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弘一法师去世时为何写道“悲喜交集”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别》 作词/李叔同
歌曲《送别》堪称传世之作,它的词作者弘一大师跌宕起伏的人生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中国现代艺术的鼻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会作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他也是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在当时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荣耀。他作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还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学生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1915年,李叔同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图画音乐教员,每月于杭、宁和沪上家室之间往返。他在杭州结“乐石社”, 被推为社长,亦从吴昌硕游,入“西泠印社”为社员。夏丐尊、姜丹书、马一浮等文坛名人与他往来密切。马一浮已是有名的居士,研究佛学,对李影响深刻。李叔同三十九岁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秀,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一蓬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有时候真是快乐过形鲜体美,心嫩得一掐一股水,一根针插上去都流一股血。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很多时候,我们想这么做,却不得不那么做,想这么说,却不得不那么说……一颗心其实是没有自由的,自己不能,不会,也不肯给自己自由的。可是他却给了。想做什么,就去做了。想扔掉什么,就扔掉了,想捡起来什么,就捡起来了,想追逐什么,就追逐。即心即佛,在他这里算是贯彻得彻彻底底了。
一切他都舍得,因为他觉得他将来得到的,比这些将要丢弃的,有价值得多,所以就这么干脆利落地扔掉俗世一切,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至于追到之后会不会失望,管它呢,追到再说。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了当律宗第十一世祖,更不为了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二十四年青灯相伴,他精研戒律、弘扬佛法,被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一九四二年十月在泉州安详圆寂。他的学生丰子恺感受恩师:“凡事认真,学一样、是一样。”赵朴初先生高度赞誉大师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满。
他由一个浊世公子,而留学生、而艺术教育家、最后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早年才华横溢,在艺术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为人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了。他虽避世绝俗,而无处不近人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是他的多才多艺和认真的精神。他一生做人确是凡事认真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古人有话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他既出家做了和尚,就要像个和尚。在佛教许多宗派中,律宗是最重修持的一宗,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他不但深入研究,而且实践躬行。马一浮有诗挽他说:‘’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了。
真实的弘一法师,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多么的谦卑啊!
1942年九月初四午后8时,63岁的弘一大师在泉州晚晴室吉祥西逝。临终前3天,他在用过的三寸纸片背面,书“悲欣交集”四字,并自注“见观经”,交侍者妙莲法师,是为最后之绝笔。
世人测度,大师临终所现的境界与《观无量寿佛经》上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一般无二,“悲”是悲悯众生沉沦生死之苦,“欣”是欣喜自己了生脱死离苦得乐!
老人说七夕这天下雨,代表牛郎织女相会时悲喜交集、离愁别恨的眼泪,你内心有感触吗
从时令上说,七夕与立秋相近,虽然大多数地方还都在酷暑之中,但是至少在北方,已经有了明确的凉爽下来的希望,苦夏和酷暑就要熬出头了。
这时候北方正在一年一度的多雨时节;连绵的雨水给高烧不退的伏天降了温,人们重新有心、有暇仰观天象,重新有了不被高温一直煎熬着而罢休了的爱的追求。
在古远的时候,爱而不得、爱而不能的事情应该属于多发范畴,媒妁之言甚至指腹为婚是普遍情况,牛郎织女这种夫妻不能团圆的“正当”的婚姻基础上的渴求,实际上也代表着那些不可完全公开言说的两情相悦而不能的缺憾。 人们在这样一种传说之中寄托着的,是满满的人间的情愫,常常不能舒展的情愫。
至于说下雨是不是对两情相悦之难、之短的感慨,是不是离愁别恨,则完全可以从比兴附会的角度做顺其自然的理解:惟妙惟肖、锦上添花的描绘,总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古而今,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技术和硬件的进步之余,人类的个性自由和婚姻自由也得到了空间的解放。而今的两情相悦,已经不必再像牛郎织女那么艰辛;倒是牛郎织女的互相忠诚,显得有了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这大约就是在很多地方因为污染而不能在这个季节里仰望星空的情况下,七夕这样美好的传统节日所被赋予的与时俱进的积极意味。
悲欢是什么意思
“悲欢”的意思:指喜悦与忧伤。泛指人世间的各种感觉。
亦指悲喜交集。
拼音:beī huān
悲欢的成语:
悲欢离合 bēi huān lí hé: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离合悲欢lí hé bēi huān: 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悲欢合散 bēi huān hé sàn: 悲哀和欢乐,团聚和离别。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心情。
“悲欢”的造句:
1、那些武侠小说,大都不能脱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俗套。
2、那些布满了忠孝节义、离合悲欢的故事曾困惑了他。
3、这本书讲的是旧社会一家卖艺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4、这部电视剧对姜敏一家悲欢离合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5、小说中常有描写人物悲欢离合的情节。那些情节,有的让人牵肠挂肚,有的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