早提出孙刘联盟的人。
没有的事,既不必无中生有,任意扩大,也不必随意抹黑。
作为小说,看的是个热闹,图的是个快活,当不得历史。
赤壁之战在推进历史的进程中,有多大影响力
曹操平定了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还没到荆州,刘表已经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听说曹军声势浩大,早吓破了胆,派人求降曹操。刘备在樊城,听说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撤退江陵,可是老百姓宁愿跟着刘备走,被曹操追上,幸亏张飞在当阳抵挡一阵,刘备诸葛亮才摆脱,只是不能去江陵了,只能改到夏口(今武汉市)。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东进,很快要到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只能向孙权求救了。 这时的孙权也正担心曹操把荆州全部占领,派了鲁肃找刘备,劝说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顺势和鲁肃直接去了柴桑见孙权。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在鲁肃周瑜等人的支持下,孙刘达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军三万和刘备一起抵抗曹操。周瑜用诈降之计,黄盖以投靠之名,寒冬十一月,忽然起东南风,黄盖带十几艘船借风势直奔江北曹操大营!靠近时,点着船只。曹操大营来不及反应,大火?烧到大营。曹操慌乱中领着残兵败将从华容小道逃跑,周瑜和刘备分别从水路陆路追赶曹军至南郡(今湖北江陵),曹操几十万大军战死,加上水土不服的病而亡损失了一大半还多。曹操只好派曹仁,徐晃,乐进分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退回许都去了。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曹操回北方养习,使得刘备有时间,得以借荆州之势,平定荆州南方四郡,从而站住脚跟,征定益州。是三国鼎立之势初步形成的开端。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使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契机,三方势力在荆州地区形成可互相遏制,使得三国鼎立时期的到来!
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你怎么看
谢邀。
赤壁之战谁的功劳最大,无疑是这场大战的胜利者一方 、孙刘联军的指挥者周瑜。
大战前曹操大军压境,刘备率一只弱旅无法抵御曹军,只能走联合孙吴共同抗曹之路。而孙吴内部主降、主战派意见分歧不一。在此关键时刻,是周瑜挺身而出,首先劝说孙权历害。周瑜分析当时的形势:
一、曹操是篡汉的,名不正,言不顺,不得人心;二、孙权也是雄主,手下有名将和精锐水军;三、曹操后方不稳,有马超和韩遂之患;四、冬季粮草补给困难。
最后周瑜说服了孙权,坚定了抗曹的信心。
而后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率兵与刘备共同抗曹。
《资治通鉴》、《三国志》中有关赤壁之战的描述。这场战役的谋划者和总指挥都是周瑜。其具有知己知彼,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他面临险境,指挥若定,针对曹魏军的弱点、要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了苦肉计,火攻等计策,最后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刘备评价:’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
《三国名臣赞序》两次提到周瑜对三分的决定作用:’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奠定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赤壁大战的时候,诸葛亮到底在干什么呢
火烧赤壁时,我估计诸葛亮在做以下几件事。
一,他知道周瑜未来必是自己的主要对手,他正在思谋想计,至周瑜于死池。二,他知道关羽一定会在华客道私放曹操,自己又不敢真的按军令法斩关羽,正在想办法为自己找台阶下,而又不会使二爷丢了面子。三,火烧赤壁时,诸葛亮不过是个小小参谋,他最有可能在和一班参谋们弹冠相庆,觥筹交错。
当然,作为刘备的首席军师,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为三分天下而筹划。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赤壁之战”描写的极为精彩。不过,《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毕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际上赤壁之战的过程并不复杂,分为“赤壁初战”和“火烧乌林”两部分。简单叙述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
曹军南下,刘琮投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之后,开始讲战略中心转向南方。他一方面积极在邺凿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另一方面抽调张辽、于禁、乐进等军队向南移动,积极准备南征。同时,令马腾及家属迁居至邺以为人质,以减轻西北压力。(局势大致如下图)
同年七月,曹操开始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逝,刘琮继任荆州牧。九月,曹操率军滴答新野,刘琮投降曹操。
驻军于樊城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后,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樊城南逃。曹操率军抵达襄阳后,得知刘备已经逃走,于是率军五千前往追击,双方在长坂坡展开激战,刘备丢妻弃子慌忙逃窜,曹操俘获大量人马辎重,后追至当阳桥,由于张飞拆毁桥梁,这才停止追击。后曹操抵达江陵,大肆封赏功臣。
孙刘联合,周瑜出兵
江东方面,在得知曹操南下后,孙权派遣鲁肃前往探查虚实,却得知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则已经向南撤退。鲁肃找到刘备后,劝说其与孙吴联盟,刘备同意后进驻樊口。
曹操从江陵出发后,诸葛亮与鲁肃前往江东见孙权,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孙权。孙权于是和大臣们商量对策,此时曹操战书也送达了东吴,东吴官员却大多主降,只有鲁肃主战。在鲁肃的劝说下,孙权召回了周瑜,在周瑜的劝说下,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与曹操一战。
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自带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
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合军一处,逆水而上,抵达赤壁,赤壁之战爆发。
赤壁初战,火烧乌林
赤壁之战的过程其实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赤壁之战,二是火烧乌林。
赤壁初战:曹操一方由于大多是北军,不识水性,水师主要以荆州水军为主,于是曹操将军队分为水陆两军。中央水军沿江而下,而陆军则分南北两岸,与水军一同行动。
孙刘联军抵达赤壁后,与曹军相遇,此时曹军内部瘟疫横行,而新编水军及归附的荆州水军又协调不力,军队战斗力不强,因而被周瑜打败。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将军队“引次江北”,与北岸的陆军汇合,将战船停靠在北岸乌林一侧,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等待良机。
周瑜也知道曹操的主力其实是陆军,因而在击败曹军水师后并未追击,而是将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与曹操隔江对峙。
火烧乌林:曹操为了应对北地将士不习水战的问题,于是将舰船首尾相接,这样人马行于船上便如履平地了,他陆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
在得知曹操将战船连接起来后,周瑜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于是,东吴方面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易燃之物,又浇上火油,外面裹上帷幕,上插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之后,黄盖送信曹操诈降,曹操信以为真。当时东南风急,黄盖于是率领船队驶向北岸,在距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时,十艘快船同时点火,火船顿时像箭一样射入曹军舰队,风助火势,曹操舰队顿时燃起大火,甚至蔓延到了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淹死者不计其数。
赤壁之战后续
曹军动向:曹操大军被一把火烧了个灰头土脸,周瑜则率领精锐战士紧追不舍,曹军行伍混乱、士气全无,顿时被杀伤大半。曹操率领残余人马从华容道撤退,周瑜、刘备则率军水陆并进,紧追不舍。
曹操回到江陵后,害怕由于赤壁失利而导致后院起火,连忙独自返回北方,留曹仁、徐晃继续留守南郡,文聘驻守江夏,后又派乐进守襄阳,满宠守当阳。
东吴动向:曹军战败后,孙权亲率大军向北进攻合肥,却因中计退兵。周瑜则率军与驻守江陵的曹仁隔江对峙,另遣甘宁攻向夷陵,曹仁则同时分兵围攻,甘宁求救于周瑜。周瑜于是和吕蒙前往营救,以凌统断后。甘宁之围被解后,东吴军队围攻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却反被曹仁两次突入包围圈救出。
之后,周瑜与曹仁多次大战,周瑜更是亲自跨马上阵,却被流失射中右肋,身受重伤,于是退军。
刘备动向: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上表请封刘琦为荆州刺史,自己则南下谋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以诸葛亮总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赤壁之战后,荆州一分为三,曹操、孙权、刘备各占一部,而其中以刘备占地最广。(如上图)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而《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其实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而“连环计”也并未发生,蒋干被派去说服周瑜发生在赤壁之战后;至于“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则是虚构的。
赤壁之战究竟谁才是第一功臣
谢谢邀请。
阿呆的回答也许让你大跌眼镜。
阿呆认为:赤壁之战的第一大功臣是天气。
因为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时怎样的呢?是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呢?
《三国志》中《吴书‘吴主传’》有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船而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这段话有几个意思:
第一、是一场遭遇战,而不是相持已久。
第二,是曹操自己烧的船,不是被周瑜烧的。
第三,士兵是死于“饥疫”,而不是战争。
第四、人数上周瑜、程普加上刘备不超过三万。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说明黄盖确实提出火攻的策略,也确实有诈降和火攻。
阿呆为什么说,第一大功臣是天气,而不是周瑜或鲁肃或诸葛亮呢?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取荆州,十一月屯军赤壁,准备征讨刘备。
第一、水土不服。曹操所带军马为原青州和兖州兵马为主力,均为山东和淮北地区的北方人,荆州地区的夏天的潮湿和冬天潮湿的寒气,都是对曹操士兵的巨大考验。
第二、伤病严重。从七月份开始,从新野到荆州到樊城,一路追打刘备。天气炎热,一路征战,士兵的受伤和染病的比例非常高。
第三、瘟疫泛滥。由于夏季在荆州一代的战争,士兵伤亡多,气温高,瘟疫流行。医疗条件有限,加上军营中人口密度高,导致瘟疫流行,减员严重。
第四、晕船和冻疮。十一月(农历)的长江边,那是相当冷的。曹操除了刘表的一些归降的士兵外,上船的全是青州兖州的精锐部队。北方士兵,受不了船上的颠簸,晕船厉害。二来是江边潮湿,又冷,士兵生冻疮很严重,失去战斗力。
第五、粮草不济。曹操这一路都是在追着刘备跑,粮草供给不到位。按照推算,曹操的人马至少在十多万,吃饭问题是个大事情。在寒冷的冬天,江风如刀,还饿着肚子,那简直就是地狱。
阿呆要说的是:
其一、赤壁确实打过仗,也用了火攻。曹操确实败了。但规模不大。
其二、曹操是自己退的兵,自己烧的船,是不愿把船留给孙权。
其三、曹操撤兵的原因是瘟疫泛滥、粮草不济,撑不下去了。
所以,阿呆认为赤壁之战的第一大功臣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