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明帝的名字叫什么
东汉明帝刘庄(27—75年)刘秀第四子,初名阳,十六岁立为皇太子,改名庄。在中国佛教界内,广泛流行着汉明帝梦见金人而遣使求法的传说,并以此作为印度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开始。据《四十二章经序》载,汉明帝夜间梦见神人,身带金光,第二天他问群臣,这是什么神?有位叫傅毅的人说,我听说天竺有得道者,名佛,能飞,您梦见的就是这位神了。于是汉明帝遣使者张骞、秦景等十二人,到大月支国去抄取佛经四十二章。大月支国原属月支国,月支国本来在今敦煌、祁连山一带,汉武帝时被匈奴打败而西迁,进入塞种(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故地的称大月支,少数南迁进入祁连山的一支称小月支。大月支在征服大夏国(今阿姆河以南,阿富汗一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接受了原大夏国的佛教信仰,在公元前一世纪时,佛教在那里已经很盛行了,而口传佛经也是早期佛教的通行做法,后来安世高来华译经,也曾有口授佛经的译经法,称“安侯口解”。这一条资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它所揭示的意义,表明佛教已
一个不懂佛教的帝王汉明帝为何派人到西天取经
(图)天竺
佛教发源于天竺国。天竺是古代印度的别称,也叫身毒(yuan/du)即今尼泊尔境内,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就生长在那里,他出生于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北方迦比罗卫国的一个王子。相传在他二十九岁那年,抛弃王宫内的舒适生活,外出修行佛法,并传教四十多年,收下大量信徒,最终创立举世闻名的佛教。人们后来尊称他为“佛陀”。释迦摩尼圆寂后,他的弟子把他生前的学说一一记载下来,编纂成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佛经。
那么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其中又有怎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话说汉光武帝刘秀活了六十三岁,终害病而驾崩,由此太子刘庄即位,也就是汉明帝。有一天汉明帝在睡觉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金人从天而降,那位金人全身上下闪耀着金色的光环,脑后还有一道如日光般的光环,十分耀眼。就见他飞到大殿后,开始绕着殿内四周飞翔。刘庄看见后十分高兴,便跑上去要与他说话,可金人盘旋了几圈后,忽然又升上了天空,并一直向着西方飞去了。刘庄望着飞走的金人,依然喜不自胜,不觉竟笑出声来,这一笑也就醒了。
第二天早朝时,汉明帝面对大臣迫不及待的讲述了一遍自己的梦境,并要求大臣们帮忙解梦,说说这位闪闪发光的金人会是谁,又代表着什么意义?
就在诸位大臣面面相觑时,文班内走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他名叫傅毅。傅毅出列后参奏道:“陛下,臣曾读过一本古书上讲:六百多年前的西方天竺国住有一位神仙,世人称之为佛。佛的身体轻盈而善于飞翔,想来陛下梦中所见,可能就是佛了。”
(图)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汉明帝一听世上果真有自己梦中所见的金人,一时间大喜过望,连忙追问傅毅道:“那爱卿知道天竺国在什么地方?离汉朝有多远呢?”傅毅想了想说:“天竺距离大汉足有几千里之遥,而且远在汉朝的西方。”
汉明帝听罢,不禁激发起他的好奇心来。没过多久,便下诏派遣心腹大臣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备上礼物出使天竺,由此开启了中国首次西游之旅。
秦景、王遵等人受命后,历经艰辛的长途跋涉,受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天竺国,并受到天竺君臣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天竺国上上下下对这些来自遥远的大汉客人发出由衷的钦佩,对他们的访问表示十分友善。
当时天竺佛门的主人特别指派两位著名的沙门(高僧)专门负责接待汉朝来使,这俩人一个叫摄摩腾,一个叫竺法兰。在两位沙门的悉心教授下,秦景与王遵等人明白了不少佛教学问,后来他们便干脆邀请两位沙门随他们回大汉传教佛法。两位沙门见汉朝使臣诚心爱佛,也就答应下来。
公元前67年,秦景等人带着两位天竺沙门,用一匹白马驮着一幅佛像与四十二章佛经,途经西域,辗转返回大汉都城洛阳。
汉明帝闻讯后,亲率文武百官与百姓出城迎接,对远道而来的天竺沙门倍加尊敬。第二年,派工匠依照天竺的式样,在洛阳东边建筑成中国第一座寺院,并且在寺院旁另建一座佛塔以示纪念。因为是那匹白马将佛像与经文从天竺一路驮到中原大地,为示感恩,这座寺院便以白马命名,称之为“白马寺”,据说那匹白马后来一直供养在寺中。
白马寺落成后,佛教开始落地生根,四海传扬,又日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当然,那两位令人敬仰的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史料记载也是一直居住于白马寺,耗尽心力一心传授佛法,终其一生也未返回天竺,圆寂后便葬在白马寺内,为佛教在中原的传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作者:李广,鱼羊秘史签约作者。